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精選14篇)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精選14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精選1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1

  在教育孩子上,每個家長或多或少都有些困惑,每個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一樣看你是否瞭解自我的的孩子。下頭我談一談我的育兒經驗。

  1、足夠的睡眠是孩子生長髮育和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所以我每一天規定孩子晚九點之前必須睡覺。早六點半必須起床。讓孩子有個良好的作息時間。

  2、每一天放學回家自我安排寫作業的時間。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看電視,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自我也看看書,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每一天做完作業必須要複習當天所學的資料加以鞏固。

  3、學會跟孩子交流,我每一天晚上都要和孩子談一談幼兒園有什麼趣事,媽媽單位有什麼新鮮事。經過交流能提高孩子表達本事和分辨是非的本事。

  4、經常帶孩子去書店買書,讓他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孩子有時候問的問題大人也無法回答,比如:星星為什麼會眨眼水星上有水嗎讓他在書中找到答案,孩子十分開心。這樣就培養他從小愛學愛問的習慣。

  5、對於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家長必須要堅決地說:“不”。不能有絲毫心軟。別看孩子小,他們也會察言觀色,你退一步,他們就進一步。下次就不好管了。

  6、要尊重孩子,不要強求孩子做一些自我不願做的事。也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去批評指責孩子。

  7、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要堅持意見一致。

  經過不斷的努力和學習,兒子長大了,做事很認真,時間觀念很強。看來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僅有不會教的家長,只要方法得當,任何孩子都是優秀的,只要用心總能找到適宜的教育方法。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2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一邊汲取前輩們的經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開展教育。兒子上幼兒園後,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壯成長。他的每一個進步都令我們為人父母者深感驕傲和自豪。首先要求孩子的同時,我們自己就要做榜樣、主動去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愛好、孩子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都是孩子的權利,父母應順其天性,順其自然,在溝通中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並對孩子的興趣進行正確的保護和培養,讓興趣成為孩子走向成注意聆聽,鼓勵孩子多談關於他自己的事。家長關心孩子,不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聽”。

  這個“聽”,就是要鼓勵孩子多談談自己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發言權,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人際交往中,我們知道這樣的一條原則:尊重他人發言權。但在親子交流中,家長們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很多家長習慣以自己的意識領導孩子的行為當孩子發表言論的時候,或者駁斥說“不懂就不要亂說”,或者毫不在乎地敷衍這樣做會減低孩子的存在感,讓孩子產生“我的觀點一點也不重要”“我不值得尊重”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們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是一個有自己需要和情感需求的獨立個體,對於孩子的要求,一些父母都是對孩子有求必應,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完全滿足,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一概應允在這方面是這樣做的:當孩子想擁有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或其他方面的請求時,我們會和孩子約定好,如果每天能好好吃飯,在幼兒園能好好睡午覺,上課時能儘量認真聽講,需要時能幫媽媽收拾整理、或者約定只能買一樣、那末到時候我們就會給買;而呢,也會很樂意並很努力地表現自己、

  我覺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耐心地等待,增強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學到了一些做事的技能;而且還懂得了要想得到什麼東西,需要自己去努力,並付出相應的勞動或一定的代價;也在無形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不僅是孩子,我們家長也要以身作則、說到做到、給孩子做榜樣、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3

  光蔭如梭,在這不經意的日子裡,婷婷從曾經只會咿咿呀呀的小寶寶變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的增強,也不在是你眼中曾經的那個寶寶了,她有時也會抓住大人的缺提出意見,或是在心裡質疑大人的心裡了。

  面對這個“小大人”我們要知道,孩子是大人的“影印件”,所以我們平常也要注意什麼樣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做父母的可能都喜歡給孩子設計一個雄心壯志的計劃,一但教育偏離了設計的軌道,就會認為孩子“笨”、“沒有出息”,等一系列影響家庭氣氛等不開心的問題也會急馳而來。首先我們做父母的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父母曾經給自己設計的未曾完成"宏偉藍圖"拿過來讓孩子來替你去完成。曾經犯錯改了就不是問題,相同的錯誤重演就是問題了。少年的時光是金色的、自由的、和快樂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引導”和“鼓勵”。

