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給孩子們的一封信範本

新學期給孩子們的一封信範本

  親愛的孩子們:

  你們好!

  當你們看到這封信時,你們已經看到我了。真的很抱歉,我沒辦法在事先就聯絡上你們,所以只能在開學的第一天將信交給你們了。

  你們是不是有點難受,因為你們看到的不是原來的熟悉的老師?我能理解你們的心情。仔細想來,我們能夠相識純屬偶然——用個比較通俗的話,叫做“緣分” !你想想,這世上那麼多的學生,我為什麼就遇到了你呢?這世上那麼多老師,你為什麼就遇到了我呢?呵呵,這是不是緣分?

  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第一節語文課。我送給同學們一件禮物——一句發自我肺腑的話語。

  “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把這句話作為禮物送給你!(請你在心裡默唸一遍:“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親愛的孩子們,做一個“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往往只需“舉手之勞”:公共汽車上,你為一位老人讓座,這位老人就會因為你而感到生活在這樣一個文明的社會環境中是一種幸福;在街頭,你熱情耐心地回答一位外地人的問路,他就會因你而感到能夠得到一位素不相識的人的真誠幫助是一種幸福;在教室樓道,你主動上前幫老師抱作業本,老師會因為有你這樣的學生感到幸福;有同學病了,你哪怕是送上一句親切的問候,他也會感到有你這樣的同學是一種幸福……今後在我們班,當某個同學遇到困難時,是你第一時間出現在他的面前並伸出溫暖的手臂:“彆著急,有我呢!”那樣,他會因為有你而感到班集體的無比溫馨!我希望在我們的班級中,同學之間互相友愛,互相幫助,誰也離不開誰:每一個人為班級的挫折感到難過與憂慮,每一個人為班級的成績感到欣喜與自豪。

  孩子們,從現在開始,你們在學校的每一天,我都將和你們一起度過。我會和你們一起誦讀美妙的兒童詩,用我們快樂的聲音迎接每一個黎明的來臨。我會和你們一起學習課文,一起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我會給你們講繪本故事,講一個又一個好聽的繪本故事,在故事中一起去感受人性的真善美。我還要帶你們讀一本又一本的童書,哦,這一本本美妙的童書,曾經怎樣地吸引了我教過的孩子們,我相信它們一定也會深深地將你們吸引,並且將它們編織進我和你們的生命裡。我還願意聽你們說說你們的心裡話,如果你們願意告訴我的話,你們最好把這些話寫在你們的本上。

  孩子們,學好語文的根本在於大量的、高品位的閱讀。在我看來,評價你們語文水平的標準可能有若干條,但最重要的只有一項:你們是否具備了相應的閱讀能力。和分數相比,這是“軟指標”,然而比起分數,它對你們一生的意義不知重要了多少倍。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請你們在書包裡放一本優秀的課外書,利用課餘時間、星期天、節假日,捧起書讀起來。你知道,有童書相伴的童年是多麼美妙!

  孩子們,新學期第一天起,我們就一起誦讀兒童詩。《向著明亮那方》是我們新學期朗誦的第一首詩,我先把它放在這裡了。請你們準備一個漂亮的本子,將這首詩工工整整地抄進去。

  向著明亮那方

  【日本】金子美鈴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葉子,

  也要向著日光灑下的方向。

  ——灌木叢中的小草啊!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燒焦了翅膀,

  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

  ——夜裡的飛蟲啊!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寬敞,

  也要向著陽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鄉村的孩子們啊!

  ——住在城市的孩子們啊!

  ——住在地球每一個角落的孩子們啊!

  愛你們的老師

  為了使我班同學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建設具有特色的優秀集體,使我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經全班同學協議,特制定以下文明公約:

  一、紀律方面

  1. 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有事必須請假(寫請假條並有家長的簽字)。

  2. 嚴格遵守課堂紀律,不在教室追逐喧譁。

  3. 同學之間團結互助,真誠相待,對人有禮貌。

  二、衛生方面

  1. 養成良好的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汙物。

  2. 認真做好值日和大掃除。值日生要把教室打掃乾淨,離開時要關燈、關門窗。

  3. 生活儉樸,講究衛生,勤剪指甲。

  4. 愛護學校的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牆壁、課桌等處亂塗亂畫。

  三、學習方面

  1. 上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

  2. 上課專心聽講,勤于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

  3. 認真預習、複習,按時獨立完成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

  四、活動方面

  1. 堅持鍛鍊身體,積極參加有益的文娛活動。

  2. 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文體活動,勞動和實踐活動。

  3. 學雷鋒,做好事,助人為樂,團結同學。

  4. 按時參加廣播操和課外體育活動。

  五、儀表方面

  1. 學生到校必須服裝整潔,樸素大方,繫好紐扣。

  2. 進入學校要佩紅領巾,聽從值日生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關注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特別是像深圳這樣一座生活節奏快、經濟發達、社會多元化的前沿城市,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學校,我們在向孩子傳授知識的同時,也一直致力於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健全人格的發展,形成樂觀開朗、積極進取、堅忍不拔、勇於戰勝挫折等個性心理品質。

