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名人故事

鮮為人知的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涵蓋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包括科技名人、歷史名人等,每個故事都蘊涵著成功人士的思想信念和價值信條。以下是鮮為人知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讀。

  鮮為人知的名人故事 篇1

  一、貧窮造就了作家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分析:有人面對貧窮時會一蹶不振,有人卻能以貧窮為動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左拉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話題:"貧窮是一筆財富""堅持不懈""苦難出人才"

  二、艱難困苦鑄人才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餬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千辛萬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難、挫折,努力奮鬥,定能書寫輝煌的人生。

  話題:"成功與磨難""挫折的力量""苦難是一種財富"

  三、磨難是財富

  困難、挫折對有志者來說是一筆財富。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分析:也許沒有聲音的世界更能靜心思考,但"被褥的墳墓"絕難予人靈感,一顆堅強的心才是根本!

  話題:"磨難是財富""生命的力量"

  四、面對失敗和貧困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處女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艱難困難,玉汝於成!傑克·倫敦的經歷只不過把人類幾千年來的經驗和真理再實踐了一遍而已。

  話題:"挫折""決心""成才的途徑"

  五、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稱為"獨絃琴上練出來的小提琴家"。他的藝術道路坎坷不平。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終成才,一方面要有堅強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對生命的渴望和對藝術的執著。

  話題:"永不放棄""信念與毅力"

  六、海倫·凱勒--殘疾人的驕傲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讚譽和嘉獎。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分析:敢於正視人生的疾苦和磨難,是海倫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殘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殘疾人的驕傲。

  話題:"殘而不廢""堅強成就人生""生命的價值"

  七、博迪眨眼寫作

  博迪是一名法國記者。他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後四肢癱瘓,只有左眼可以活動。但他決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潛水衣與蝴蝶》寫出來,於是他要求筆錄員門迪寶協助他,每天花6小時筆錄他的著述。而他們之間的溝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動來完成。每次,門迪寶按順序讀出法語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確,眨兩次表示錯誤,然後拼成詞語。這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寫作"終於在數月後奇蹟般地完成了。這本150頁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們的歡迎。

  分析:"博迪眨眼寫作"的事蹟讓我們想到史蒂芬·霍金,身體上的極度殘缺卻絲毫不能阻止他們在文學及科學研究上的昂首闊步。

  話題:"毅力""完美與殘缺""奇蹟的誕生"

  八、紅頂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巖以他卓越的圓通能力在夾縫裡生存發展。在官場、漕幫黑白兩道的夾縫裡,在民族經濟與西方經濟的夾縫裡,在左宗棠與李鴻章的夾縫裡,他踢打出了一個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巖的飛黃騰達是熟諳、遵守、利用潛規則的結果。但遺憾的是,這個夾縫最終毀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場傾軋的犧牲品。從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巖走完了他人生軌跡的圓圈。

  分析:一個絕頂聰明之人,往往善於利用規則而不是創造規則。胡雪巖的一生驗證了這一道理,同時也說明另外一個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話題:"規則與人生""規則的雙刃性"

  九、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話題:"命運""責任""精神衛士"

  十、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紮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後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後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分析:"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岳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當外侮當前,人們總是以岳飛為榜樣,堅決抵抗。

  話題:"國難見忠心""國家與個人""忠君與愛國"

  十一、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話題:"責任""愛國"

  十二、嚴復的擔憂

  1912年嚴復擔任北大校長之職,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他認為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於精神者之恃**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這一行為在當時稱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嚴復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良苦用心在當時能有幾人明曉?愛國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能只從一種角度、用一種眼光來看問題!

  話題:"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與形式"

  鮮為人知的名人故事 篇2

  1、倔強的人

  莫斯科裡,正在的主持下舉行重要會議。到會的有俄國各省、市的代表。討論的問題是如何又快又好地恢復被戰爭破壞了的生產。代表之一,—同志在發言。

  —發言時,不時斜著眼看一看。看是否注意聽他講。

  突然,他看到:列寧從一疊公文中抽出幾份檔案,放在自己前面,就埋頭閱讀起來。

  —停下來,不講了。列寧不聽他發言使他覺得很難過。

  他停了下來,可列寧突然說:說下去,同志,說下去。你說:‘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難。我省還存在著許多各種各樣的缺點。’那麼,你省有哪些缺點?你們遇到了哪些因難?

