託班安全教案模板集錦8篇

託班安全教案模板集錦8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託班安全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託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什麼是豬流感,瞭解其危害性。

  2、懂得怎樣預防豬流感。

  活動準備:

  圖片,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利用投影儀請幼兒觀看圖片並提問:

  1、圖片(一):圖片上有誰?他頭怎麼了?

  2、 圖片(二):這個小朋友喉嚨怎麼了?

  3、圖片(三):這個小朋友身體舒服嗎?從哪裡看出他很難受,他的表情怎樣?

  (1)這種病叫什麼病?

  教師小結什麼是豬流感。是一種由A型豬流感病毒引起的豬呼吸系統疾病,通常情況下很少感染,近年出現人感染豬流感病例。

  二、瞭解豬流感的危害性。

  提問:豬流感有什麼危害?重者會繼發肺炎和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三、怎樣預防豬流感。

  1、討論:怎樣才能預防豬流感?小結: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經常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尤其是在咳嗽和打噴嚏後;要加強居室衛生,常開窗通風;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通風不暢的場所;避免接觸流感樣症狀(發熱、咳嗽、流涕)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學習兒歌《洗手五步歌》。

  延伸活動:

  請家長配合引導幼兒正確洗手,預防豬流感。

託班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各類消防安全標誌並瞭解各類消防安全標誌的含義和作用。

  2、知道防火的重要性,要愛護生命愛護森林樹木。

  3、嘗試瞭解森林防火一系列措施。

  活動準備:

  初步認識各類標記圖案(關於火的有關標記)、有關消防滅火短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類消防安全標誌

  1、出示各類標誌圖案。提問:寶寶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2、教師小結:消防標誌是一種指示性標誌。它是由帶有一定象徵意義的圖形、符號活文字並配以一定的顏色所組成的。

  二、瞭解各類消防安全標誌的含義

  1、出示圖片:標誌分類

  (1)火災報警和手動控制裝置標誌:消防手動啟動器、火警電話等。

  (2)緊急疏散途徑的標誌:緊急出口、疏散通道方向等。

  (3)滅火裝置的標誌:滅火器、消防栓等。

  (4)具有火災危險性的地方或物資的標誌:禁止火災、禁止用火滅火等。

  (5)其他型別:禁止帶火種、當心觸電等。

  2、投影標誌

  說說你認識什麼標誌?這個標誌的圖形怎樣,有什麼含義?(消防手動啟動器;發聲警報器;火警電話;緊急出口;地上消火栓;當心爆炸、當心有毒;安全通道;禁止吸菸、煙火、燃放鞭炮、放易燃物)

  3、講解幼兒園的消防栓。

  三、關看滅火短片

  大家認真觀看後討論:

  1、寶寶剛才影片裡發生了什麼事?他們是怎麼處理的?發生火情應該怎樣與消防隊取得聯絡?

  打火警119、講清出事地點詳細地址、火勢情況

  2、總結:影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方面知識。還有什麼情況可能發生火災?

  發生火災怎麼辦?怎樣防火?打什麼電話求救?

  四、小組討論森林裡如何防火

  1、分組討論:森林裡能否點火?為什麼不能?。

  2、小結歸納森林著火的危害性

  五、鞏固總結

  1、匪警、火警、急救中心電話各是什麼?

  遇壞人打110,著火打119,急救中心120。

  2、遇到火情,危險情況時,要保持鎮靜,迅速採取有效措施。

託班安全教案 篇3

  【教育目標】:

  入廁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重要生活環節,因此,早期對幼兒進行入廁能力的培養,有益於增進其生活自理能力,從小班培養幼兒安全的入廁能力,是孩子在園發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當前幼兒園入廁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幼兒入廁安全教學的研究,對實施幼兒入廁教學的原則、目標、途徑及方法等進行了認真的探索。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透過多樣化學習入廁方法,多途徑培養入廁能力,多元化提升入廁安全管理等,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教學過程】:

