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語言的成語

形容語言的成語

  詞語是語言的基礎單位,成語又是漢語的獨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中華文化的縮影。以下是形容語言的成語,歡迎閱讀。

  【大辯若訥】:訥:語言遲鈍,不善於講話。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

  【單傳心印】:佛教禪宗,不依經綸、語言、文字傳教,以心傳心,觸機而發,故稱其單傳心印。泛指單線秘傳,口授心記。

  【跌蕩放言】:跌蕩:放縱不拘;放:粗放,豪放。行為放縱,語言豪放。

  【惡言潑語】:潑:蠻橫。用惡毒和蠻橫的語言說話。

  【惡語傷人】:用惡毒的語言汙衊、傷害人。

  【惡語相加】:把惡毒的語言加到別人身上。

  【發科打諢】:以滑稽的動作和語言引人發笑。

  【璧坐璣馳】:形容文章的語言精采美妙。

  【不乾不淨】:指不潔淨,骯髒。也指因忌諱而感覺不潔淨。也可形容語言不文明。

  【不堪言狀】:指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不可名狀】:名:用言語說出;狀:描繪,形容。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不言之化】:化:教化。不透過語言進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不言之教】:教:教育。不以語言為主而進行的教育。指以身作則起到的教育作用。

  【插科打諢】:科:指古典戲曲中的表情和動作;諢:詼諧逗趣的話。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插進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

  【插科使砌】:砌,拼湊;捏造。指以滑稽的動作和詼諧的語言引人發笑。

  【撮科打哄】:猶言插科打諢。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插進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

  【撮科打閧】:猶言插科打諢。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插進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閧,同“哄”,喧鬧。

  【打打鬧鬧】:指喧嚷地爭吵和打架或用語言和行動來開玩笑。

  【發科打趣】:科:古戲曲用語;打趣:用詼諧的言語湊趣助興。以滑稽的動作和詼諧的語言逗人發笑或拿人開玩笑。

  【發聾振聵】:聵:耳聾。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發矇振聵】: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發人深思】:深:無限,沒有窮盡。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風言醋語】:散佈嫉妒性的中傷語言。

  【浮言虛論】:浮誇的語言,虛飾的言論。指大話、空話。

  【甘言媚詞】:甘言:甜美的語言;媚詞:柔美的詞句。甜美的語言,柔美的詞句。指婦女節對意中人說的體貼溫存的話。也指說奉承話,對人獻媚。

  【感戴莫名】:感戴:感恩戴德;莫名:說不出來。感激之情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

  【膏唇歧舌】:歧舌:賣弄口才,說話反覆無常。極力用語言打動人。

  【膏唇拭舌】:膏:用油脂塗抹;拭:擦去。用膏塗嘴唇,用布巾揩舌頭。形容用盡語言之所能以打動人心。

  【貴不可言】:極其高貴,以至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舊時相面的人卜測人的前程時常說的話。

  【胡啼番語】:胡、番:古時指外族或異域。舊時指外族或外國的語言。

  【艱苦澀滯】:澀:乾澀;滯:不通暢。形容語言不暢,文法不通。

  【簡截了當】:指語言、文字簡明,清楚,直截了當。

  【詰屈磝碻】:形容語言生硬難懂。

  【金聲擲地】:指擲地作金石之聲。形容語言文字鏗鏘有力。

  【警憒覺聾】:發出很大的聲音,使昏聵的人覺醒,耳聾的人感知。比喻用語言文字等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靖言庸回】:語言善巧而行動乖違。猶言口是行非。同“靖言庸違”。

  【靖譖庸回】:語言善巧而行動乖違。猶口是行非。同“靖言庸回”。

  【靜言庸違】:語言善巧而行動乖違。猶言口是行非。

  【雋言妙語】:指才智過人,語言幽默。

  【口快心直】:有啥說啥,想啥說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語言明快。

  【蘭言斷金】:蘭言:心意相合的言論;斷金:比喻同心。心意相合才會有共同語言。

  【樂不可言】:快樂到了極點,沒法用語言來表達。

  【冷嘲熱諷】:冷:不熱情,引伸為嚴峻;熱:溫度高,引伸為辛辣。用尖刻辛辣的語言進行譏笑和諷刺。

  【迷魂湯】:比喻迷惑人的語言或行為。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難以用文字、語言表達。

