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例子經典勵志故事

名人例子經典勵志故事

  如果可以時常之後按以下名人例子經典勵志故事來看看也是挺好的,那麼名人例子經典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例子經典勵志故事1

  用知足的心來生活

  很多人認為,她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父親是優秀的飛機與遊艇的設計師兼製造者,母親是肖像畫家,出入家裡的客人,是愛默生、馬克·吐溫、愛因斯坦等當時極具代表性的人物。而在她看來,最好的生活,是在鄉下的農莊裡。

  她就像是被上世紀的靈魂附體的遺少,在學校裡穿復古的衣服,不剪頭髮,縫玩偶的衣服,執拗地對抗嘲笑。她的志向堪稱遠大:開農場,養奶牛。為此,15歲就輟學的她,對務農的興趣也與日俱增。她堅定地認為,帶著自信朝著夢想前進,只要努力實現自己想要的人生,總有一天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婚後,她說服丈夫搬到了雷丁農場,那是個缺水少電的老式農場,一切全靠人力。他們養了數量眾多的牛、鵝、鴨和雞。此時,她展露出卓越的繪畫才能,出版了第一本兒童繪本《南瓜月光》。沒有水電,每日要步行很遠到井邊挑水,日子過得相當艱辛,但她很享受這種生活,在花園裡種滿了各種蔬菜和花草。她以古法制作麵包,用被爐火加熱過的熨斗熨衣服,家人穿的衣服也是她用自家種的亞麻紡線織布,再親手裁剪縫製的。在她的悉心經營下,日子過得饒有趣味。她還是一個非常勤懇負責的母親,即使再忙也會騰出時間和孩子們一起玩耍,教他們應有的禮節,學習各種農活、家事。她親手做了許多栩栩如生的玩偶,並自創了一個“麻雀郵局”,讓孩子們透過這個郵局與玩偶通訊。孩子讀小學時,他們還一起創辦了一個木偶劇團,到附近城鎮巡迴表演。

  她還想到更遙遠更偏僻的農村去,丈夫卻忍受不了簡樸艱難的農耕生活,1961年,在攜手度過了23年後,他們離婚了。對她而言,自力更生的田園生活是她很早以前就已選定的生活方式,繁重的農活、瑣碎的家務並不意味著負擔,而是個人人生價值的體現與興趣所在。粗陋的環境讓她變得越來越強壯,同時,為了撫養4個孩子,她更加努力地工作,10年畫了20本書,1971年出版的繪本《柯基村集市》讓她獲得了“女王終身成就獎”。她就像她所欣賞的19世紀初的鄉村人一樣,為了想要的生活而努力工作,從不怨天尤人。

  1971年,56歲的她終於遷居到了魂牽夢縈的佛蒙特荒野。在這裡,她真正由零開始,花了30年建造了屬於自己的19世紀風格的農莊。

  她,就是塔莎·杜朵。

  “只有年少時擁有年輕,是件可怕的事。”隨著年齡增長,塔莎更懂得用童心享受事物的樂趣:她建造了花園,薔薇、鬱金香、山茶花……7月,池塘裡遍佈盛開的睡蓮,摘下一兩朵放進臉盆;院子裡隨處可見累累的果實,訪客到來,去採摘洋李、莓果還有裝滿圍裙的豆子;親手縫製的拼布襯裙陪伴她度過寒冬,觸控手織布的紋理,無論哪一條線都能讓人感受到織布時指尖的溫暖;她能烹飪出最美味的食品,於旁人費時費力的柴爐,成了她深諳訣竅的不二法寶;雪地裡,她最愛鳥兒的足跡,這對她而言如同精緻的蕾絲花紋;擠完羊奶,回到屋裡抱著愛犬,感受它身上的暖意……

  “用知足的心來生活”,是塔莎用細微生活傳遞的意境。她老了,卻依然有撼動人心的美麗容顏,這來源於內心的豐饒。孩子們曾問她,你的一生肯定很辛苦吧?她回答,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我一直都以度假的心情度過每天、每分、每秒”。

