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舞春牛民俗作文

家鄉的舞春牛民俗作文

  春節期間,東莞常平將與珠璣古巷聯手舉辦首屆東莞(珠璣古巷)民間藝術節,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舞春牛”將作為古巷民間藝術重頭戲被列入邀請名列。但由於“春牛”只剩下舊牛頭、隊伍難於組織等原因而難以成行。

  為讓人們欣賞到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代表作之一的“舞春牛”,承辦方隱賢山莊又利用元旦假期,走遍了南粵大地。但是“春牛”再也難於舞起來,民間藝術界人士擔心舞春牛從此成為絕唱。

  古巷“春牛”難於成行

  將在春節期間舉辦的東莞(珠璣古巷)首屆民間藝術節集納了裝故事、舞春牛、姓氏文化展覽、客家婚俗表演等多個文化藝術專案。為確保這些有著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民間藝術早日組團南下,承辦方隱賢山莊派出人員專門前往南雄,協助古巷民間藝術團組織表演隊伍,修復民間藝術道具。

  工作人員來到“舞春牛”的古巷廖屋村,“舞春牛”傳人、舞了30多年牛頭,今年已經50多歲的廖師傅帶著工作人員來到存放“春牛”的祖屋。工作人員看到,“春牛”只剩2個彩色的'牛頭與兩副木犁,牛身已經難尋蹤影了。

  據廖師傅介紹,牛身先用竹篾紮成框架,再在框架外糊紙貼布製成,極易破爛,幾乎舞一次就要重新制作。因為很多年沒有舞“春牛”了,“春牛”也只剩下舊牛頭。對於此次南下東莞參加民間藝術節,廖師傅表示難於成行,因為修復“春牛”不容易,會扎“春牛”的民間藝人少之又少。而且加上演員、鼓樂隊員、唱春牛的藝人,整支隊伍人員要有25~30人左右。村裡的年輕人大部分南下珠三角務工,要等到春節才能回來,村裡只剩下幾名上了年紀的隊員,根本無法排練。廖師傅頗為遺憾地說,這些年以來,幾乎沒有舞過“春牛”了。

  “舞春牛”已退出歷史舞臺

  面對古巷“春牛”的困境,承辦方又致電與派人到省內其他有“舞春牛”的地區聯絡。記者瞭解到,隱賢山莊的“春牛”尋找隊伍先後到了南粵大地的紫金、羅定、連平、連州、信宜、連南等曾經有“春牛舞”的地方,結果幾乎都是一樣,難於組織隊伍參加。有的像珠璣古巷一樣只剩下舊牛頭,有的只有“春牛”沒有隊伍,有的只剩下過去“舞春牛”的相片,除了老一輩藝人口中的記憶幾乎什麼都沒有了。曾經盛極一時的藝術隊伍也只剩下幾名上了年紀的老藝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