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魯迅的愛情故事

中國名人魯迅的愛情故事

  導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會稽縣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名人魯迅的愛情故事,歡迎查閱。

  魯迅一生中真正的愛情體驗是許廣平給他帶來的。關於魯迅與許廣平由相識相交到相知相戀的過程,在《許廣平的一生》、《許廣平的故事》等專著中已有詳盡的介紹。去年中央電視臺、浙江電視臺、紹興電視臺又聯合攝製了二十集電視連續劇《魯迅與許廣平》,近期將在熒屏與廣大觀眾見面。在這篇短文中,沒有必要再費筆墨去複述那些廣為人知的內容,只想著重介紹他們相戀的思想基礎和某些生動細節。

  用世俗的眼光看來,魯迅跟許廣平的結合存在諸多障礙:論年齡,雙方相差有十八歲之多;論外貌,魯迅身材矮小,並無特殊魅力;論金錢,魯迅不但家庭負擔沉重,而且因購置北京西三條二十一號寓所而債務在身;論地位,魯迅固然在文壇享有盛譽,但當時卻因支援進步學生運動而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免去僉事之職,甚至面臨著被通緝的危險。最大的障礙,還是魯迅有著一位形式上的太太,如果離婚,按紹興舊習,女方會因為被“休”而倍受歧視,後果不堪設想。魯迅寧可陪著做一世的犧牲,也不願傷害雖然無愛但卻無辜的異性。然而,許廣平仍然主動果敢地向魯迅獻出了純真的愛情,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有著深受封建包辦婚姻之害的共同遭遇(許廣平剛生下三天,被酩酊大醉的父親“碰杯為婚”,將她許配給劣紳家的子弟,後逃婚離家,北上),又有著反抗舊社會、舊禮教、舊教育的共同思想。

  她跟魯迅當時所能選擇的惟一的結合方式,就是同居。許廣平後來對此做出了明確解釋:“我們以為兩性生活,是除了當事人之外,沒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縛,而彼此間在情投意合,以同志一樣相待,相親相敬,互相信任,就不必要有任何的俗套。我們不是一切的舊禮教都要打破嗎?所以,假使彼此間某一方面不滿意,絕不需要爭吵,也用不著法律解決,我自己是準備著始終能自立謀生的,如果遇到沒有同住在一起的`必要,那麼馬上各走各的路……”(《〈魯迅年譜〉的經過》,原載1940年9月16日上海《宇宙風》乙刊)。

  關於魯迅與許廣平戀愛的過程和細節,大致是這樣的——他們相識於1923年10月,那時魯迅開始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後改名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國文系講師,每週講授一小時中國小說史,而許廣平是該校國文系二年級學生。在每週三十多點鐘的課程中,她最盼望聽講小說史,上課時常選擇第一排座位。在學校,魯迅是一位在學生中找不出一句惡評的老師,而許廣平則是一位聽課時喜好忘形而直率地提問的小學生。他們相交於1925年3月11日,當時女師大發生了反對校長楊蔭榆的學潮,作為學生自治會總幹事的許廣平正是學潮中的骨幹。為了解除時代的苦悶,探討中國女子教育的前途,她主動給魯迅寫出了第一封信。從此他們在鬥爭中相互支援,在事業上相互幫助,在生活上相互關懷。他們相戀於1925年10月20日(這個日期是絕對正確的,但筆者暫不準備披露材料來源)。這一天的晚上,在魯迅西三條寓所的工作室———“老虎尾巴”,魯迅坐在靠書桌的藤椅上,許廣平坐在魯迅的床頭,27歲的許廣平首先握住了魯迅的手,魯迅同時也報許廣平以輕柔而緩緩的緊握。許廣平脈搏的劇烈跳蕩,正跟魯迅逐漸急促的呼吸聲相應。於是,魯迅首先對許廣平說:“你戰勝了!”

  許廣平不禁報以羞澀的一笑。(以上細節,參閱許廣平:《風子是我的愛……》,原載《魯迅研究動態》1985年第1期)。接著,兩人熱烈地接吻。第二天,剛剛寫完小說《孤獨者》四天的魯迅,又一氣呵成了一篇以婚戀為題材的充滿生活哲理和抒情色彩的小說——《傷逝》。

  1927年10月3日,魯迅和許廣平終於在上海開始了他們的同居生活。魯迅承認,在他和許廣平結合的全過程中,許廣平都比他決斷得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