  我們認為__只是個平凡的小女孩,我們沒有給她設計任何的遠大理想,我們只是希望她開開心心上學,開開心心生活,健康的成長。所以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我們更多的是要幫助她找出差錯的原因,而不是開口就責罵她,對於因粗心大意的小毛病偶爾提提,不是揪住不放。尊重她自己興趣愛好的學習選擇,但也要監督她對自己的選擇不要隨便更改或後悔,培養她自己獨立決定的意識是不可以衝動和隨意的。要統一家庭的教育思想和規則,由於家庭結構問題,老人都會把孩子當做“寶”來喜歡或討孩子開心。如果祖輩和父母的意見不統一時,會使孩子無所適從,孩子對大人們的洞察力也是很強的,時間一久,在家長的意見不統一時,孩子就會利用家長的意見分歧而“投機取巧”,家庭和睦聯盟,是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紀律感的最好教材。所以我們平常對孩子的教育有意見分歧時,都要採用背靠著孩子的溝通方式,而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前爭執不休。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步增長,孩子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不再盲目服從;平時我們多采用溝通辦法,口氣婉轉,放下架子,蹲下來和孩子講話,減少居高臨下的家長制批評作風。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她說話,讓她感到父母對她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她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當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一些細節,這樣才能比較迅速的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比如說看電視、玩電腦時間長了,我們採用“提醒制”,告訴她再過幾分鐘該休息了,應該保護好自己的眼睛等等。有一種飽和原則,就是孩子們慣有的厭煩心情。雖然強烈的想擁有目的,也能夠體會把事情做完的樂趣,但是因為課程繁多在內心產生阻力,無法持續主動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準降低,課業的份量減少,繼續培養孩子在低潮時的活力,那麼他們在低潮過後,又會升起責任心,更主動地去做功課。

  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下,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模式化的過程,甚至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不管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還是沒興趣,都得坐在書桌前把課本一遍又遍地看,這也是一個讓孩子產生倦意的起因。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4

  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未來,他就象一張無字無畫的白紙,交在父母老師手中,為父為母為師的職責就是要在這張白紙上添色加彩,使之鮮活,充滿生命。透過一學期的實踐我們更加認識到:家園互動是課程架構中的一部分資料,是課程實施的強有力保證。良好的教育環境的創設離不開豐富的物質,資源的統整利用離不開有效的家園互動。

  小班的家長是幼兒園的新成員,一切工作從頭開始。首先,讓家長充分了解我們的“園本”課程,利用家長活動時間,向家長宣傳講解當前的幼兒教育,區別傳統教育與“二期”課改之間的不同,同時讓家長明確創設良好家庭環境的重要性,要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幫忙幼兒增進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注重孩子口語、動手潛力的培養,和家長一齊培養幼兒的分享、同情、遵守規則、合作等親社會行為。我們的教育思想、觀念,瞭解每位老師對孩子的一片愛心,透過孩子的進步讓家長認同。

  從開學第一次的家長會,我們就明白,家長想參與孩子教育的主動性、用心性的迫切情緒。但由於多種原因,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恰當,大部分家長們工作比較忙,比較少和老師應對面溝通狀況。為了讓家長及時瞭解我們每個星期、每個階段的教學狀況,我們及時將主題活動資料刊登在班級宣傳欄上,根據主題開展狀況,師生共同創設與主題教育相適應的環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在園學習狀況。鼓勵家長用心參加親子秋遊活動、節日、表演等同樂活動,加深親子的情感交流。經過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家長們的信任和肯定,使班級工作有了一個良好、和協的氛圍。

  家長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與經驗;較多家長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將孩子交與爺爺奶奶帶領,而爺爺奶奶又大多是偏愛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本應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大多給包辦了,致使較多孩子的生活自理潛力較差;且孩子們很少有外出活動的機會。另外家長普遍重智輕能,因此較多幼兒的交往、說話、動手等方面的潛力仍不夠理想,在下學期仍有待提高。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在新的學期裡,我們班上的老師會更加團結,更加緊密,建立良好的班風、愉快的身心,使我們的孩子更快樂,我們的家長更放心。我堅信,寶三班會以更新更好的面貌去迎接各種挑戰。本學期具體工作如下:

  1、鼓勵家長踴躍投稿,將自己的教育心得及體會與老師及其他家長共同探討

  2、充分運用我園現代化的設施裝置建立家園現代化聯絡橋樑。

  3、每週定期更新家園聯絡欄目的資料、

  4、透過幼兒園網路,建立班級討論區域,設定班級教師值班時間,與班級家長定期展開線上討論活動。

  5、透過網路郵件向家長髮送通知、學習及複習資料,既能讓一些平時很少到園的家長及時收到園內資訊,又能節省人力物力資源。

  6、組織家長學習透過網路尋找教育孩子的各種資源,鼓勵家長將找到的優秀資料透過網路及時反饋給家長,做到共享教育資源。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5

  培養寶寶積極性越早開始越好

  相信大家都非常喜歡比較活潑的孩子。至於一個孩子是不是非常活潑,一個是天生的原因,有些孩子天生就非常喜歡說話,一些孩子一出生就是比較沉默的性格,喜歡一個人待著著,不怎麼喜歡說話。不過,對於孩子性格的塑造,很多時候後天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接下來就跟大家說一下怎麼樣通過後天的培養讓孩子變得積極。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培養成一個積極的寶寶的關鍵就是要早一些對寶寶進行培養。2個月大的寶寶其實已經有足夠的力量把手舉起來,雖然只能夠持續短短的時間;寶寶7個月左右,精力充沛的時候就已經能夠開始爬行了;在12—14個月時,寶寶已經逐漸能夠慢慢走路了。在這些寶寶的成長過程裡面,爸爸媽媽對於寶寶身體活動的鼓勵和幫助,是能夠培養寶寶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接下來有非常多的活動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嘗試。

  鼓勵寶寶爬行鍛鍊

  爸爸媽媽不要限制寶寶的活動,寶寶現在還小,就算是一點點的地方也是能夠讓寶寶伸展和扭動身體的,把一個毯子放在地板或者草地上,然後讓寶寶待在毯子上,如此一來能夠鼓勵寶寶依靠著自己的能力到處走一走,去想去的地方。在爬的過程當中其實能夠加強寶寶頸部肌肉的鍛鍊。爸爸媽媽同時還能夠把玩具放在寶寶伸手拿不到的地方,接著讓寶寶自己去夠玩具,不過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寶寶爬來爬去的時候是不是安全的。

  和寶寶一起玩簡單的遊戲

  和寶寶一起玩簡單的遊戲,等到寶寶幾個月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把寶寶的遊戲墊不斷移動到不同的位置鼓勵孩子去鍛鍊身體。讓寶寶多多動一下,鍛鍊寶寶的背部,頭部。但是爸爸媽媽要知道的是,要注意保護寶寶的頸部,千萬不能因為轉來轉去然後把寶寶脆弱的脖子給扭傷了。接下來你就可以逐漸讓寶寶做更加多的姿勢了。同時也可以把寶寶放在嬰兒吊床上,輕輕的搖晃吊床,爸爸媽媽有空的時候也可以把寶寶抱在懷裡,輕輕的移動並唱搖籃曲給寶寶聽。

  去新的環境培養他的興趣

  在寶寶4—12個月時,寶寶會逐漸開始爬行,然後會慢慢地學著站起來。在寶寶可以自己走路之前,還是能夠玩非常多的遊戲的。爸爸媽媽最好鼓勵孩子去做這些活動,比如讓寶寶玩氣球,用手打氣球,接著寶寶隨著氣球移動。寶寶在慢慢追逐著氣球的時候會對周圍的環境越來越感興趣;

  爸爸媽媽也可以把寶寶帶到沒有去過的地方,像是,公園,花圃。鼓勵他們自己走走環顧四周,去看一下沒有見過的東西,就算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也會讓寶寶感覺很神奇。

  去一家非常普通的店,不同的紋理,顏色和圖案都會讓寶寶發現非常多的樂趣。

  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寶寶一起去游泳,媽媽最好是和寶寶一起嬉戲。爸爸媽媽可以給幼兒買一個小船,和幼兒一起在淺水劃,爸爸媽媽在玩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不要讓寶寶一個人接觸到水,同時也不要把水弄到寶寶的眼睛裡面。

  也可以把幼兒帶去玩沙坑,玩沙子能夠讓寶寶感覺到很開心。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6

