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800字(精選33篇)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800字(精選33篇)

  導語: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800字(精選3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為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麵。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裡,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麵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麵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著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為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著小餅,一手拿著擀麵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著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著餃子煮熟。看著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裡吃著餃子心裡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

  語有云:百善孝為先。想想確實如此。父母不僅要生我養我,還要負責教導我,使我成為無害於社會的人,的確不容易啊!一個人若是連含辛茹苦哺育自己的父母都照顧不好,不願對他們行善,誰又會相信你會對他人好呢?烏鴉尚知反哺,羊羔尚明跪乳,我們呢?

  我想若是能在父母生病時對他們悉心照顧,不怨不嫌便是孝了吧。鄰居家的兒媳婦就做的很好!當她婆婆生病時兒媳婦卻跑前跑後,全心全意地侍候她,這一照顧就是一年多,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呀!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呀!鄰居家的兒媳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記實了這一點!

  不僅體現在生病這樣的突發事件上,而且更多地體現在平時生活中給予老人的關愛。不久前,爺爺和媽媽就因為一碗剩餃子引發一場激烈的爭論。正是炎熱的夏季,那天中午時有一碗餃子沒吃完,便放在了桌子上。爺爺下午下班回家後看到了,想到:面對這已經在高溫中署放五個小時的一碗餃子心存疑慮,會不會壞呀!酷夏,食物一般不能在外面放太長時間,否則會變質的。可又感到扔了太浪費了,便說:“我吃吧。”媽媽看到,急忙說:“您別吃了,如果真要吃,還是我吃吧。”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吵了起來了,終於以媽媽的勝利而告終。這可能就是善意的爭吵吧!這可能還是“孝”的表現吧!儘管議爭的方式的盡“孝”……

  平時爸媽對我們子女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對爺爺奶奶的照料雖然也是一無可厚非,但沒有更多的時和精力。有時,我就想:會不會有一天我也這樣呢,直到“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時候,才想到我原來可以做得更好。於是,我要趁我沒有負擔時,盡力對他們好

  幫奶奶掃掃地,擦擦桌子,幫爺爺捶捶背,替媽媽洗洗碗筷,給爸爸揉揉肩,儘自己所能,儘管我知道我能做的很少很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可我以減輕親人的負擔,哪怕杯水車薪。

  孝不能只放在嘴上,而是要拿出具體的行動。讓我們一起努力,對老人一份關愛對父母多一份體貼,爭取使得親人過得快樂,任意。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父母,也會老去,那時我們對“孝”這個字會有更深的認識和更簡單的要求吧。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唐詩、宋詞、文房四寶、瓷器,還有很多像春節、端午、中秋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向徵和代表。書法是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我身邊有很多同學和好朋友都在學習書法,看著他們一個個字寫都得很漂亮,心裡非常羨慕,也暗下決心要練得一手好字。

  暑假媽媽給我報了個書法班,走進教室,牆上到處掛滿了一幅幅書法,有的字蒼勁有力,有的字行雲流水,有的字端莊秀麗,滿屋子的墨香,彷彿置身於一個書法的世界。歐陽老師是我的書法老師,開始上課了,歐陽老師找來了毛筆和宣紙,讓我在紙上畫圈圈,我很好奇,畫圈和書法有什麼關係呢?一個上午過去了,我一個字也沒學會,這就是我的第一堂書法課。第二天,歐陽老師開始讓我畫豎線和橫線,半個小時過去了,我實在憋不住了,對歐陽老師說:“老師,我是來學書法的,為什麼一直讓我畫這些呢?”歐陽老師微笑著說:“你之前沒有接觸過書法,讓你畫圈,畫直線,是讓你學會運筆,把毛筆控制好。”哦,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

  第三天,歐陽老師終於開始教我學寫字了,第一個字是寫漢字“一”,剛開始寫的時候我非常緊張,手還不停得抖,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按照老師教我的要領,落筆時稍重再寫橫最後收筆,“一”字就出來,可仔細一看怎麼寫得不直呢,像一條毛毛蟲,老師說:“沒關係,慢慢練習”,於是我就繼續練,一張紙、兩張紙、三張紙……直到第五張紙,我終於把“一”字練好了,真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雖然書法很難寫,可只要你專心、刻苦,就沒有練不好的。經過一個暑假的學習,我的書法大有進步,字比以前好看多了。

  “一手好字,受益一生”,學習書法既是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可以把字練好,還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它可以磨練人的意志,透過學習書法,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要有恆心、有毅力,學習書法雖然很苦但也樂趣無窮啊!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國,這個擁有上下五千年不朽歷史的文明古國。一路走來,歷經了無數的風霜,飽嘗了硝煙與炮火的洗禮,走出了一段段漫長而艱難的歲月,但同時,也運載著不少形形色色廣為流傳的中國文化,在這段歷史長河中閃爍著光輝。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向來都是我們中華兒女所歌頌所讚美,並引以為傲的瑰寶。而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這些古老典雅的文化逐漸消逝了,我不能不為之感嘆,難道那各具特色的民族風俗,那寓意萬千的傳統節日,那無可替之的東方藝術,那別出心裁的各種工藝,還有那……就要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嗎?不!我不希望會出現這種結果。但我卻也不敢保證是否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許,不用我說,大家都心知肚明,當今社會,追求時尚,追求洋氣,追求上流的年輕人數不勝數,他們追求洋裝,過著聖誕節,卻忽視了祖國的傳統節日。如果按這種趨勢走下去,我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明天,會是什麼樣子!那時候,還有變化多端的京劇嗎?還有新穎亮麗的民族服裝嗎?還有端午節的龍舟大賽嗎?還有各種各樣的戲曲、皮影嗎?

  1949年10月1日,這個多少中華兒女為之讚歎,多少人刻骨銘心的日子,從那時起至今天,算一算,已過了61個年頭,這個頑強的國家,正在一步步向前邁進,迎接她的是繁榮,是興旺!在這些歷史長河中,硝煙與炮火曾抹殺了無數年輕的生命,祖國的土地曾灑下了無數殷紅的鮮血……愛我中華,勿忘國恥使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的職責!與此同時,祖先們留下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毫不猶豫的傳承下去,並引以為榮!

  將來,我不知道這個社會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但我會盡我所能,學好中國文化!我沒有能力要求每一箇中華兒女必須傳揚中國文化,我只有用我手中的筆來書寫我對祖國文化的熱愛,用我的行動來學好並傳承那古老典雅的傳統文化!願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也從現在開始,認真關注並學習中國文化!

  我是中華兒女的後代,我以我是中國人為榮,我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傲!我熱愛我的祖國,我熱愛我國的文化。讓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行動起來吧,願中國傳統文化永垂不朽!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最近,我們學校舉行了“陶花節——茶文化專場”的活動,在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有關茶的歌、有關茶的傳說、怎樣泡茶才好喝……

  在活動的幾天內,我們跟著陸華老師學了有關茶的歌。

  在班隊課上,陸老師在廣播裡將我們唱歌。趙老師在班裡說著這件事,同學們聽了哇哇大笑,頓時,教室裡像炸開了鍋。陸老師先把歌詞跟老師們說,讓老師把歌詞寫在黑板上,然後陸老師唱一句,同學們跟一句,唱得像只老虎,不過我們已經很努力的在唱了。“叮鈴鈴”下課了,同學們也跟著廣播唱了起來。

  有關茶的傳說很多,有龍井茶的傳說、黃山毛峰的傳說、鐵觀音的傳說、君上銀針的傳說……其中我最熟悉的是鐵觀音的傳說。故事是這樣的:二百多年前,當地有一位老茶農姓魏名蔭,精於茶事,又篤信佛教,每日早晚必在佛前敬獻清茶。一夜,在夢中荷鋤出門,至溪澗石旁,見石縫中有一茶樹,枝繁葉茂,芳香似蘭,深感詫異,正欲探身摘葉,忽被犬吠聲驚醒。翌晨,他循夢中途徑,行至觀音巖打石坑石壁處,果然看到夢中所見茶樹,汁淳厚細潤,邊緣作鋸齒狀,紅芽綠葉,異於它種。遂將茶樹移植家中一破鐵鼎中,悉心培育繁殖,精工炒出從未有過的好茶,親朋好友品嚐之後,無不稱道。由於此樹是夢賜之物,又栽在鐵鼎中,並且茶色重如鐵,故取名鐵觀音。

