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船王丹尼爾.洛維格

美國船王丹尼爾.洛維格

  丹尼爾·洛維格白手起家,完全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創立了一個極為龐大而複雜的、令人不可思議的企業王國。它包括遍佈世界的一系列獨資或控股公司,覆蓋眾多產業:金融、旅館飯店、房地產、鋼鐵、煤炭、石油化工,等等。此外,他還擁有一支總噸位達500 萬噸的龐大船隊。

  一般人只知道希臘船王奧納西斯,卻不知道美國也有位船王丹尼爾·洛維格,他的財富比起奧納西斯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他太過於低調,因此知名度遠不如奧納西斯顯赫。

  孤僻的天才

  丹尼爾·洛維格,1897年生於美國密歇根州的南海漫。那是一個安靜的小鎮。

  洛維格的父親是個房地產中間人。在洛維格10歲那年,父親和母親因為個性不合離了婚,洛維格跟隨父親離開家鄉,來到得克薩斯州一個以航運業為主的小城——阿瑟港。

  阿瑟港是個美麗的小港口,風景如畫。那裡每天都有進進出出的各種船隻,有大油輪,也有小舢板。海浪輕輕衝擊著岸邊停靠的船隻,海天相接的遠方有海鷗翻飛。童年的洛維格生性孤僻,不喜歡與別的孩子來往,喜歡獨自在海邊碼頭上玩。他最愛聽輪船嗚嗚的汽笛聲和啪嗒啪嗒的馬達聲。他夢想著將來有一天能夠擁有一艘屬於自己的輪船,乘著它出海遠航。

  因為對船的著迷,洛維格沒念完高中就輟學去碼頭打工了。他給船主做幫工,拆裝修理輪船引擎。洛維格似乎一下子就迷上了這份工作,而且他對這一行有著令人咋舌的靈氣和天賦。常常在別人休息的時候,他獨自在那裡把一些舊輪船的發動機拆拆裝裝。他每天沉迷於此,不知辛苦。

  很多老修理工見他這麼用心而又手腳勤快,就很喜歡他,把自己獨特的手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洛維格的手藝突飛猛進,很快成了一名熟練的輪船發動機修理工。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一些出了怪毛病的發動機,沒人能修,最後只好送到他這裡。由於他不凡的手藝,攬的活越來越多,忙都忙不過來。

  幾年之後,洛維格乾脆辭職,獨自開了個修理行。

  發現賺錢的訣竅

  洛維格租下了一家船廠的碼頭,專門從事安裝、修理各種輪船。

  生意剛開始很紅火,洛維格積攢了一些錢。可是,這些靠手工活掙來的辛苦錢,一點兒也沒能讓他滿足。20世紀初,西方工業經濟迅速發展,社會貧富差距也越拉越大。很多一夜暴富的富翁坐著高階轎車,住著花園別墅,過著極度奢華的生活,而大多數底層民眾的生活卻越來越貧困。洛維格看到這一切,暗下決心,要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他不甘心過窮苦的生活,他要賺錢,要體驗成功的那種感覺。

  可是怎樣才能快速致富呢?

  那時,洛維格只有微不足道的一點積蓄,根本不夠做生意的資本。再加上他年輕,毫無,因此在生意場上磕來碰去,總是不得要領,甚至屢屢面臨破產的危機。

  有一次,洛維格帶著沮喪失落的心情回到家,看著院子裡滿牆的爬山虎,腦海中突然產生了一個靈感——爬牆虎之所以能爬那麼高,還不是因為藉助高牆嗎?對,要藉助別人的力量做自己的事情!

  實際上,9歲那年他就幹過一件令人稱奇的買賣。當時,他偶然聽說鄰居有條柴油機帆船沉在水底,打算遺棄。於是,洛維格回家向父親借了50美元,用其中一部分僱人把船打撈上來,又用一部分從船主人手裡買下它,然後用剩下的錢僱了幾個幫手,花了整整4個月時間把那條几乎報廢的帆船修理好。然後,他轉手將這條船賣了出去。經這一折騰,他居然從中賺了50美元!

