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洛陽橋作文三篇

【精華】洛陽橋作文三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洛陽橋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洛陽橋作文 篇1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城東13公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路。

  拎著包離開辦公室。昨晚宿酒未退,頭有些暈。

  外面陽光正好,騎了摩托車就到洛陽橋。

  洛陽橋實在可以說得上是我最熟悉的景點之一了,也是兒時最經常去“旅遊”的地方。小學時,我平均不到兩週必到一次洛陽橋。橋北就是洛陽鎮,我常去買書,買的多是《小學生作文》和《故事大王》,姐姐買《作文通訊》或《少男少女》之類,回來了就常常要在洛陽橋走走。

  我小學寫過不下五次的《遊洛陽橋》,內容一般是先描述了一番洛陽橋的雄偉壯觀,讚歎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抒發自己心裡對主持造橋的蔡襄的崇敬之情。如果篇幅要更長,會寫上一段不知從哪裡聽來,說是橋在抗戰時期被日本鬼子的'飛機轟炸過,痛斥反動派不肯抗日,然後過渡到新中國成立後這座宋代的古橋被重修好了造福人民。作文常常得到語文老師的讚賞,總能得到高分。

  所以我真要說,自己對洛陽橋是充滿了感情。可是,這麼些年過去了,我居然忽略了洛陽橋。記得應該是十多年前了,洛陽橋經過了一次大橋,據說是“恢復原貌”的,但原來我記著的熟悉的老舊橋墩和欄杆可都不見了。

  天寒地凍,像一個外地遊客一樣,慢悠悠地從橋北往橋南走,小相機東拍西攝的。實在太對不起你了,洛陽橋,這還是我第一次這麼認真地拍你呢。我到時,正是退潮時,灘塗裸露出黑油油的顏色,太陽照上去映出刺目的炫光,灘塗上的紅樹林長勢很好,有許多白鷺正在覓食,可惜了,沒帶長焦相機。

  以我的經驗,遊洛陽橋,應該在早晨霧氣籠江,或是紅日乍升,又或是是黃昏時斜陽夕照時為佳,當然,要能踏著三月的小雨去也是好的,能有一二同好偕行就更好了。

  這些條件,今天是一個都不符。太陽出來了,但南方罕見的拉尼娜氣候凍得人筋骨都收縮了,偏偏年前事多,心情無論如何樂不起來。

  看到了我熟悉的景緻--臨江的那塊大石頭還在,花崗岩上無端地有兩個地方長了青草石來,根據形狀被雕刻成一龜一蛇,又有“八仙過海”的石刻,看過的《洛陽橋的故事》裡那些神話故事又現出了影子。

  “哇,‘瀾安古萬’,這是什麼意思?”一個少女脆生生的嬌叱,後邊慢騰騰地跟著他的男友。心裡禁不住一樂,美眉,從左往右讀不通,為什麼不倒過來讀呢。

  照片拍了不少,但可以示人是一張沒有。貼著以博一樂,也算記遊。

洛陽橋作文 篇2

  要說我家鄉——泉州,最讓人引以為傲的地方,那肯定是被橋樑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讚“福建橋樑狀元”的洛陽橋。

  洛陽橋位於泉州東北洛陽江上,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歷時六年建成。橋長八百三十四米,寬七米,有橋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塊砌成。遠遠望去,就像一條安靜的白龍,橫臥在寬闊的江面上。

  然而只要你略微仔細端詳,就會發現它的與眾不同之處來。洛陽橋因建橋處水潮湍急,工程非常艱鉅。為此先民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建橋方法,即在江底隨橋中線鋪滿大石頭,築起一條水下長堤。然後在石堤上用條石橫直壘砌橋墩,形成了“船”形橋墩,不但頗具特色,而且利於分水。這種技術直到十九世紀歐州人才開始採用。

  這還不夠,為了鞏固橋基,他們還在橋下養殖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其外殼附著力強、繁殖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牢膠結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樑工程的先例。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非凡才智。為了紀念洛陽橋——這一偉大的橋的建造者——蔡襄,橋上還刻有他的雕像云云。

  說到蔡襄,媽媽還給我講了一個關於他建這座橋的傳說,請聽我娓娓道來。傳說從前,江底住著很多妖魔鬼怪。一日,有一巨船過此,江底的龜、蛇掀風起浪,眼看巨船就要翻了,船中旅客嚇成一團。突然,空中傳來人語:“船上有蔡姓貴人,不可作怪”。話音剛落,江上風浪驟停,平靜如初。事後人們知道,船上果然蔡氏夫人,正有孕在身。這夫人感謝神靈,拜天許願:“兒如長大,必建橋江上,以利行旅。”後來這小兒,便是赫赫有名的狀元蔡襄。他從小就聰明,當母親把這事告訴他時,他就默志不望,發誓若有顯貴之日,必嘗還母親心願。這一傳說為洛陽橋增添神秘色彩。

  啊!古人用智慧和心血締造起來的特色洛陽橋被贊為“狀元”,真是實至名歸!

洛陽橋作文 篇3

  中國諺語云:“閩中橋樑甲天下。”泉州也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橋——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洛陽橋。

  當我站在橋頭,才知道“洛陽橋之橋天下奇,飛虹千丈橫江垂”的真正意思。洛陽橋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座海上石橋。它雖歷經千年滄桑,卻儲存有當年好履長波,跨江海,勢若飛虹的雄姿,仍然吸引著慕名而來的遊客。

  橋頭有一棵老榕樹。它枝葉鬱鬱蔥蔥的,像一個帳篷,這棵榕樹萬古長青,榕樹下有它悉心呵護的石碑,記載著有關洛陽橋的歷史文化。原來,據說古時洛陽江四周都是高低無律的民間住宅,雖然小屋只有黑白兩面色,但還是窗明几淨,一塵不染。屋頂兩簷微微翹起,那層層疊疊的墨黑色磚瓦連綿不斷,時起時伏,遠遠望去,不正是像一條烏龍盤旋在上嗎?

  現在的洛陽和之前的洛陽真是天壤之別。在洛陽西北面建了一座新的洛陽橋。古橋是用石頭砌壘起來的,而新橋是用水泥和鋼筋造成的,架在獎賞,猶如彩虹臥波,十分壯觀。新橋與古橋更牢固,雖未經滄海桑田,但來來往往的車輛川流不息,江河的沖刷,橋仍毫髮無損,正因為有了這座橋,才能儲存著它經歷的興衰。

  洛陽在日新月異地變化,不只洛陽,泉州各地也崛起一幢幢高樓,廣廈拔地而起,商業區繁華似錦。寬闊的道路兩旁,滿眼綠色,像一條條別在道路腰間的綠色的綢帶,無不章顯東亞文化之都的魅力。看,蔡襄雕像正遠遠地看著遠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