  我還知道了怎樣泡茶才好喝。在活動的那天,家裡來了客人,爸爸叫我給客人們泡茶,我根本就不會泡茶:一會兒茶葉放得太多,一會兒茶葉放得太少,一會兒水太熱,一會兒水太冷……我不情願地倒起了茶,爸爸看見我煩躁的樣子,走過來對我說:“女兒,你這就不懂了,泡鐵觀音可不是這樣泡的,要這樣泡:首先也是要把握好水溫,泡烏龍茶的水溫要在100度左右,水溫太涼,鐵觀音就會泡不開,香氣也不能發揮。其次在沖泡的過程中,要控制好沖泡的時間。時間和水溫都把握的好,那沖泡出來的茶就要不存在多大的問題。”我聽了爸爸的話,茅塞頓開,馬就去泡茶了。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好多的知識。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我像熱愛晶瑩剔透的冰山一樣熱愛著鋼琴,我像熱愛絢麗燦爛的彩虹一樣熱愛著鋼琴。每當我坦然地坐在鋼琴前,深情地撫摩它的時候,我總會從中感受到生命的多彩。

  當我坐在鋼琴前,往事如雲清晰地在我眼前飄過,一幅幅畫面至今仍令我心潮澎湃。它就是陪伴我走過童年的好朋友,五年間它就一直陪伴我,度過了我五味果一般的童年生活,令我歡喜令我憂……

  剛開始學鋼琴不到一年的時間,我進步很快,老師希望我去參加比賽,並徵得了我父母的同意。畢竟是初次參加鋼琴比賽,而且別的參賽選手至少也學了兩年。我又是被排在第二個上場的選手,當我從前臺側面一眼看到臺下前排的老師和我的父母親時,心裡十分緊張。老師用微笑的表情和肯定的眼神暗示我一定能成功,父母用幸運的手勢鼓勵我,終於使我戰勝了膽怯和自卑。輪到我演出時,開始彈奏得很不錯,後來卻忘記了樂譜,以至於無緣獲獎。但我並不為此而感到惋惜,因為成功的意義在於它的過程而並非結果,而且這次失敗也鍛鍊了我。

  比賽剛剛結束後不久,我就參加了考試,而且一下子考了三級。正是因為我從上次的比賽中汲取了教訓,所以考級格外成功,得到優秀……這種榮譽是極少數人才擁有的!我為自己的一舉成功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這也為我後來的鋼琴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年後,我考了九級。很多鋼琴老師都相當驚異於我的成功!而且這三年間還經歷了“非典”和我滑冰手腕受傷的三個月的養傷階段。當時我手腕脫臼,心裡十分著急,但是也無能為力。令人驚訝的是我九級考試成功透過。一年後,我又報考了十級。這更是令人讚歎不已。“從來都沒見過不到五年考十級的中小學生。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別人如是說。

  當我坐在鋼琴前,我的思緒又回到現實中,我不禁感慨萬千。為了鋼琴,我犧牲了本應盡情玩耍的孩童時光,但正是這人生的“黃金期”鑄就了我今天的輝煌!

  當我坐在鋼琴前,我彈起,心境如皎潔的明月般清純;我彈起,心中如大海一樣波濤洶湧;我彈起,心間的旋律忽而又歡快起來……幾次考級在我的人生中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我在今後的人生舞臺的展示中多了幾分經驗與成熟,也讓我的人生經歷豐富多彩起來。

  當我坐在鋼琴前,我會再次生動有力地奏響那生命的讚歌,讓生活充滿七彩的陽光!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8

  中華傳統文化中,有的如詩文之雅趣,有的如曲樂之悠揚,有的如對聯之巧妙。而我最喜歡的,是寫意的國畫,那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心靈上的淨化。

  望·初遇

  初遇國畫是在一次美術展覽會上,至於畫的內容卻也記不清了,只記得看到那幅畫,我只覺很美,美得讓人移不開目光。從那次開始,我總是央求父母讓我學習畫國畫。也許,這就是意境之美吧。

  尋·相知

  父母給我找了一位國學老師。初學之時,大概就是老師畫一筆,我就畫一筆,畫完心中總是不解:為什麼每筆都和老師畫得差不多,畫完的整體卻不如老師畫的那麼好呢?懷著心中的疑惑,我去問了老師,老師告訴我:“國畫是離不開生活的,你需要在生活中多觀察,看到萬物之間的聯絡,你的困惑就可以解答了。”我趁著假期與父母走訪許多奇山異水、名勝古蹟,隨著遊覽的腳步,我似乎也漸漸體會出來什麼是物體的透視,怎樣搭配才能地體現出畫者要傳達的意思。

  高山配流水,近處是潺潺的流水,水邊楊柳依依,垂在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遠處是雄偉的山峰,霧氣嫋嫋,山尖在雲霧之上,顯得更加挺拔。一幅幅作品的完成,意境也越來越深。畫筆或勾勒或渲染都是一次次美的享受。這,就是畫之美,更是意境之美、文化之美。

  悟·相識

  隨著我畫技的提高,老師告訴我,一幅畫如果給人留下的印象只是美,那絕對是失敗之作。一幅畫是該有神韻的,就如山水與花鳥是分不開的一樣。如果在楊柳的枝頭添一隻小鳥,如果在空中畫幾群歸雁,給人的感覺會大不相同。我開始用筆嘗試,漸漸發現,我添的事物也不能隨意,必須與所表達的情感一致。就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果想描繪春日之景,就需添幾隻鴨,而若是畫秋日之景,畫鴨子則是萬萬不可的。古人偏愛四君子“梅蘭竹菊”,寄與高潔的志向;幾匹奔騰的馬,便可體現奮求上進的決心。這和詩文中的意象倒是相似,惜別畫折柳,相思即明月。國畫,不僅僅是美的享受,更是在景中寄託了畫者的心情。再看一幅畫,我彷彿能與她溝通。透過畫,既看懂了畫者,又是自己情感的昇華。

  每次畫畫,我心中都有著不同的心情。但每次畫著畫著,我的'心情都漸漸歸於平靜。國畫之於我,更像是一位無話不談的朋友,同享快樂,共擔痛苦。這或許就是文化的力量。我有責任去繼承,卻更享受接觸文化的過程。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國畫之美,依舊在不斷延續著……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9

  我們是祖國的新一代,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正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中國文化之美,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需要用心去感受!

  中國的文字,是世界現存獨一無二的文字!古時的埃及文字,早已失傳成為歷史,但同為象形文字的漢文字,卻一直在歷史的長河中生生不息,散發著文明的光輝!

  自倉頡造字以來,文字,開始被用於記事、祭祀等活動。起初,文字比較雜亂,有些字也沒有其固定的意義,不過後來在商朝文字收集整理過程中,文字開始逐漸被歸為一體——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象形文字。到了西周時期,大篆成為了統一文字,它已經開始出現了一些書法的特點,而不只是文字工具。秦統一六國後,小篆誕生,中國書法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小篆看重的是每一個字的整齊、乾淨,缺少了大篆自由的神韻。漢隸,正是兩漢文字的代表,每一個筆畫的一行一勢,都充分體現出秀美中的生機。南北朝時期,楷書誕生,同時也創造出了一個書法家的集會,讓中華文明真正聞名於世……之後,楷書又演變出了行書、草書,讓中華書法藝術體系在歷史發展中日臻完善。

  這就是書法,作為中華民族文明的一部分,它伴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讓世人見證了中國的奇蹟。

  從學習毛筆字開始,我曾臨習過不少名家碑刻、文章字帖。漢隸曹全碑是隸書的代表,它將隸書的所有特點彙集在一起,把一種飽滿的和諧美展示給了臨習者。而歐陽詢的九成宮碑卻有著另一種神韻:每一個字都是精雕細刻、嚴謹勻稱、清秀雋永。顏真卿的《麻姑仙譚記》也同為楷書名作,卻有一種渾重之感,暗透出一種身在官場卻能怡然不動的敦實。《蘭亭序》作為王羲之的代表作品,真正反應出了行書的特點,字字如行雲流水,沒有正楷的拘束,也沒有草書的潦美,豪放而竣麗,讓人彷彿置身山水間……這就是書法的魅力!