  塔莎始終把握自己的步調,由個體極致推展的美好生活,延伸出我們渴求簡單的避世藍圖。原來,時光可以優雅地老去,一切都可以這樣美好。

  塔莎·杜朵(1915年-2008年),美國著名生活藝術家、繪本作家。

  名人例子經典勵志故事2

  考基亞尋馬有術

  考基亞是土耳其的機智人物。有一次,考基亞與一隊馬幫住在一起。晚上,大家與他一起載歌載舞,歡笑談說。馬幫的弟兄們一邊聽著他講的風趣幽默的笑話,一邊又輪番給他敬酒。因為高興,又因為不便折了新結識的朋友們的一片情意,考基亞開懷暢飲。終於,大家都因飲酒過度醉倒了。

  第二天早晨,考基亞一覺醒來,已是旭日東昇了。

  “啊呀!我還有一位朋友相約要去山北辦事呢。”他一翻身,披衣出門,急匆匆地趕到馬棚裡,準備牽馬趕路。

  可是,昨晚他把自己的馬與馬幫的馬拴在一起了。他大睜著雙眼去尋找自己的黃鬃矮腳馬。然而他的眼中看到的黃鬃矮腳馬有好幾匹。這匹看看也像,那匹看看也像,真是傷透腦筋了。

  “究竟如何從那麼多匹馬中,尋出自己的馬來呢?倒是時間不等人,上午還要趕兒十里山路呢。”考基亞想著想著,突然眼睛一亮:“對,去請馬幫的朋友幫我找。”

  他一轉身,趕回棧房,對著那些還在酣睡的朋友們大聲喊道:“夥計們,你們誰把馬丟了?”

  馬幫子們一聽喊聲,紛紛起床去牽自己的馬。最後只剩下一匹馬了,考基亞終於認出這匹正是自己的馬。

  他一下跨上馬背,笑呵呵地對朋友們說:“對不起,打擾了你們的好夢。謝謝朋友們幫我找到了馬。”

  看著笑呵呵離去的考基亞,馬幫們終於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一下子也都樂了:“這個考基亞,這個鬼精靈呀!”

  名人例子經典勵志故事3

  樂嘉的成長故事

  1995年,樂嘉在一家臺灣個人成長訓練公司,遇見了一個有才學的臺灣培訓師,聽了老師關於“生命的潛能”和“人生如何設定目標”的課後,他很激動,原來還有如此富有感染力的演講,他找到臺灣老師要求向他學習培訓。

  樂嘉跟臺灣老師學了半年,接受的是苛刻的魔鬼般訓練。他將老師的講課錄音並一字不差地背下來,老師在臺上抖什麼包袱、做什麼動作、臺下會有什麼反應,也無不爛熟於胸,最後竟做到十堂課有一堂課讓人哭。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那位臺灣培訓師為了讓他改掉說話中的口頭禪,竟逼著他把口頭禪重複1000遍,這種“反向折磨法”讓人不堪忍受。那半年的培訓對他有兩個重要意義,第一是基礎打得非常牢固,第二從那時開始他對自己有了信心,他認為自己生來就屬於講臺,他會在講臺上成就一番大事業。

  在又一次失業後,樂嘉去上影廠參加配音演員應聘,遇到了一生難忘的恩師——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安振吉。這位曾經輔導過王志文、陸毅、寧靜等著名演員的老人在和樂嘉攀談之後,建議他到戲劇學院進修表演。

  樂嘉對這件事極為慎重,他已經25歲了,不是剛踏上社會的毛頭小子,花一年時間進修就意味著損失一年的時間成本和各種賺錢的機會。為此,樂嘉曾兩次乘火車去老師的家鄉合肥商量此事。最後他決定放棄一切,去上戲參加表演進修。但演藝圈關係複雜,偶然性因素太多,一個人付出80%的的努力或許只能得到20%的回報,他最終放棄了成為演員的夢想。但他又說:“這對我後來創辦培訓公司幫助太大了,因為我現在所做的培訓主要就是性格分析,專業的表演技巧使我能把具有不同性格的人的形態、神態、思想活生生地表現出來。有很多人的表演功力比我強百倍,有很多人的心理學知識比我多得多,但能夠把這兩者完美結合起來的,這個世界上卻沒有多少人。”