  幼兒 入廁教學安全

  “安全”是幼兒園及班級必須放在工作的首位。孩子的安全是一切發展的保障,只有在孩子生命健全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其身心健康發展。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不能光講道理,要利用一切機會及時對幼兒進行教育。幼兒園一日生活構成了幼兒園課程。而日常生活中的入廁是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每天都要進行的且又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它不僅是滿足幼兒生理需要的途徑,而且又是引導幼兒發展的有效途徑。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點,是生理、心理迅速、連續發展的時期,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可塑性,正確的培養就可以為其將來的發展,在其身體、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質奠定很好的基礎。入廁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幼兒智力、情感、獨立性、克服困難等能力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一、幼兒入廁教學現狀

  在幼兒園領導的引導下,對《綱要》精神的深入學習和貫徹實施,本班對入廁教學管理越來越重視。教育環境中的盥洗室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幼兒教學的又一陣地。雖然,班級教師對這一教育在意識上引起了重視,並逐步在行動上得到了落實,但據自身經歷的瞭解,在入廁生活環節中,存在問題多多,困惑連連。

  問題一:在對幼兒園安全事故的不完全統計中,有相當一部分事故是

  發生在入廁環節中。如:小朋友在入廁小便時,由於地面較溼,不小心滑了一下,摔倒在地,額頭磕在小便槽的邊角。又如:在小朋友集體小便時,一女孩在褲管拉到一半跨小便槽時,小腳踩在了便槽裡,接著整個身體摔倒在小便槽,自那次驚嚇後,以後不敢獨立小便了。 問題二:班上有一個叫喬喬的小朋友的生物鐘跟別人不一樣,每到中午進餐時"老師,我要大便",弄得老師胃口都沒了,且拿他沒辦法。這天,洗手的小朋友過來彙報:"老師,喬喬大便拉在了上面。"聽了小朋友的彙報,老師一臉的不高興,馬上拉長了臉,邊過去邊對大聲斥責喬喬說:"你怎麼大便拉在哪裡都不知道,每天這個時候拉,臭死了。"後來的幾天,小朋友的家長替孩子向老師請假說:"寶寶不喜歡幼兒園的廁所,他怕在幼兒園拉大便"。

  問題三:盥洗室成了孩子們藉口逗留玩耍的場所。如:在一教學活動中,某一調皮幼兒要求小便,雖然活動前都小便過,但怕他小便在身上,就答應了幼兒的要求,然而,要求小便的幼兒一去不回,在盥洗室盡情玩耍起來,而專心於教學活動的老師也早已忘記了孩子的小便行為,結果,孩子在盥洗室裡度過了大半個活動的"快樂"時光。 問題四:一孩子正在便後擦屁股,只見他屁股翹得高高的,手裡拿著一大疊手紙,拉玩後就拿起一張紙(較大的完整的手紙)擦起了屁股,一擦,手紙中間用力被擦破了一個洞,他馬上一扔,再拿一張紙來擦,然後又有一個洞,再扔??,拉一次大便,手紙用了一大堆,屁股擦得並不乾淨,且手上也弄髒了。(在家都是家長幫助,在幼兒園裡由於對老師的陌生,所以不好意思向老師開口。)

  二、原因分析

  當前,我們都理解"一日活動都是課"的含義,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那為何仍會頻頻出現類似以上的問題呢?我細細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無系統的教育目標、計劃

  儘管一日活動都是課這一理念在教師們的腦海中紮下了根。但由於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的脫節,教師們對一日活動中的集體教學、自選遊戲等都制訂了具體明確的計劃、目標,而對於生活活動,特別是

  入廁教學活動,大多數教師都沒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的計劃,更沒有細化的內容。以上問題的出現都是教師忽視幼兒入廁教學、忽略幼兒入廁能力培養,對入廁教學盲目化、隨意性的反映。

  2、平時缺少對幼兒的入廁技能指導

  小班的孩子的入廁技能是在一次一次的學習和實踐中習得的。由於教師心中無目標,腦中無計劃,因此沒有詳細的階段性的內容實施,也就缺少了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技能指導,從而導致幼兒不會正確洗手,不會正確使用手紙擦屁股,養成了不良入廁習慣,最終發生了本不該發生的入廁安全事故。如問題一、三等。

