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曠神怡成語的出處

心曠神怡成語的出處

  【成語】: 心曠神怡

  【拼音】: xīn kuàng shén yí

  【解釋】: 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出處】: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

  【舉例造句】: 又登海天閣,見萬頃銀濤,千山削翠,心曠神怡。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四十回

  【拼音程式碼】: xksy

  【近義詞】: 賞心悅目、悠然自得

  【反義詞】: 心煩意亂、心如火焚

  【用法】: 作謂語、狀語;指人的心境

  【英文】: pleasant

  【故事】: 宋朝時期,同年進士滕子京與范仲淹是很好的朋友,1045年滕子京任嶽州知州,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寫《岳陽樓記》。范仲淹知道他被貶心情不好,就寫:“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