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梅蘭芳的勵志故事

中國名人梅蘭芳的勵志故事

  梅蘭芳是我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他的交流活動不僅增進了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瞭解,也使我國京劇藝術躋入了世界戲劇之林。梅蘭芳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並稱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

  1.不計前嫌

  在戲曲界,長期以來流行著一個不成文的規習,即“一日為師,畢生為尊”。很多聲譽卓著的優秀演員,出名成家乃至老邁年高之後,每當提起自己的恩師,無不畢恭畢敬感念良深。儘管自己地位顯赫,享譽遐邇,儘管恩師當年責打過自己,苛待過自己,乃至用刻薄的話語挖苦和貶斥過自己,他們也都不計前嫌。這方面梅蘭芳就是最好的楷模。

  1902年剛滿8歲的梅蘭芳,經人介紹拜見一位姓朱的京劇前輩,想投其門下從師學戲。朱先生看他目光有些灰暗,缺乏光澤,便有點失望,但礙於介紹人的金面又不好推卸,於是勉強收了下來。第二天,朱先生作了幾個眼神示範動作讓梅蘭芳跟著學,但看他呆板遲鈍,毫無靈氣,便斷定這一對“死魚眼”不可救藥。接著又以崑曲開蒙戲《思凡》教其演唱,前兩句並不繁難,朱先生教了十幾遍,梅蘭芬唱得依然是荒腔走調,極不入耳。最後,朱先生把他臭罵了一頓讓其回家,並斷言“祖師爺沒有賞給你飯碗,你沒緣分吃這口飯”。

  回家以後,梅蘭芳又拜在一位姓喬的先生門下繼續學戲。在喬師指導下他勤學苦練,發奮圖進,每天對著罈子喊嗓子,望著飛鴿練眼神兒,看著古畫學身段兒,面向牆壁念口白,透過一番苦練,終於練成絕藝,譽滿京都。

  一天,那位姓朱的`老師也來看他的戲,看畢大吃一驚,愧悔交集地來到後臺向他道歉。梅蘭芳當即跪倒在地上說:“師傅,您可千萬不能這麼說,要不是當初您罵我一頓,說不定我還沒有今天哩!”接著問清楚朱先生的住址,第二天便拿著禮品登門看望。往後多少年來一直去問業求教,並在生活上、經濟上給朱先生多方照應和孝敬,直到這位老先生去世為止。

  2.成名之謎

  梅蘭芳8歲學戲,10歲登臺,14歲便成名。他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獨創梅派風格。他還多次出國訪問演出,為中國京劇走向世界做出積極貢獻。那麼,梅蘭芳是怎樣成名的呢?

  這要從吉林富商牛子厚說起。牛子厚酷愛京劇,對京劇這個行當很有研究,歡樂宴飲時,常請戲班子演戲助興。

  1901年,牛子厚為母親祝壽,特地請來北京的“四喜班”獻演。牛子厚與戲班子文武老生葉春善交談,打算出資辦“科班”,由葉春善在北京招徒組班,在北京、吉林兩地輪番演戲。葉春善十分贊成,回京後就張羅組建戲班子,並從牛子厚三個兒子喜貴、連貴、成貴名字中各取一字,把戲班子合名為“喜連成”班。

  葉春善演技高超,為人正派,他精心培育弟子,使得“喜連成”戲班很快享譽京華。少年梅蘭芳也在戲班子學戲,他那時叫梅喜群。他祖父梅巧玲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絕”之一,梅蘭芳自小受到藝術薰陶,幼年時便具有表演天賦。梅蘭芳來到名角濟濟的“喜連成”班,虛心請教,刻苦練功,深得葉春善喜愛。

  1908年,葉春善率“喜連成”班到吉林演出,牛子厚注意到旦角梅蘭芳功底深厚,氣宇軒昂,便向葉春善詢問梅蘭芳的來歷。得知他藝人世家出身,帶藝入班,牛子厚囑咐葉春善要多加培養,幫他早日走紅。

  葉春善有意安排14歲的梅蘭芳飾演《白蛇傳》中的青蛇,並取得極大成功。牛子厚認為梅喜群這個藝名不夠豁亮,為之改名“梅蘭芳”並大作宣傳工作,令“梅蘭芳”這個名字一炮打響,在戲迷中廣為傳揚。“喜連成”班在由吉林返回北京途中,梅蘭芳受到熱烈歡迎,人們爭相一睹當紅名旦的風采。回到北京時,梅蘭芳已成為紅極一時的京劇名角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