  習書法,讓我受益無窮。因為想做成任何事都需要一顆穩重的心,書法尤甚。帶著一顆浮躁的心,永遠也寫不出好字。一開始的我不明白這個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逐漸沉著後,書法才有了一定的進步,真是欲習字、先做人。現在的我,有時會在習貼時放一些中國古典樂曲,在墨香中享受書寫時的樂趣。

  二胡,也是我所感興趣的。作為中國民族樂器,二胡具有自己獨特的音色。輕快的《賽馬》在二胡的琴絃下奏出急促的曲風;悠長的《陽光照在塔什庫爾幹》,奏出了小提琴那種異域風情,二胡,用自己的方式,體現著中國文化之美。

  中國的傳統文化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相信在成長之路上,我會繼續汲取、享受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之美!而在這個百花齊放的大千世界中,中國傳統文化也會繼續用自己的美麗震撼世界!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0

  剪紙,是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一把剪刀和幾張紙,能做什麼呢?經過靈巧的雙手,它卻可以變成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的精美圖案噢!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剪紙團花、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紙十二生消印成的郵票,爸爸小心地珍藏著。看著剪紙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樣,有膽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兇猛的老虎,可愛的小白兔,威武的龍,長長的小蛇,雄偉的白馬,潔白的羊??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它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記得每年過年時,媽媽總會買一些剪紙,如大紅的“福”字,它在一個圓中套著,象徵著圓圓滿滿、福氣安康;還有那色彩豔麗、層次分明,又好似吐露著淡淡芳香的剪紙牡丹,它象徵著吉祥富貴。媽媽總是把它們貼在家裡最醒目的地方。看著這些剪紙,有的地方細可如春蠶吐絲,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筆揮抹,心想剪紙的人肯定是一個心靈手巧,有著聰明才智的藝術人,向人們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讓其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見識到中國的剪紙文化是多麼精彩。

  咱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傳統文化——剪紙啦!

  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團花、剪紙旗幡、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我次就只介紹介紹剪紙圖畫、剪紙漢字和剪紙旗幡。

  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著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子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面有一隻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活像一個小孩在玩耍。

  剪紙漢字也是先拿出一張紙,然後在上面剪出一些漢字,還可以剪藝術字呢!我也曾經剪過,非常的漂亮,不信,你自己試試!你看了準會說很好看,因為這是以前傳下來的嗎!

  剪紙旗幡我也做過,我先拿來一條1分米的棍子,再拿來一張紙,把之間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最後再把紙粘上去。就做成了,你試試吧!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便迎來了春節。春節習俗眾多,便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樂趣。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是我國特有的文化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喜慶的春聯,抒發美好願望。有的人家也會貼福字,表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有的人家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意為“福到了”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剪紙在民間也備受歡迎,人們愛把紅色的紙剪成各種圖案,貼在窗戶上。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蒸年糕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各地年糕做法也有不同,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而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年糕也成了人們的最愛。

  拜年

  大年初一早上起來,人們的第一件事便是拜年,穿著新衣,走親訪友,將最親切的問候送給別人。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無疑成了孩子們的嚮往。春節習俗眾多,但每件都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國的傳統文化令人自豪。走近傳統文化,感受文化氣息。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2

  這一天是鬼節,對於小孩子來說並不是喜慶的日子。這一天我將不被許可走出家門。這個決定讓我十分沮喪。聽老一輩人說“這一天啊!許多鬼魂要被放出來,去看望自己的親人,所以不能讓小孩子撞見嘍。”這段話讓我想到了從未謀面的就離我而去的爺爺。我想爺爺會不會在這天來看望我?我感到期待。

  這天家中要數奶奶最忙了。搭起個祭壇,便擺上些酒、肉、水果等。在燒上香、蠟燭走上前拜幾下。就等天發黑。

  夜穿上黑衣,便擁有了幾分神秘。天上的星星比以往的還要少,月亮看上去若隱若現、躲躲藏藏。街上沒有一個人涼風不斷的吹來雖然是夏天但是還是讓人發冷。只有幾個人蹲在自家門前燒紙錢。奶奶也要到樓下去燒紙錢,我不能出門只好趴在窗頭靜靜的看著,奶奶在紙錢上寫下爺爺的名字。我好奇的問:“為什麼要寫上爺爺的名字呢?”媽媽笑了笑:“怕爺爺收不到錢,就被其他的鬼搶走,所以要寫下爺爺的名字。”

  “哦”。我對媽媽的回答半信半疑,街上好冷清連貓也躲開了,這個節日大概是讓人們去懷念自己死去的家人,能讓我們的家人有一種安息的意思吧。

  紙錢一張一張的燒了起來化做了濃煙。滿載著奶奶、我、爸媽,飽含著對爺爺深深的思念。希望爺爺能在天堂上過的幸福。火燒的越來越兇,成為了灰。“爺爺能收到嗎?”我天真的問。媽媽沉思了一小會“一定能”。燒完奶奶戀戀不捨的上了樓,街道更安靜了。

  說來也巧,奶奶上來,家中無意發現了一隻不速之客一隻綠色的小蟲子,我正要上前打死它的時候。奶奶卻阻止了我:“這個可是爺爺的化身啊”。我疑惑了。奶奶卻笑眯眯的說:“傳說死去的人在鬼節因思念親人化身做小蟲子飛到自己親人家中去看望他們。以知道親友的平安”。“那怎麼說這是爺爺的化身呀!”我大吃一驚。奶奶用樹枝挑起了小蟲,飛吧,飛走吧。那小蟲似乎在留念什麼,依依不捨的飛走了。

  不同的日子,不同的節日。雖然不是喜慶的、快樂的。但是我們也要過完每一天。每一天也會讓我們意味深長,就比如說:鬼節,鬼節是讓我想起死去的死者,讓我們懷念不以這個節日讓我想念,爺爺雖然我從沒有見過爺爺,可是在鬼節卻讓我知道爺爺以前曾有存在過,疼愛過我。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3

  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其中有過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在這些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過春節。

  傳說海里有一個怪獸,叫“年”,它一到除夕就會上岸傷人,所以人們都怕它。但是有一位老爺爺,在除夕的早時晨,在自家的門上貼了紅紙,到了晚上,“年”衝進院子,看見紅紙,怪叫了一聲,就猛衝了進來,這時,發出了鞭炮的響聲,“年”嚇得倉皇而逃。進“年”就這樣來了。

  過大年了,大家都穿了新衣服,大人們都在超市是辦年貨,我也在超市挑選我喜歡的食物,有燈芯糕、蝦米、糖,還買了心愛的書本。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準備做團圓飯了,我們一家人一邊吃團圓飯,一邊說說笑笑,我特別高興,因為過了年,我又長大一歲了,也長高了。大家吃飯後,一邊看春節晚會,到了12點,人們開始放鞭炮了,鞭炮的顏色可多了,有紅的、白的、紫的,金光閃閃,熱鬧非凡,我得了奶奶給我的超極大的大紅包,心裡樂開了花。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讓人幸福呀!我們要好好的繼承下去。

  春節前夕的掃塵開始了,“咚、咚、咚,”一大清早我和媽媽擺這忙那的,忽然,媽媽說到:“是不是人少了點?我們去叫奶奶吧!”我一蹦三尺高。最後,我們分好了工。

  媽媽拖地,我擦桌子,爸爸在收拾屋子裡的東西,奶奶在打掃牆角上的小蜘蛛網,你忙你的,我忙我的。不一會兒,終於把屋子收拾乾淨了。此時,我心裡充滿了喜悅。“篤篤篤”有客人來了呀!門鈴的聲音清晰的響了起來。

  “媽媽,有客人來了”我小聲對媽媽說。

  我連忙開啟門,呀!是最心疼我的爺爺,我忙伸出我的“攢錢手”對著爺爺不自然地笑了笑。在我身邊的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把拽過我說:“小孩伸什麼手?嘴巴才靠得住,用得長久呢!”我恍然大悟,趕緊說:“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呀!我愛您!”