  夢想的腳步

  離開臺灣個人成長訓練公司後,正值全球最大的網路市場營銷公司——安利登陸中國。“銷售能人”樂嘉加入了當時舉國上下熱潮洶湧的“直銷大軍”。這在他看來是人生中又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很多人會做銷售但不會演講,還有很多人會講課但沒有銷售經驗,而樂嘉恰恰具備了銷售業績和演講才能。短短兩年時間,樂嘉在全國巡迴參加了200多場演講,並建起了一支13000人的直銷團隊,這在當時殊為驚人。這段經歷讓他受益匪淺。他現在對大型演講場面的.掌控經驗,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200多場演講。當時規模最大的一次演講是在天津萬體館,面對的聽眾達1萬多人;而最火爆的一次則是在大禮堂,他演講完之後,所有聽眾起立鼓掌7分半鐘。掌聲帶給了他成功的感覺,他覺得這一次他是站對了人生的舞臺,他發自內心認為,自己跟別的講課者是不同的,對他們來說,那是工作的形式,對他來說,演講是他的人生使命。

  1999年初,樂嘉進了一家培訓公司。但很快,天性不安分、不喜歡受制於人的他決定自己創業——於是和一個朋友合作開培訓公司,這次合作僅幾個月就以不歡而散告終。“這次失敗讓我意識到在創業的過程中,慎重選擇一個合適的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因為,不慎的選擇不僅會導致合作破裂,甚至會失去自己的朋友。”樂嘉總結說。

  永不停止

  不久,樂嘉又獨立出資成立了演講公司,在演講過多次後,他偶然接觸到西方流行的行為心理學,將人的性格可以分為四類:活潑型、完美型、力量型、和平型。他發現每個人都對此話題感興趣,會將此講課的內容傳給自己的同事朋友和親人。

  樂嘉曾經學過魔術表演,在一次性授課中,他用四塊布變出一塊布來,這四塊布正是紅黃藍綠四種顏色,他靈光閃現,為什麼不用四種色彩來取代四種性格的名稱呢?紅色代表活潑型;藍色代表完美型;黃色代表力量型;綠色代表和平型。這樣更形象生動更滌入人心。

  當然,人的性格並不僅僅表現為簡單的四種類型,就像每個人都有眼睛鼻子世界上卻沒有一個人長得一模一樣,每個人有多種性格顏色,哪種成份多一些,人的性格就主要表現為哪種色彩型別。樂嘉在培訓中說:“在一家企業裡,像負責產品營銷這樣需要快速與外界建立一定關係的部門,要求員工對市場反饋的資訊反應迅速,並具備良好的交際能力,適合紅色和黃色性格的人。相反,像產品研發技術部、品質保證部、工程部等以技術為主的部門,員工需要具有嚴謹的思維分析能力,適合以藍色性格的人。”

  在色彩密碼的基礎上,樂嘉還提出了“性格是天生的,個性可以修煉;動機無法改變,行為可以訓練”的觀點。這個觀點不僅用“個性決定命運”顛覆了傳統的“性格決定命運”的論調,更比傳統的行為和性格型別論更富實用性。

  樂嘉精心設計了自己的形象,光頭和左耳帶一個耳環,給人感覺又酷又另類。他說話聲音響亮,語速時快時慢,尤其是講到紅色性格的人時,會有誇張的熱情和極快的語速,語速奇快的時候也讓人聽得一字不漏。他像演員一樣表現四種色彩的性格特徵,豐富的肢體語言調動了現場氣氛。他鼓勵聽眾成為演講的一部分,他在臺上提問,由聽眾回答,現場分析聽眾的性格,由於樂嘉經驗豐富,有時聽眾還未說話,他就先說出了別人的性格。聽樂嘉的演講,是一種絕妙的藝術享受。

  大量的培訓使樂嘉的事業有了質的飛躍。他為聯想、諾基亞、百事可樂、羅氏、紫江、中國移動、貝爾、阿爾卡特等眾多跨國公司、商業組織、政府機關或非營利性機構做過內訓。他是中國第一個將色彩密碼性格分析傳播到大眾心裡的人,他終於修得了正果。但他並沒有停止奮鬥的腳步,他要成為最偉大的演講家,他希望在性格分析領域影響所有的中國人,他夢想將性格分析這個工具普及化,他做了明信片、撲克牌、宣傳光碟等,想讓的人加入到這個工具的宣講和推廣隊伍裡來,最終,他要培訓的性格分析培訓師,並建立一支FPA培訓的專業團隊,將深奧的性格學知識傳播到普通人心裡,讓普通人在生活中運用自如,就像老太太都知道周杰倫一樣,他希望人們以後見面都不問候,你吃了嗎,也不是問你上網了嗎?而是問你色了嗎?

