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的故事

斯諾登的故事

  導語:“我已經贏了,”斯諾登說,“我不想改變社會。我想給社會一個機會去判定,是否應該改變自身。”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愛德華·約瑟夫·斯諾登,出生於1983年6月21日,前美國中央情報局職員,美國國家安全域性外判技術員。2013年6月,斯諾登在香港把美國國家安全域性關於稜鏡計劃監聽專案的秘密文件披露給了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遭到了美國和英國的通緝。2013年6月23日,斯諾登離開香港;2013年8月1日,斯諾登前往莫斯科境內;2014年8月7日,斯諾登獲得俄羅斯三年的居留許可證。2014年9月24日,斯諾登被授予“另類諾貝爾獎”。2014年10月10日,斯諾登揭露NSA重點監控中國,在北京設“定點襲擊前哨站”。2016年4月,與著名法國電子音樂製作人讓-米歇爾·雅爾聯手打造一首名叫《出口》

  “稜鏡門”事件

  2013年,斯諾登向媒體提供機密檔案致使包括“稜鏡”專案在內美國政府多個秘密情報監視專案“曝光”。斯諾登曝光的文件顯示,這一監控專案代號為PRISM,為止尚未對公眾披露。透過該專案,美政府直接從包括微軟、谷歌、雅虎、Facebook、PalTalk、AOL、Skype、YouTube以及蘋果在內的這9個公司伺服器收集資訊。

  愛德華·斯諾登公開材料後藏身在香港一家酒店內。由於擔心被窺探,他用枕頭堵著酒店房間的門縫以防止被竊聽。他還把一個大紅色的罩子罩在他的頭和膝上型電腦上,然後再輸入自己的密碼,以防止任何隱藏的攝像頭檢測到它們。他表示有些焦慮不安,甚至酒店的火災報警響了,他都躲在房間不敢出去,怕這是抓他的人制造的陷阱。

  2013年6月10日,來自酒店方面的訊息說,斯諾登十號中午已退房離開,下落不明。

  2013年6月10日,英國《衛報》報道應斯諾登的要求公開了他的身份 。

  之後,斯諾登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域性侵入中國通訊行業。美國“稜鏡”專案曝光者愛德華·斯諾登當天並沒有登上飛往哈瓦那的航班,仍逗留在謝列梅傑沃機場過境區。就在斯諾登離港的前一天,他再曝猛料稱,美國國家安全域性曾入侵中國移動公司以獲取手機的簡訊資訊,並持續攻擊清華大學的主幹網路以及電訊公司Pacnet香港總部的計算機,該公司擁有區內最龐大的海底光纖電纜網路。據此可以侵入眾多國家的網路終端領域進行大規模的竊聽和監視全球所有人的個人隱私資料、和許多的不可告人的秘密,已達到掌握重要的一線情報資料。美國在911恐怖襲擊中,就變得相當的警惕和敏銳。加大了,軍事化的監聽行為,已達到其掌握所有人的行動的目的。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提供的NSA機密檔案顯示,美方監聽物件除法國和義大利等歐盟國家外,範圍還擴大至日本、墨西哥、韓國、印度、土耳其等國。

  在針對位於華盛頓的歐盟代表處的間諜活動中,NSA使用了在加密傳真機上安裝的竊聽裝置以及使用截獲訊號的'天線。

  Xkeyscore計劃

  斯諾登於2013年7月31日再度把美國更大規模監控計劃“Xkeyscore”的細節曝光。這項名為“Xkeyscore”的監控計劃“幾乎可以涵蓋所有網上資訊”,可以“最大範圍收集網際網路資料”,內容包括電子郵件、網站資訊、搜尋和聊天記錄等。“Xkeyscore”計劃已經協助美國情報機構抓捕了數百名恐怖嫌犯,但外界對如此大規模的監控計劃仍感到非常擔憂。

  斯諾登稱,他受僱於美國國家安全域性(NSA)時,曾有機會使用“Xkeyscore”計劃。他曾形容,只要有相應的電子郵件地址,他可以對任何人進行監控,下至平民百姓,上至法官總統。

