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常識之文學體裁常識

文學常識之文學體裁常識

  Ⅰ散文

  這裡的散文是指同、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專指那些以寫真事物為基礎來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學作品。

  按表達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為敘事散文(以寫人敘事為主,兼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抒發作者情感為主)和議論散文(以說理為主)。

  散文的重要特點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聯想豐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

  散文常用的藝術手法有:寓情於景,即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於事,因事見情(如魯迅的《為了忘卻的紀念》),寓情於物,託物言志(如巴金的《燈》)。

  Ⅱ小說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透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和環境。

  小說的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四部分,有的還有序幕和尾聲。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主要交代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自然環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場景,或用以烘托氣氛,或表現人物感情,或推動人物情節發展等。

  按照不同的標準,小說可分為不同的種類:

  按篇幅及容量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小小說)。

  按內容分為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學幻想小說、公案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傳奇小說等。

  按寫作體制分為章回小說、體、書信體、自傳體等。

  按語言形式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我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幾個階段:

  ⑴寓言(先秦兩漢),如《精衛填海》《夸父追日》。

  ⑵筆記小說(魏晉南北朝),如干寶的《搜神記》(又成志怪、志人小說)。

  ⑶傳奇(唐代),如李朝威的《柳毅傳》。

  ⑷話本(宋代),如《快嘴李翠蓮》。

  ⑸擬話本(明代),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⑹章回小說(明、清),如《紅樓夢》。

  Ⅲ戲劇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這裡講的戲劇實際上就是劇本,它是文學體裁的一種。

  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即臺詞)和舞臺說明。舞臺說明是寫在劇本每一幕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的說明行文字,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服裝、道具、佈景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它具有增強舞臺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動情節展開等多種作用。

  按照不同的標準,戲劇可分為不同種類:

  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分為話劇、歌劇、舞劇。

  按劇情繁簡和結構分為獨幕劇和多幕劇。

  按題材所反映的時代分為歷史劇(如《屈原》)、現代劇(如《竇娥冤》)。

  按矛盾衝突的性質分為悲劇、喜劇、正劇。

  Ⅳ詩歌

  ⑴詩歌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要求以高度凝鍊的語言,形象的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並有一定的節奏韻律。

  ⑵詩歌的特點

  ①詩歌內容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

  ③詩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⑶詩歌的分類:

  詩歌按時代可分為現代詩歌和古典詩歌(舊體詩)兩大部分。

  現代詩歌按形式又可分為新詩和以舊體詩形式反映現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詩歌(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新詩按內容有無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

  抒情詩又可以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借人、事的描寫抒情等幾種形式。

  新詩按形式分為格律詩(如聞一多的《死水》)、自由式、散文詩。

  新詩按來源分為群眾創作的民歌(歌謠)和文人詩作。

  古典詩歌又有古體詩(古詩、古風)、近體詩(今體詩)、詞(又名“詩餘”“長短句”“曲詞”“曲子詞”“倚聲”“填詞”)、曲等幾種不同形式。

  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數不定(指雜言),不講對仗,押韻自由等。它常常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於《詩經》)、五言古詩(成熟於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於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

  近體詩就是古典格律詩,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它一般又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形式的絕句和七言律詩、五言律詩、排律等多種形式的律詩。

  按字的多少,詞一般又有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內)和長調(91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曲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⑷詩、詞、曲的有關知識。

  ①新詩舊體詩

  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後,新文化運動提倡的用白話寫的自由體詩,如《再別康橋》《我愛這土地》都是新詩。用文言寫的格律詩稱為舊體詩,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陳毅的《梅嶺三章》。這些都是現代詩歌。

  ②信天游

  又稱“順天遊”,陝北民歌形式,其特點是:形式自由靈活;兩句一節,可以換韻,也可一韻到底;多用比興手法;句子以七言為主,靈活多變。如: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

  ③古體詩?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古體詩多指唐代以前的詩歌,近體詩是指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等。

  ④律詩?絕句(又叫截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於句數上。絕句只有四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律詩共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首聯和尾聯可對仗,可不對仗,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聲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成為排律。

  ⑤歌行引

  古代詩歌體裁,三者無嚴格區別。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對於學好其它課程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整理了童話寓言和神話的區別,希望大家能夠合理的使用!

  一、概念不同。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透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採用對自然物作擬人化描寫的手法,情節曲折神奇、生動淺顯,以適應兒童心理愛好和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用簡單的事實表現較深刻的道理的帶有勸喻、諷刺意義的小故事。它大多以簡短的結構、鮮明的形象、誇張和想象的藝術手法,闡明某種道理或諷刺某種社會現象。

  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它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藝術創作,是幻想出來的具有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述的集體口頭創作。馬克思說神話是“透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它反映出的是遠古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產生的時間、起源不同。

  童話最初也是群眾集體創作,在民間流傳。而成為文學的童話,中國始於辛亥革命時期。其時有孫毓修等編纂的童話集多種。當時對於童話的概念還是模糊的,認為它無非“兒童的話”。真正賦予童話新的內容,培植、鼓勵童話創作使它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的是現代作家鄭振鐸。西方童話比中國略早。十九世紀中期丹麥作家安徒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頗受讀者的青睞。