  3、教師缺乏耐心,訓練方法不當

  在教育中,有時候老師也較重視幼兒入廁教學管理,但由於訓練方法過於簡單或有些粗暴,缺少耐心,挫傷了幼兒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如問題二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4、家園配合不到位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中普遍存在重早期智力開發、學習能力培養,而忽視早期自我服務能力培養,許多孩子本該自理的事情都由家長包辦了。特別是我們小班孩子大多數是由家長代為穿脫衣服,一切生活技能不給孩子鍛鍊機會。

  三、概念界定

  幼兒入廁教學:是幼兒一日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生活環節。指教師在管理幼兒大小便活動中所採取的一系列教學行為。由於大小便活動與洗手活動緊密相關,因此,本文所指的幼兒入廁教學中包含了入廁時的洗手教學管理。

  四、幼兒入廁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制訂幼兒入廁教學的目標

  1、學習安全有序入廁,學習正確的入廁方法

  2、知道便後要擦屁股,會主動向老師提出要求,學習便後正確的洗手方法

  3、知道入廁時不要玩耍,要注意安全

  二)教學原則

  1、個體差異原則

  每個幼兒的能力是有差異的。這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後天的因素。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受家庭成員不同教養觀念、行為的影響,導致了不同的能力差異。如:同樣是小班孩子,能力強的孩子能按正確的方法入廁,而能力差的孩子連褲子都不會脫。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必須在面向全體的同時加倍關注能力差的幼兒。

  2、表揚鼓勵原則

  積極的鼓勵和表揚是幼兒成長、建立自信的基石。在剛剛入園的小朋友中,有許多幼兒由於膽小,又不適應幼兒園的蹲廁,因此,常常害怕入廁,從而也就經常大小便在身上。還有幼兒因為不會大小便而不願上幼兒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親近幼兒,給予幼兒積極的鼓勵,引導幼兒運用正確的入廁方法,逐步克服害怕心理,對幼兒的點滴進步予以表揚,讓幼兒體驗到自我服務與管理的成功與喜悅。

  3、隨機教育原則

  在幼兒入廁活動中,常常會出現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當班老師必須抓住教育契機,針對幼兒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的教育。處於真實情境中的即時教育往往會收到良好的成效。如:在一次集體入廁活動時,一調皮幼兒在便後洗手時,將小手指塞進了水管裡,水花四濺,他開心極了,可旁邊的小朋友卻被水花濺溼了衣服和頭髮。這時,教師就馬上阻止其行為,在不傷害幼兒自尊心的前提下,組織幼兒討論水花四濺的原因,講解其科學道理,滿足幼兒慾望。然後再讓幼兒說說這種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後果。透過教育,避免日後此行為的再次發生。

  4、循序漸進原則

  正確入廁方法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目標和內容的安排上必須由易到難。如在有序入廁的內容與要求上:小班的孩子要做到學習安全有序入廁(在老師的提醒下有序入廁);

  三)實施入廁教學的策略

  1、多樣法學習正確的入廁方法

  1)童謠法

  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童謠幼兒非常喜歡朗誦,也利於幼兒接受理解。幼兒在誦讀童謠的同時強化和約束著自己的行為。例如:在讓幼兒排隊入廁時學念兒歌:小朋友,有禮貌,一個一個排好隊,前面有人等一等,前面沒人再上去,知道排隊來入廁。在學習擦屁股時念兒歌:小手紙,手中拿;小屁股,翹起來;手紙對準小屁股;輕--輕地擦一擦,再把手紙折一折,然後再來擦一擦,屁股擦得真乾淨。在洗手時學說兒歌:小朋友,來洗手,伸出手,淋淋溼,抹上肥皂搓一搓,清清水裡洗一洗,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最乾淨。

  2)榜樣法

  孩子常規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從遵守規則、執行規則到內化為自己自覺行動的過程,即是一個從他律規則轉變為自律規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榜樣、獎勵非常關鍵。因此,我們在培養幼兒良好入廁習慣時經常運用榜樣、獎勵的方法,以此提升幼兒行為品質。如在組織幼兒排隊入廁時,讓未輪到的幼兒欣賞有序小組幼兒的良好行為;在組織幼兒洗手時,組織幾名洗手方法好的幼兒進行示範,透過榜樣示範,幼兒欣賞,使他們產生要學習的心理氛圍,然後要求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良好行為,形成習慣。然後組織幼兒互相學習欣賞,使幼兒產生自豪感。

