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中米開朗基羅的故事

名人傳中米開朗基羅的故事

  《名人傳》由法國二十世紀的一位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所作。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名人傳中米開朗基羅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名人傳中米開朗基羅的故事

  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雕刻家米開朗基羅用了四年的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理石雕刻,名為“大衛”,現在存放於佛羅倫薩美術學院。每當朋友問起米開郎其羅是如何雕鑿出栩栩如生的“大衛”像的秘訣時,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大衛本來就在這塊大理石之內,我只是將不屬於大衛的石塊鑿掉罷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成功並非要改頭換面,脫胎換骨,而只要將自己美好的“本來面目,呈現人前”。成功就是恰如其份的展現自己的優點。

  留意小節

  有一天,米開朗基羅剛完成了一件作品,正在凝望作品沉思之際,一位朋友到訪,問他正在想甚麼。他答道:“我在構思,把雕像這部分修改一下,把那部分稍加打磨,把這部分弄得柔和一些,使肌肉的線條突出一點……”

  朋友不耐煩地說:“這些都是小節而已!”

  米開朗基羅很認真地回應說:“也許你可以這樣說,但請你記著,將所有小節加起來,就是完美,而完美絕不是小節!”

  之所以注重小節,才如此多的完美作品可以在米開朗基羅的手下誕生。眾觀我們自己,如果平時就開始規劃自己,從點點滴滴的小節做起,那麼你只需要隨時保持著微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握機會,充滿自信,迎接挑戰!相信成功會屬於你的,因為你已經邁出了走向成功的堅實的第一步。

  兩個小故事講完了,說之以理可以激勵人腦,動之以情可以激勵人心,但是最有威力的激勵是改變你的心態,但願它能對你有所啟發。

  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大雕塑家、畫家和建築家。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在離佛羅倫薩不遠的喀普列茲。

  他的父親盧多維科·列奧那多·波那羅蒂是卡普里斯的市長。他在一個全是男人的家庭中長大。他有四個兄弟,沒有姐妹,母親在他六歲時去世。因此當市長的父親希望他的五個兒子能夠經商,或者當銀行家。當他發現小兒子執意想當藝術家時,分外惱火,開始用皮鞭“開導”他。然而皮鞭並沒有打消米開朗基羅想當藝術家的決心,父親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讓他師從佛羅倫薩的一位畫家——格蘭達約學藝。

  那時,格蘭達約正在聖母院內作壁畫。他叫學徒們研磨顏料,用布臨摹他精製的草圖。米開朗基羅的臨摹超過了原作,引起了格蘭達約的嫉妒。不久,他讓米開朗基羅轉往伯特爾多處繼續學畫。伯特爾多在為佛羅倫薩的統治者“豪華者”勞倫佐效勞的同時,還給一群青年人講授雕塑技法。伯特爾多是文藝復興時代早期的現實主義傳統的捍衛者,他在增長米開朗基羅的才幹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幫助米開朗基羅瞭解古代藝術的實持,研究義大利的現實主義大師的創作。

  一天,米開朗基羅在美第奇花園中正在鑿一個老人的頭像,統治者“豪華者”勞倫佐碰巧在花園裡經過,當他走過米開朗基羅的雕像時,停步下來。他看了一眼,轉身朝著年輕的雕塑家:“我的孩子,”他說,“你難道不知道,老人總是掉牙缺齒的嗎?”

  米開朗基羅一看是勞倫佐在跟他說話,激動萬分,他拿起工具,敲掉雕像的'一顆牙齒,轉身面對勞倫佐:“這樣行了吧?”

  “對”,勞倫佐大笑,“好得多啦!”