  如何做個好爸爸好媽媽?——程式教學法

  如何做一位稱職的家長,引導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順利成長,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怎樣做才算是一個完美的家長,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好爸爸好媽媽?現在,我們來看看,怎樣做好爸爸媽媽。

  1、對孩子不批評、不抱怨、不打罵、不責備。

  這是一條基本原則。雖然還是未成年人,但是少年兒童的自我意識隨著時間的增長越來越強,對孩子的打罵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而抱怨、責備、批評,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的情緒,他們容易在抱怨中覺得自己不被愛,在責備中發現自己很差勁,在批評中否定自我,喪失自信心。作為一個好家長,一定要杜絕打罵、責備、抱怨和批評出現在自己和孩子的互動中。

  2、主動去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愛好。

  你注意過孩子喜歡什麼嗎?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無論孩子喜歡什麼,都是他個人的愛好和興趣。這種愛好和興趣不僅使他的情緒有所寄託,使他能感到踏實和安定,而且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學習和創造的導師。因此,親子間溝通時,尊重和培養孩子的興趣與愛好便顯得舉足輕重。孩子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都是孩子的權利,父母應順其天性,順其自然,在溝通中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並對孩子的興趣進行正確的保護和培養,讓興趣成為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導師。

  3、注意聆聽,鼓勵孩子多談關於他自己的事。

  家長關心孩子,不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聽”。這個“聽”,就是要鼓勵孩子多談談自己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學校裡的交友問題,你可以透過老師進行了解,同時也要注意聽聽孩子自己是怎麼說的。這樣直接溝通的方式,不同於家長單方面的說教和灌輸,而是由孩子引導,在這種直接的溝通中,你可以瞭解到只用“看”瞭解不到的情況,從而針對不同情形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4、尊重孩子的發言權,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知道這樣的一條原則:尊重他人發言權。但在親子交流中,家長們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很多家長習慣以自己的意識領導孩子的行為,當孩子發表言論的時候,或者駁斥說“不懂就不要亂說”,或者毫不在乎地敷衍。這樣做會減低孩子的存在感,讓孩子產生“我的觀點一點也不重要”、“我不值得尊重”的想法。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也會下意識的忽略自己,輕視自己。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7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麼,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與碟子,讓她自己學會放,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後讓她自己再講一次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著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並引導孩子的思想,的培養。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不管在什麼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說髒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裡,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說髒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並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於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於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麼,不準做什麼,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境的區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出類拔萃,值得驕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8

  上大刑的理髮經歷就這樣一次次上演著,直到寶貝四歲時。那回閒的無聊,我和兒子玩石頭剪刀布,約定輸了學習小動物叫。可是這看似簡單的懲罰,真正操作起來也不容易。我得把他熟悉的小貓小狗小鴨子等的叫聲留著,而其他動物的叫聲我卻未必學得來。很快我就詞窮了,只好舉手投降,“寶貝,媽媽認輸了,真的想不起來還能學習哪個動物了,不然你幫媽媽想一個。”“笨蛋媽媽,嗡嗡嗡呀。小蜜蜂,嗡嗡嗡。”兒子果然得意洋洋地拿出了僅剩的這一個。“哦,對呀!我怎麼給忘了?寶貝說得真好,小蜜蜂嗡嗡嗡!”我誇張地表揚著。“嗡嗡嗡,嗡嗡嗡,媽媽,理髮時也是嗡嗡嗡,嗡嗡嗡的。”兒子像是發現了新大陸。而困擾我許久的理髮難題,也因為這句而茅塞頓開。

  “寶貝,你看你的頭髮短短的,像不像春天的小草呀?媽媽的頭髮長長的,像不像垂下的柳條呀?”我一步步誘導著。“像,真的很像。”兒子盯著鏡子看了很久,這才認真地回答我。“那寶貝,你說理髮像不像蜜蜂在你的頭髮花園裡採蜜呢?”“蜜蜂在我頭上採蜜?可我的頭髮又不會長出花來。”兒子有些迷惑。“是長不出花來,可洗完頭是不是香香的呀?蜜蜂是聞著香味找來的。”“原來是這樣啊!我怎麼沒想到呢?”兒子摸著自己的小腦瓜,恍然大悟。“寶貝,你喜歡小蜜蜂嗎?如果不讓它們採蜜,它們會餓死的。你捨得嗎?而且小蜜蜂很友好的,不會弄疼你的。”我終於繞到了理髮上,兒子也一點點被我繞了進來。“寶貝,說好了。下次咱們勇敢點,先不哭不鬧,看看小蜜蜂是不是也喜歡寶貝?而且它們採蜜很快的,嗡嗡嗡嗡嗡嗡就好啦!”