  一、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及其成因

  我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有2400多名中、小學生,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學生存在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自卑、孤僻、冷漠、妒忌、不滿、不思進取、破罐子破摔等心理。他們表面自尊但內心自卑;願意進取但畏懼困難;有參與意識但參與能力低下;有較強的自我實現慾望但消極的自我實現方式。這些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大部分是由於不良的家庭教育環境和社會生活環境造成的。主要表現在:

  (一) 家長過分溺愛。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多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識強,有些家庭條件好的,在家裡被眾星捧月似的寵著護著,“拿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口裡怕化了”,這種學生,在學校自理能力差,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強,但自信心差;喜歡錶揚,但對批評卻接受不了,甚至產生嚴重的挫折心理,厭倦學習,厭倦學校。

  (二)平時的高壓教育。在競爭激烈的學習環境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盼孩子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情迫切;學生整天精神高度緊張,心理疲憊,壓力日益增大。另外社會、和學校都存在著功利主義傾向,使學生的學習也充滿功利主義。學校以分數和升學衡量學生,從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對各種學習,對家長、對學校都有逆反和仇視的心理。

  (三)缺少關愛。主要發生在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或原來是“留守兒童”現在來到父母身邊的學生。小孩遭受父母離異,心理受到打擊,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方面處理不當,就會使孩子覺得不如別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傷,產生妒忌、不滿、不公平等心理。隨著離婚率的不斷提高,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已經日益突出地擺在了學校和社會面前。曾經的“留守兒童”來到父母身邊後要經歷一段心理適應期,若父母忽視子女的心理現狀,急於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矯正孩子所謂的“不良習慣”,則往往會產生負面效應。比如:去年從四川老家轉過來的五年級(5)班學生單**,由於在老家爺爺奶奶帶,許多習慣在父母看來都不好,來到深圳後,爸爸媽媽就希望糾正他的不良習慣,第一次教育有一點點效果,接下來的教育父母就急了,動不動就是罵,甚至打。孩子受不了就離家出走。我們找到學生後,安排心理老師對其進行疏導。學生說:“我真不知道爸爸媽媽接我來深圳讀書是為了什麼”。爸爸在工作之餘忙於喝酒,打麻將,媽媽忙於上班加班,放學後孩子很少看到他們,孩子一犯錯就斥責、打罵。所以,他最愛做的事就是“去網咖上網玩遊戲”。針對此情況,老師對家長進行了家庭教育指導,建議家長首先改掉不良愛好,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其次無論怎樣忙,也要堅持多與孩子溝通親近,讓孩子能感受親情感受愛。

  (四)期望值過高。由於家長、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的缺點看得多優點看得少,消極評價多於積極評價,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自信心不足,經不起挫折的打擊。從而產生了自卑、不思進取、委屈、失望、說慌、無助、失落、對老師疏遠、逆反等心理。

  二、因校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可塑性比較強,我校結合學校實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取得了明顯實效。

  (一)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構建良好的校內心理大環境

  學校內部心理環境建設是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1、建設安全優美校園環境。一流教育要有一流的校園環境,我們認為建設優美環境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首要任務。做好美化、綠化、淨化等工作,強化校園內的環境衛生管理,做到學校內無雜草,牆壁無汙跡、蜘蛛網、灰塵,地面無果皮殼、紙屑、菸蒂、痰跡,垃圾入箱;包乾區每天定人按時打掃,校車車輛停放在指定位置,擺放整齊。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

  強化安全保衛工作。針對周邊交通環境、治安環境比較複雜的現狀,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定期進行電器、消防、防盜等器材的檢修工作,消除安全隱患;對學生的腳踏車定期進行檢查,經常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利用班會課傳授自護、自救等知識,確保一方平安。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根據本校實際,建立以“服務、自強”的學校精神為主的精神文化體系:包括育人理念、一訓三風、校歌、主導價值觀、管理理念、教學理念等等;建立以“親近自然”為主題的綠色文化系列;建立以“剪紙藝術”為特色的走廊文化系列;建立以“自強”為主題的牆壁文化系列;建立以“班班四有”為標誌的班級文化系列:即有班訓、有班歌、有班約、有圖書;。。。。。。。等等,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係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3、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教師是否善於在上課時創設良好的精神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大作用。有了這種良好的氛圍,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進行得特別富有成效,可以發揮他們學習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因此,學校要求教師在上課時,應努力創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採用啟發式和快樂教學的方法去吸引學生,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同時,注意引導和幫助學生逐步克服學習困難,增強其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培養他們相互協作、共同探討的精神。

  (二)加強教師心理學理論學習,提升教師心理輔導能力

  我校立足於學生和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在深入分析教師心理輔導能力內涵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提高教師心理輔導能力的途徑與策略,促進教師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推動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內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1、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透過對本校學生的個例分析、班主任能力大賽等形式讓全體教師充分感受到提升心理輔導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做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進行心理疏導,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處處留心學生的心理狀態,發現問題及時教育開導,用愛溫暖他們,啟發、引導、提高學生對自身調節的自控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幫助他們的心理健康地成長、發展,擁有健全的人格。

