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之殤中的林徽因中國名人故事

時代之殤中的林徽因中國名人故事

  林徽因是民國時期風華絕代的奇女子,是集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才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時代之殤中的林徽因中國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提及林徽因,大多數人立刻會聯想到徐志摩對她的念念不忘,以及她驚人的美麗。其實,太太的客廳與龍門陣或許才是林徽因生命中異常重要的關鍵詞,它們記錄了林徽因這個女子在時代之殤中四溢的才情與堅韌的擔當,因之構成林徽因生命的底蘊。

  太太的客廳,一直在紙上。在文學史或文化史中,便可按圖索驥。它在林徽因和梁思成兩進院子的裡院北房,院內植有高大的馬纓花樹和葳蕤的丁香樹,於是這個房間便既安然靜好,又暗香浮動。它的窗臺不高,林徽因喜歡的梅花、泥塑小物以及沙發還有牆上的字畫就都能被日光照拂撫慰。在其西北角,“三屜兩頭沉”的小書桌上,那些文字正安安靜靜地站在毛邊紙邊上,等待那個眉頭微蹙的溫潤女子穿過意義的森林,經由遣詞用句,把它們鋪張成詩歌或是小說。

  客廳在平日總是異常安靜但又思潮暗湧筆耕不輟的,否則便難以解釋那麼多的成果從何而來,詩歌六十多首、散文十篇、小說六篇,譯文一篇和未完成的劇本一部,以及中國古建築研究的相關論文等等。文化史中那個集文學家、舞臺設計師、建築師為一身的林徽因正在生成。她從此因為這些藝術創作和建築研究而風華絕代。

  既是林徽因這樣一個女子的客廳,便往來無白丁。平日的靜寂似乎只是為了蘊蓄能量,等待每週六下午的雅聚。也說不清楚這樣的雅聚是如何開始的,總之是林徽因一家住到總部衚衕以後。來的都是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的教授,談笑有鴻儒,專業無限制:政治學家張奚若,物理學家周培源,藝術史家鄧以蟄以及邏輯學家金嶽霖,作家沈從文等等都是座上客。雖然他們各有心遊萬仞之力,但因是在“九一八”後,話題更多圍繞的卻是時局。如李健吾所言,是“若干朋友以她為中心談論時代應有的種種現象和話題”——指點江山,其實是談天說地的核心。即便是在西式的沙龍聚會中,這些留歐美知識分子始終關注的也依然是中國的社會人生。所以,當很多人看到林徽因那驚人的美麗,就以為“太太的客廳”開張下去憑藉的是林徽因的個人魅力,既是小看了林徽因,更是低估了那些參加雅聚的現代知識分子,哪怕這雅聚中有終身傾慕林徽因的金嶽霖。真正的'原因是,“感時憂世”是中國文人的宿命,就必然亦是在亂世將他們維繫起來的紐帶。

  當然,林徽因的才華與大度也是聚攏沙龍的重要原因。漢學家費正清的夫人費慰梅就曾回憶,林徽因聊天的話題“從詼諧的逸事到敏銳的分析,從明智的忠告到突發的憤怒,從發狂的熱情到深刻的蔑視,幾乎無所不包”。這是一個怎樣寬闊的女子啊,她的詩意有了這種寬闊做底,才會令那麼多具有現代思想的學貫中西之士激賞,不曾、不敢也不會觀賞。

  提攜後進也是這雅聚的題中之義。蕭乾、李健吾、卞之琳等等,都在由林徽因帶入沙龍後譜寫出更璀璨的生命華章,正像蕭乾回憶,林徽因以及周圍那些知識分子的肯定和鼓勵“就像在剛起步的馬駒子後腿上,親切地抽了一鞭”,這讓“太太的客廳”總是保持著清新與活力。

  太太客廳的聚會隨著20世紀抗戰時局的緊張而風流雲散,國難當頭恐怕是這個意氣相投的沙龍解體的重要原因。此後“太太的客廳”成為傳奇。而傳奇裡,總是裹挾著因為以訛傳訛而面目全非的故事,但卻不曾妨礙它的深邃迷人。

  因為日寇入侵,林徽因從總部衚衕搬出。從此,她也結束了一生中最為愜意的時光。這是主動的放棄,既不願做亡國奴,那就只有一走了之。這也是那個時代北平很多文人的選擇,他們匯成一股南下的洪流,試圖將一座毫無文化,也必然因為缺乏文化而毫無生機的空城留給入侵者,同時在西南重建未來與希望。對林徽因來說,南下是有風險的,因為她的肺病不曾好過,戰亂時期,顛沛流離對一個肺病患者來說意味著生死未卜。但她恐怕更知道自己是一個知識分子,在那樣一個境遇下,她和萬千個他們必然一路漂泊,毫無畏懼。

  南下入蜀,太太客廳的雅緻不再。物資拮据到典當度日,纏綿病榻也成了生活的大部分構成。但這一切都被林徽因坦然接受。她提著瓶子打油買醋時鎮定自若,在和左右的鄉親擺龍門陣時巧笑倩兮。除了把太太客廳的生命熱情帶到了蜀地,隨她而至的還有擔當。當整個民族承受災難時,這個病弱的女子靜靜地捧起屬於自己的沉重,不嘆息也不埋怨。她甚至回絕了費正清勸他們到美國治病的邀請——祖國正在難中,便必然會共赴國難。她舉重若輕地穿過那些必然異常艱難的歲月,如同承接雪花的飄落。所以當兒子梁從誡問母親林徽因事態最壞的打算時,這個媽媽淡淡說著的是,中國讀書人總是有一條老路的,那就是門口的揚子江。這一切不過是水到渠成罷了。其實剛烈就像一柄尖刀,一直靜靜地躺在那塊色彩斑斕質地堅韌的絲綢下面,於亂世中護其周全。尖刀和絲綢都知道,它們看來互不關聯,實則互為表裡,是此生此世再也不可能分離的一個結合體。再若不堪,尖刀就會刺破絲綢,是寧為玉碎的意思。戰爭和疾病,這些時代之殤不曾摧毀林徽因的剛烈,反而將其彰顯出來,時人和後人於是看到一個女作家異常堅硬的生命質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