  然後,我趁熱打鐵,第二天中午就帶兒子去理髮了,“寶貝,記著和媽媽的約定哦,我們一起看看小蜜蜂是不是喜歡寶貝,而且寶貝還要數數小蜜蜂嗡嗡嗡幾下就能採好蜂蜜了。”我和寶貝拉勾蓋印,然後抱著他理髮。那次,寶貝真的沒哭,笑嘻嘻地理完了頭髮,還跟我爭論到底是嗡嗡嗡了八下還是十二下。再後來,兒子居然可以獨自坐著理髮了。

  孩子的世界原本就是充滿想象力的,我們只需要稍稍引導,讓他保持這份童真與善良,生活也將更多地呈現他們以真善美,所有的問題必將迎刃而解。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9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於形成孩子的堅強性格 ,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能鍛鍊孩子的意志和人格,能培養孩子的抵抗和戰勝引誘的能力。換言之,教育不能沒有懲罰,適當的懲罰是有教育作用的。如何懲罰孩子:

  懲前必“言”。

  懲罰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和目的,應該是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在懲罰之前,可先對孩子提出警告,警告就會讓孩子警惕:他必須改正錯誤,否則就會受到懲罰;是孩子知曉,父母之所以動用“懲罰”,是因為其本人犯了錯誤,且屢教不改,緻密不悟,父母只有改用這種形式對他進行刻骨銘心的教育,否則,易“積小惡成大惡”。

  言出必行。

  假如父母警告過孩子當他犯錯誤時要懲罰他,那麼在他犯錯誤後父母一定要實行你的懲罰諾言。一般說來,孩子犯錯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心不安會使他急於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使他立竿見影。假如父母不處罰,以後就難以管教,懲罰也失去了特殊的教育作用。

  消除隱患。

  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透過懲罰,使孩子長記性,“犯了過錯的人應當懲罰。但是他們之所以應受到懲罰,並非因為他們犯了過錯……而是為的要使他們日後不去再犯。”二是懲罰的開始與結束要明確,不要讓家中一整天都充滿激憤氣息。懲罰完畢,一切便算過去。父母在孩子飲食、零花錢等方面的後勤服務不能全部取消,要使孩子感到自己是因錯而受“懲”,父母不會因此對他全盤否定。賞罰分明。入情入理,孩子易於接受。

  不用體罰。

  體罰是一種單純的“棍棒+粗口”的原始教育,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極為不利,它教給孩子的是如何處理惱怒的錯誤方法,易被孩子的“遷移性運用”於同學乃至今後的同事之間。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10

  近來,國外的育兒專家對傳統育兒觀念與做法提出了許多革命性的挑戰。這些新的育兒觀念正在越來越為年輕的父母所接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讓我們都反思自認為正確的教育方法,給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

  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最近,在韓國的父母中間,“Nature(自然)育兒法”開始受到重視,而且漸漸流行起來。“自然育兒法”的核心就是將孩子的生活、教育、遊戲等都儘可能迴歸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讓孩子從小單獨睡覺

  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韓國人開始流行讓孩子單獨睡覺。因為讓孩子單獨睡,不僅能夠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近感,有利於健康,還能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漢城婦幼保健醫院的樸醫師說:“以往從嬰兒開始,我們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睡覺。這樣做,有的是圖餵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嬰兒自己睡覺,怕出什麼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覺時因蹬被子著涼而生病;還有的是怕分床睡覺,和孩子少了那份親情。其實,從衛生角度來說,讓孩子單獨睡更為科學,因為父母和孩子同睡一床,父母撥出的濁氣,易被孩子吸入,這對孩子健康不利。”

