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有關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名人故事吧,你知道那些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1

  一、邰麗華的故事

  邰麗華兩歲時,因一次高燒失去了聽力。沒過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關閉了。那以後,她陷入了無聲世界,自己卻茫然不知。直到5歲,幼兒園的小朋友輪流蒙著眼睛,玩辨別聲音的遊戲,她才意識到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她傷心地哭了。為此,父親帶她輾轉上海、北京等地求醫問藥,只要聽說哪裡有一線治療希望就不會放過,但始終不見好轉。眼看要滿7歲了,父母將她送人市聾啞學校學習。

  舞蹈使邰麗華品嚐到無窮的歡樂,但她知道,在現代化的今天,知識對於一個人的重要。17歲那年,她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上大學。於是她又將自己練舞的倔勁放在學習文化課上,1994年如願以償地考取了湖北美術學院裝潢設計系,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如今,邰麗華成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裡的臺柱子。她不僅擔任了殘疾人藝術團演員隊隊長,出任了中國特殊藝術協會的副主席,同時她也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形象大使”,先後在40多個國家巡迴演出,她的演出劇照總是出現在藝術團宣傳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二、海倫·凱勒的故事

  海倫凱勒能夠不因缺廢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上進,所以最後才有卓絕的成就。我們平常人既聰明又健康,假如還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話,真是很對不起自己啊!

  你相信奇蹟嗎?你相信既盲又聾又啞的人也能成為作家嗎?有的,這個人便是偉大的海倫凱勒女士。她在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生病,從此眼睛看不見,並且又聾又啞了。由於這個原因,海倫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她家裡人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替她請來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師蘇麗文小姐。海倫在她的薰陶和教育下,逐漸改變了。她瞭解每個人都很愛她,所以她不能辜負他們對她的期望。她利用僅有的觸覺、味覺和嗅覺來認識四周的環境,努力充實自己,後來更進一步學習寫作。

  幾年以來,當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時,立即轟動了全美國。海倫凱勒雖然五官殘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學教育。以後更致力於教育殘缺兒童的社會工作,這種努力上進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效法,海倫凱勒真可算是個身殘志堅的人。

  三、貝多芬的故事

  《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最傑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鬥,最終戰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並領取工資補貼家用。到了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徵,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儘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嚮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於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於和聾疾苦戰。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裡,藉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鬥,透過鬥爭去取得勝利。”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四、華羅庚的故事

  華羅庚初中畢業後,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後,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後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論文。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讚賞。

  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裡,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五、張海迪的故事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當代保爾"。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錶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視窗》、《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透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六、霍金的故事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蹟,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七、海倫·凱勒的故事

  亞當斯·凱勒(HelenAdams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一位殘障教育家。她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父親亞瑟是位南方邦聯老兵。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後來籍著她的導師波土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老師安·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1898年,海倫·凱勒考入了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校。1900年秋,再考進哈佛大學的雷地克里夫學院,這對於一個失明和失聰的人而言,可說是教人難以置信。最後於1904年,海倫·凱勒成功取得文學學士學位,而且成績優異。而這麼多年來沙利文老師則一直留在海倫·凱勒身邊,並將教科書與上課內容寫在海倫·凱勒的手掌上,讓凱勒能瞭解其內容,可說是對海倫·凱勒不離不棄,因此海倫·凱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從1902年4月開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師的幫助下,開始在美國的一家雜誌上連載她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的故事》)(TheStoryofMyLife)。第二年結集出版後轟動了美國文壇,甚至被譽為1902年世界文學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

  八、桑蘭的故事

  桑蘭,出生於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後,

  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3年來,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九、拜倫的故事

  1788年,拜倫出生於倫敦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拜倫生下來就是跛腳,走路時一瘸一拐的。儘管他母親費盡心血,帶著他四處求醫,可他的腳卻一直沒能治好