  名人例子經典勵志故事4

  成功沒有捷徑可走

  所有的人都期盼成功,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為走向成功全力以赴。人們在渴望成功的同時,也渴望能夠少一分努力,多一分收穫。而事實上要獲取真正的成功,每個人都必須經歷艱辛。無論你出身豪門,還是隸屬寒舍,你都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頑強的意志與堅持不懈的奮鬥才能帶你走向成功。

  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認為:人生成敗的關鍵就在於一個人能否每時每刻持之以恆地追求自己的目標。而“持之以恆地追求自己的目標”,就是意志的行為表現,也正是富蘭克林成功的秘訣。心理學家A·阿德勒也說過:“假如我的目標保留未變,而我的梯子又被拿走了,那我舍用椅子繼續往上爬,假如椅子也被拿走,我會用跳,或用我的肌肉來攀爬。”

  只要有恆心,有毅力,有頑強的意志,就一定能可以取得成功。滴水尚可穿石,何況萬物之靈的人類呢?

  當然,成功之路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但正如狄更斯所言:“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下面的一些數字也許會對青年朋友有所啟示:司馬遷寫《史記》花了15年;左思寫《三都賦》花了10年;洪昇重寫《長生殿》花了9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了27年;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10年;徐霞客寫《徐霞客遊記》花了34年;馬克思用了40年著《資本論》;達爾文用了20年著《物種起源》;哥白尼用了36年著《天體執行論》;摩爾根用了40年著《古代社會》;居里夫婦用幾年的努力,從400噸鈾瀝青礦、1000噸化學藥品和800噸水中,提煉出了一克鐳;愛迪生試驗了1800次,最終發明了白熾燈。這些數字表明,堅韌之心、頑強的意志、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基石,而在這長期不懈的追求中,人的才能也得到了體現與提高。

  沒有堅持,就不會有最後的成功;沒有恆心,願望就永遠無法實現。勝利只會青睞那些堅忍不拔的人,許多人摔倒了就再也爬不起來,只有擁有頑強意志的人,才能在摔倒後爬起來繼續前進,走向最終的成功。

  她今年28歲。

  華羅庚在28歲時成了西南聯大教授,扎克伯格28歲時掌握商機,成功逆襲,喬布斯在28歲時創辦自己的公司,一舉成為商業富豪。但不好意思,她,既不是什麼偉大的商業家,也不是少年得志的作家,28歲的她就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她甚至沒有自己的職業,如果有,那就是全職媽媽。她有一個5歲的女兒,每天做的事就只有掃地拖地做飯看電視耍手機曬自拍嘮家常之類的幾乎每個中年婦女都會做的事,她不需要上班,不需要學習,每天過著清閒的日子,除了偶爾接孩子上下學,幾乎不怎麼出門,就這樣,任由時間慢慢走,她並沒有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她甚至想就這樣度過餘生。

  其實,她並不是真的想要做一個全職媽媽,小的時候她有好多好多的理想,當科學家,主持人,作家,歌手,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她的志向一個個減少,初中學了物理化學放棄了科學家,高中參加歌唱比賽被嘲笑放棄了歌手,多年以來的東北味普通話更是讓她對主持敬而遠之,畢業以後抱著解放了的思想不在彭碰任何書本更是讓她的寫作水平退化到小學一年級。就這樣,經過一路海選,她的理想一個個被淘汰完,最後意外勝出的卻是全職媽媽這個她壓根沒考慮過的選手,一開始她也有過不滿,想出去闖一闖,但家庭瑣事和孩子的誕生讓她無計可施,最後也就漸漸習慣了這樣的生活。28歲,正是她所希望的功成名就的年歲,可如今,她什麼成就都沒有,長期和柴米油鹽打交道,讓她變得勢利,小氣,斤斤計較,俗到骨子裡,她活成了自己不喜歡的那種人。