  寓言的產生比神話略晚。它是在歷史不斷向前發展,人類對社會的認識已逐漸深化時產生的。它是人類自覺的以自己的認識對社會種種形態進行藝術加工。最初它來自於群眾的集體創作,後經過文人收集,提煉形成優美的文學作品。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寓言發展最為興盛,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著名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神話是“歷史上的人類童年時代的產物”。它的創作與遠古時代人民爭取生存、向自然力抗爭的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的解釋世界、自然現象和原始社會文化生活的起源和變化,他們認為這些變化莫測的現象都有一個神在指揮、控制著。於是在他們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們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隨後又在生產勞動中依照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創造出許多神的故事,在口頭流傳,這就是最早的神話。它是遠古人民對自然界的不自覺的藝術加工,反映人們對自然界的虛幻而有趣的認識。在中國古書中,如《山海經》、《淮南子》儲存了不少神話故事,外國神話較有名的如《荷馬史詩》等。

  三、特點不同。

  童話常常賦予無生命的東西以生命,大多涉及超自然因素的神怪鬼靈。童話中的形象時從生活中來的,但是,並不是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它具有一定的象徵性和極大的誇張性。

  寓言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誇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往往用虛構的手法將動物或其他自然物擬人化。

  神話中充滿神奇的幻想,它把遠古人民的認識和世界萬物的生長變化都蒙上了一層奇異的色彩,是透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的故事和傳說,它們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鬥爭和對理想的追求。神話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據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產狀況和對自然力的理解與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來的。一般說,神話的創作基礎是現實的,神話的創作方法是浪漫的。

  希望為大家提供的童話寓言和神話的區別,能夠對大家有用,更多相關內容,請及時關注我們!

  ⑥樂府新樂府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後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新樂府,創於初唐。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已與原聲韻不同,故稱新樂府,到白居易確定了新樂府的名稱。

  ⑦標題詞牌

  詞的標題和詞牌是有著嚴格區別的,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體現,詞牌是一首詞的曲調名稱。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詞的標題,揭示該詞是一首抒懷詞,地點是“赤壁”。詞必須有詞牌,但不一定有標題。一首詞或詞的一段叫“一闕”,“闕”是樂曲終了的意思。

  ⑧豪放派婉約派

  豪放派和婉約派是宋代詞壇上的兩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多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詞人以蘇軾、辛棄疾為主。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表達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鬆活潑,或離愁別緒,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細,題材較狹窄,往往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間有寫山水,融情於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

  ⑨散曲

  散曲是宋元時代興起的,由詞蛻化出來的一種和樂演奏的歌曲。體式和詞相近而比詞自由,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越調?天淨沙?秋思》只有“天淨沙”一曲。而套數是合一個曲調中多支曲子為一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數不定,少則兩曲,多則不限;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須同一宮調,有首有尾,一韻到底;結尾處多用“煞”,用多少遍沒有規定。如《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它含有屬於“般涉調”這一宮調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⑩元雜劇

  雜劇是宋金時期在諸宮調等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文學樣式,是一種把歌曲、賓白、舞蹈、表演等結合起來的戲曲藝術形式。在結構上一般每本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時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參看下面11),雜劇可分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兩種,如《竇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宮”調。元雜劇劇本由科、唱、白組成,“科”是劇本中對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作出的規定;“唱”就是唱詞;“白”是賓白,賓白分為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揹著別的人物自敘心理)、帶白(唱詞中的插話)。元雜劇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人物(如張飛、李逵);醜,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婦女的稱卜兒。

  11宮調?曲牌

  曲牌和詞牌一樣,是曲的音樂譜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數、平仄、押韻上往往不同,如《長亭送別》中的《滾繡球》《叨叨令》《快活三》《四邊靜》《朝天子》《滿庭芳》《五煞》等都是曲牌。每一個曲牌,在韻上必須屬於一種宮調;一種宮調下有的有若干個曲牌;宮調是音樂術語,表示聲音的`高低等,如《長亭送別》中的《正宮》就是一種宮調。

  12

  字數相等,詞性相對。上聯最後一字,一般為仄聲,即現代漢語的三四聲,下聯最後一字,為平聲,即陰平、陽平,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仄起平落。

  Ⅴ古代其他文學體裁

  ⑴賦。它是一種講求文采、韻律,並具詩歌和散文性質的文體。其主要特點是:“鋪採扌離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於諸子散文中的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此時的賦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後,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這是的賦叫“駢賦”;唐代又有駢體轉入律體的叫“律賦”;唐後到宋代以散文形式寫的賦,稱為“文賦”。如杜牧的《阿房宮賦》等。

  ⑵駢文。它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它以四字六字相間成句,又叫“四六文”。駢文由於遷就句式,對其詞藻,往往影響內容表達。唐代韓、柳提倡古文運動之後,駢文漸衰。

  ⑶辯。辯即辨是非,別真偽。其特點是透過批駁錯誤論點或辨析某些事實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柳宗元的《桐葉封弟辯》。