  因為殘疾,拜倫經常受到同齡小夥伴的欺侮,這給童年的拜倫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有一次,拜倫放學路過一個游泳池,幾個同學正在裡面游泳,拜倫在旁邊看得出神。有個同學喊著:“拜倫,你也下來試試吧,很有意思的。”另一個同伴譏笑著說:“真是天大的笑話!他能在陸地上行走就不錯了。”拜倫氣憤地轉身跑了,他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學會游泳給他們看看,他們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而且一定會做得更好!”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拜倫天天泡在水中,不停地遊。最後,在學校運動會上,拜倫憑著堅強的毅力贏得了游泳冠軍。

  拜倫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輕輕地告訴你:拜倫(1788—1824年),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生著有大量的詩篇,其中長篇詩體小說《唐璜》是歐洲文學史上罕見的傑作。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2

  天生無臂 拒用假肢

  傑西卡·考克斯是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人,她生下來就沒有雙臂,醫生至今也不明白她為什麼會這樣。

  傑西卡的媽媽伊馮娜·帕爾門塔說,在懷孕期間她做過許多次保健檢查,但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可是當傑西卡生下來的時候,醫生的話讓卻讓她大吃一驚:“孩子有些問題,她沒有雙臂。”

  不幸中的大幸是,除了沒有雙臂外,傑西卡一切正常。家族沒有這樣的病史,可能解釋的是基因變異或者是藥物造成的,不論是哪種原因,孩子既然生下來了,伊馮娜·帕爾門塔只有接受現實,盡心養育這個生來就與眾不同的女兒。

  由於沒有雙臂,傑西卡不能像正常小孩那樣爬行,她只能躺著。等到七八個月大時,傑西卡仍不能自己翻身。可是,彷彿是本能的驅使,幼小的傑西卡竟知道試著用腳代替手挪動自己的身體,而且居然比一般的正常孩子更早地學會了走路。

  但傑西卡的走路是以縫過多次針的傷口為代價的。因為沒有雙臂,保持平衡就成為難題,她走路時經常跌倒,常常摔得鼻青臉腫。傑西卡的繼父傑弗裡·帕爾門塔說,傑西卡最早學習的是如何摔倒。他說:“她不會保護自己,一旦摔倒就會直楞楞地向前摔下去,她的臉上因此縫過多次針。我們只好教她,在要摔倒時不要向前倒,要向兩側倒,然後順勢滾幾下。”

  在傑西卡五歲時,父母請醫生為她安裝了一對假肢,然而傑西卡卻討厭佩戴假肢。在她14歲的時候,她一勞永逸地徹底拋棄掉了假肢,並下定決心要學會用自己的雙腳來代替雙手做許多事情。

  傑西卡解釋說:“使用假肢總是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殘疾,所以我將那副假肢一勞永逸地扔進了壁櫥裡。”

  以腳代手 製造傳奇

  傑西卡是個樂觀而又堅強的女孩,但外人對她的“特殊態度”,經常提醒她:你是殘疾人,你是與眾不同的。傑西卡回憶說:“在我小的時候,常常因為沒有朋友而感到難受,他們老是嘲笑我,我覺得自己特別可憐。每當與家人一起到餐廳吃飯時,人們老是盯著我看,那種目光讓我很不舒服。因為我是用腳吃飯的,有的鄰桌還沒有吃完就走了,這很傷我的自尊心。小的時候這樣的事對我打擊很大,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不太在意別人怎麼看待我了。我要向他們證明我是正常。”

  去掉假肢後,傑西卡開始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雙腳。為讓自己的雙腳保持柔韌有力,她比常人走更多的路,遊更多次的泳。傑西卡的雙腳十分靈活,像戴隱形眼鏡這樣的“細活兒”,她都能麻利地用腳完成。

  傑西卡之所以要戴隱形眼鏡,有兩個目的,一是愛美,二是要證明自己的自理能力。她說:“我是一個愛美的姑娘,戴眼鏡有損我的形象,所以我要戴隱形眼鏡。我去看眼科醫生時,那個女醫生對我說,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用腳把隱形眼鏡放進眼裡。她的話促使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用腳戴隱形眼鏡,我成功了。”

