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裡的讀書郎的名人故事

山洞裡的讀書郎的名人故事

  在長江三峽的巫峽和西陵峽之間,有一座名叫秭歸的縣城。這裡就是戰國時期大詩人屈原的故鄉。

  屈原自幼聰明好學,在學堂裡深得老師的賞識。可有一段時間,他放學後經常遲遲不回家。家裡人問他緣故,他總是神秘地笑笑說:“我現在誰也不告訴。你們放心吧,反正我不會去幹壞事的。”

  屈原的姐姐女心裡仍不踏實。這天,她在放學前先趕到學校,當屈原背完晚書走出校門時,便悄悄地跟在了後面,一直跟到了後山坡的一個山洞裡。

  這山洞可真美!婀娜多姿的石柱、石筍和石鐘乳,在虛無縹緲的'霧氣中亭亭玉立。晶瑩閃亮的水滴順著石鐘乳尖,一滴一滴地慢慢墜落,叮咚之聲,猶如珠落銀盤。

  屈原在泉邊一塊青石上坐了下來,隨手掏出一卷竹簡,低聲吟詠起來。

  女站在洞口默默地傾聽著。她彷彿跟著弟弟一起,一會兒來到了洞庭湖畔的漁翁、蠶女中間,一會兒又來到了九嶷山上的樵夫、獵人中間……直到夜幕降臨,洞內一片朦朧時,她才輕輕地喊了一聲:“弟弟”。

  “誰?”屈原猛一怔。當他瞪大眼睛,看清是自己親愛的姐姐站在洞口時,連忙笑吟吟地迎上前去:“姐姐,我讀的都是咱們楚國的民歌,美極啦!

  可是,老師不許我們在學校裡讀它,沒辦法,我就……”

  “那也得對家裡說一聲啊。”女只責備了一句,便拉著弟弟的手一塊兒走出了山洞。

  屈原在山洞裡讀書的事很快就傳開了。他死後,故鄉人民為了紀念他,就把後山的這座山洞取名為“讀書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