  玩泥巴沙子又何妨

  在漢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一共有5萬名兒童參加了“玩土活動”。玩土不但兒童喜歡,父母也很喜歡。以前孩子們怕媽媽怪罪弄髒了衣服,不敢玩土,但是現在父母們認為,不管是玩泥土、沙子或者玩水,只要是孩子玩得愉快,弄髒了衣服也不要緊。醫生們也主張,比起過分地乾淨、一味地講究衛生,適當地髒一點,不但對情緒有好處,而且對提高孩子們的抵抗力也有好處。這樣有利於他們與細菌和病毒作鬥爭,有利於預防各種疾病。

  母乳餵養和用布制尿布

  在吃的問題上,漢城的媽媽們親自當模特登場做廣告,強烈呼籲“為了孩子要堅持母乳餵養”。餵母乳已經成為非常自然和光榮的事情。有一些媽媽在地鐵裡做餵母乳的表演,爸爸們也在一旁加油鼓勁。

  原先父母們都愛用一次性的尿布,但是現在,為了孩子的健康,用布製作尿布的父母日益增多。給兩個孩子都使用布制尿布的33歲的李媽媽說:“雖然用布制尿布和餵母乳麻煩一點,但是,聽說這樣做對孩子有好處,我準備繼續做下去。”在她的周圍,有不少媽媽都和她一樣。不給孩子吃藥

  在漢城,有一家以不用藥而出名的小兒科。該科的高醫生強調說:“孩子們的疾病,90%以上是病毒引起的,即使不吃藥,過了一定的時間也會自然康復。”

  開始的時候,有些父母要求快點使自己的孩子好起來,但是現在這些父母認為,“孩子疼過,才能產生在疼痛的時候戰勝疼痛的力量。在醫學發達的今天,到了非要用藥的時候再吃藥也不遲。”他們非常贊同高醫生的做法,認為這樣可以用較少的藥物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防止由於藥物所引起的其他不良反應。

  還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不吃東西而苦惱,專家們認為,孩子所吃的量是一定的,所以不要只是追求量,而要關心一下質的問題。即使吃得少一點,也要讓孩子吃各種營養價值高的飲食,這樣才能儲存能量,在生病的時候可以和疾病作鬥爭。

  讓孩子緩慢成長

  在漢城延世大學醫學院,小兒精神科的`申教授寫了一本《明智的父母使孩子慢慢成長》的書,主要內容是反對早期教育,因為他每天看到數十名由於過度早期教育而患病的孩子前來就診,因而認識到危害所在。申教授主張,要等到孩子想學的時候才讓他開始學習,先旁觀孩子所做的一切,發現孩子對某些事情感到好奇的時候,在他後面輕輕地推一把,這樣才能使孩子更快地獨立成長。

  申教授說,拔苗助長一點好處也沒有,應該順其自然,讓孩子慢慢地成長。

  鼓勵孩子參加冒險活動

  鼓勵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冒險活動,如登山、攀巖等。韓國父母正流行以此來培養與鍛鍊孩子的堅強意志和勇敢精神。

  漢城教育專家金善意說:“以前,我們大多數父母不但不鼓勵孩子去冒險,而且一聽說孩子要去攀巖就會制止,主要是擔心孩子出事。但這樣做,對培養與鍛鍊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極為不利,孩子還是在大風大浪裡成長比較好。現在有許多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很多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因此更應該讓孩子參加一些在大自然中的有趣的冒險活動。”

  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

  “媽媽,我不想回家,回家不能跑,不能喊,只能玩玩具,沒意思透了!”以往,韓國的媽媽們總喜歡把孩子關在屋子裡,讓孩子學習識字、數數、講故事、看圖片,認為這才是智力培養。現在,韓國的父母認為,美麗無比的大自然才是教育孩子最豐富、最全面的教科書。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鳥語花香,使孩子感到親切和美好,自然界中可愛的小動物,聳立雲天的大樹,綠意蔥蔥的小草,開闊了孩子的視野,豐富了孩子的知識。在大自然中,孩子們學會了分析、比較各種事物,找出事物之間的關係,從而使他們的智慧得到啟迪和發展。

  把餐桌當作課堂

  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

  孩子長到一週歲至一週歲半時,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絕大多數英國父母認為,孩子想自己進食,標誌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嚮往,完全應給予積極鼓勵,讓孩子自己進餐。並且英國人普遍認為,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父母遷就造成的,因而他們特別重視幼兒的偏食、挑食,如幼兒一個勁地兒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父母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他們還認定,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英國孩子一般兩歲時就開始系統學習用餐禮儀,四歲就學到用餐的所有禮儀了。稍大一些(五歲左右)的孩子,父母會要求他們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後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雜事。這一方面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有一種參與感。