  堅強的傑西卡還參加了很多課外活動,如游泳、體操、舞蹈,甚至是跆拳道,如今她已經是跆拳道黑帶二段的高手了。傑西卡還拿到了亞利桑那大學的心理學學士學位,她的畢業論文是用雙腳操作電腦鍵盤寫出來的。她現在可以完全依靠雙腳來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給自己化妝、梳頭、洗髮、戴隱形眼鏡、做飯、駕車外出……

  傑西卡用一次次的傳奇證明了自己能行。她甚至開玩笑說:“我的雙腳是如此敏捷,最近我到醫院拍了一張X光照片,照片顯示我的腳趾關節看起來更像是手指關節,因為我的腳趾頭能像手指一樣自由彎曲。”

  駕機翱翔 創造歷史

  在學會了開車以後,嚮往藍天的傑西卡有了新的目標,她要學開飛機,她要飛翔,這一決定也得到了家人與飛行教練的支援。美國聖曼紐爾市飛行教練雷特拉·威克回憶說:“當她駕駛一輛汽車來報名的時候,我立即知道她駕駛一架飛機應該毫無問題。事實證明,她是一個優秀的飛行員,她駕駛飛機時非常冷靜和穩定。一旦你和傑西卡一起呆上20分鐘,你甚至就會忘掉她沒有雙臂的事實。”

  2008年10月10日,25歲的傑西卡成功通過了私人飛行員駕照考試,拿到了飛行員執照,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只用雙腳駕駛飛機的合法飛行員。她可以駕駛一架輕型運動飛機抵達3000米的高空,這款飛機和其他必須手腳並用的飛機不同,只要用雙手即可操縱,所以她駕駛飛機時,能夠用一隻腳管理操控面板,另一隻腳則操縱駕駛杆。

  目前,傑西卡已累積了89小時的飛行時數,她正進一步接受飛行教練訓練,準備指導其他殘疾人士也學會操縱飛機。

  傑西卡很清楚自己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但她表示,她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難。她說:“我不需要同情,也不需要依靠別人,我還要成為別人的榜樣。不管是否有人對我說三道四,我會走我自己的路。我有自己實實在在的目標,我相信我自己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3

  尼克·胡哲

  一個沒有四肢的人,騎馬、打鼓、游泳、足球卻樣樣皆能,完美詮釋不設限的人生。

  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於墨爾本,澳大利亞演講家。天生沒有四肢,卻積極面對人生。自從19歲進行第一次演講之後,他的足跡開始遍佈全世界,與數千萬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經歷。他教人們停止把阻礙看作麻煩、困難,反而應該把它們看作是自身成長學習的機會。他那難以置信的勇氣、智慧的頭腦、對生命堅定的信仰、風趣的幽默感將自己克服困難的故事傳遞給大家,最終成為一名勵志演講大師,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約翰·庫提斯

  無論你認為自己多麼的不幸,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約翰·庫提斯1969年出生於澳大利亞,他天生雙腿自然殘廢,但他以拒絕死亡來挑戰醫學觀念。他的演講雄偉壯麗,他在全世界向千千萬萬熱情、熱切的人們演講,他沒有腿,也不依靠輪椅生活、移動和存在。

  今天的約翰。庫緹斯,已經成為了國際著名激勵演講家。他的格言是“因為我們可以”,他無視艱苦阻難,很多正常人沒有去做的事情,他已經先一步做了。

  陳州

  陳州,1983年出生於中國山東,著名激勵大師、殘疾歌手、勵志演說家。

  陳州命運多舛,13歲從火車上摔下失去雙腿,18歲學會唱歌,他以木盒為腿,從四處乞討到流浪賣唱,他用歌聲行走中國,走過全國700多個城市,娶妻生子,過上幸福小康生活,從無腿乞丐成長為激勵大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