  【妙趣橫生】:橫生:層出不窮地表露。洋溢著美妙的意趣(多指語言、文章或美術作品)。

  【妙語驚人】:妙語:有深意或動聽的語言。絕妙動聽的語言令人吃驚。

  【目送手揮】:手眼並用,怎麼想就怎麼用。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意在言外。

  【乃玉乃金】:乃:是。語言像金玉一樣。形容文辭優美。

  【盤空硬語】:硬:指行文遒勁有力。語言遒勁有力像能在空中盤旋一樣。形容詩文氣勢磅礴,矯健雄渾。

  【片言隻語】:零零碎碎的話語。形容語言文字數量極少。

  【奇辭奧旨】:奇辭:奇妙的文辭;奧旨:深奧的.含義。形容文章語言奇麗,含義深厚。

  【啟聵振聾】:聵:耳聾。使耳聾的人都受到振動和醒悟。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麻木的人,指力量強大。

  【氣盛言宜】:氣:文章的氣勢;言:語言;宜:合適。文章氣勢宏大而語言適宜。

  【清詞妙句】:清新絕妙的詩文詞句。形容詩詞所用的語言清新華美。

  【善言暖於布帛】:好話比衣服還溫暖。形容有益的語言能給人很大的鼓舞和安慰。

  【深入淺出】:指講話或文章的內容深刻,語言文字卻淺顯易懂。

  【深入顯出】:指講話或文章的內容深刻,語言文字卻淺顯易懂。

  【手揮目送】:手揮:揮動手指彈琴;目送:眼睛追視歸鴻。手眼並用,怎麼想就怎麼做。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意在言外。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指語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確切地表達思想內容。

  【順比滑澤】:順比:順著別人的意思;滑澤:言語圓滑。用圓滑的語言,順著人家的意思說。

  【微言大義】:微言:精當而含義深遠的話;大義:本指經書的要義,後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語言裡的深刻的道理。

  【微言大誼】:包含在精微語言裡的深刻的道理。同“微言大義”。

  【味如嚼醋】:象吃醋一樣,沒有一點兒味。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

  【語短情長】:語言簡短,情意深長。

  【語簡意賅】:語言簡練,意思完備。

  【語近指遠】:語言淺近,含意深遠。指,本旨。

  【語摯情長】:語言真摯,情意深長。形容對人真誠的勸告或忠告。

  【寓意深遠】:寄託或隱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語言文字或藝術作品)。

  【寓意深長】:寄託或隱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語言文字或藝術作品)。

  【昭聾發聵】:使耳聾的人也能夠聽到。比喻用語言文字等給人以極大的啟發,即使糊塗麻木的人也會清醒過來。

  【振聾發聵】:聵:天生耳聾,引伸為不明事理。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

  【振聾啟聵】:聵:耳聾。使耳聾的人都受到振動和醒悟。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麻木的人,指力量強大。

  【正色危言】:態度嚴肅,語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正色直言】:態度嚴肅,語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擲地有聲】:擲:投、扔。比喻文章文辭優美,語言鏗鏘有力。

  【字字珠璣】:珠:圓的珍珠;璣:不圓的珍珠。形容詩文語言精煉,每個字都像珍珠一樣珍貴。

  【味如嚼蠟】:象吃蠟一樣,沒有一點兒味。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見“味同嚼蠟”。

  【味同嚼蠟】:象吃蠟一樣,沒有一點兒味。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

  【五講四美】: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四美:指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指新時期人們行為準則。

  【弦外遺音】:指樂聲中蘊含有令人難忘的韻味。比喻文辭、語言中的言外之意。

  【虛論浮談】:虛飾的言論,浮誇的語言。指大話、空話。

  【言從字順】:從:通順。語言文字通順、流暢。

  【言行舉止】:就是人們相互交往中的語言和行為。

  【言簡義豐】:語言簡練,含意豐富。

  【言簡意少】:簡:簡練。語言簡潔,內容貧乏。

  【言外之味】:語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長意味。

  【言無倫次】:語言雜亂無章。

  【言意相離】:語言和思想相分離。比喻說的與想的不一致。

  【言有盡而音意無窮】:語言有窮盡而含意沒有窮盡。指詩文等蘊含著深刻含義。

  【意出象外】:語言的真正用意沒有明白說出來,細細體會就知道。形容文辭含蓄,意味深長。

  【意出言外】:意思或含義表現於語言、文辭上。

  【意見言外】:語言的真正用意沒有明白說出來,細細體會就知道。形容文辭含蓄,意味深長。

  【意在言外】:語言的真正用意沒有明白說出來,細細體會就知道。

  【溢於言外】:溢:水滿外流,引申為超出。超出語言之外。指某種意思、感情透過語言文字充分表露出來。亦作“溢於言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