  3)家園聯手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熟悉、最親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有了家長的配合教育那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們把對孩子入廁方面的要求,透過各種形式告知家長,如:家長會、電話、家園聯絡窗等,請家長配合並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分析原因、商量對策,家園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家長在家也對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讓孩子學習自己主動入廁,這樣家園一致形成合力,孩子就順利地學會了自己入廁。

  2、多途徑培養入廁能力

託班安全教案 篇4

  設計依據

  動物對於幼兒來說很有親切感,他們平時就很喜歡模仿各種動物。由於幼兒受到直接經驗的影響,因此特別樂於扮演身邊的'小動物,如小兔、小狗、小貓等。為了幫助幼兒做進一步知識經驗的拓展,選擇了一個離幼兒生活較遠但又很有特點的動物,藉助音樂遊戲為工具,結合幼兒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將故事形象地用樂器展現。

  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中感知大象和小兔的不同音色,並嘗試創編簡單節奏,選擇樂器為故事

  2.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想法,體驗樂器故事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小兔和大象的圖片及春天景色圖。

  2.對大象和小兔的外形特徵有初步瞭解,如笨重的或靈巧的,為創編簡單節奏鋪墊。

  3.對樂器有一定的操作經驗。

  4.鼓、小鈴。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大象和小兔》

  1.出示圖片,講述故事

  T: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甦醒了,森林裡又變得熱鬧起來。大象和小兔約好了一起來找春天。小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它看見樹枝上冒出了嫩芽,草地上開出了五顏六色的小花。大象也甩著長長的鼻子來到草地上,看見小溪的冰融化了,覺得春天的太陽暖洋洋。春天真美呀,兩個朋友在草地上曬太陽做遊戲,不知不覺太陽落山了,該回家了。大象走在前面,小兔走在後面,他們約好明天再來找春天。

  2.理解故事

  T:故事裡有誰?他們在幹什麼?看到了哪些春天的美景?

  (二)為故事配器

  1.為小兔配器

  T:今天請來了小樂器為故事配音,小兔怎麼走路? (引導幼兒動作表現,感受小兔的形象。)

  T:什麼小樂器代表小兔?為什麼? (引導幼兒選擇小鈴為小兔配音)

  2.為大象配器

  T:大象怎樣走路?發出什麼聲音? (引導幼兒用動作和聲音表現。),

  T:什麼樂器代表大象?為什麼? (引導幼兒選擇大鼓為大象配音)

  3.初步為故事配音

託班安全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學會如何安全乘坐腳踏車。

  知道不安全乘坐腳踏車的後果。

  活動準備

  掛畫《蓓蓓受傷了》。

  影片《安全乘坐腳踏車》。

  活動過程

  1、我們每天來幼兒園上學,家人都會騎腳踏車來送我們對不?

  2、老師今天來帶幾幅掛畫,上面寫著《蓓蓓受傷了》的故事。

  3、那你們想知道蓓蓓為什麼受傷不啊?我們來一起看畫面,老師來講給你們聽好不?

  4、圖上講的是一個小朋友叫蓓蓓,早上來上幼兒園,蓓蓓的奶奶每天都騎著腳踏車來接送她。可有一天蓓蓓請病假了,聽說蓓蓓受傷了才沒有來的,蓓蓓因為什麼會受傷那?我們來一起往下看。

  5、蓓蓓哪受傷了啊?蓓蓓為什麼會受傷啊?請幼兒說說。

  6、蓓蓓的腳為什麼會被輪子卡住了?那說說腳受傷了,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不方便?

  7、原來蓓蓓沒有雙腳踩踏板,還在車上亂動才把腳不小心伸進輪子裡的,腳受傷了就不能下地玩了對不?那你們知道不安全乘坐腳踏車的後果吧!

  8、觀看影片,那我們現在就來學學如何安全乘坐腳踏車吧!

