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治病救人的故事

藥王孫思邈治病救人的故事

  孫思邈是唐代醫藥學家,被後人譽為“藥王”,他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在很多道教宮觀裡都有"藥王殿"。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藥王孫思邈治病救人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藥王孫思邈治病救人的故事

  故事一

  藥王孫思邈,隋唐時人。有《千金方》傳世。民間流傳的關於他的神奇故事不勝列舉。

  有一天,孫思邈到遠處去出診,當他經過一個村口時,正巧見幾個人抬著一副棺材,匆匆地出了村子,後邊還跟著幾個送葬的人,情景甚是淒涼。孫思邈見棺材抬過來,便站立在路旁觀看,當棺材從他身前過去時,他看到棺縫裡還在向外滴血,血的顏色鮮紅鮮紅的。

  孫思邈清楚地看到這種血色後,不由地思考起來,他想:人死了,血為什麼還這樣的鮮紅呢?根據他自己的判斷,這個人可能還沒有死。

  救人之心驅使著他,不能再作猶豫,他便立刻趕上前去大聲問道:“棺材裡裝的是什麼人,死了多長時間啦?”棺材後邊一位送葬的青年農民,忽然看見有人來問,便說:“這是我的妻子,半夜裡生孩子,頭一胎遇到難產,到天明就死了。孩子也沒生下來,還問這幹啥!”

  孫思邈說:“我從棺材縫裡流出的血色來看,不像死人的血,你讓棺材停一下,叫我看看情況,或許還能夠把人搶救過來呢!”

  人已經死了,怎麼還能夠救活?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話,仍然抬著棺材匆匆地向前地走。後來在孫思邈的再三說服下,青年農民才讓抬棺材的人把棺材停在大路旁邊。

  開啟棺蓋一看,那位青年婦女的臉色像黃裱一般,沒有一點血色,樣子顯得十分可怕。孫思邈伸出手來,摸摸她的脈搏,果然不出所料,青年婦女的脈搏還在微弱地跳動著。孫思邈很快選好了穴位,給她紮了幾針,又從藥包裡取出一點藥,給她灌進了口裡。

  這時,大家都用懷疑的眼光看著,等待著……

  抬棺材的人蹲下吸了一鍋煙的工夫,青年婦女就生下了一個胖娃娃。在嬰兒的哭聲中,產婦也慢慢睜開了眼睛,甦醒過來了。

  大家看到孫思邈根據對血色的判斷,救活了兩條性命,都感到十分驚奇,說他是神醫下凡,非常佩服他。產婦的丈夫看見妻子活了,又安全地生了孩子,於是由悲變喜,緊緊拉著孫思邈的手,半天才說道:“我一家三口人,怎麼報答你的恩情呀!”

  孫思邈說:“不必謝我了,趕快把人送回去好好調養。”說罷,便大步向前走去,給遠村病人看病去了。

  人們看著遠去的神醫的背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故事二

  一代“藥王”、“神醫”孫思邈也是信奉道教的人。道家房中術與孫思邈一問中就介紹了孫思邈對房中術的一些見解。

  傳說,孫思邈自幼聰穎好學,很小就開始讀書,七歲便能夠每天背誦上千字的文章。幼年的孫思邈看的書主要有老子、莊子等的百家學說,還喜歡看佛典。孫思邈雖然如此聰明伶俐,然而卻在幼年的時候遭遇風寒,體弱多病,經常要找當地的醫生看病,幾乎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孫思邈覺得生病這麼辛苦,便在十八歲成年之時立下志向要學習醫學。

  二十歲的孫思邈已經能侃侃而談老子、莊子的道家學說,也精通佛家的經典著作,可謂神童,當時的人們稱孫思邈為“聖童”。

  孫思邈少年時便已看完諸多著作,非常博學多才。隋文帝聽聞想要讓他進朝擔任國子博士,然而受道家思想影響頗深的孫思邈卻覺得為官太過事故,無法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無法潛心研究自己熱愛的醫學,於是便辭謝了朝廷的封賜。 後來,唐太宗即位,召孫思邈進宮。當時的`孫思邈已經五十多歲了,唐太宗見到的孫思邈卻宛若少年一般,容貌非常年輕,步態輕盈,身形一點也不老態,唐太宗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他感嘆地說:“有道之人真是值得尊敬啊!修道之人當真是如神仙人物,在這世界上竟然是真實存在的!”唐太宗見孫思邈如此有道,想要授予他官位,然而,孫思邈又拒絕了。

  孫思邈的徒弟盧照鄰曾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只有名醫才能治癒各種疑難雜症?”

  孫思邈說:“一個人若是對天道變化的規律瞭如指掌,觸類旁通,那麼對人體的疾病也會有掌控能力。正如道家的陰陽之道,天與人其實是相似的,人的陰陽與自然界其實並沒有什麼差別。一個人的身體生病了,人體的氣血上衝就會發燒,氣血不通的話就會感冒,氣血蓄結會生出腫瘤,氣血奔騰會使人氣喘無力,氣血枯竭則會導致精神衰竭。人體的各種疾病都會表現出來,人體氣血的變化會表現在人體的容貌上。”

  孫思邈被稱為藥王,其醫德也非常好。孫思邈用了百草做藥,然而他卻堅持不用動物入藥。認為行醫者是濟度生命的,人們都說人貴畜賤,但對於行醫者來說,人畜其實都一樣,都是有生命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