  勞倫佐對這個機靈而有才能的14歲孩子感到興趣,把他帶到美第奇宮,允許他同桌進餐,鼓勵他跟自己的子女一起玩耍,送給他一件紫色大衣,每月給他五個金幣,讓他開啟他的眼界,使他看到了異教世界的壯麗。在這兒,米開朗基羅從神秘主義者菲奇諾、哲學家皮科、米蘭多拉、詩人波利齊阿諾,以及世界各地來到美第奇宮殿的學者、作家和藝術家身上獲得了豐富多彩的精彩食糧。在美第奇的餐桌上大家對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推崇備至,認為他是首屈一指的先知和聖人。

  米開朗基羅在這種異教的影響下,完成了他的第一創作——浮雕《眾怪之戰》。這是一場半人半馬怪物的逼真混戰,充滿希臘裸體的勻稱美,一則遠古神話在文藝復興世界中的再生。

  這是米開朗基羅縱橫自如的世界,他在這段時期中的生活極為幸福。可是接踵而來的一次遭遇卻使他肉體和精神帶來終生的創傷。與他一起學藝的有才能的藝徒中,有一個名叫托里賈諾的,脾氣急,拳頭硬。這傢伙打架的本領勝過繪畫本領,米開朗基羅奉命批評他的畫,事後發生了什麼呢?最好莫過於看看托里賈諾的自白:“那時我對他的批評比平時更為惱怒。我捏緊拳頭,在他的鼻子上砰地一擊,鼻骨便軟得像鬆餅一樣,他就這樣終生帶著我的拳頭標記。”

  米開朗基羅被抬到家裡,人們以為他必死無疑。傷愈後,他在鏡子裡看到了自己的破相。從這天起,他明哲保身,開始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一切。

  23歲時他來到羅馬,開始應徵為聖彼得教學塑造基督和聖母的雕像。他充滿自信地在申請書上寫道:“這作品將成為當今無人能夠逾越的作品。”此時,米開朗基羅深信文藝復興的理想是不可動搖的。他創作出來的作品飽含著憂傷,在《皮耶塔》這幅雕像作品裡,母親把兒子的屍體抱在膝頭上,凝視著他的面孔,像是想知道所發生的一切。他的手勢是有適度的,逐漸地消除著痛苦的疑問,細膩地表達著她那內心深處的全部悲哀。把成年兒子放在母親的膝頭上的想法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困難,而這個困難,畫家經過深思熟慮以配置帷幔的方法解決了。穿在聖母身上的衣著呈現出流水般的輕盈的細小裙紋,突出了她的女性面貌,沉重的布料衣裙從兩膝一直拖到地上,組成一團,類似雕塑的臺座,上面安放著基督的身體。為了造成明確、完整和純樸的印象,米開朗基羅採用了角錐形的造型雕像完成。雕像完成後全羅馬的藝術愛好者蜂擁前來觀看,大家都被這美麗而聖潔的聖母形象感染、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雕像作成後,米開朗基羅平生第一次亦是最後一次屈從於虛榮心這個弱點,晚上他把自己鎖在教堂裡,在燭光下,把自己的姓名和故鄉的地名刻在雕像上。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在別的完成雕像上簽名。就像大自然的樹林和山脈一樣,米開朗基羅的傑作是無需附帶其創造者的簽名的。

  管理啟示:

  兩邊爭執,只要有一邊知道先讓步,無論讓的是真是假,事情就會變得順利許多。留三分地給別人,常能使彼此都獲得更大的天空。

  碰上僵局,或者對方一直不掀牌,讓你莫測高深的時候,打破僵局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先讓一步。

  溝通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學會妥協,在很多成功的溝通案例中,都蘊涵著妥協的成分在裡面,大到國家與國家間的談判,小到同事與同事之間處理工作問題,都會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妥協。而不會妥協,不會退讓,導致最後溝通出現問題。

  當然,溝通中的妥協與退讓,也不是無原則的妥協與退讓。而是建立在底線的基礎上的妥協,就像和街頭小販的討價還價一樣,當我們還一個價格是他無法接受的情況下,交易是無法完成的。

  在溝通前,需要明確自己的底線是什麼,自己最低能夠接受的條件是什麼,在溝通中,要反覆試探出對方的底線,溝通的餘地只能建立在彼此雙方的心裡底線以上,否則,再好的溝通技巧都會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