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咬文嚼字的文學常識的簡介

關於咬文嚼字的文學常識的簡介

  文學常識: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也許有的人認為是語文學習中的事。其實,在學習生物時也要注重“咬文嚼字”,這裡所說的“咬文嚼字”,是對所學的內容認真進行分析、推敲。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這些知識,從而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1.閱讀時要“咬文嚼字”

  1.1“咬文嚼字”能挖掘出隱含的關鍵

  如:“……在沒有授粉的茄匣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子房就能夠發育成果實。只是因為胚珠內的卵細胞沒有經過受精,所以果實裡沒有形成種子,這樣的果實就是無籽果實……”

  上述敘述的是利用生長素生理作用??促進子房發育成果實,培育無籽果實的原理。如果“咬文嚼字”地仔細推敲,可以從中聯想到這個實驗的操作及其原理:要確保經生長素類似物處理後的果實“無籽”,關鍵在於必須保證雌蕊不被授粉,方法是去掉雄蕊(兩性花)和遮罩(單性花)。但是,什麼時候“去掉雄蕊”和進行“遮罩”?結論就是兩性花在花雷期去掉雄蕊並遮罩和處理後對花遮罩。單性花花蕾期遮罩和處理後對花遮罩,是確保獲得無籽果實的關鍵之一。

  1.2“咬文嚼字”能抓住易被忽略的.關鍵

  如:……在前期,核膜逐漸解體,核仁逐漸消失……。末期……出現新的核膜核仁……

  在講授細胞有絲分裂過程有關知識時,教師為了簡潔歸納知識,用簡化的“兩消兩現”來概括細胞分裂前期、末期細胞內有關結構的變化,同時也無形中把一些比較關鍵的詞簡化掉了。例如“逐漸”一詞,使知識的關鍵被忽略。如果問: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始終見不到核膜核仁的時期是哪些時期?

  學生會錯答為“前期、中期和後期”。這是因為教師在講授知識時,只注重了其結果而忽視了其過程。

  2.記憶時要“咬文嚼字”

  在所有學科中,都有許多要記憶的內容。而生物學中的概念、原理等的記憶則需要在理解基礎上完成,因而記憶中要學會“咬文嚼字”。

  2.1“咬文嚼字”,理解性記憶

  在記憶一些概念、定義時,不妨學習語文中的給句子劃分成分,將句子分解,把內容仍解成幾個層次,這樣分層記憶,既能深刻地理解,又容易記憶住,利於對知識的應用。例如:

  “酶‖是活細泡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酶是蛋白

  主謂定語1定語2賓補語1

  質,少數酶是RNA。”

  補語2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

  來源功能性質化學本質

  少數酶是RNA。

  化學本質

  2.2濃縮提煉,“咬文嚼字”

  “基因型為…作母本,其因型為…作父本,雜交後果實的果皮基因型是…,種皮基因型是…,胚的基因型是…,胚乳的基因型是…。”

  經過分析得知:果皮、種皮細胞是由母體細胞經過有絲分裂形成,基因型與受精作用無關,因此,基因型與母本一樣;胚由卵細胞和精子結合發育而成,基因型由卵細胞的精子基因型決定;胚乳由兩個極核和一個精子結合發育而成,基因型由兩個極核和一個精子基因型決定。可縮編成“果皮種皮隨母本,胚和胚乳看雜交”。

  3.解題時要“咬文嚼字”

  認真審題、理清題意是正確解答題目的關鍵。因此,解題更需要“咬文嚼字”,仔細推敲,抓住題乾和選項或問題的關鍵敘述??“題眼”,找到解題的最佳切入點,確保正確答題。

  3.1解選擇題“咬文嚼字”,能抓住解題的最佳切入點

  例:薺菜種子中貯存養料的結構是由什麼發育來的?()

  A.子房壁B.珠被C.受精卵D.受精極核

  從植物個體發育知識知道,貯存養料的結構是由受精極核發育來的胚乳,但是雙子葉植物種子形成過程中,一般胚乳被子葉吸收,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裡,而子葉是由受精卵發育成胚的一部分。這些知識,一般學生都清楚。但本題的“題眼”在“薺菜”是屬於“雙子葉植物”還是“單子葉植物”上,對此判斷正確與否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3.2解簡答題“咬文嚼字”,能避開虛設的陷阱

  例:父親是血友病患者(基因型XhY),母親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XHXh),他們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患者可能是___________,兒子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

  象上述這類遺傳題目中“患病孩子”與“患病男孩(女孩)”以及“男孩(女孩)患病”的機率;“顯性純合個體”與“純合顯性個體”的機率;基因型“可能”與“最可能”等問題的解答。都必須“咬文嚼字”,仔細推敲,方可避開題中文字陷阱,得到正確答案。

  總之,平時只要在學習中多注意“咬文嚼字”、善於總結,就可以找到很多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的方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