  如果沒有父親借給他的50美元,他不可能做成這筆交易。

  要想無中生有地擁有大量的資本,就得借貸,就得學會用別人的錢幹自己的事,為自己賺更多的錢。這就是洛維格的發現。

  不可思議的貸款

  向銀行申請個人貸款,是洛維格當時唯一的選擇。

  於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紐約的各家銀行裡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得說服銀行家們貸給他一筆款子,並且使他們相信他有償還貸款本金及利息的能力。可是他的請求一一遭到了拒絕。理由很簡單,他幾乎一無所有,沒有人敢冒險貸款給他。

  希望一個個燃起,又一個個破滅。

  就在山窮水盡之時,洛維格突然想出了一個主意。他有一條尚能航行的老油輪,他把它重新修理改裝並精心“打扮”一番,以低廉的價格包租給一家大石油公司。然後,他帶著租約合同,去找紐約大通銀行的經理,說他有一艘被大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輪,每月可收到固定的租金。如果銀行肯貸款給他,他可以讓石油公司把每月的租金直接轉給銀行,來分期抵付銀行貸款的本金和利息。

  大通銀行的經理們斟酌了一番,終於答應了洛維格的要求。當時,大多數銀行家都認為此舉簡直是發瘋,把款子貸給洛維格這樣一個兩手空空的人,簡直太不可思議了。但大通銀行的經理們自有他們的道理:儘管洛維格本身沒有資產信用,但是那家石油公司卻有足夠的.信譽和良好的經濟效益;除非發生天災人禍等不可抗拒因素,只要那條油輪還能行駛,只要那家石油公司不破產倒閉,這筆租金肯定會一分不差地入賬的。

  洛維格的巧妙之處在於他利用石油公司的信譽為自己的貸款提供了擔保。他計劃得很周到,與石油公司商定的包租金總數,剛好抵償他所貸款子的每月利息。

  他拿到大通銀行的貸款,便立即買下了一艘貨輪,然後動手加以改裝,使之成為一條裝載量較大的油輪。他採取同樣的方式,把油輪包租給石油公司,獲取租金,然後又以包租金為抵押,重新向銀行貸款,然後又去買船……如此一來,像滾雪球似的,一艘又一艘油輪被他買下,然後租出去。等到貸款一旦還清,整艘油輪就屬於他了。隨著一筆筆貸款逐漸還清,油輪的包租金不再用來抵付給銀行,轉而進了他的私人賬戶。

  屬於洛維格的船隻越來越多,包租金也滾滾而來。洛維格就這樣不斷積聚著資本,生意越做越大。不僅大通銀行,許多別的銀行也開始支援他,不斷地給他貸款。

  天才的思維

  洛維格是一個永不滿足的人,他覺得自己的腳步邁得還不夠大。他有了一個新的設想:自己建造油輪,用於出租。

  在一般人看來,這絕對是冒險。投入巨資建造的油輪,萬一沒人來租,怎麼辦?憑著對船的特殊愛好和對船舶設計的精通,關鍵是對船執行業的敏感與洞察,洛維格非常清楚什麼人需要什麼船,什麼船能給運輸商們帶來最好的經濟效益。他開始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油輪和貨船,然後拿著設計好的圖紙去找客戶。一旦客戶滿意,立即簽訂協議:船造好後就由他承租。

  然後,洛維格拿著這些協議,再去向銀行申請高額貸款。

  在銀行家們的心目中,洛維格這時已今非昔比,以他的信譽,加上承租人的信譽,按照金融規定,這叫“雙名合同”,即所借貸的款項有兩個各自經濟獨立的人或團體擔保,即使其中一方破產倒閉而無法履行協議,另一方只要存在,協議同樣能得到履行。這就等於加了“雙保險”,銀行家們當然很樂意提供。

  洛維格得寸進尺,趁機討要很少人才能享受到的“延期償還貸款”待遇,也就是說,在船造好之前,銀行暫時不收回本息,等船下水開始營運時再歸還銀行貸款。這樣一來,洛維格就可以先用銀行的款墊資造船,然後出租,只要承租商還清了銀行的貸款本息,他就可以如願以償地收回船隻的所有權,坐取源源不斷的租金,自然也成了船的主人。整個過程他不用投資一美分。