  “好!好!呵呵!”爺爺摸著鬍子笑呵呵地說,順手又從口袋裡拿出一個畫著娃娃臉的小紅包,放在了我手心裡,像個老頑童似的走了。

  過年嘛,我們小孩子的壓歲錢是少不了的。

  這就是讓我終生難忘的春節。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4

  二胡的悠揚踩著三月斜雨的韻腳,沁過薄霧和窗紗,微微的還有些許暖意。冉冉檀香瀰漫著空氣,讓我不覺神遊於五千年的古國文化長河中。

  天地初開,萬物終歸混沌。祖先們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道德倫理、無一不體現著祖先們的智慧,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爭鳴,如一聲春雷驚雨,給華夏大地一場潤澤。道家,法家,儒家、諸如雨後春筍紛湧而出。其文學思想,道德學說更是沿用至今,令我們受益匪淺。而反自春秋《詩經》開始,先秦散文,魏晉文學,後唐詩宋詞元曲,品讀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學的博大精深。從孔子的“詩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給人們打上了一種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這種憂患意識逐步上升到愛國精神,體現了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崇高天倫。“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不屈不撓精神。“仁者愛人”的高尚道德。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功業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閒桂花落,月靜春山空”的天人共鳴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塵莫及的。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滾襲來時,總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抵擋。在這個物質利益至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著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慾望,拜金,權利等都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蝕著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洋節”,昔日的傳統文化進一步步被淡忘。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比比皆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是沒錯。可這又何嘗不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漠視?那些我們曾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都哪去了?我記得魯迅曾說“惟有民魂是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有進步。”美國總統也曾說“當中國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就是我們攻打這個民族的時候”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來構建我們的祖國輝煌。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淅淅小雨盡苦泣。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5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四條文明的長河從悠遠的歷史向我們奔騰而來,三道水痕漸漸淡沒或乾枯,只剩一汪江水還打著旋兒,湧向更遠的未來。然而,我們作為這條河孕育出的子孫,是否還堅守著她名為“文化”的江水,是否還保持著我們作為“龍的傳人”的驕傲?

  每個人,都有義務,有能力傳承我們的文化。民國政界名家吳國楨,於暮年在美國完成了《中國的文化》一書,雖然那時,他早已過了年少氣盛的年齡,甚至身在異土,但他心在中華,還有著拯救中華傳統文化的信念,所以能夠著成這本簡單易懂,卻又不失科學性與深刻道理的名作。可見,無論年齡與地位,無論家世如何或者身在何方,只有你有一顆熱愛文化的心,都能將文化傳承甚至發展下去。

  堅守傳統文化也是意義重大的。不僅要從個體努力,也要從政府,從國家,保護這一文明的領土不再受任何玷汙。韓國,是申遺大國之一。零五年,在端午節申遺中,我國落敗;後來,他們提交了“風水”的申遺書;現在,他們又將目光落在了“火炕”上。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披上了別國的外衣,成為他人的遺產。若再這樣下去,我們的子孫回首,只能看見一片冠著其他名稱的歷史。文化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區別於其他地區的民族精神的體現,是代表它千年歷史的結晶。若一個民族失去了文化,人民也將無法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歸屬。由此可見,傳統文化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保護傳統文化,已是迫在眉睫的緊事。傳承至今的工藝與習俗,都是千百年煉出的精華,無論失去哪個,都會給我們帶來不可彌補的巨大遺憾。現在,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了它們的重要性,也開始著手去保護。為學生開設講座和課堂;給節日設立假期;透過網路為將失傳的工藝尋找繼承人……。我們應盡一切努力,去保護流傳下來的文化!

  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各種名號,或看似離我們十分遙遠的專有名詞;更是四大發明的偉大,是各種節日的豐富多彩,是四大文明古國無上的驕傲!這些文化,組成了我們的宏偉的歷史,也造就了我們輝煌的今天。我們也應抱著感激的心情,去堅守我們珍貴的傳統文化!

  保護文化,傳承文化,發揚文化,願每個中國人,都能為這傳承的文化感到無盡的驕傲與自豪!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6

  書法又名雲章,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它融匯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每當讀到:“中華書法,生動形象……”的句子時,一種複雜的情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那是我與書法的愛恨情仇。

  一個有深厚文化氛圍的家庭,一個酷愛書法藝術的爸爸,讓我與書法結緣很早。翰墨飄香之中,鐵劃銀鉤之間,我卻始終無法親近它,甚至對它滿懷痛恨。

  我痛恨它,是因為它既累又費時,遠不如去打一場籃球那麼酣暢痛快。而且我覺得書法若有情感,它肯定不喜歡我!看:我呆呆地站在屋裡,目中無神,看起來就像一個年逾花甲的小老頭,無精打采地蘸墨,動都還沒動兩下子臉就已經有鬍鬚了!不僅這樣,“他”還讓我的手抖得不行,寫的橫變成了一條小蛇,寫的豎變成了一根歪木棍。寫毛筆字的時間好難熬,我變得特別會“磨洋工”,花了“一個世紀”的時間只寫了兩個字,瞬間一記爆慄從天而降,“吃”得我眼冒金星!好痛!

  無論我怎樣不喜歡,對於書法練習,爸爸從未鬆口讓步。爸爸常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於是別人玩耍時,我在寫字;別人看電視時,我在寫字;別人玩累了,酣然入睡,我還在埋頭苦練……練著練著,有一天,眼前冷冷的字居然變得溫柔了。我彷彿看到眼前打開了一扇窗,窗外的陽光照在身上懶洋洋的,金光閃爍中,各種字型款款而來,都對我展開了笑臉。漸漸地我走近了它。

  書法,它是那麼博大精深。它既有趣又有特點。它的每個字都會給人不同的感受。“飛”字的兩點就是你的羽翼,讓人感覺若行若飛;“天”字的一橫就是“整個天空”,“天”字蓋著一個人,讓人感到遼闊寬廣!書法極富特點,他們的筆畫、樣子千奇百怪,變幻莫測。一個“事”字,運用不同的粗細筆畫,它的樣子可以是方方正正的大西瓜,也可以是一位修長的亭亭玉立的仙女,還可以是一位有錢的貴婦人;“飛”字在我眼裡既可以是一把彎刀,也可以是倒了的噴泉……

  慢慢地,我喜歡上了書法。

  鋪氈、展紙、加水、蘸墨,我運筆如風,時間的流逝我已經無暇顧及。寫啊寫,窗扉輕啟,清風徐來,我看到了《詩經》、《楚辭》,看到了唐詩宋詞,看到了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看到了窗外這全新閃亮的世界,我陶醉其中……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7

  自古代開始,儒家文明的發揚,四大發明的出現,中國進入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數不盡卻觸控得到的傳統文化。

  我十分慶幸自己生長在濟寧,這個擁有無數稱號的城市。水泊梁山在此地發揚,運河之水在這裡滾滾流淌,孟子。孔子等文學巨人從此地拔地而起,走向輝煌。身在“運河之都,禮儀之邦”的我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空氣之瀰漫著的書香之氣,儒雅之風。

  課堂裡,朗朗讀書聲圍繞儒家經典——《論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走廊裡,不打鬧、不奔跑,同學之間小聲談論問題。見到老師向老師問好,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當同學犯了錯誤,會主動誠懇地向老師道歉,而老師也並不責怪,用知識的力量解決,道理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餐廳裡,儒雅、文明就餐時我們的約定。向餐廳老師道謝,不大聲講話、說笑,吃飯時吃多少要多少,不能剩太多飯菜,吃完飯還要擦淨桌面,做到來時去時的環境完全一致。文明做人、文明就餐應在所有人心中。

  但,即使是這樣美麗的地方,也有些文化已被人淡忘,就要消失不見。

  從前那美麗的書法在中國新一代人的手中成了彎曲爬動的“小蟲子”,再沒有了古時的飄飄灑灑;流淌了千年的運河,也被人們隨手扔掉垃圾和隨意破壞而嚴重汙染,沒有了昔日的光輝,變得破爛不堪;令外國人仰慕三尺的茶道,也被人漸漸淡忘。反而外國飲料被追求潮流的人們握在手中,人們不再靜心品茶,而是握著可口可樂、咖啡、奶茶等飲品。因為科技的發達,人們追求潮流的慾望,文化,變得黯淡。潮流與文化,更多人選擇了前者。