  如果按正常勵志故事的發展,這時,她會東山再起去追尋自己的夢想,最後有所成就,但是實際上,她沒有,僅過了5年,她把什麼夢想什麼書本文化藝術忘得一乾二淨,每天只要有人在她的自拍下面點個贊 就會高興一整天,她不想要東山再起,她甚至都不明白東山再起的意思,她還是這樣活著,或許以後她也不會明白。或許28歲,38歲,88歲她也不會改變,而這樣的生活對於她來說可能並沒有什麼不好。她也沒必要覺得少了點什麼。

  反正從來不存在什麼勵志故事。

  名人例子經典勵志故事5

  央視主持人王小丫

  王小丫生長在四川大涼山,畢業於四川大學經濟專業。可是,在電視熒屏上如此活潑的王小丫,在大學時代其實是個“宅女”。她從不參加社團活動,也沒有擔任過學生幹部,每當學校的文藝匯演、晚會,她總是觀眾席上的絕對主力。

  王小丫的整個大學時光,幾乎都是在武俠小說的陪伴下度過。王小丫因為太愛武俠小說,差點懷疑起自己的性別:“我覺得好像我不是個女生一樣,人家看瓊瑤都看得眼淚稀里嘩啦,而我每天看的就是金庸、古龍、梁羽生。”

  進報社專幹雜活、寫信封

  大學畢業後,一心想去報社副刊的王小丫,在經過總編輯的面試之後,卻在報社幹起了寫信封的雜活。

  “我在想:既然讓我寫信封了,那我就可以留下來了,也挺好的。”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王小丫居然愛上了這個工作,而且一干就是6年。

  後來王小丫終於轉正成記者了,報社卻因故調整。對報社的三種安置,王小丫都不滿意,正好她的幾個朋友在北京,她決定去北上。

  闖央視一個月遭扣700元

  王小丫先在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進修了一年,正好遇到央視經濟部招人,王小丫“闖”進了央視。

  口齒伶俐的王小丫剛剛進入央視的時候,甚至分不清“英雄”的“英”是前鼻音還是後鼻音,還專程打電話去問別人,後來,她就隨身帶著一本新華字典。

  據王小丫透露,唸錯字,央視的罰款標準是200元,坊間傳聞的“罰50元”那是領導才能享受到的待遇,而她最高一個月曾被罰過700多元。

  曾離婚感情經歷

  1992年,王小丫到四川大學經濟系進修,遇到了前夫呂成功,也就是她的輔導員。一次,在同學們爭論一個問題時,呂成功突然插上了嘴,他不但引經據典,還列舉了國內國外的金融現象來描述那個問題。王小丫和同學們聽得目瞪口呆,不禁讚歎這個呂老師還真行。此後,王小丫開始有意識地接近呂成功,和他一起探討經濟學上的問題了。而呂成功對清純美麗的王小丫也格外有好感。

  如同所有的大學生一樣,他們一起去食堂打飯,在校園散步、看電影,踏青,相處得非常愉快。王小丫畢業後,兩人結婚。

  之後幾年,呂成功的公司也越來遠大,王小丫也越來越出名,兩人卻越離越遠。

  2001年,呂成功來到北京參加一個商貿活動,兩人在京城美麗的夜色中漫步,誰也說不出一句話。最後,呂成功艱難地對王小丫提出了分手的要求,他還強調說分手不是為了痛苦,而是為了愛。王小丫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只是眼淚奪眶而出。

  名人例子經典勵志故事6

  貝利的樂觀堅強

  沒有風雨的天空,生命就沒了永恆的底色,這樣的生命是毫無意義的。其實,渴望沒有風雨、苦難的願望,不但不可能而且也很愚蠢。世界上的苦難、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意志薄弱人的眼裡,苦難是魔鬼;而在意志堅強人的眼裡,苦難則是天使。

  苦難讓我們變得堅強,苦難讓我們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要讓苦難支配了我們的生活,要微笑著面對苦難。對生命熱愛的人,會把苦難看作是一種磨礪,在與苦難抗爭的同時,唱出那最為動聽的生命之歌。

