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留守兒童的“媽媽老師”的王西梅

名人故事:留守兒童的“媽媽老師”的王西梅

  從農村學校到縣城學校,走到哪兒都有她的“編外”兒女。她以微薄的工資資助一個個留守兒童吃飯、穿衣、,幫助一個個留守兒童走向陽光、快樂。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名人故事:留守兒童的“媽媽老師”的王西梅,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今年1月—3月,《教育時報》開設專欄,專題講述她與她的“編外”兒女之間的感人故事,在社會上引進強烈反響。

  她,就是被大家稱為留守兒童的“媽媽老師”的王西梅,鄲城縣實驗小學一名普通教師。

  “愛自己孩子的是人,愛別人孩子的是神。王西梅應該能稱得上咱學校的‘女神’!”王西梅得到全校師生的稱讚。很多網友瞭解到王西梅的故事後也紛紛點贊,向王西梅和孩子們送上美好祝福。

  現在縣城上學的王夢嬌只要提起王西梅,一臉的幸福感和滿足感。2007年,王西梅還在鄲城縣東風鄉大樹張小學任教。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寄養在外婆家的王夢嬌,正讀小學一年級。王西梅看她時常哭著、流著鼻涕找媽媽,就把帶她到家裡和女兒一起,給她輔導功課,買好吃的,帶她玩。三年級時,夢嬌的姥姥身體不好,王西梅乾脆就把夢嬌接到自己家,吃住在一起,給她洗衣洗澡,買衣服玩具。

  到五年級時,夢嬌的父母不好意思再麻煩王西梅,就把夢嬌送到一所寄宿制民辦學校。可夢嬌只待了一個月,便哭著還要跟著王西梅上學。王西梅二話沒說,又騎腳踏車把她接回了自己的家。

  去年,王西梅調到縣實驗小學,又把夢嬌帶進了縣城。晚上,接女兒和夢嬌回家;早上,準時送她們去上學。吃穿住用,兩個孩子一樣看待,夢嬌成了王西梅的又一個女兒。2015年春節,王西梅陪著夢嬌等務工回家的媽媽到凌晨3點,夢嬌媽媽流著淚說:“王老師,您對夢嬌的好,勝過對自己的孩子。等夢嬌長大了,我一定不能讓孩子忘了,也要她為您盡一個女兒的責任。”

  “不管是城裡還是農村的留守孩子,其實最需要的,還是父母的深切關懷。”王西梅說。

  她的班務日誌上記滿了每一個孩子的活動軌跡,手機上記滿了學生家長的聯絡電話,QQ好友列表裡都是留守孩子父母的號碼。她還建起了QQ群,方便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

  在王西梅現在的班上,詩詩原是個叫人頭疼的女孩,為一點小事,就會罵人甚至打人,班上很多男孩子都怕她。她把語文老師的手抓破過,把數學老師氣哭過。王西梅知道,這樣孤僻倔強的孩子,多半是長期缺少父母關愛,想透過自己的暴戾行為引起大家的關注。王西梅就耐心地開導她,帶她到自己家寫作業,推舉她當“小老師”,讓父母和她時常視訊通話。漸漸地,詩詩成了一個積極、活潑的孩子,再沒有了以前的乖戾。

  每到寒假,王西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王曼路。2012年,當時的王西梅還是東風鄉大樹張小學校長。一天,她無意中發現一個孩子從地上撿起其他孩子扔掉的火腿腸包裝皮、餅乾包裝袋舔著吃。這個孩子叫王曼路,母親嚴重智障,父親每天帶著5歲的弟弟外出撿破爛,一走就是一天,曼路有時連飯也吃不上。王西梅減免了曼路的學前班雜費,拿錢讓鄰居給小曼路買吃的。一到寒假,她就和在鄉供電所上班的`丈夫商量,買些東西去看望小曼路。丈夫開著三輪車,車上裝著衣服、鞋子、麵包、餅乾等。“你這當的是老師,操的卻是當孃的心啊。咱閨女要是看到你這樣,該‘吃醋’了。”丈夫幽默地說。

  學生單桂君,家庭非常貧困,三間破舊的磚瓦房,連個院子都沒有。從2006年起,王西梅就開始資助她,一直到她讀高中了,王西梅每星期還都要給她拿100元的生活費,不時買些衣服送到學校。2014年,單桂君考上了遼寧科技學院,王西梅每年都要給她拿2000元學費。其實,王西梅的家裡也並不富裕。丈夫心臟不好,身體差,去年連續住院一兩個月,加上家裡蓋房子,欠下四五萬元的外債。“不管家裡多困難,只要是你願意幹的事,我都支援你。”丈夫動情地說。

  王西梅幫助一個又一個貧困孩子完成了學業,有的已經大學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有的已經踏入社會小有成就,而她仍然在資助的路上默默前行。近年來,她先後獲得河南省關工委先進工作者、周口市文明教師、周口市優質課教師、鄲城縣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西梅好,無私天地寬。愛灑留守兒女心,情暖桃李盼親願。贏得幾多贊。”《教育時報》專題講述王西梅的故事後,一位老師送給王西梅的一首詞。

  “作為教師,有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那就是像王西梅那樣,用愛心給學生輸送溫暖,用奉獻呵護孩子走向快樂、觸控幸福。”這是一位老師所寫的學習王西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