  還好,近年來,人們終於醒悟,重新拾起文化有多麼重要。更多人去學習書法,鍛鍊自己的心境;古老的運河在眾人的努力保護下充實輝煌;人們又開始品茶下棋,培養自己的“寧靜致遠”。潮流在追,文化也要一同追。

  迷人的大運河閃爍著點點銀光,看似平靜的水面下卻隱藏了濟寧人文化的光輝,儒雅的輝煌。雖然還有著種種不足,但“運河之都,禮儀之邦”的濟寧,也定會為這些美麗的傳統文化更加輝煌。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8

  傳統文化是每個國家獨有的文化,是祖先在漫長時間裡的積累,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全球性的商業化,所有一切都逐漸改變著人們的傳統觀念,祖輩留傳下來的精華正在慢慢的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現在隨著西方各種節日的攻陷,傳統節日卻被漸漸淡化了,鮮少有人重視傳統節日,像端午節賽龍舟吃棕子、重陽節插茱萸、中秋節時賞月亮、臘八節時喝臘八粥等等。只有老一輩的人才能記得,總是遵循留傳下來的傳統,過好每一個自己的節日。而一些年青人年少輕狂,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傳統節日,可是一到洋人的節日就大肆鋪張、大辦特辦,好像他才是外國人。他們總是熱火朝天地慶祝西方節日,我好想問問他們:中國人的節日呢?習俗呢?傳統呢?早就被拋之腦後,飛到九宵雲外去了……

  其次就是傳統歌舞。扭秧歌是很經典的例子,老人們在公園裡賣力地扭著,年輕人卻帶著諷剌之心在嘲笑,他們喜歡的是西方的街舞、交誼舞等,這些更受他們的捧場,好像跳扭秧歌是奇恥大辱似的。再看看京劇,它有濃厚的歷史、精彩的對白,這可是老一輩人的最愛啊!是我們的國粹啊!可是現在有幾個人能看得懂,哪怕坐下來靜靜的觀看10分鐘都難呢!

  還有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的皮影戲、中國獨特的糖人、歷史悠久的活化石梨園、傳統的書法繪畫等都受到嚴重的衝擊。傳統思想遭人嫌棄,這種種現象叫人擔憂啊!看著它們慢慢地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依然熱情的迎接外來文化,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中華文明早晚不復存在。

  該如何保護它啊?要從小培養對它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喜歡,有了喜歡才會關注,有了關注就不會消失。慢慢的越來越多人關注,就會有人去繼承發揚,隊伍會越來越壯大。國家也要不斷的參與進來帶頭作用,給人舞臺展示、鼓勵大家積極,把傳統發揚到國外,讓世界為我中華而激情萬丈,,讓外國人為我們的傳統而折服迷戀。每個人都有義務,在任何場合下都要宣傳文化,每個人都是代表大使,做到全民都行動起來,讓這種信念,深入人心。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我們的驕傲,我們要保護它,每個人都要貢獻出自已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9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270°(冬至點)時開始為“冬至”。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我們的古人對此早有認識,正因為“冬至陽生春又來”,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為一個古老而重要的節日。

  冬至前後,雖然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這時地面在夏半時積蓄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補充,故這時氣溫還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後白晝時間日漸增長。但是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仍比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少,所以在短期內氣溫仍繼續下降。我國除少數海島和海濱區域性地區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間有“冬至不過不冷”之說,天文學上也把“冬至”規定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冬至後,雖進入了“數九天氣”,但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景觀差異較大。東北大地千里冰封,瓊裝玉琢;黃淮地區也常常是銀裝素裹;大江南北這時平均氣溫一般在5℃以上,冬作物仍繼續生長,菜麥青青,一派生機,正是“水國過冬至,風光春已生”;而華南沿海的平均氣溫則在10℃以上,更是花香鳥語,滿目春光。冬至前後是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積肥造肥的大好時機,同時要施好臘肥,做好防凍工作。江南地區更應加強冬作物的管理,做好清溝排水,培土壅根,對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結要抓緊耕翻,以疏鬆土壤,增強蓄水保水能力,並消滅越冬害蟲。已經開始春種的南部沿海地區,則需要認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其主要農事有,一是三麥、油菜的中耕鬆土、重施臘肥、澆泥漿水、清溝理墒、培土壅根。二是稻板茬棉田和棉花、玉米苗床冬翻,熟化土層。三是搞好良種串換調劑,棉種冷凍和室內選種。四是綠肥田除草,並注意培土壅根,防凍保苗。五是果園、桑園繼續施肥、冬耕清園;果樹、桑樹整枝修剪、更新補缺、消滅越冬病蟲。六是越冬蔬菜追施薄糞水、蓋草保溫防凍,特別要加強苗床的越冬管理。七是畜禽加強冬季飼養管理、修補畜舍、保溫防寒。八是繼續捕撈成魚,整修魚池,養好暫養魚種和親魚;搞好魚種越冬管理。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0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最喜歡過年。每到新年,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裡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說故事,現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裡,住著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裡人知道會來怪物,把門鎖得緊緊的,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們紛紛收拾好東西準備去城裡過完年再回來,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他告訴村民年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買了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對聯,放爆竹,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數我和小夥伴一起放煙火。晚上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著煙花朝門外奔去,一出門就聽見小夥伴們的歡呼聲。原來,在二村的小花園裡正舉行煙花比賽呢!只聽見天空中“砰,砰”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真是形態各異,奼紫嫣紅,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衝雲宵,還有像一個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見這樣美麗的煙花心裡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幾十萬倍。”於是,我趕緊拿出自己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後向著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這時我在心裡暗暗的想:“嘿,嘿,”我這煙花一定比你們的好看,可是,當我抬頭望著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這煙火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飛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一轉眼我就溶入到這節日的喜慶之中去了,看著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1

  中國家喻戶曉的皮影戲,被印尼申請為該國的文化遺產。04年在內蒙古流行的馬頭琴被蒙古國申報成功為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05年,韓國成功申報端午祭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的傳統民俗被搶的訊息傳到國內,國人一片譁然,痛罵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更多的則是無奈和痛惜。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熱戀聖誕節。然而,在崇尚洋節時,似乎已經失去了對自己文化的自覺意識。

  很多中學生能熟練的用英語讀寫,卻看不懂文言文;對牛頓、培根奉若神明,對老莊、孔子卻形同路人;說起西方頭頭是道,談到老祖宗一無所知。仔細反思,究竟還有什麼傳統文化也已瀕臨失傳?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將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保護我們的文化財產,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們每個國人自己的事。我們要熟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體驗古人在詩詞裡面留給我們的意境美;我們要多聽《貴妃醉酒》,從傳統戲曲中領略民族藝術的風姿;我們要過清明節、端午節……,在節日中頷首我們民族節日文化的習俗,把它發揚光大;我們要學習儒家經典、道家理論,那是中國文化的靈魂,可以以此培育我們中華學子的“中國心”。

  如今,國家為保護民俗文化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從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成為了法定節假日。央視《百家講壇》也先後推出了劉心武的《解密紅樓夢》、易中天的《品三國》、于丹的《論語》《莊子》、錢文忠的《三字經》等,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詮釋了古代文學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創新,深受大眾喜愛,從而帶動了國人對國學、歷史等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情。

  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需要從每一個人做起。清明時節的掃墓,端午吃粽子賽龍舟,中秋時與家人的團聚,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讀孔子、學老莊更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讓我們都來學習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共同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2

  應該說中國古代曾幾度經歷過文化的大繁榮,透過文化的繁榮又加速了對外文化的交流,同時又擴大了中國文化的海外影響力。從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思想,主張以法治國的法家學派,從事論辯名的名家學術,以蘇秦、張儀為代表的縱橫學說以及戰國末期主張“兼儒墨、合名法”的雜家綜合學派等為代表的傳統思想文化,都十分注重思想文化在內化人中所起到的作用。進而也在這些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奠定並形成了中國文化。

  我們可以從日本與韓國對中國文化的借鑑,並結合國情民情進行的發揚和創新中,清楚地認識到優秀文化對於一個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的促進作用。尤其是韓國,在20世紀50年代還是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如今韓國已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並且韓國的文化價值觀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國際競爭力也逐步增強。沒有雄厚的軍事、經濟力量,是什麼使韓國得到越來越多國際社會的認可?其實正如韓國人所認為的那樣,他們最有生產力的領域就是“文化領域”。

