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勒完成師志名人故事

開普勒完成師志名人故事

  歷史上有些重大發現,是人們共同合作的產物。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就是這方面的範例。

  開普勒是17世紀傑出的天文學家,他是哥白尼日心學說的擁護者。

  1955年,24歲的開普勒按照自己的理解寫了一本相當幼稚的書。這本書受到了當時已經聲名顯赫的、在布拉格工作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重視。第谷熱情地邀請這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來到布拉格和他一起研究天文學,並在經濟上和事業上給予他無私的幫助,使開普勒異常感動。然而,就在師徒二人準備進軍新的科學高峰時,第谷被一場重病擊倒了。

  1601年的一個傍晚,第谷的`房間裡,一支蠟燭在閃爍著。第谷躺在床上,奄奄一息,開普勒坐在床邊的一張板凳上,細心地傾聽著老師臨終的話語:“我一生之中,都是以觀察星辰為工作。我要得到一張準確的星圖,我的目標是1000顆星星,我已觀察到750顆,可現在卻病成了這個樣子。我把我所有的手稿都交給你,希望你把我觀察的結果出版出來。你不會讓我失望吧?”

  開普勒靜靜地坐著,不住地點著頭,開始勤奮工作。但是他的繼承引起了第谷親戚們的嫉妒。他們合夥把第谷遺留的手稿收了回去,只留下一些觀察記錄。這些人的絕情沒有使開普勒喪氣,他心中只有一個想法:“老師的目標是1000顆星星。”

  為了這個信念,開普勒重新整理好留下的觀察記錄,克服了病魔、貧困和他人的冷嘲熱諷給自己帶來的種種不便,頑強地進行實地觀測,751、752、753。二十多年過去了,1627年,忠誠的開普勒終於完成了老師的遺願。此外,他還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執行的重要規律,提出了著名的開普勒定律,成為繼第谷後的又一位近代天文學巨匠。

  可以說,如果沒有開普勒,第谷的辛勤積累也許會成為一堆廢紙;反過來,沒有第谷,也根本不會有開普勒的卓越成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