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勇氣的名人故事(通用9篇)

關於勇氣的名人故事(通用9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勇氣的名人故事(通用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勇氣的名人故事 篇1

  明朝的另一位開國元帥就是劉基,此人是文韜武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能掐會算精明過人。是朱元璋的軍師,為他平定天下出謀劃策。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統一全國的漫長征戰中,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險。一天深夜,朱元璋在中軍營帳剛剛睡下,劉基卻深夜造訪,衛士一看是軍師來到不敢阻攔,驚醒了朱元璋。朱元璋醒後聽說是劉基深夜闖帳,不知有何要事。趕緊起床穿衣,請進劉基問其有何要事。劉基笑嘻嘻地說"我棋癮犯了,睡不著覺,想和主上下盤棋。

  朱元璋聽了後,真是哭笑不得,為了下棋竟然深更半夜將自己叫醒。但是朱元璋是個很英明的領袖人物,既然劉基已經吵醒自己,就有原因。於是就和他擺上棋盤走起棋來。倆人剛走了十幾著,突然外邊大亂,有人來報,說太倉失火請令定奪。軍中上下唯有糧草為大,如有意外軍心不穩,戰事不利。於是朱元璋馬上要放下棋子,要起身前往,出營巡視。劉基急忙起身攔住,說道"我的棋興正濃,主公卻要離去,肯請主公與我走完了這盤棋再說吧。先派個特使做車前去察看便是了。朱元璋只得坐下,和劉基繼續下棋。另派了一個人坐著朱元璋的車去現場察看

  朱元璋和劉基的棋正下到激烈時,突然報來訊息,說特使的車隊在半路上中了埋伏,特使被殺。朱元璋聽罷大驚,扔下手中的棋子深謝劉基。他這時才明白為什麼劉基深夜來此下棋,並非是為了和自己下棋而是為了救自己。對劉基非常感謝。並追問劉基是怎麼回事。劉基說,"我夜觀天象,發現主公今晚有一劫難,所以前來救駕"。

  朱元璋虛驚一場,躲過一劫自是十分高興。他看著滿天的星空,看著眼前和劉基下的那盤沒完的棋,詩興湧來隨口作聯一付,說道:"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輝"。這個對連充分反映出朱元璋的博大胸懷和雄心大志。劉基在文才上要比朱元璋高,政治報負上也是和這位開國皇帝志同道合,所以這個對聯對於他來講實在不算什麼難題,劉基隨口答道:"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際會"。朱元璋也知道他這位軍師才華橫溢,看他對的好,非常高興。

  最後劉基終於和一班開國元勳扶佐朱元璋一統天下,開創了大明朝。

  勇氣的名人故事 篇2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紮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裡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付出總有回報,由於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隊裡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麵吃。

  在隊裡練習全臺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溼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溼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檯再練。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繫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勇氣的名人故事 篇3

  一天傍晚,乾隆來到午門散步。抬頭一望,只見午門至正陽門那段御道由於年久失修,不少處已磨損得坑坑窪窪,覺得有失皇家體面,非整修一下不可。於是他便令和坤承辦此事,讓他造出預算,限兩月之內竣工。和坤得皇上寵信,但貪婪成性,是個雁過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後非常高興,覺得又得了個發財的良機。

  三天後早朝時,和坤就帶本奏道:"皇上,這段御道確實有礙觀瞻,必須全部換新。由於所需石料要從數百里外的房山採辦,石匠精雕細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從緊開支,至少也需白銀十萬兩。"乾隆二話沒說,立即照準。

  此後,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並將御道兩旁用草苫遮住,數百匠人叮叮噹噹地日夜幹了起來。結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

  乾隆在和坤陪同下一看,果然見御道平坦,煥然一新,不由龍心大喜,連聲贊好。

  次日早朝時,乾隆就當眾宣旨:"和愛卿這次主修御道,夜以繼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勞苦功高,朕賞你白銀一萬兩,再升官一等。"和坤得意洋洋,名利雙收,連忙謝恩。