  彼得羅夫—索羅金吃了一驚。列寧竟一字不差地重複了他的話。他繼續發言。

  講了缺點,說了困難。一面發言,一面又不時看看列寧。

  列寧在聽。過了一分鐘,兩分鐘,彼得羅夫—索羅金看見:列寧伸手拿了一張白紙,放在前面,開始在紙上迅速地寫什麼東西。

  “現在嘛,”彼得羅夫—索羅金明白了,“列寧當然不在聽我的發言了。他是那麼聚精會神地寫東西。”

  發言者又停了下來,造成了間歇。列寧離開了紙,轉身對彼得羅夫—索羅金說:“說下去,說下去。你說:‘最使我們不安的問題是整頓交通工作。鄰省的同志刁難我們。’那麼他們在哪方面刁難你們?是哪些省?”

  這一次彼得羅夫—索羅金完全驚呆了。甚至一時講不出話來。老是吃驚地看著主席臺,看著列寧。

  “說下去。”列寧說。

  彼得羅夫—索羅金繼續發言。可他情不自禁地又看了看列寧。看見秘書走到列寧身邊,向他低聲說了些什麼。列寧回答了。秘書又提出了什麼問題。列寧又做回答。

  彼得羅夫—索羅金看得清清楚楚:列寧總不能同時既回答秘書的問題,又聽他發言。他又來了一次停頓。

  “說下去,說下去,”列寧向他揮著手,“說下去,你說:‘我們對有一個請求。’那麼,是什麼請求?”

  彼得羅夫—索羅金“啊”了一聲,整個會議廳都幾乎聽得見。完全正確,他剛才在講臺上講的正是這幾句話。

  彼得羅夫一索羅金結束了自己的發言。他對列寧的驚人才能讚歎不已。

  休息時他在會議廳裡走來走去:“真了不起!真了不起!”

  他對這個講,又對那個講。

  不過大家不知為什麼都以責備的眼光看著彼得羅夫—索羅金。大家都知道列寧的驚人才能,知道他能夠同時集中注意力於兩、三件事,知道列寧各種各樣的事很多,每一分鐘他都很珍惜。可是碰上了這麼一個彼得羅夫—索羅金,在發言時竟3次打斷了列寧的工作。

  同志們對彼得羅夫—索羅金說,他妨礙了列寧的工作。

  彼得羅夫—索羅金很難受。他想立刻跑去向列寧道歉。才走了一步,抬起眼來,看見列寧正在會議廳裡走過來。列寧也看見了彼得羅夫—索羅金。他走近來。

  “好樣的,講得好。”列寧對彼得羅夫—索羅金說。

  甚至於對他3次打斷他工作也加以誇獎:“我看,你是個倔強的人。”

  彼得羅夫—索羅金不好意思,臉都紅了。他覺得,列寧待人非常溫和體貼。

  鈕釦有一次,列寧發現一個工作人員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顆鈕釦。列寧看到了,沒有出聲,走了過去。

  碰巧第二天列寧又遇見了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還是沒有鈕釦。到第三天也還是沒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寧才看到鈕釦縫上了。

  “總算縫上了。”列寧很高興。甚至連情緒都不知道為什麼提高了。

  那時是國內糧食特別困難的時候,城市和工人區都缺少糧食。農村有糧食,但是農村裡的有錢人——富農把糧食藏起來了。

  為了保證城市的糧食供應,往國內各地派出了糧食徵集隊。那位工作人員,就是列寧想說他掉了鈕釦的那一位,也被推舉擔任一個糧食徵集隊的隊長。

  列寧猶豫不決。

  人們對列寧說:“他是個能幹的人。”

  “是個有功之人。”

  “是個勤勉可靠的人。”

  列寧想要提鈕釦的.事,但沒有出聲。

  那位工作人員帶了糧食徵集隊出發了。

  過了一段時間,列寧接到報告。報告如此這般地說,那位工作人員不勝任工作,他不能保證弄到糧食。不但如此,富農還把糧食徵集隊收集的糧食給燒了。

  “可是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人們向列寧報告說,“他沒有預先提防,漫不經心,沒有及時把糧食可靠地保護起來。”

  也有一些人庇護這個糧食徵集隊的隊長:“列寧同志,這是偶然事故。”

  列寧聽著,他自己則在一張紙上畫著什麼東西。別人頗感興趣:列寧在那裡畫什麼?往紙上一看,只見紙上畫著一顆鈕釦。

  2、認真學習的小列寧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列寧在學校裡,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列寧做完學校裡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裡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裡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列寧十分愛護書。從來不把書弄髒,也不把書到處亂扔。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小時候是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挖到了一個屎克螂的窩,裡面有很多圓圓的糞球。有個同學問:“屎克螂為什麼要把糞球滾到窩裡去呢?”大家都答不上來,他把列寧給問住了,他答應第三天把答案告訴大家。他回家後,先是向哥請教,又找來好多書籍查詢。