  斯諾登向英國《衛報》轉交近2萬份秘密檔案

  2013年8月7日,英國《衛報》透露,他手上掌握著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向他轉交的近2萬份美國政府的秘密檔案。

  格林瓦爾德居住在巴西,他在向巴西議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報告時並未講述掌握在他手中的美國政府的秘密檔案。

  格林瓦爾德因公佈愛德華·斯諾登關於美國國家安全域性的大量秘密檔案而出名。有關斯諾登洩密的美國“稜鏡”計劃,正是英國《衛報》首次根據斯諾登提供的檔案撰寫了相關文章。

  斯諾登用過的加密電郵服務Lavabit被關閉

  2013年8月9日訊息,被認為是“稜鏡”情報監控專案曝光者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一直使用的加密電郵服務Lavabit週四突遭關閉。業內人士認為,Lavabit關閉服務可能涉及到一場與美國政府的官司。後者希望藉助勝訴獲准接入Lavabit的客戶資訊。

  曝購物照

  2013年10月8日,俄羅斯一家網站公開疑似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僱員斯諾登推著超市手推車過馬路的照片,是他自8月離開莫斯科機場後首次曝光。

  雖然斯諾登的律師庫切連納早前指斯諾登積蓄所餘無幾,不過網站稱該手推車裝著大包小包,無異於一般美國人購買食物時的習慣,不似經濟拮据,估計這次消費約為1000盧布。

  照片顯示,一名留山羊鬚、貌似斯諾登的男子架著太陽眼鏡,身穿長袖恤衫和牛仔褲,附近停泊的汽車上有俄羅斯車牌。網站透露,相片是以10萬盧布購得。

  尚不知道這張照片在何時拍攝,但估計是數週前,因俄羅斯現正值秋季,照片中樹葉卻仍為綠色。

  斯諾登曝光美國安全域性每日蒐集近50億份電話記錄

  2013年12月5日,斯諾登爆料美國國家安全域性的監視專案每天會蒐集近50億份電話記錄,分析涉及個人確切下落和旅行地點的個人私密資料。

  英美間諜潛入網遊魔獸世界

  2013年12月10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愛德華·約瑟夫·斯諾登所提供的資料顯示,英美間諜“神通廣大”,不僅能夠監控全球通訊網路,也能夠進入虛擬世界,索取遊戲玩家的資料。美國國家安全域性和英國政府通訊總部擔心,恐怖分子可能透過線上遊戲來溝通,因此潛入包括《魔獸世界》和《第二人生》等線上遊戲,進行偵查。

  這些資料是由斯諾登所提供的。外媒稱,這是自斯諾登開始洩密以來,最為奇特的監控專案。其中,微軟的XBox電玩平臺的4800萬個玩家,曾是兩家機構的偵查物件。

  對此,發行《魔獸世界》的暴雪娛樂公司發言人表示,尚未聽過有人監控其玩家。如果真有此事,就是在該公司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

  2014普利策獎

  2014年4月14日,斯諾登揭露美國政府實施大規模監控的有關新聞報道,獲得2014年度普利策新聞獎。

  美國《華盛頓郵報》和英國《衛報》根據“監控門”事件揭秘者斯諾登提供的大量機密檔案所做的監控事件報道引發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在美國社會引發了激烈討論,並促使美國總統奧巴馬做出限制政府監聽許可權的決定。

  普利策獎評選委員會稱,有關“監控門”的報道促使各界針對政府和公眾在個人隱私和國家安全方面的關係展開辯論;有關報道幫助公眾瞭解政府監控的實施程度 。

  斯諾登稱未向俄政府透露機密 資料均已銷燬

  2014年5月29日,“稜鏡門”曝光者愛德華·斯諾登接受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獨家採訪。斯諾登就在俄羅斯申請政治避難給出回應,稱自己並未受俄羅斯政府指使,並且在1年的避難期間沒有向俄當局提供過任何情報資訊。

  斯諾登在採訪中表示,自己與俄羅斯政府毫無關係,俄羅斯沒有在背後支援他,他沒有受資助,也不是間諜。

  2014年4月,美國國安局前主管基斯·亞歷山大曾表示,他認為斯諾登已經受俄羅斯情報部門的操縱。此外,數位美方情報官員均認為俄羅斯安全部門不太可能不向斯諾登打聽秘密情報。

