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詞人辛棄疾簡介及代表作

宋代詞人辛棄疾簡介及代表作

  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宋代詞人辛棄疾簡介及代表作,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辛棄疾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辛棄疾代表作

  辛棄疾現存詞600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辛棄疾部分詞詩詞:

  《青玉案·元夕》、《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清平樂·村居》、《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戲作》、《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鷓鴣天·戲題村舍》、《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鷓鴣天·送人》、《鷓鴣天·代人賦》、《玉樓春·戲賦雲山》、《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採桑子·此生自斷天休問》、《西江月·遣興》、《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露天曉角·旅興》、《卜算子·修竹翠羅寒》、《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鷓鴣天·遊鵝湖醉書酒家壁》、《鷓鴣天·著意尋春懶便回》、《鷓鴣天·和子似山行韻》、《鷓鴣天·一片歸心擬亂雲》、《鷓鴣天·和子似山行韻》、《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以送之》、《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生查子·遊雨巖》、《生查子·漫天春雪來》、《生查子·去年燕子來》、《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南鄉子·舟中記夢》、《南鄉子·好個主人家》、《定風波·再用韻和趙晉臣敷文》、《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千年調·蔗庵小閣名曰卮言,作此詞以嘲之》、《最高樓·醉中有索四時歌者為賦》、《最高樓·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新荷葉·和趙德莊韻》、《醜奴兒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沁園春·靈山齊庵賦時築偃湖未成》、《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漢宮春·立春日》、《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滿江紅·遊南巖和範廓之韻》、《滿江紅·暮春》、《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水調歌頭·舟次揚洲和人韻》、《水調歌頭·盟鷗》、《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水調歌頭·我志在寥闊》、《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念奴嬌·書東流村壁》、《念奴嬌·賦雨巖》、《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木蘭花慢·席上呈張仲固帥》、《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木蘭花慢·滁州送範倅》、《水龍吟·為韓南澗尚書壽甲辰》、《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賀新郎·甚矣吾衰矣》、《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賀新郎·賦水仙》、《賀新郎·賦琵琶》、《玉樓春·三三兩兩誰家女》、《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蝶戀花·送祐之弟》、《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一剪梅·記得同燒此夜香》、《一剪梅·中秋元月》、《瑞鶴仙·賦梅》

  辛棄疾人物評價

  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

  劉宰《上安撫辛待制》:命世大才,濟時遠略。挺特中流之砥柱,清明寒露之玉壺。十載倦遊,飽看帶湖之風月;一麾出鎮,迥臨越嶠之煙霞。上方為克復神州之圖,公雅有誓清中原之志。

  劉克莊《辛稼軒集序》:公所作,大聲鞺鞳(tāng tà),小聲鏗鍧(kēng hōng),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徐元傑《稼軒辛公贊》:摩空節氣,貫日忠誠。紳綬動色,草木知名。《陽春白雪》,世所共珍。秋水瓢泉,清哉斯人。

  辛棄疾典故

  義斬義端

  金主完顏亮遷都燕京之後,一些長期受奴役和壓迫的漢人再也忍無可忍,終於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聲勢最浩大的一支隊伍是山東境內揭竿起義的一支隊伍,領頭的耿京是一位農民出身的濟南人,為了響應義軍的反金義舉,時年22歲的辛棄疾,也乘機拉起了兩千人的隊伍投奔耿京。很可惜的是,在這一時期,年輕的辛棄疾並沒有機會在軍事舞臺上展現他的過人才華,當時,義軍首領耿京對這個前來投軍的秀才並沒有過多的青睞,只命他做了一名無足輕重的文官,掌管文書和帥印。在此年中發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對辛棄疾從此刮目相看。

  事情是這樣的,當初和辛棄疾一塊兒來投奔義軍的還有一個和尚,他的名字叫義端,是辛棄疾的拜把子兄弟,這個叫義端的和尚本身就是個守不了清規戒律的花和尚,因為受不了在義軍裡當差的苦頭,竟偷偷的盜走了經由辛棄疾保管的帥印,準備去金營裡邀功。義端和尚本身曾經也是一小股義軍的頭頭,是被辛棄疾說服一起投奔耿京帳下的,耿京盛怒之下也找不到別人,只得拿辛棄疾問罪。出現這樣的.事情,辛棄疾自己也是理屈詞窮,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難當,當場向耿京立下了軍令狀,追回帥印。

  當晚,辛棄疾帶了一小隊人馬埋伏在了去往金營必經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時候,那義端和尚真的騎馬來到,辛棄疾不由分說,一個箭步竄了出來,一刀將那義端和尚砍下馬來,那和尚一見是殺氣騰騰的辛棄疾,嚇得魂飛魄散,當即跪地求饒說:“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頭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將來定有大造化。您饒了我的小命吧!”,面對這樣貪生怕死的變節份子,嫉惡如仇的辛棄疾哪裡肯聽,不由分說,手起刀落,義端身首異處。

  名士相會

  鵝湖山、靈山、博山等地,都是辛棄疾常去尋古覓幽的地方。鵝湖山下的鵝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驛站旁。1175年農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學者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在鵝湖寺舉行了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第一次鵝湖之會)。鵝湖因而成了文化勝地。辛棄疾常去鵝湖遊憩。

  1188年秋天,陳亮寫信給辛棄疾和朱熹,相約到鉛山紫溪商討統一大計。但後來,朱熹因故推辭了這次鉛山之會。這年冬,到了相約之期,辛棄疾正染病在床,於瓢泉養息等待陳亮。傍晚,雪後初晴,夕照輝映白雪皚皚的大地,辛棄疾在瓢泉別墅扶欄遠眺,一眼看見期思村前驛道上騎著大紅馬而來的陳亮,大喜過望,病痛消散,

  下樓策馬相迎。兩人在村前石橋上久別重逢,感慨萬端:佇立石橋,沐浴著雪後初晴的夕陽,縱談國事,為金甌殘缺而痛心疾首,愛國之情洶湧澎湃於胸,拔劍斬坐騎,盟誓為統一祖國奮鬥不止。辛棄疾在與陳亮別後寫的《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中發出“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吶喊,正是這種豪情壯志的寫照。

  辛棄疾和陳亮這次會晤,瓢泉共酌,鵝湖同遊,長歌相答,極論世事,逗留彌旬乃別,成為文壇佳話。後人為了紀念這兩位愛國志士,將這次會晤稱為第二次“鵝湖之會”,將期思村前的石橋稱為“斬馬橋”,並在橋旁建了斬馬亭。至今,當地還流傳辛棄疾和陳亮“斬馬盟誓”的故事。斬馬亭還在,雖經歷風雨,仍有不少刻有“斬馬亭”字樣的釉瓦覆蓋其上,為鉛山縣文物保護單位。

  哭祭朱熹

  朱熹病逝時,他的學說已被宣佈為“偽學”,在當權者韓侂冑一派的壓力下,許多朱熹的門人弟子不敢前往弔唁,而被朱熹“斷過財路”的辛棄疾卻不畏禁令,前往哭祭,並留下了一句留傳千古的悼詞:“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