  誰知過了沒幾天,此事的底細被劉墉無意中發現了:原來和坤根本沒有去房山採辦石料,只是將原來的石塊撬起來,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後,一鋪上便跟新的一樣。因此,工期縮短,成本又省,總共只花了一萬兩銀子。劉墉便決心將它揭露出來,讓和坤當眾出醜。

  第二天上早朝時,劉墉待大家進太和殿後,飛快地將身上的朝服脫下,反過來套上,然後悄悄跟了進去。

  乾隆端坐在九龍椅上,居高臨下,抬頭一看,忽見群臣後面站著個衣著與眾不同的人,覺得奇怪,再細一看,卻是協辦大學士劉墉。心想:他向來十分注重儀表,辦事小心謹慎。今天怎麼昏頭昏腦地將朝服也穿反了,這是怎麼一回事?這一細節很快被向來看著皇上眼色行事的和坤發現了。因當時明文規定:上朝時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劉羅鍋,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災樂禍地說:"劉大人,你今天怎麼啦??和坤這麼一咋呼,群臣見了都為劉墉捏了一把冷汗。

  奇怪的是,那劉墉卻低著頭置若罔聞。

  要是換個大臣,乾隆早就發火降罪了,但念及劉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責備的語氣問:"劉愛卿,你怎麼將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來見朕。"劉墉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進來,跪地奏道:"啟奏皇上,微臣今日將朝服反穿了,確實不該,請皇上恕罪。不過,朝服穿反顯而易見,可如今有人將御道僅僅翻了個面,再略加修飾,就侵吞公款,大肆漁利,雖發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覺了吧?"

  劉墉話音一落,剛才正趾高氣揚的和坤,頓時像矮了一截,臉色大變。"什麼?你說這御道是翻個面鋪的。"乾隆一聽,連忙追問,"劉愛卿,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快細細奏來。"

  劉墉大步向前,伏地奏道:"萬歲,此事為臣偶然聽說,並已去現場查勘。不過,還是請皇上先問和大人為妙。"乾隆暗吃一驚,便問和坤:"你還不實說?"和坤見東窗事發,再也無法隱瞞,忙跪倒在地,說:"為臣該死,確實未去房山採石,只是將原有的石塊翻轉過來雕刻了一下,重新鋪上。"乾隆頓時怒形於色:"你好大的膽,那麼你總共花了多少銀子?""一萬兩。"

  "那其餘的九萬兩呢?"

  "這"和坤光是拼命叩頭,再也答不出話來。劉墉奏道:"皇上,這還用問,其餘的早落入了和大人的腰包。嘿,想不到這麼一項小工程,和大人竟能變出大戲法。望皇上明斷。"直到這時,群臣才知道劉墉反穿朝服的用意。乾隆早已怒氣滿胸,可和坤與自己情投意合,凡事又離不開他,只得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大膽和坤,竟敢欺君罔上。朕命你速將貪汙和賞賜給你的銀兩退回國庫,並免去你的官職一級。而這段御道須按你原來方案重新建造,所需銀兩則罰你出。下不為例,否則嚴懲不貸。"

  和坤只得自認倒黴,表示認罰,並連連謝罪。紀曉嵐奏道:"皇上,劉大人參奏有功,理該有賞。"乾隆朝劉墉笑道:"好,朕賞劉愛卿朝服三件。不過,下次你切勿將它再穿反了。"

  劉墉忙道:"謝主隆恩。如今御道之案已正,為臣豈會再將朝服反穿!"