  一直頗具爭議的韓國“端午申遺”事件之餘,其實不得不承認在嚴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標準衡量與申報程式面前,韓國的端午文化一定也是傳承已久、獨具特色、參與廣泛並且能夠經得住考驗的,而我們缺少的是審視自己的過去,審視傳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忽略了應該以某種形式正確地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日本經過明治維新運動,借鑑、吸收和發揚一切中外優秀的傳統文化,並透過文化凝聚改革的力量和智慧、彙集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最終實現了綜合國力的快速超越。

  如果撇開那些鬱悶情懷不論,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民族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敬畏之情有多深,傳承得有多虔誠,發揚得有多徹底,對民族進步和經濟社會推動的力度和意義是不可小覷的。為什麼我們發現越是歷史悠久的文化越有深義與魅力,越是民族的越能吸引世界的目光?為什麼此次G20峰會文藝晚會“最憶是杭州”中,讓人心動的仍然是那些經典的文化曲目?因為,這些都是已然經過漫長歲月考驗與保留下來的人類珍貴財富,永不褪色並永遠綻放璀璨的光芒。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3

  我愛書法,不僅愛它的結構,還愛它的外形,意境。甲骨文,金文……這些象形文字的演變,是一種希望,是中華文明永久傳承的希望;是一種寄託,寄託著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更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積極向上的精神。

  我喜歡他們的結構。我有時看到花體的英文,會對它甚是喜愛,那用鋼筆巧妙拼湊的美麗曲線,實在令人對其讚歎不已。但是,這些英文始終是由一個個字母構成,單看一個字時,只會因為其形式的優美而喜愛,不會想到更深遠的意境。而漢字卻不同了,看以前的古文時,就算從未接觸,也可以根據其意境將其含義猜個八九不離十。那是一種漢字中的意境,意境中的詩,詩中的山水畫。看看用毛筆寫的“一”字吧,要是仔細看看“書聖”王羲之的“一”,你就會發現那不同尋常的美。毛筆輕輕一頓,收筆一提,就造就瞭如此美麗的漢字。它的結構單一它的結構單一,就是簡簡單單的一橫為何給人一種用千言萬語都無法描繪出來的感覺呢?似乎無法將其強硬地安在一個形容詞之上。這就是中國書法,這就是它的強大魅力!

  我還愛它們的外形,意境。你看,那簡簡單單的筆畫,是那麼優雅,細膩,又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般的壯闊。簡單的漢字在書法家們靈活的筆下行雲流水,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似一汪清泉從山澗流下,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當我用眼睛仔細的欣賞這字時,彷彿被這小小的字帶到了一個奇異而美麗的地方,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一般閒適;有“更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一般的不捨;還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般的孤寂……一個小小的漢字,竟有如此深遠的意境。這,就是中國書法,這就是中國書法的強大魅力!

  現代化的風謿洗去了糟粕,但也在侵蝕著中華文化的精華。朋友,也許你已經很少寫字,更不用說寫毛筆字了,也許你經常用手敲擊著骨幹的鍵盤,目不轉睛地盯著熒光屏,不妨去看看名家的書法,再親手臨摹一下,你一定會重新熱愛漢字”體會到中國書法的魅力。讓我們從新拾起蒙塵的筆,一同書寫中華文明的美麗畫卷吧!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4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我們以此表示對已故親人的尊敬與懷念。

  今年的清明節,我們全家還是象去年一樣,早上乘車到木洞鎮後,我們就急急忙忙地登上渡輪。站在船頭,我抬頭一看,天空灰濛濛的,像要下雨的樣子。一陣江風襲來,我不禁感到陣陣寒意,我趕快捂緊隨風飄動的春衣。一陣“嗚嗚嗚……”的船笛,又使我不禁精神一振。忽然,一隻水鳥像閃電一般掠過江面,在白霧茫茫中轉眼不見了蹤影。渡輪在隆隆的馬達聲中抖動著,送我們渡過了浩浩蕩蕩的長江,來到了江北。

  看,路邊農田的油菜花一片金黃。遠處山上紅的桃花,白色的李花也競相爭豔,夾雜在青山綠樹間真是好看。一陣微風送來的陣陣花香,真讓人陶醉。小溪兩旁的柳枝隨風飄動著,像在給我們扇風一樣,更讓我覺得春寒料峭。

  我們一家人在山路上蹣跚前行。臨近墓地的一段路不好走,我們一步三滑地好不容易到了墓地。這時天上飄起了零星小雨,滴在我的臉上,令我感到了絲絲涼意。我不由得想起杜牧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來。詩中的描寫的情景與現在是多麼相似!這時,外公將白色的紙幡掛上墳頭的竹枝上。紙幡立即隨風飄舞起來。我和大姑婆把籃子放在地上,在墓前點上香燭和紙錢。大人都表情凝重。媽媽教我點好三柱香,在墓前行了跪拜禮。大姑婆眼圈紅紅的,跪在墳前說:“爸爸,我們來看你來了。”這一番話讓我心潮起伏:清明節來已故長輩墳前掃墓,這是兒女在表達對父輩的緬懷和尊敬,這是濃濃的、割不斷的親情啊!我的思緒隨著嫋嫋青煙飄逸著……這時,我覺得自己似乎一下子長大了許多。紅燭發著或明或暗的光,一閃一閃地燃燒著,流下的蠟像是在人們流下的淚珠。

  大家祭拜完之後,在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大人們一步一回頭,戀戀不捨地慢慢地離開了墓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說太多的話。在滿眼春色中,我感到自己已經長大了,自己肩上已有了不輕的責任。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已故的親人掃墓,並對他們說,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5

  靜悄悄的新年像極了一個普通的週末。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臺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簡訊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著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箇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儲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箇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裡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6

  書法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我們要努力學好書法,發揚光大。

  寫書法首先準備好文房四寶,哪些是文房四寶呢?分別是紙、墨、毛筆、硯瓦。然後將墨汁倒進硯瓦中磨,再將準備好的白紙平鋪在書畫氈上,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將毛筆握緊,抬頭挺胸,將毛筆蘸好墨後在紙上書寫。

  “收鋒,回鋒。”我痴迷地望著學書法的哥哥姐姐們那跳躍筆尖和留在紙上的那一個個鋼勁有力的大字,便也纏著媽媽要學習書法,於是,我就在書法的海洋開始遨遊。

  剛步入書法的大門,難免有些不適應。老師先教我學握筆姿勢,兩指在前,兩指在後,一指緊貼比干,要求堅持二十分鐘。剛開始我覺得這個動作十分簡單,可不一會兒我就發現我小看了這個動作,變得又酸又痛,好像關節也在吱吱作響,耳邊好像有天使與惡魔在鬥嘴,改放還是不放呢,我想起了王羲之一生艱苦奮鬥,每天堅持練好幾個小時書法,最終練完八缸大墨,成為了世界書法歷史上最有名大書法家。一想到這個故事,我就咬咬牙,決定堅持到底。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握筆練習,我終於可以學習寫字了。只見老師端來了一個裝滿墨的硯臺,拿來了一張黃色的毛邊紙,然後把起我的手,沾了沾墨,把筆移到了紙上。我好奇地看老師的筆輕鬆地在紙上跳躍著,一會兒停頓,一會兒向下按,一會兒向左平移,筆尖像一隻小燕子歡快地嬉戲著,沒幾秒鐘,一個端正秀美的“一”就出現了。我心裡早就癢癢的,一等老師指導完畢,就開始動手了,我把毛筆左抓抓,右抓抓,不知如何下筆,只好胡亂地找了一個起點,用力地按了下去,可因太用勁,把“一”的一頭變成一個大錘子,我這次吸取了教訓,開始輕輕行筆,結果“一”的四周出現了“鋸齒”,我心灰意冷,但又想起了老師說過“寫書法心要靜”,接著又細心地練了好幾個“一”,終於練出了一個自我感覺不錯的字,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於是我開始樹立了信心。

  現在我已經在學各種結構複雜的字了,此時的我才真正意識到學書法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輕易放棄,而應一絲不苟,持之以恆。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7

  只是後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麼忙,忙到無暇顧及節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為我係彩繩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的節日。只是當看到同學手上帶著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繩。

  屋簷上的水滴隨著時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積了一釐米深的小水暈中,泛起了小小的漣漪,望著眼前這一雨紛紛的美景,忽然一陣粽葉香,耐人尋味。

  “菊花園,炒米餅,糯米糰,阿媽帶我去睇龍船……”這是小時候奶奶抱著我,在端午節時嘴中念著的歌謠。而這種古老的氣息還能代代相傳嗎?