  斯諾登連線紐約駭客大會 呼籲開發反監控技術

  2014年7月20日,前美國情報機構僱員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透過影片連線駭客大會,呼籲與會駭客開發簡單易用的反監控技術,在世界範圍內消除監控行為。

  斯諾登週六從莫斯科影片連線到紐約舉辦的“地球駭客”(HOPE)大會,並表示他把自己的多數時間用於推廣此類技術,包括允許人們匿名通訊和郵件加密的技術。

  在披露了美國政府在國內外的大量監控專案之後,斯諾登逃離美國,來到俄羅斯。披露的資訊引起了美國國內民眾的不滿,而且引起了世界多個國家的抗議。

  斯諾登被很多參加HOPE大會的駭客看作英雄。此次大會共有100餘場專題會議。

  斯諾登接受採訪爆料:美國正研發網路反擊工具

  美國國家安全域性(NSA)前簽約公司僱員斯諾登繼續爆料:美國正在研發的一項網路安全工具“怪物大腦”(MonsterMind)不僅能識別、追蹤和阻止潛在的計算機攻擊來源,還能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自動反擊。2014年8月13日出版的《連線》雜誌刊登了這一報道。 在接受《連線》雜誌採訪時,斯諾登稱,這個名為“怪物大腦”的軟體計劃會傷害無辜的國家,因為膽敢犯罪的駭客會掩蓋自己的行蹤,經由其他國家的電腦發起攻擊。

  爆料NSA監控中國

  2014年10月10日,斯諾登再度爆料,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域性(NSA)最高級別的“核心機密”行動,稱NSA在中國、德國、韓國等多個國家派駐間諜,並透過“物理破壞”手段損毀、入侵網路裝置。

  檔案顯示,NSA不僅透過網路遠端監控,還透過“人力情報”(HUMINT)專案以“定點襲擊”(TAREX, target exploitation)的方式挖取機密。NSA把中國、韓國和德國列為“定點襲擊”的主要目標,甚至在北京設定了“定點襲擊前哨站”。檔案寫道,“定點襲擊”人員被安置在大使館和其他“海外地點”,卻沒有對“海外地點”做出進一步說明;而“前哨站”的人究竟做些什麼,他們行動的頻繁程度也不得而知。NSA對中國的監控專案還獲取了中央情報局(CIA)、聯邦調查局(FBI)和國防情報局(DIA)的支援,這主要得益於“魚鷹哨”專案帶來的的跨情報系統合作。

  本次曝光的檔案成稿於2004年,主要講述一項名叫“老鷹哨兵”的監控專案。要知道,“老鷹哨兵”只是代號,其真正含義是“保護美國網路空間”的機密專案。“老鷹哨兵”按照職能區別共分為6個專案,包括:“鷹哨”(網路間諜)、“獵鷹哨”(網路防禦)、“魚鷹哨”(跨情報系統合作)、“烏鴉哨”(破解加密系統)、“禿鷲哨”(網路襲擊)、以及“貓頭鷹哨”(私企合作)。到2004年檔案成稿之時,這些專案已經運轉多時。斯諾登爆料顯示,它們直到2012年還在實施監控行為。[13]

  斯諾登稱願意有條件回美國坐牢

  2015年10月5日,愛德華·斯諾登接受採訪時說,如果美國方面能和他達成認罪協議,他願意回到美國坐牢。同時,他曝光了英國間諜使用“藍精靈元件”侵入智慧手機的過程。

  斯諾登公開絕密檔案

  2016年7月下旬,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在自己的推特上表示,美國政府曾批准對國外政黨實施網路攻擊。為證實自己的話,斯諾登附上了一份日期為2010年7月16日的檔案。檔案標註了“絕密”字樣,並具體列出了涉及的國家、國際組織、國外政治機構。其中,國外政黨包括巴基斯坦人民黨、黎巴嫩阿邁勒運動、印度人民黨和羅馬尼亞救國陣線。

  2017年5月29日,流亡俄羅斯的美國中情局(CIA)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在莫斯科接受了共同社獨家採訪,證實了NSA曾向日方提供絕密的資訊監控系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