  勇氣的名人故事 篇4

  英國曾經有一個哈羅學校。一天,校園裡一個強壯的大個子男生攔住一個新生,傲慢地命令對方為自己做一件事情。這個新來的學生不明就裡,覺得自己也不認識他,就斷然拒絕了他的無理要求。但是,高大的學生覺得自己的面子受到了挑戰,就憤怒地揪住新生的衣服,瘋狂地毆打起來。旁觀的學生有的冷眼相對,有的起鬨嘲笑,有的感到害怕而悄悄離開。這時,一個看起來外表斯文柔弱的男生站了出來:“你還要打他到什麼時候?”高個子男生隨著聲音望去,一看也是一個瘦弱的新生,就惡狠狠地罵道:“你這個不知深淺的傢伙,想找死?”那個新生直直地盯著他,眼裡沒有一絲的恐懼:“不管你想打多久,我願意替他忍受你一半的拳頭!”高個子男生看著他,他的目光也毫不畏懼地盯著對方,終於,高個子男生停下了揮舞的拳頭,羞愧地離開了。

  從此以後,那個高個子男生再也沒有欺負過弱小的新生,而兩個柔弱的男生最後也成為很好的朋友。那位被毆打的學生,後來成為英國頗負盛名的政治家羅伯特·比爾。而挺身出來阻止毆打的那個學生,就是名聞世界的偉大詩人——拜倫。

  對於那些害怕危險的人來說,危險無處不在。我們缺少的不是巨大的力量,而是勇敢的氣質。勇氣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好多時候,我們其實是有和別人一樣的機會的,但是,因為內心的恐懼和對失敗的擔憂,影響了自己的發揮和展示,進而變得庸常無為。

  勇氣的名人故事 篇5

  一次諾貝爾正潛心研究他的新型炸藥,突然"轟"的一聲,碎瓦如雨,煙塵騰空,他的新建實驗室飛上了天。煙塵過後,家人跑出來一看,諾貝爾不見了,紛紛淚落如雨,個個頓足捶胸。忽然從瓦礫裡鑽出一個人,滿身灰塵,血跡斑斑,他就是諾貝爾。

  諾貝爾揉揉眼睛,環顧四周,然後蹦著跳著歡呼起來:"成功了!成功了!"

  勇氣的名人故事 篇6

  英國人辛柏孫為了找到最好的醫用麻醉劑,把能找到的能使人麻醉的藥劑都親自試用過,但一直沒有找到他認為滿意的。一天,他發現"迷濛精"可能是一種好麻醉劑,便大量吸入鼻孔,頓時失去了知覺,良久方醒。

  他狂喜如童,手舞足蹈,高喊:"找到最好的了!找到最好的了!"

  勇氣的名人故事 篇7

  南朝時,宋國有個名將叫宗愨。他從小就有膽量,少年時就練了一身武藝,既有見識又勇敢。他哥哥宗泌結婚那天,半夜裡,有十幾個強盜趁賀客剛散之機,突然來打劫。宗愨毫不畏懼,挺身而起,擊退了強盜。有一次,他叔叔宗炳問他:"宗愨,你長大後準備怎麼樣?請說說你的志願。"宗愨應聲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他叔叔聽了這句極有氣魄的壯語,很是高興,滿意地讚許說:"好孩子,志向遠大的人,正應如此!"

  宗愨長大後,當過振武將軍、豫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官職,曾率軍遠征南方的林邑國,大獲全勝,建立了一些功業。

  勇氣的名人故事 篇8

  1940年5月,擔任第三十三集團軍上將總司令的張自忠,親自率領一支縱隊在湖北宜城與敵軍血戰九晝夜。在日寇的重兵包圍中,他身先士卒,帶領部隊奮勇衝殺,連中七彈,壯烈犧牲。臨終時,他向隨從說:"對國家,對民族,良心都平安,大家要殺敵報仇!"

  勇氣的名人故事 篇9

  齊桓公答應和魯在柯地會盟。正當魯公與桓公即將達成屈辱協議之時,曹沫手執匕首衝上前去,劫持了齊桓公。桓公左右恐傷到主公,不敢動作。桓公問:“你想怎樣?”曹沫說:“齊強魯弱,您恃強凌弱太過分了。大王您認為該怎麼辦呢?”桓公被迫答應盡數歸還侵奪魯國的土地。得到承諾後,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辭令如故。桓公惱羞成怒,想毀約食言,被管仲勸止。於是,不費吹灰之力,曹沫三戰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數歸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