  ⑷原。原是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這種文體是對某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俗,從根本上進行考察、探討,從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如黃宗羲的《原君》。

  ⑸論。論是一種論文文體。《昭明文選》上說:“論有兩體,一曰史論,乃忠臣於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如《史記》後‘太史公曰……’。二曰正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謬誤,如《六國論》《過秦論》等。”

  ⑹說。它也是古代議論說明的一類文體,與論差不多。《文章辯體序說》上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如《師說》《捕蛇者說》。這類文章有的側重於議論,有的側重於記敘,敘事顯理。有些接近於文學散文的“說”,一般不採用“論”,如《愛蓮說》;有些議論性強的文章用“說”,用“論”也可。

  ⑺奏議。它是古代臣子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統稱。它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疏”是分條陳述的意思,如賈誼的《論積貯疏》;“表”是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的,如李密的《陳情表》;“對策”是古代把問題寫到策上,令參加考試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對策,如蘇軾的《教戰守策》。

  ⑻序跋。序也作“敘”或“引”,是書序,性質如同今天的“引言”“前言”。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面的一般叫“序”,列於書後的一般叫“跋”或“後序”。這類文章,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於議論文。如我們學過的《蘭亭集序》《愚溪詩序》《滕王閣序》《伶官傳序》等。

  ⑼贈序。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後來,凡是惜別贈言的文章,未附於詩帙的也叫贈序。內容多推重、讚許或勉勵之辭。如宋廉的《送東陽馬生序》。

  ⑽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刻在碑上,放在書案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如劉禹錫的《陋室銘》。刻在石碑上,敘述死者生平,加以頌揚追思的,叫“墓誌銘”,如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

  ⑾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時所誦讀的文章。有韻文和散文兩種。內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經歷,頌揚他的主要品德和業績,寄託哀思,激勵生者。如韓愈的《祭十二郎文》。

  ⑿筆記文。以記事為主,篇幅短小為特點的一類文章。其內容豐富,或歷史掌故,或軼文軼事,或文藝隨筆,或人物評論,或科學小品,或文字考證,或讀書雜記等。如《世說新語》。

  ⒀寓言。它是帶有勸諭或諷諫性的故事。“寓”是寄託的意思。它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予簡單的故事之中,藉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於運用擬人的手法。如《鄭人買履》等。

  ⒁傳奇。小說體裁之一。以其情節奇特、神奇故名。一般是指唐、宋使用文言寫的短篇小說,如《柳毅傳》等。後因“傳奇”多為說唱和戲劇所取材,故宋元戲文,元人雜劇,明清戲曲也有稱為“傳奇”的。如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Ⅵ史書體例

  ⑴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的,如《左傳》

  ⑵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的,如《國語》《戰國策》。

  ⑶紀傳體:透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的,如《史記》。

  ⑷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如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

  ⑸通史:不間斷地記敘幾個朝代的歷史事件的,如《史記》。

  ⑹斷代史:記敘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的,如《漢書》。

  注:一部史書,往往可同時歸入不同體例,如《史記》屬紀傳體、通史,《三國志》屬紀傳體、國別體、斷代史。

  歡迎大家去閱讀由小編為大家提供的文學體裁常識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嗎?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加油哦!

  文學的積累在小學階段至關重要,會影響到後面的寫作、閱讀的水平,是給中學打基礎的重要時間段。下面就是為大家帶來的水滸傳知識點

  1、我們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滸傳》中的武松,他在該書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蹟,如手刃潘金蓮,鬥殺西門慶,為兄報仇。在快活林裡醉打蔣門神。

  2、《水滸傳》號稱黑旋風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兩把板斧,該人力大如牛,但險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3、綽號豹子頭的林沖,原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後被高俅設計誤入白虎節堂,刺配滄州,後雪夜上梁山。

  4、《水滸傳》中有108位好漢個個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個特徵鮮明的外號。

  (1)請用一句話寫出《水滸傳》中你最熟悉的故事:智取生辰綱、三打祝家莊、倒拔垂楊柳、醉打蔣門神、火併王倫、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

  (2)請寫出《水滸傳》中你喜歡的一位好漢的外號,並說出此外號表現出的人物特徵:鼓上蚤時遷輕功上乘善於偷盜;行者武松,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崇尚忠義,有仇必復,有恩必報;呼保義(及時雨)宋江,仗義疏財,有組織和指揮能力;有濃厚忠君思想。

  5、《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該書描寫了北宋徽宗時,以宋江為首的108名好漢在水泊梁山聚義,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豪舉。

  6、魯智深綽號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鎮關西,在相國寺倒拔垂楊柳,在野豬林救林沖。

  7、《水滸傳》中吳用綽號智多星,與晁蓋、公孫勝等人在黃泥崗智取了生辰綱。

  8、梁山泊中的三員女將的名字及綽號是:

  (1)“母大蟲”顧大嫂

  (2)“一丈青”扈三娘

  (3)“母夜叉”孫二孃。

  9、填人名,補足歇後語。

  (1)(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

  (2)(李逵)打宋江--過後賠禮

  希望為大家提供的水滸傳知識點,能夠對大家有用,更多相關內容,請及時關注我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