  此外,五六歲的孩子在父母的指導教育下,知道哪些是經再生製造的“環保餐具”,哪些塑膠袋可能成為汙染環境的“永久垃圾”。外出旅遊前,他們會在父母指導下自制飲料,儘量少買易罐等現成食品,並注意節約用水、用電,因為他們從大人那裡受到的教育是“濫用資源即意味著對環境的侵害。”

  向法國父母學育兒

  我的孩子出生在法國。當孩子剛出生時,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我總是把孩子抱在手裡。後來有位做媽媽的法國朋友問我:你為什麼總抱著他?她告訴我,法國人沒有經常抱寶寶的習慣,

  嬰兒幾個月大就會被安置在一塊安全的圍起來的嬰兒區,讓他們在裡面滾、爬、玩耍,再大一些就讓寶寶在地毯上來回爬。這樣長大的孩子肌肉更靈活,個性也更獨立。

  於是我開始關注起法國人養育孩子的特點,讓我受益匪淺。法國父母對待孩子最大的特色是平等。即便是小寶寶吵鬧,他的父母也只是用平等的口氣說,你要安靜一點。我們經常會看見法國父母蹲下來,用平和的語氣跟孩子聊天,認真地回答孩子充滿童真的問題。例如,在麵包房裡,一個售貨員會對一個挑選蛋糕的孩子說:“小朋友,您挑選好了嗎?”孩子在從小就被人尊重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別人。

  此外,只要不是特別正式嚴肅的場合,法國父母一般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參加。有一次,我們準備開車去幾百公里外的朋友家度假,想到路途遙遠,我有些猶豫。朋友卻說,當然要帶孩子去。那幾天,每個時間段,都會有不同的人陪孩子玩不同的遊戲。晚上我們在壁爐前跳舞,每個大人都會陪孩子跳上一段,或者和他玩耍一會兒。

  我的寶寶在他5歲時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邀請函,那是來自同伴小朋友生日會的邀請。那天他帶上禮物,穿著得體準時按響了朋友家的門鈴。父母僅僅負責接送孩子,因為那是孩子自己的社交圈。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11

  從小培養責任感

  教育典範:19xx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我先借給你,一年後還我。”從此,這位男孩每逢週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透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點評: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替孩子承擔一切,否則會淡化孩子的責任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恰當應用期望效應

  教育典範:愛迪生小的時候曾經被他的班主任老師看成是最“笨”的學生。但是他的母親卻認為,老師當面罵學生“笨”,恰恰說明了老師自己的無能。她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並千方百計鼓勵愛迪生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後來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發明家,與母親的教育和恰當地應用期望效應是分不開的。

  點評:父母的期望應當與子女的實際情況相適應,並且要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捕捉成才的敏感區

  教育典範: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叫他畫靜物寫生,物件是插滿秋菊的花瓶。在麥克斯韋的筆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葉子則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細心的父親立即發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和代數,培養他的數學才能。

  點評:發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歲時會對某一方面表現出極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區”,順勢予以引導,為孩子的成才打開通道。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典範:在德國,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要參加修剪草坪之類的勞動。在美國,1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飯,幾乎看不到父母端著飯碗

  追著孩子餵飯的情景。

  點評: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已經成為國內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弊端。事實證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質與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經是我們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視的重大問題。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12

  日本根據血型教育寶寶

  血型對人的氣質、性格有影響,這是大家都接受的事實。血型的性格在幼兒期、少年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各有不同。一個人走向社會,從參加工作後,由新手成為骨幹,由下級成為上級,由工作直到退休,這期間其性格也都在不斷地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可以看到不同血型的許多特徵。針對不同血型的寶寶,父母也應該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後天的培養可人為地使不同血型的人社會交往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高或完善。兒童正處於可塑性極強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對其人格進行塑造最為有效。