  第二天,他帶來了答案:原來是屎克螂把狼卵產在屎球上,幼蟲孵出來後,即把屎球當食物。同學們都滿意地笑了。

  3、理髮

  十月革命勝利後的一天,列寧到理髮館去理髮。當時,屋子裡已經來了很多人。列寧一進門,便問誰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後的次序等候。等著理髮的人都認識列寧,知道列寧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每一分鐘都是極其寶貴的。於是急著對他說:“誰是末了一位這不要緊,現在空出位置來,請你先理吧。”列寧回答說:“謝謝諸位同志們。不過這是要不得的,應該按班次和守秩序。我們自己訂的法律,應該在一切瑣碎的生活裡去遵守它。”列寧一面說著,就一面找個椅子坐下來,並從衣袋裡掏出一張報紙看起來。等著理髮的人們看到列寧態度很堅決,再沒有說什麼,都以敬佩的眼光看著自己的革命領袖。

  在規定、制度、公約面前,人們是一律平等的。比如理髮要按先後次序,這對誰都應該一樣——不管是普通群眾還是革命領袖。人們所以向列寧投來敬佩的眼光,就在於以普通顧客的身份出現,並且在人們衷心地要求他可以不講秩序的時候,他仍然堅持“在一切瑣碎的生活裡”講秩序。

  4、列寧做家務活的故事

  革命導師列寧工作十分緊張、繁忙,但只要回到家中,他總是主動爭取多幹些家務活。

  有一次,列寧正在工作室寫一篇講話稿,突然聽到岳母在廚房裡輕輕地對他夫人克魯普斯卡婭說:“麵包吃完了,喝茶都沒有面包,該買了。”克魯普斯卡婭說:“我馬上就去買吧!”列寧聽到後,立即穿上外衣,從工作室來到廚房門口說:“要買麵包嗎?這應該我去。”他還埋怨克魯普斯卡婭不讓他參加家務勞動,說由他負責買麵包是早就安排定了的。列寧到附近麵包鋪把麵包買回來,然後回房裡繼續寫作。

  5、嚴格要求自己的列寧

  列寧總是注意保持作業本的乾淨整齊。有一次,他不小心將一個 大墨點滴在作業本上。

  雖然這一頁已快寫滿了,可他不願讓業業清潔整齊的作業本上留 下這個墨點兒。他將那頁紙扯下,補上一頁的,抄寫了才罷休。

  列寧的作文經常受到老師的誇獎。老師給他打的分數,往往不是 5,而是5+。

  每次作文,老師都在一兩個星期前把題目告訴大家。列寧馬上開 始準備:先找有關材料,,考慮好了,寫個提綱;然打草稿。

  他把稿件折成兩半,在左半邊起草稿,右邊先空著。草稿起好右 半邊做補充、修改,者寫一些必要的說明. 不幾天右邊的一半也 快寫滿了。

  等到交卷的時候,他的文章已經認真細緻地修改過幾遍,自然又 充實又有條理。老師看了當然會滿意,所以給他打的分常常是5+。

  鮮為人知的名人故事 篇3

  孔子吃飯

  孔子被圍困在陳國與蔡國之間,整整10天沒有飯吃。有的時候連野菜湯也吃不上,真是餓極了。學生子路偷來了一隻煮熟的小豬,孔子不問肉的來路,拿起來就吃;子路又搶了別人的衣服來換了酒,孔子也不問酒的來路,端起來就喝。可是,等到魯哀公迎接他時,孔子卻顯出正人君子的風度,席子擺不正不坐,肉類割不正不吃。

  於路便問:“先生為啥現在與在陳、蔡受困時不一樣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樣做是為了偷生,今天我這樣做是為了講義呀!”

  徐陵妙答

  陳國(為隋以前周代諸侯國)散騎常侍(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的官)徐陵出訪隋國。隋文帝正在洛陽,趕忙選派朝官中機敏善辯者去接待。當時初夏已熱。徐陵是陳地來的南方使者,隋官中有—人以此戲說徐陵道:“今天天氣真熱哪,大概是徐常侍帶來的吧?”

  徐陵笑答:“太妙了,想不到我到洛陽,使你們懂得了寒暑。”從官無對。

  徐陵這年已75歲,又一官問他:“徐常侍高齡多少?”想以此發揮作些文章。

  徐巧妙答道:“小於如來5歲,大於孔子2年。”眾人都笑,隋文帝為朝官中無人能對深感恥辱。

  王羲之練書法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捨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 "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與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讚許。傳說,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鑑是好朋友,稀鑑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一日,稀鑑對王導說,他想在他的兒子與侄兒中為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王導當即表示同意,並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著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床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後,回去向稀鑑回票說:"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麼。"郡鑑聽後,高興地說:“東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意中的女婿。”於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床快婿”,從此 "東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