  走進廚房,家中還是那種老式的灶臺,有兩口大鍋,均由柴火燒製,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爺爺奶奶他們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灶才會是這樣的吧。在這時,只見奶奶將用油炸蔥頭的“蔥頭油”撈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接著掀開另一鍋有拌著許多什麼蒸鹹蛋,五花肉,鵪鶉蛋,花生……一切適合的東西,奶奶一樣也不錯過。因為再包之前,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為害怕太油,所以我幫著奶奶一起弄。我們首先清洗粽葉,“呀”一不小心就被這粽葉的邊緣割破了手,輕微的流血,更映襯出我對這粽子的喜愛,瞧去,奶奶正眉開眼笑的哼著小曲,包著粽。

  雙手平攤,在手心先放上一個粽葉,用大拇指夾著,來一個90度的完美弧度,使粽葉上有一個圓錐形的凹形,然後以3:2:1的比例調配米,鵪鶉蛋,五花肉,一層壓一層,最後,再拿一片粽葉“封頂”,用一種植物的葉子綁上,放在籃子裡,準備下鍋。一隻佈滿皺紋的手和一隻細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樂乎。

  這細細的粽香,環繞了整個屋子,忽然,聽見弟弟對著電話機喊了一聲:“小姑,等等你回來的時候給我帶一個漢堡跟一個芝士味的比薩,謝謝。”頓時,屋子裡的氣氛僵硬了,空氣似乎要停止了流動,奶奶在這製作著中國的傳統食物,而這新時代的小男孩卻要去品嚐外國的“快餐”。

  這份古老的傳承是否即將遺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傳承多久呢?這一切的一切,是否會成為那黑白史書上的記載呢?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8

  新時代發展的洪流正向我們湧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時過境遷,我們迎來了車水馬龍的繁華。共築盛世林樓,不僅需要“工匠們”辛勤籌建,還需要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為其注入精神力量。

  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在人類逐步發展的程序中如泥沙中淘金般積澱下來的,能延至今日,剩下的多為其精華,具有不竭的生命活力。諸如“田園牧歌式”生活的網紅代表李子柒,她釋出的影片取材於中華民族文化中的時令節氣、傳統節日、民風民俗等,播放量竟超過30億,這個難以估量的資料背後足以見得傳統文化煥發出的活力令人震撼。

  在快節奏的發展中,再難有過“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體驗了。浮躁、急於求成的作風如雨後竹筍般湧起,在人們物質富裕的同時,精神世界的空乏令人堪憂。因此,讓傳統文化的精魄熔鑄到世人的靈魂中,令其思想有所轉變,進而由內而外,朝氣盡顯。如此,眾人才不至於成為一幅空殼,築造華夏大廈的美夢才有可能成真。

  欲要完成對時代林樓的建造,需要讓人們精神富裕,付諸行動便是關鍵了。無需像孔子那樣周遊列國,訪名師交益友;也不必像學士宋濂那般飽讀詩書,手自筆錄,行深山巨谷中覓良師。我們暫且虛心客觀地學習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加以創新,令其獲新生,煥發光彩,得以一直延續,不被歲月的長河沖蝕。我想:每日盡一己之力,力雖小,但總能如溶洞滴水般塑造一個人,影響整個社會,傳統文化的功用在此得以體現。

  然而,現實中仍有少數人摒棄本國文化,“嘔心瀝血”地研學西學,最終少有人問津。什麼“出國留學才能升為教授”,什麼“清北名校再次派遣芸芸學子出國留學”,都是對傳統文化的不自信。這不容小覷,若對本國文化都沒有信心,又談何取其精華以築盛世林樓了呢?

  千百年來,我們不知舉著火把在幽暗昏惑的隧道中踽踽獨行了多久,那顫動的火焰正是相隨已久的傳統文化,它為我們指明方向,燒穿黑暗,驅散陰霾,於平地中,一座座如茂林般合聚的大樓得以拔起,直衝蒼穹。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9

  當流行文化席捲中國,眾人沉醉於才藝選秀,迷戀於追星炫富,有誰還能靜下心來,去撿拾那不知被遺忘在哪個角落的文化遺產?又有誰還能去撐起民族文化的一片天?

  縱觀今天的大中華:

  還有幾人能去感受“之乎者也”的韻味?

  還有幾人能去欣賞“唐詩宋詞”的魅力?

  還有幾人能去品讀“四大名著”的精彩?

  又還有幾人能再去體味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當綜藝娛樂檔佔滿了各個頻道,當時尚雜誌堆滿了整個書架,當明星照片放大成了背景桌面,惡俗趣味驕傲地屹立於眾山之巔,嘲笑著這群愚昧無知的人。放棄“庇護”他們的優秀文化,卻用時間與金錢去添增那惡俗趣味的高度,直到他們完全失去優秀文化的“庇護”,民族衰亡。

  當古漢語詞典在角落裡安靜地“睡”了十多年,當《說文解字》被蓋上一層厚厚的塵土棉被,當中國古典名著在書架上層孤獨憂鬱,默默流淚,古古典傳統文化看著他的子孫們默默哭泣,顫抖著呼喚,卻無人聆聽。那悽清的大雁,那啼血的杜鵑,那縹緲的孤鴻,正在“人生”途中“吶喊”著;那終日凝眸的李易安,那飛鴻踏雪的蘇東坡,那驀然回首的辛稼軒,正在“前方”路上“彷徨”著,他們想以一己之精彩,去挽回那些不知迷失在哪條章臺路上的中國人!

  浩大的中國,號稱14億人民的中華民族,能有多少人不被燈紅酒綠所迷惑?十人?百人?亦或是千人?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驕傲地屹立於民族之林,靠的不僅僅是軍事的強大,經濟的昌盛,更是他們能有屬於自己的語言——漢語。可現如今的人們,正漸漸與老祖宗留下的遺產背道而馳,古老的智慧結晶正被忘卻。

  新一代的青少年,或許不只是我們,可我們正在步入社會,是祖國的新希望!當以己之肩,肩己之任,挑起重建優秀文化的責任,讓惡俗文化不再驕橫!

  當明星不再能讓人為之瘋狂的那一刻;

  當成星不再能讓人不擇手段的那一刻;

  當時尚雜誌在書店銷不出去的那一刻;

  到那一刻,人們就能正視娛樂,正確地認識到娛樂的利與弊,理性地對待娛樂,明白娛樂只是一種休閒,並不能因它遮蔽了真實的生活。

  那一刻,人們能知道漢語言文字的重要性,重新認識、對待中國瑰寶,讓生活更加充實!

  找尋傳統文化,讓民族文化不再衰退!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0

  穿越時空,傳統文化是如此豐贍而厚重:它是顛沛流離的孔子,逍遙雲遊的莊周;它是炫目的先秦諸子繁星,皎潔的漢宮秋月;是“史家之絕唱”的《史記》,是卷幀浩繁的《四庫全書》;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夢中淚;是王羲之流暢自然、鳳舞龍翔的《蘭亭集序》,是一人一馬一車一戶都描繪得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圖》;它是京劇、是老腔、是蘇州評彈,是河北梆子;它是武術、是空竹、是風箏……它既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喟嘆;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思;有“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韻味;還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念;更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

  時過境遷。現代大都市,高樓鱗次櫛比,霓虹閃爍的街巷少有人吟哦詩詞歌賦;江南小鎮,蔥蘢的篁竹中,笙簫琵琶喑啞了,風蕭蕭兮少有笛短簫長……長江、黃河落寞了、困惑了,因為傳統文化與現實之間恰似隔著厚重的門,令它難以回家。

  我們到底怎麼了?近年來,我們不是一直在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嗎?渴望它生生不息的傳承,為此,竭力發展著傳統文化專案。

  只是,形式大於內容,我們真心讓它回家嗎?