  2、引導教師加強心理學理論學習,提高教師心理輔導能力。我校非常重視教師心理素質的培養教師心理輔導能力的提高,努力促進師生共同心理健康。一是鼓勵老師努力學習教育心理學知識,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迄今,已有3位教師取得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證。二是心理學理論校本培訓。每學期邀請資深心理諮詢師到校開講座一次,每學期安排校內心理諮詢師為學生和教師開講座各一次。

  3、充分了解學生心理成長需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小學中學教育時期是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此期間一個孩子在生理、心理、智力、學識等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過去,我們習慣於單純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來判斷一個學生的發展前途,而忽略學生在人格與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發展需要。隨著認識的不斷加深,作為老師要對學生的智力水平、情感變化、自信心、動機因素、人格塑造、耐挫能力充分了解溝通,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建立師生間的和諧關係,增進教師和學生相互瞭解和信任。

  (三)加強學生社團組織建設,提升學生生活學習的幸福感

  學校開辦以來,致力於追求“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成長的快樂”。社會的發展,經濟條件的改善,獨生子女現象,使得現在的孩子有自私、孤傲的傾向,再加上學習佔據了他們相當多的時間,生活體驗和自然體驗明顯不足,因此,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管理、自我發展,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活動能力顯得尤其重要。“學生社團”的建設可以為學生健康個性的形成和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引導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自主感悟、自主管理、自主評價,並把社團活動情況作為評價學生生活與勞動技能素質、興趣愛好特長的主要依據,評價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的參考依據,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的途徑、方法,為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在自主活動中享受成長的快樂,在團隊協作中發展自我、完善自我,進而引導學生初步樹立人生生涯規劃的意識,

  學生社團活動豐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和實踐性。在小學低年級可以以遊戲和活動為主,充分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中年級可以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年級以體驗和調適為主,並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諮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我校現有學生會、團支部、大隊委、剪紙隊、葫蘆絲隊、書法隊、國畫隊、舞蹈隊、籃球隊、滑板隊、合唱隊、象棋隊、文學社等13個學生社團,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發揮自已的特長,培養自己的高尚情操,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感受到校園學習生活的快樂與幸福。

  (四)強化家校協作,提高家長科學育人水平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我校非常注重強化家校協作,一方面做到教師家庭普訪活動常態化。學校每學期組織老師家訪1次,老師們帶著家訪意見反饋表,深入社群,走進家庭,與家長交流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徵求家長對學校的意見或建議。家訪中,家長們向老師傾訴生兒育女的酸甜苦辣,,老師們則向家長介紹學校的做法,幫助他們釋難解疑,同時鼓勵學生們要在家做個好孩子,認真學習,按學校的要求,為父母分擔家務勞動,為父母分憂。老師們“走進一個家庭,縮短一段距離;傳播一種理念,奉獻一片愛心。”,深入家庭與家長面對面地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增進了互相之間的瞭解,教育工作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援,同時掌握了學生詳實的第一手資料,為學校和教師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打下了基礎。這項活動辦學13年來一直堅持下來,每學期普訪率達98%以上。

  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家長分類培訓工作。一是分學段:根據各學段的具體實際,分別開展不同主題、不同專題的培訓活動。如一、二年級:習慣形成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七、八年級:家校同努力 提升孩子學業成績——“如何提高孩子學業成績”;二是分類別:學校根據全校普訪的情況反饋,由德育處組織老師們對每個班級的家長進行分類,結合家長實際,把家長大體分為四種類型:白領階層。這類家長主要是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自由職業者,這類家長一般學歷較高,對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學校和教師的期望較高,佔家長總數的15%左右。中間家長。一般是個體業者,由於忙於生意,沒有時間教育孩子,部分家長心有餘而力不足,大部分傾向於把孩子交給學校、老師管教就行,佔家長總數的30%左右。草根一族。主要是廠礦企業的藍領階層,工作、生活壓力較大,但對孩子的未來期望較高,佔家長總數的50%左右。特殊群體。他們情況特殊,對孩子的教育、對學校的管理經常會有一些特殊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1、本地居民。我們是民辦學校,承擔了部分本地戶籍居民子女的義務教育任務,隨著農村城市化的轉型,原來的村民變成了居民,他們對優質教育的期待極為迫切。2、單親家庭。單親家庭數量呈逐年增多的趨勢,而且以母親帶孩子居多,他(她)們幾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3、問題家庭。這類家長極少,全校一般30-40個左右,家庭問題較複雜,這類家長一般沒有時間和精力顧及孩子的管教,有放任自流的趨勢。

  我們引導家長要經常和學校聯絡,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克服單純依賴學校教育的思想,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對學校老師反映的意見,要正確對待,既不要袒護孩子,也不能埋三怨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