  洛維格的賺錢方式,乍看有些荒誕不經,但每一步又都合情合理,沒有任何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方。對於銀行家、承租商都有好處,當然洛維格的收益最大,因為他不需要“投入”,就可以“產出”。用別人的錢打天下,這不能不說是洛維格天才的思維。

  事業的巔峰

  洛維格40歲那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他已經有了規模不小的船廠和碼頭。隨後太平洋戰爭爆發並加劇,美國政府大量需求船隻。洛維格很快與政府機構搭上了線,政府向他定購了大量船隻。洛維格的資本急劇地膨脹起來。

  戰後,美國經濟漸趨繁榮,可是洛維格卻逐步陷入了困境。因為政府大幅提高了造船業的稅率,壓得這一行業喘不過氣來。同時,工人工資提高、原材料價格上漲,各種不利因素撲面而來。但洛維格看得比別人遠,他決定走出美國,向國外輸出資本。

  機遇總是伴著天才的思維而來。

  50年代的日本正在積極恢復經濟,急需引進外資,以求發展。洛維格的目光投向了那裡。日本戰前的海軍重港,從前專門生產主力艦、航空母艦的地方——吳港,因為戰爭的緣故,被美軍夷為平地。工人紛紛被遣散,造船廠也已關閉。當時日本人一心想恢復它,但又不敢驚動美國政府,怕美國把吳港作為美軍的軍事造船基地。精明的洛維格猜透了日本政府的顧慮,便以私人身份來到這裡,隨身帶著大量的現鈔和投資協議。很快他就贏得了吳港地方官員的信任,與之簽訂了造船協議。對方答應向他提供廉價的勞工和平價鋼鐵,以此作為回報。

  洛維格租下了碼頭,不僅租金低廉,而且還享受著日本政府的免稅政策。吳港的發展給洛維格的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所造的船噸位越來越大,船隊也越來越龐大。在世界各大海域,都有了洛維格的船隻。

  接著,洛維格又把目光投向了利比亞和巴拿馬。在那裡,他如法炮製,同樣贏得了賦稅減免的優厚待遇。

  航運業的發,又把他帶向世界更多的地方和更多的投資領域。在澳大利亞、墨西哥等地,他開始涉足鋼鐵、煤礦等,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巴拿馬等地,他設立了煉油廠。他還在各地辦投資擔保公司,建旅館、飯店,進行房地產投資。他的家業越拉越大,他跨行業的經營專案令人眼花亂。

  他終於攀上了事業的巔峰。

  深居簡出的晚年

  成功的人並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他們有龐大的家業需要打理,需要應付名譽官司、財產糾紛、同業競爭、政府政策等各方面的問題。因而很多富商總是有許多花邊趣聞,成為人們樂於議論的話題。

  洛維格孤僻的性格表現在事業上,就是他從不與別人合夥經營公司,也很少出賣自己的股票。他喜歡獨享經營權,力求全部資產為個人獨有。

  成功後的洛維格非常低調。他生性少言寡語,從不輕易談論自己的事。無論是接受記者採訪,還是在公開場合露面都是如此。沒有人能與他深談,沒有人能一窺他幽深的內心世界,不管是他的下屬還是他的鄰居。

  平時,洛維格像個隱士一樣住在曼哈頓一棟公寓的頂樓,辦公地方就在幾條街外。他總是走路去上班。他的背有點駝。那是創業之初,一次運輸途中,輪船上的油箱爆炸,艙裡有兩位船員被濃煙燻倒。其他人只顧自己逃命,而身為老闆的洛維格卻奮力衝進船艙,冒著生命危險把兩個人拖了出來。在救人過程中,他的背部遭到重創,導致一直弓曲,時常疼痛。但他卻從不向別人提起這事。當他佝僂著腰,在街上一步一步緩慢而吃力地往公司走時,很容易被認為是一個清晨起來散步、呼吸新鮮空氣的退休老頭。而在他的公司裡,只有少數幾個高管認識他。公司的總機目錄上,也找不到他的名字和電話號碼。

  在晚年,洛維格住進了他早年那個種滿爬山虎的院子,並在那裡寫下了自傳——《觸控藍天的爬山虎》。他在書中這樣寫道:“如果做不成大樹,那就做一株爬山虎,藉助大樹和懸崖的力量,你同樣可以觸控藍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