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典故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典故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典故,希望對你有幫助。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典故由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的蕭何,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諡號“文終侯”。

  劉邦分型了異姓王以後,覺得異姓王權力太大,就費盡心機奪回異姓王手中的權利。異姓王反叛謀反逃跑等等諸多事件以後,異姓王已經不再劉邦覺得他們是自己的威脅,將他們和地方的名門望族共十幾萬人全部遷到關中居住,置於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後顧之憂。異姓王的權力一小,頓時,丞相的權力太大就明顯的突出了起來。

  於是,劉邦覺得丞相的權利太大了。關於丞相的過大權力,劉邦透過把蕭何下獄來打擊削弱相權。在劉邦平定了黥布叛亂回到長安後,蕭何提議把上林苑開放,讓百姓去耕種,因為上林苑基本上已經荒蕪,並不是養獸供皇帝狩獵的地方。劉邦一聽就惱了,硬說蕭何拿了商人的賄賂,所以才替他們說話,借百姓之名為商人牟利,這便是歷史所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的成在蕭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典故】

  說起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的的典故,當時韓信經蕭何舉薦被劉邦任為大將軍,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漢朝建立後被封為楚王。晚年的劉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後,政權旁落他人,為了劉姓政權的.長治久安,必須剷除隱患。他認為在諸位將領中,功勞最大、才能最強、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險的敵人。因此,韓信首當其衝。可是,除掉韓信談何容易!劉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馬也未必能取勝,其他諸將更不是韓信的對手。

  劉邦先是用計生擒了韓信。此時的韓信才明白過來,感嘆地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將韓信押回京城後,念其功高且又無罪證,又赦免了韓信,改封淮陰侯。

  削去了王位的韓信,心想自己為興建漢室出生入死,最後落得個如此下場,既然你劉邦無情,休怪我韓信無義。韓信私下與被任命為趙國相的陳稀相約,陳稀在北方舉事,韓信在長安響應。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的蕭何】

  漢高祖十年(215年),陳稀果然舉兵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平叛,長安空虛。韓信準備在長安舉事,不幸走漏了訊息,有人向呂后告發韓信準備謀反。呂后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最後,由蕭何出面,假稱北方傳回捷報:叛軍已敗,陳稀已死,邀請韓信進宮向呂后賀喜。韓信哪裡想到極力舉薦自己而且一向過從甚密的蕭何會是殺害自己的主謀。結果韓信剛入宮門,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擁而上,捆綁起來。呂后將這一代名將帶至長樂宮鍾室,殘忍地殺害了。

  民間因此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說法。後來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來比喻事情的成敗、好壞都由一個人造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