  1940年10月,貝利出生於巴西吉拉斯州的一個小鎮。

  在巴西,男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踢球。貝利很小的時候便和小夥伴們玩起了足球(當然是光著腳踢)。貝利與其夥伴們都是貧窮人家的孩子,他們買不起球。但困難沒有阻擋他們踢球的愛好,於是他們就自己做了一個:先找一隻最大的襪子,塞滿了破布或舊報紙,然後把它儘量按成球形,最後外面用繩子紮緊。他們的球越踢越精,球裡面塞的東西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重。有些襪子是他們從曬衣繩上直接取下來的,襪子的主人還矇在鼓裡。一個男子漢夏天不穿襪子照樣可以走路,可是到了冬天貝利他們仍然沒有襪子穿。他們只是這樣想:有了東西當球踢,這是多麼快樂的事啊!

  7歲那年,貝利的姑姑送給他一雙半新的皮鞋。他把這雙鞋當成了寶貝,只有星期日上教堂才捨得穿,穿上它感到很神氣。他特別記得這一雙鞋,因為有一天他穿了它踢球,結果鞋子就給踢壞了,為這還捱了媽媽的罰。他本來只是想知道穿著鞋踢球是什麼滋味!

  也就是從7歲起,貝利經常去體育場,一邊看球,一邊替觀眾擦鞋。球賽結束後爸爸來接他時,他賺的錢已超過兩個克魯塞羅!他們手牽著手回家,父子倆都是有收入的人了!

  貝利8歲時進入包魯市的一所學校學習。他仍然光著腳踢球,不管嚴冬,還是酷暑。他的球技在這日復一日的磨鍊中已經讓許多大人刮目相看了。就在這前後,人們開始帶著讚美的叫他“貝利”了。

  許多人把外界的困難看得過於嚴重,認為沒有條件實現自己的理想。想想貝利光腳踢球的日子,我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的呢?

  名人例子經典勵志故事7

  一:馬雲

  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透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二:蘇格拉底

  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佈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三:愛迪生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四:李白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為"詩仙"。

  五:梵高

  梵高的執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是人的欣賞,但在那種世人漠視、窮困潦倒的環境下,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畫自己想畫的畫,這也著實非常人所能的。

  六: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控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七:狄更斯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颳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科波菲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八:華羅庚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麼?正是鍥而不捨這一精神!他臥床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

  九:稻盛先生

  松下剛剛陷入事業的困境,這天他無助地走在路上。一對姐弟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姐姐正在燙衣服,弟弟想讀書,卻無法開燈,因為那時插頭只有一個。"你能不能快一點開燈,讓我怎麼看書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說好了,都過了30分鐘了。"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電線,的確太不方便了,何不想個可以兩用的插頭呢?他認真地研究這個問題,不久,就想出了兩用插頭的構造。試用品問世後,很快就賣光了,訂貨的人越來越多,簡直供不應求,松下的事業也從此走上軌道,利潤大增。遭遇任何問題,都是激發創意的好機會。

  名人例子經典勵志故事8

  姜子牙

  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寫到:“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蘇軾這首詞,作於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年齡不過三十九虛歲,竟自稱起“老夫”。其實,蘇軾根本沒有倚老賣老,貌似“壯年”的他,其實早過了當時人的平均年齡。

  古代醫學不發達,生產水平非常低,所以人的平均年齡低得可怕。據推測,古代不同歷史時期,人的平均壽命大約是:夏代,18歲;秦漢,20歲;東漢,22歲;唐朝,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

  這些資料,雖然沒有直接的歷史文獻支撐,但畢竟有考古發掘中遺骸年齡的推算,碳14等現代科技的精確測定,樣本有些片面,可信度還是很高的。

  歷史地看,人的平均年齡是一個上升趨勢,反之則是下降趨勢,這一點很好理解。夏商時期人的平均年齡,應該不到二十歲,但有一個人卻活了一兩百歲,實在離奇——這就是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商朝末年人。

  如果這個史料是真的,那麼姜子牙就活了140歲,放在當代,也是位居世界前列。

  不過,這對姜子牙來說,還不算是最高紀錄。以現有的資料看,姜子牙的年壽,最高紀錄是275歲!