  有多少人真的靜下心來,放下大都市裡的速度、遠離喧囂,像外賣小哥雷海為那樣堅持不懈13載,精心地品讀、涵泳過一首首唐詩宋詞?有多少人摒棄浮躁,甘居陋巷幾十載,齊白石般如初遇如訣別,研墨執筆,讓眼中捕捉到的鮮活躍然紙上?當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的森林,遮蔽了亭臺樓閣、雕樑畫棟、小橋流水時,國人心中早已淡漠了傳統文化那幾千年陳年佳釀的回味,意識中西方張揚、活潑的時尚和洋節似乎比傳統文化更有品味——聖誕節的紅和綠,喜氣洋洋;萬聖節的蝙蝠、南瓜,比比皆是。誠然,我們需要活力,需要接納各種各樣的東西方文化來豐盈自己。但怎可冷落、忘記祖先用五千年曆史創造的燦爛而瑰麗的華夏文明。落葉歸根,百川入海,沒有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變得日益功利、浮躁,恰似隨波逐流的萍,漂浮不定。

  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能再像國人內心之外放飛的鴿子,更不能像異鄉的遊子漸行漸遠。快洞開厚重的門,用真誠召喚它回家吧。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1

  和媽媽一起聊天,總聽媽媽說起小時候過年的事。媽媽說,她們那時過年和現在有些不同。臨近過年的一段時間裡,孩子們就特別期待春節的到來、因為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穿上新衣服。給媽媽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蒸棗花饃。

  棗花饃是過年較為隆重的儀式之一。臘月二十八有“二十八,蒸棗花”的習俗,大人們會聚在一起,一家接一家的蒸好多好多的饅頭,還有各式各樣的“棗花”。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和我一樣,不知道什麼是“棗花”,內心充滿著好奇。媽媽說,棗花是以小麥和紅棗作為主要的原料,然後用發酵過的白麵捏成不同的樣式,比如活靈活現可愛的小動物。最後將做好的棗花樣式放在做好的圓形麵糰上,用紅棗做點綴,就這樣一個活靈活現的“棗花”就做成了。媽媽說,這些“棗花”是大年初二特殊的禮物,是女兒帶給父母的“專屬”禮物。棗花寓意著子女和父母之間心連心。聽了這些,我才明白為什麼以前媽媽會說我是他們的“棗花”,是他們的“小棉襖”。

  接下來就是除夕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桌上擺著久違了的餃子和只有辦喜事才能看到的飯菜。當然最開心的還是孩子們,因為在那天晚上會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拜年,那時的拜年可不會像現在一句“爺爺奶奶新年好!”這麼簡單的,是中規中矩的那種拜年哦,是要真的跪拜的,感謝長輩們一年來的辛勤勞苦,最重要的是,長輩們會給孩子們或多或少的“壓歲錢”。那時的壓歲錢很少很少的,只有一元、兩元、媽媽說誰要是能得到五元、十元那可就不得了了。孩子們看著手裡的“壓歲錢”,心情無話言表,默默的盤算著自己的錢能不能買到嚮往已久的筆記本或者明星畫,又或者是漂亮的小頭花……零星的壓歲錢也給孩子們新年帶來無窮的快樂。

  而我們現在呢,壓歲錢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衣服也是數都數不過來,可是過年我們卻沒有媽媽說的那種快樂。雖然現在生活比以前好了,但年味卻沒有了。除夕的晚上家裡的人每人拿一手機,目不轉睛的盯著小小的螢幕沉浸其中!去長輩家拜年,大家也都是抱著手機不說話,小夥伴們也不再因為壓歲錢而開心的睡不著,而是聚在一起一起玩電子遊戲。

  現在媽媽很懷念童年的新年,童年的年味兒,我也多麼想過一下那樣有年味兒又快樂的新年呀。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清明節是祭掃陵墓、緬懷故人的節日。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4週年,在這樣一個年份裡的清明時節,我們緬懷的除了故去的親人,還有那些在抗日戰爭中為捍衛國家獨立、民族尊嚴而英勇戰鬥、血灑疆場的民族英烈,懷念那些因抗災而消逝的生命,他們用感恩與崇敬譜寫一曲清明之韻,一曲英雄讚歌。

  他們拼命的戰鬥難道不是為了祖國的明天,祖國的未來嗎?紅軍戰士長途跋涉,都在步步泥濘的路上走著,他們沒有鬆懈過,一生都在拯救祖國,保衛祖國。沒有他們,哪來如今的美好的家園,哪業如今的富裕生活,他們是創使者。多少年來,有多少人讚揚過他們,他們百折不撓,奉獻生命,為了革命的鬥爭而光榮殉職。

  很難想象如今風和日麗的江南在過去的年末還是一片冰雪的世界,是人民子弟兵與人民群眾並肩戰鬥,眾志成城,燃起了一股愛心之火,將冰雪消融,將愛心之花種在人民心中;是無畏的年輕烈士用熱血、用意志乃至生命鑄成一道鋼鐵長城,將冰魔御之門外。

  冰涼的雨滴將我從沉思中喚醒,倏手拈來,天邊的亮色逐漸隱去,化成金色的鑲邊。我忽得想起了一句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的一生,如洪水奔流,不遇到岩石和暗礁,難以激起美的浪花”,英賢的生命之花在慷慨赴國難的瞬間綻放。

  2009,冰雪中國,溫情世界。在這追念先哲英賢的清明時節,在這雨色空濛的傳統祭日,讓我們再次奏響英雄之歌,激勵我們在未來道路上乘風破浪,急流勇進。

  雲,映著光,發出淡淡頗帶憂傷的光。清明,多鮮明的名字,有多少人在你的胸前哭泣過,又有多少人在你的眼下惆悵過。昔日的情葬在你的腳下,往事的意斷在你的手上。空氣裡為何總帶著哀傷,是你的多情,還是幽靈的感傷。路上的行人,都躲在蒙珞的空氣裡,用無助的眼神四處張望。細細的雨遲遲地落下,映著江南無盡的情懷,像是有一層霧,水一樣飄著,飄在每一個人的心頭,這是清明的見證。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3

  有誰知道針灸嗎?據說它有許多用途還可以治療許多疾病,例如:呼吸系統疾病、眼科疾病、口腔科疾病……哇塞,我發現自己好像越來越崇拜針灸這門中醫療法了!也就是因為那件事,讓我對針灸徹底刮目相看。

  記得我兩年級時,奶奶得了慢性腸胃炎,她一次次到醫院求醫,吃了各種型別的西藥,可還是無濟於事。她進食後胃部依然劇烈疼痛、噁心,甚至還會嘔吐。我們一家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這可如何是好呀?後來,媽媽透過上網查詢資料,得知中醫針灸可以治療慢性腸胃炎。在這無助的時候,我們好似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星期六早晨我們一家人帶著奶奶早早地來到岳陽醫院就診。掛了號後,我們坐在座位上足足等了一個小時,終於排到我們了。醫生了解奶奶的病情後,決定使用針灸療法來治療。我偷偷地從門縫裡張望著,只見醫生手握一根細細的針,看著就讓人汗毛豎立。她將針扎進奶奶的皮肉裡,到一定深度後,用大拇指和食指轉動著針柄,如果躺在病床被扎針的那個人是我,我一定會發出震耳欲聾的叫聲,可奶奶呢,卻一聲不吭,好像針不是紮在她身上似的。接著,醫生將另一根一模一樣的針扎進奶奶的另一個穴位,然後用手指輕輕地彈針柄,讓針微微震動……最後出針時,醫生用食指和大拇指按住針孔旁邊的皮肉,為了防止出血,她把針往前一壓,然後用棉球按住針孔,迅速地一抽,重複著做這些動作,直到針都被一一抽出。

  我將信將疑地目睹了整個針灸過程,雖然做針灸的時間只有半小時左右,但我發現這時間過得十分漫長。做完針灸後,醫生囑咐爸爸要讓奶奶好好休息,一個療程後病情會有所好轉的。我們終於鬆了一口氣,心裡的大石頭也落地了。一個月後,奶奶的慢性腸胃炎居然已經好多了,她再也不感覺胃部疼痛了,也不再嘔吐啦!我們一家人歡呼雀躍。

  透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原來針灸是一種用針刺、艾灸經絡穴位治療疾病的方法,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精髓,是我國獨有的、世代相承的醫學魁寶,是名副其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透過我的介紹你覺得針灸神奇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