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半籌不納的相關知識

成語半籌不納的相關知識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那麼,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語半籌不納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與收藏。

  半籌不納

  bàn chóu bù nà

  【成語釋義】

  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成語出處】

  元 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若是越勾踐姑蘇臺上見他,那西施半籌也不納,更敢早十年敗國亡家。”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結構】

  主謂式成語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一點辦法都想不出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近義詞】

  一籌莫展

  【近義詞】

  足智多謀

  成語例句

  萬騎交馳,兩軍相見,咱手裡半籌不納。(元 朱凱《昊天塔》第二折)

  相關成語

  暴風驟雨、盎盂相敲、佛頭加穢、發揚蹈厲、吃著不盡、白璧無瑕、粗枝大葉、古井無波、遍地開花

  【半籌不納】

  釋義

  義參一籌莫展。見一籌莫展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一籌莫展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陛下欲盡為君之道,其要有三:事親、任賢、寬民,而其本莫先於講學。比年小人謀傾君子,為安靖和平之說以排之。故大臣當興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當效忠而以忤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自非聖學日新,求賢如不及,何以作天下之才!

  (1) 忤:違逆、不順從。

  (2) 擯棄:遺棄。擯,音ㄅ|ㄣˋ。

  (3) 九重:指帝王。

  (4) 深拱:無為而治。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一籌莫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一籌莫展原作一籌不吐。蔡幼學是宋朝瑞安人,孝宗乾道年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寧宗即位時,下詔徵求直言,蔡幼學即上奏,提到為君之道有三:事親、任賢、寬民,其中任賢是很重要的`,他說到前些年,君子被小人暗中陷害而遭到排擠,因此造成本可以有作為的大臣深怕做太多,反而被認為是製造事端,而不敢有所動作。與皇上親近的臣子本應效忠,但卻因忠言直諫違逆皇上,而遭到遺棄。情勢演變到最後,皇上於是變得毫無作為,朝廷之中縱使有許多王公大臣,卻也不見有人提供一點計策。後來一籌莫展這句成語,就從《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文中的一籌不吐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毫無辦法。

  書證

  01.元.朱凱《昊天塔.第二折》:覷敵軍似耍,耍,萬騎交馳,兩軍相見,喒手裡半籌不納。

  02.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一折》:往常時,我習武藝學兵法,到如今半籌也不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