  9、看完影片了,看看有誰記住如何安全乘坐腳踏車了,來說說乘坐腳踏車都要注意什麼?

  10、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安全乘坐腳踏車,以後按照我們所學的乘坐腳踏車就不會有危險了。

  活動結束

  相關內容

  我會騎腳踏車作文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告訴我們時間很寶貴,暑假中同學們不很浪費時間,有的學興趣班,有的去鍛鍊、、、,我也不例外。

  我家裡有一輛腳踏車,外形粉紅加白色,顏色非常亮的,騎上去,威風極了!可我卻不會騎腳踏車,每次看到別人在馬路上像箭一樣騎著腳踏車,羨慕極了 。

  有一天,媽媽笑容滿面對我說:“今天教你騎腳踏車。|”想象著我騎上腳踏車,風度翩翩的樣子,我聽了高興極了。媽媽把車推出外面,我迫不及待地坐上去,只聽“啊!”的一聲。我連腳踏車一同摔下來,摔的四腳朝天,逗得媽媽哈哈大笑。剛開始,媽媽在後面穩穩當當地推著我,我坐上去,雙腳轉來轉去,手緊握住把柄,身怕鬆了,我越騎越快,越騎越興奮,媽媽在後面告訴我,如果腳踏車倒一個方向,就往另一個方向,我越騎越快,十分火急,媽媽追不上我,放開了,我還自由自在地騎著,有時候站起身來騎,風吹到臉上,爽快極了 ,我騎到終點,還不會轉彎,“砰!”得一聲撞到牆上,就這樣,媽媽一次又一次教我轉彎,也摔了不少次,終於會轉彎了。

  “只要功夫生,鐵棒磨成針。”日子一天天過去,我技術也越來越順了,也有好多把戲,有單手騎,一隻手騎著另一隻手吃東西,還轉彎、、、、。

  我明白了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不懈,一定會成功。

託班安全教案 篇6

  一、設計思路:

  城市交通的不斷髮展促使我們加強交通安全教育,讓幼兒瞭解一些危險因素,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託班幼兒對外界事物非常感興趣,尤其是汽車,幼兒非常樂於玩模仿開車的遊戲,對汽車玩具愛不釋手。我們就抓住這一點,以《汽車開來了》為學習活動方案,組織幼兒在遊戲娛樂的同時獲取自我認知,身體運動,自然觀察等智慧方面的相關發展。

  二、活動名稱:《汽車開來了》

  三、活動目標:

  1.瞭解行人在馬路上應該遵守的一些交通規則,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

  2培養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

  3.學唱歌曲,加深對交通安全的認識。

  四、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交通標誌、玩具汽車,自制的人行橫道線、紅綠燈。

  五、活動重點與難點:分清紅、綠燈的作用

  六、活動過程:

  1.認識交通標誌

  ①出示圖片(訊號燈):這是什麼?看見紅燈怎麼做?看見綠燈呢?

  ②出示圖片(人行橫道線):這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

  ③提問:如何過馬路?走在什麼線上?過馬路時要怎麼做才安全?汽車看見紅燈應該停在什麼地方?

  2.出示紅綠燈標誌,引出談話主題:我們為什麼要遵守交通規則?平時怎樣做才能不會發生危?(幼兒自由討論)

  3.欣賞歌曲《汽車開來了》,組織幼兒討論歌曲內容:歌曲裡唱了什麼?有哪些交通規則?(看見紅燈不要跑,看見綠燈慢慢跑)

  4.學唱歌曲,引導幼兒編配動作,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5.幼兒邊唱歌曲,邊表演。

  6.組織幼兒玩遊戲《紅綠燈》

  ①交代遊戲規則:老師扮成交警叔叔,出示紅綠燈標誌,幼兒扮演行人和汽車司機。

  ②師幼一起進行遊戲。

託班安全教案 篇7

  活動名稱:危險的小圓珠。

  活動目標:

  1、知道把珠子、釦子、硬幣等小物品,賽道耳朵、鼻子、嘴巴里會有危險。

  2、自己或者同伴有異物塞進口、鼻子、等處時,知道及時告訴大人。

  活動準備:

  1. 多媒體教學資源《危險的小圓珠》

  2. 幼兒用書第40-43頁

  活動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 遊戲《指五官》。

  教師說:鼻子、鼻子、嘴巴(或眼睛、耳朵、鼻子)。

  請幼兒依次指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

  (2) 教師帶領幼兒分別閉上眼睛走一走,捂著耳朵聽老師唱歌,輕輕捏住鼻孔、閉著嘴巴呼吸,具體感知一下五官的作用。

  二、 講述故事《危險的小圓珠》,引導幼兒感知異物入鼻的危險。

  (1) 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危險的小圓珠》。

  提問:明明睡覺的時候偷偷地玩什麼?他把小圓珠放到哪裡了?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2) :把小圓珠放在鼻子裡,會堵住鼻孔不能呼吸。小圓珠如果進入鼻子深處,會很危險。

  三、 引導幼兒說一說:怎樣才能讓五官避免傷害。

  (1) 哪些東西不能放在耳朵、鼻子或嘴巴里,為什麼?

  (2) 進餐和吃水果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3) 入園時不能帶什麼?午休時不能玩什麼?

  (4) 閱讀幼兒用書第42-43頁:簡單瞭解有異物進入口、鼻、耳怎麼辦?

  (5) :筆帽、釦子、棋子、髮卡、圖釘、硬幣等一些小的物品不能往耳朵、嘴巴、鼻子裡塞;進餐吃水果的時候不能大聲說笑,不然小飯粒就容易進入氣管;早上入園不帶小物品;午休時不咬拽衣服釦子、拉鍊,不玩被角、線頭、棉花等,有異物進入口、鼻等處時要及時告訴老師;看到同伴不小心把小物品放入口、鼻等處時,要及時告訴老師。

託班安全教案 篇8

  幼兒園託班語言活動教案――雪地上的小鳥

  名稱一:雪地上的小鳥

  目標:

  聽懂故事所表達的意思

  材料:

  教學掛圖、故事錄音《雪地上的小鳥》,紙折的鳥一隻

  過程:

  1.教師出示紙折的小鳥與幼兒打招呼:

  ――“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小鳥飛飛。今天我要講―個故事給你們聽。”

  2.教師隨著故事錄音的情節發展,逐一出示圖片。

  ――“還記得故事的名稱叫什麼?”

  3.教師講故事,幼兒邊聽老師講故事邊看圖書。

  4.教師重複講故事,鼓勵幼兒跟老師學說簡單的語句:是誰在唱歌?小鳥,你冷不冷等短句。

  提示:

  1.教師在區域活動中進行此內容時,參與活動的幼兒可以輪流進行,以便幼兒能有更多的機會與老師互動、交流。

  2.活動後,可將幼兒用書讓幼兒帶回家與父母一起閱讀。

  3.故事的錄音內容可經常讓幼兒傾聽。

  4.教師可將教學掛圖裁剪開後,製作成一本大圖書。

  [[]附:故事]

  雪地上的小鳥(方圓)

  聽,是誰在唱歌呀?看,原來是小鳥飛飛在唱歌呢。“你好!飛飛,你冷嗎?”“紅紅,我不冷,羽毛就是我的衣服呀!”“飛飛,我給你吃蘋果好嗎?”“謝謝,我喜歡吃小蟲子。”不好了,大風把紅紅的氣球吹走了。“彆著急,我來幫助你。”“謝謝飛飛,你真好。”

  名稱二:我給小鳥穿花衣

  目標:

  學習使用棉籤

  材料:

  我給小鳥穿花衣圖畫、抹布、水粉顏料等

  過程:

  1.教師告訴幼兒:

  ――“冬天來了,小鳥身上還沒有穿上衣服,你願意為小鳥穿衣服嗎?”

  2.教師演示用棉籤蘸顏色塗在小鳥身上的過程。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陳列幼兒的作品,大家一起欣賞。

  提示:

  1.提供的顏料可有3-4種,讓幼兒自選。

  2.顏料中的水分要適中。

  3.提醒幼兒儘量不要將顏色塗在自己和同伴的身上。

  託班端午安全教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