  姜子牙怎麼就活了這麼多年呢?因為他的年齡起點太高。“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他渭水之濱垂釣時遇到求賢若渴的姬昌(周文王)時,已經72歲。此後,他與姬昌一道“創業”,大業成功後又輔佐了數代君王,這時間一累計,姜子牙不活個一兩百歲,這歷史簡直就沒法寫!

  姜子牙“創業”時,是不是72歲?並非子虛烏有。《荀子·君道》:姜子牙“行年七十有二,蛔然而齒墮矣。”《楚辭·九辯》:“太公九十而顯榮誇。”按照屈原的意思,姜子牙遇上文王時,還要在《荀子》的基礎上加十八歲——九十歲。

  《竹書紀年》記載,太公望卒於康王六年。《竹書紀年》是春秋至戰國時的編年史書,後人也不好說它錯。如此推算,姜子牙的年壽不提高到一百六十歲左右,時間賬根本做不平。

  《詩經》有史詩的成分,可以看作是古文獻,其中的《大雅?大明》,寫的便是王季娶太任,生文王,再寫文王娶太姒,生武王等,最後寫到了武王在姜太公的輔佐下,一舉滅商的輝煌歷史。

  《詩經·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詩中所寫的戰爭場面,不僅寫出了姜太公的英勇善戰,更寫出了他雄鷹展翅般的威武豪邁。但是,這可是位九十歲的老人,動作卻小夥子似的利索。所以,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推測,姜太公在牧野之戰時,年約三十,終於八十歲左右。雖說這個推測合情合理,但畢竟只是一種推測。

  ——七十歲就業,八十歲創業,百年高齡治國安邦,姜子牙的故事太過勵志!還是《封神演義》寫得好:姜子牙原本就不是“人”,而是神仙。神仙活多大歲數,什麼邏輯矛盾都不會有……

  名人例子經典勵志故事9

  齊白石

  齊白石出身貧寒,作過農活,當過木匠,後以民間畫工為生。57歲時,齊白石到達北京,住在法源寺,以賣畫度日。他一個扇面,定價銀幣兩元,比平時一般畫家價碼還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問津。可見齊白石當時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慘淡!

  一天,在一個無人理睬場合,梅蘭芳跟他寒暄了幾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點面子。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畫了一張《雪中送炭圖》送給梅蘭芳,並題句雲:“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可見梅蘭芳也並不能改變齊白石在畫壇地位。

  “)齊白石認識了陳師曾後,齊白石藝術生涯才得以轉變。陳師曾雖然比齊白石小13歲,但其時已名滿天下,是吳昌碩之後革新文人畫重要代表。他鼓勵齊白石儘快自成一體,走藝術創新之路。於是齊白石開始了“衰年變法”。用他自己話說:“掃除凡格實難能,十載關門始變更。”

  從1920年到1929年,他“十載關門”大膽突破,艱難探索,終於“掃除凡格”,“變更”了面貌。他在美術史上可以自立門戶了。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正像他自己說:“懂得我畫,除陳師曾外,絕無僅有。”

  陳師曾於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失去唯一知己齊白石遭到了同行們口誅筆伐。北京畫壇保守派們罵齊白石畫是“野狐之禪”、“俗氣燻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極盡攻擊之能事。

  但絕望中亦孕育著希望。齊白石在 “十載關門”最後一年————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徐悲鴻慧眼識珠,一眼就發現了“衰年變法”之後齊白石。此時齊白石年已66歲。在徐悲鴻看來,齊白石絕對是大師級畫家。在反對派鼓譟聲中,徐悲鴻大聲疾呼:齊白石“妙造自然”;齊白石畫“致廣大,盡精微”……徐悲鴻在不僅在展覽會上貼條預定齊白石畫以提升其地位,而且為齊白石編畫集,親自寫序,送到上海出版。除此以外,徐悲鴻還請齊白石到自己任院長北京藝術學院做教授,並親自駕馬車接齊白石到校上課。徐悲鴻對學生說:“齊白石可以和歷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僅可以做你們老師,也可以做我老師。”

  齊白石曾在一封寫給比自己小32歲徐悲鴻信裡說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齊白石成名,主要得益於徐悲鴻慧識與提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