  4天前

  A型孩子——促使他早點獨立

  A型孩子比較膽怯,喜歡獨處,不願意和陌生人交往。但是A型人直覺很靈敏,善於自我調整,不斷地鍛鍊自己去適應環境。

  在家裡,讓A型孩子獨立完成某些事情,不過多幹涉。父母還應為他創造一個良好的社交環境,可帶著孩子參加各種聚會活動。如果和一個小朋友約好了一塊出去玩,另一個小朋友又來找他,父母不妨給予適當暗示,“大家一塊玩不是更好嗎?”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這些社交經驗,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就不會束手無策了。

  A型孩子最大的優勢是慎重、細心,規矩,他在理工方面能學有所長,此外他還適合做些事務性較強的工作,教師、學者、工程師等。

  B型孩子——讓他廣交朋友

  B型孩子樂觀開朗、無拘無束的性格一般在習慣的環境和熟悉的朋友中才會顯示出來。B型孩子天生對人有一種疏離感,他們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這會讓他感到難以與他人相處。

  父母要以家庭為中心,逐漸擴充套件交往的範圍,廣泛地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可讓他和小朋友一起上幼兒園,一道回家,一塊玩耍。逐步培養起積極參與團體活動的精神,從而獲得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

  作為B型孩子的父母,自身也要與各種人交往,給孩子帶來更多與他人接觸的機會。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13

  英國:讓孩子有失敗的經歷和機會

  孩子做某件事情失敗了,在英國人的觀念裡,不是索性不讓孩子去做或者乾脆直接包辦,而是再多提供一次機會。比如孩子洗碗將衣服浸溼了,就指導孩子再來一次,教會他避免失敗的方法,而非象不少中國的家長那樣,直接自己動手幹了。

  美國:讓孩子指定一個家務勞動計劃

  美國父母教孩子做家務,每週一次貼出要乾的家務勞動內容,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孩子去幹,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輪流幹某些家務,讓孩子有機會去做各種家務;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使孩子因為自己的勞動而產生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加拿大:讓孩子學會玩

  在加拿大的家庭裡,孩子們很少有家庭作業,也沒有父母關於學習的喋喋不休,他們更加註重的是孩子們能夠整天的輕輕鬆鬆,能夠有時間做遊戲,玩玩具,在玩兒中學習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德國:讓孩子與大人爭辯

  德國人認為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下一代人來說,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透過爭辯,孩子們會覺得父母講正義,講道理,他會從心裡更加的愛你、依賴你、只能中你。

  日本:讓孩子獨立自主

  為了增強孩子的生活自立觀念和能力,日本的家長會有意識的讓孩子學會判斷是非,從而做出選擇,比如,孩子想要去買玩具,家長們事先會定出一些金額,讓孩子自行決定去買什麼,如果家裡準備出去旅遊,也會事先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

  看了這些其他一些國家的做法,我們是不是該認真的反思一下我們的做法呢?對於眾多的家長來說,他們抱怨學校的負擔太重,抱怨這個社會太看重成績,太注重結果,入托入學太難等等,這些現實不是我們所能改變的,那麼,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做家長的,就只能盡我們的所能,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自由,放開我們曾經一直緊握的雙手,讓他們自己去走,自己去創。

  名人故事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 篇14

  大家好我是xxx媽媽,週一收到老師的簡訊要我為他們班級寫一篇育兒心得,說實在的當時我都懵了,育兒經驗不知道自己有還是沒有,這些年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確我一無所知。

  我個人覺得孩子應該在一個輕鬆快樂的環境中成長,享受他們無憂無慮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這是我認為最佳的教育方法,在玩的過程中不緊可以讓他們獲得無盡的樂趣還可以學到各種知識,,透過遊戲還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惱!

  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漸漸長大了千萬不要在他的同學朋友面前批評或打罵他,那樣會傷害到他的自尊心,也會破壞你和他之間的感情。平時給他買一些他喜歡的故事書,每天晚上陪他一起讀故事,這樣可以養成一個閱讀的好習慣還可以從中教他認識一些簡單的生字。

  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在公共場合要求做到不打架,不罵人,不說髒話。我們做家長的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在孩子面前要做到不說髒話不做過激的行為,當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事的時候我們要主動認錯並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平時在家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早上起床後自己整理床被,雖然他們整理的不是那麼的理想,但是可以鍛鍊他們的自理能力!

  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相信各位家長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兒方法。當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時還要配合幼兒園老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