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思作文

人生哲思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生哲思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生哲思作文1

  本人最近在看周國平的《人生哲思錄》,並不是我刻意變得深刻了,而是因為這幾天身體有些不適,於是就不上網,也不玩遊戲,現代人沒有電腦就特無聊,便找找消遣的雜誌,沒把雜誌找出來,倒把這本書翻了出來,這一翻,我才知道,我錯過了一本怎樣的好書。

  這本書是我在廣州深圳八卦嶺那個小小的書城買的,上面的扉頁邊角下,有我用纖細的圓珠筆記錄著"購於20xx。7。16日,有雨"的字樣,我似乎忘記了在四年前那個有點濛濛細雨的下午是怎樣的因緣拿起了這本書,也忘記了是怎樣的購買衝動買下了這本書,總之四年來,我從來,沒有翻過它,而它也靜靜的陪著我,從八卦嶺到布吉,從深圳到南寧,它陪著我搬了10多次家,直到我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它也終於安定下來,睡在我衣櫃最底下的抽屜裡。

  當我把它翻出來,非常的好奇,不敢相信是自己買下了這本書!這是怎樣的書呢?淺灰色的封面畫著零星的幾枝枯枝,簡單而不耀眼的封面,有種淡淡的從容在裡面。開啟目錄,上面寫著這是一個探索境遇與心情,困惑與覺悟,執著,自我發現等等的書,是關於人生境界生活質量的書,是一本在我那個年齡看不懂的書--現在,我竟然發現自己可以讀的明白了,有時候,它說的一些話,就象從自己心裡走出來的一樣,我會對自己說,對了,就是這樣,就是這個意思,它怎麼跟我想的一樣呢?也許,這是一本年輕的自己買給未來自己的書,是因為相信自己經歷了許多的事情,會擁有了足夠的感悟和閱歷,會擁有足夠的智慧來與它共鳴,當我在閱讀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靈魂在精神世界裡自由的飛翔,彷彿整個世界都不在喧譁,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讀到更多好的書,今後少一點玩無聊的遊戲。

人生哲思作文2

  人的一生會總會有無數次的競爭,但競爭後的結果那只是一個客觀的結果。如果你能從中收穫得與失,那麼,你就是最後的贏家。

  得與失之間根本沒有什麼界限,關鍵要看你對得失的態度,這有包括你將來的輸贏。

  從前有兩位商人,他們倆決乘船銷商品,但在路上船翻了,兩位商人拼命地在水中掙扎,最後他倆上了岸,他們風塵僕僕地找到一戶人家,希望老人家給他們食物吃,但這戶屋子的主人是一位老哲學家,他決定要試探一下這倆位商人。他把給這倆位商人的麵包各咬了一大口,然後遞給他倆。第一個商人看見被咬後的麵包後不明白:“為什麼我的麵包會有一個缺口,而且還這麼小,本來出海賺錢,可是遇到了風暴,現在連塊完整的麵包都吃不上,我的人生怎麼這樣艱苦啊!說著,他一不小心把麵包掉在了地上。

  那第二個商人呢?他看著有缺口的麵包想:“管它大小呢;現在有吃的就行,我是最棒的,無論什麼困難我都會挺過去的,命運不能控制住我,最終第二個商人成為了叱吒商城的風雲人物,這也證明第一位商人失去了機會,而且他已經輸了。第二位商人得到了權利,也贏得了勝利。

  對事物的看法不同,決定了輸贏,更決定了結局的好壞。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交戰,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被俘虜了,可越王從來沒有失去東山再起的信心,於是他臥薪嚐膽十餘年,最終打敗了吳王。

  這就是兩者對輸贏的態度不一樣。前者以一場勝利就以為贏得天下,所以他太過在意這場戰爭的結果,而那場戰爭中的失敗者,卻在總結自己的失,爭取別人的得,所以他吃一塹長一智,最終成功。

  當年劉邦帶兵打仗都是屢敗屢戰,最終在垓下一戰成名,項羽曾經破釜沉舟,自封楚王,但烏江一敗,他“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後自刎身亡。巨人集團老總史玉柱也曾是響噹噹的人物,但因為資金問題破產了,但他並未落魄,反而又東山再起,又成為了一位企業家。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考驗,對於這些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的.詮釋,但是隻要不在意輸贏,只要將輸贏看作經驗,將輸看作一次教訓,笑對輸贏,那麼,你將是最後的贏家。

人生哲思作文3

  《超脫》――周國平提倡人需要重視精神活動,需要給自己的心靈或精神留有一定的空間,而不是每時每刻都被瑣事所佔據。他不反對事業和忙碌,但需要與自己從事的事情適時適當地保持一定的“距離”,我就是我,遭遇是遭遇,驚浪拍岸,捲起千堆雪。我自己也非常喜歡的一個詩句是“榮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很有意境,也很佩服主人的韜略。超脫是要與忙碌保持一定的“距離”,距離產生美;給心靈一些空間和時間,來回味體會自己最近做的事情。但超脫又不能過於深刻,完全脫離於忙碌和世俗,遊離於人間膚淺之外,甚至遁入空門,也不是最佳境界和結果。

  《自足》――講的也是空靈。和作者一樣,我的性格也是兩個方面;一個好動,想嘗試各種新鮮和好奇,想體驗人生各種可能;一個好靜,經常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反省。記得好長時間的習慣是晚上睡覺之前回憶自己一天的事情,分析得失和利弊,有日省吾身的習慣。也經常一個人夜深人靜時在小區的廣場裡度步,任憑思緒萬千,想人生想愛情想婚姻想事業想友情,好像好多問題都在那個時刻想明白。我另外一個習慣是畫和寫,怕自己的腦袋容量不夠用,把困擾自己的事情寫出來或畫出來,分析權重或排序,將一些好像很重要很緊急很棘手的事情透過這種方式取捨掉。

  《獨處》――我給屬下經常講的一個詞是“慎獨(慎重獨處)”,和周先生提倡的獨處不是一回事。D教授告訴我安靜也是一種享受,我才幡然醒悟,但她沒有體會還有惆悵或一絲憂愁和傷感的獨處,我認為是一種缺憾。

  我夢想一個人週末在躺椅上沐浴在陽光下悠然看書喝茶的感覺,也渴望一個人住在大山裡沒有電話騷擾沒有熟人滔滔不絕地交流自己安安靜靜地待著的感覺。經常體會外面下著雨坐在窗戶下,看著外面綠油油的樹木和莊稼,或想著自己失敗的初戀情人或想著去世的爺爺心裡泛出一股淡淡的惆悵。

  書中有這句話“一種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種缺陷,一種缺乏獨處的生活則簡直是一種災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