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歷史故事的成語

有哪些歷史故事的成語

  歷史故事主要反映了歷史上所發生過的事情,對學生學習成語很有大的幫助!下面是歷史故事的成語,歡迎參考閱讀!

  歷史故事的成語1:李郭同舟

  南朝時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貧寒,但他積極好學,到處遊學。遊學到洛陽見到河南尹李膺。

  李膺十分喜歡與他交往,一時傳為佳話。後來郭太要回家,京師很多學者來送行,郭太只與李膺兩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說他們像一對神仙。

  歷史故事的成語2:臨危不顧

  三國時期,魏國派大將鄧艾、鍾會、諸葛緒聯合滅蜀,蜀後主劉禪投降,大將姜維被迫投降,但他一心想恢復蜀國,鼓動鍾會殺掉鄧艾,然後準備出兵長安殺司馬昭叛亂。

  部將夏侯和、羊琇、朱撫三人臨危不顧,堅決反對鍾會進行叛亂。

  歷史故事的成語3:掩目捕雀

  “掩目捕雀”出自晉陳壽在《三國志魏志陳琳傳》。掩目捕雀看字面的意思就是閉著眼睛去抓捕鳥。我們都看到過鳥,不說閉著眼睛,單單是自己空手去抓鳥都難抓到。這樣怎麼能抓得到鳥呢?跟“掩耳盜鈴”一樣,掩目捕雀也是自己欺騙自己的行為。

  相傳在東漢末期,當時的漢靈帝劉宏因病去世,兒子劉辯就登上了皇位,就是歷史上的漢少帝。但登上帝位的劉辯年僅13歲,涉世未深,很多事情都不懂如何處理,這時候他的母親何太后就代為處理國家大事。於是外戚就開始暗潮洶湧,特別當何進劉辯的舅舅何進當上了大將軍時,就是魏國的一把手。但是後宮的太監們常常干涉朝廷大事,也常常跟何進對著幹。

  何進就想著這些太監們不除不行,老是干擾自己的政策,於是就進宮跟太后商議如何消滅宦官的勢力。但是保守的太后不同意。不得已,何進就跟袁紹商議要秘密把這些宦官處理掉。何進的主簿是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知道了何進大將軍的這一想法後自個兒在那裡思索許久,綜合各個方面的考慮,還是覺得這謀略不好。於是就跟何進分析這種做法可能會碰到的種種問題,說服時還用了“掩目捕雀”這一民間俗語。像鳥這麼小的動物都騙不得,國家大事更不可能這樣就能搞定的。勸何進還是三思,要是能充分運用自己的資源,多思慮各方面問題的處理是可以解決宦官的。

  但是何進哪裡聽得進去啊,就把董卓等人調進宮裡。但哪曾想自己反被宦官處理了。董卓進了皇宮狼子野心也表現了出來。控制洛陽後讓陳留王劉協當上了皇帝,自己就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在洛陽裡能拿的拿,能搶的搶,也任由自己的'士兵在洛陽城裡隨意行事,殺人放火搶錢,無惡不作。何進想穩定自己在朝廷的地位,不曾想自己的國家竟因自己把董卓引了進來把洛陽城的百姓陷入水火之中。

  歷史故事的成語4:手不釋卷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

  呂蒙總是推說軍事多沒有時間學習,孫權列舉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謂老而好學。”呂蒙深受感動,從此發憤學習,學問提高很快。

  歷史故事的成語5: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古時候,有個燒木炭的老漢有兩個兒子,大的叫青山,小的叫紅山,老漢快去世時,把東崗分給了青山,把西崗分給了紅山。

  西崗樹木稠茂,能燒很好的木炭,紅山很勤快,整天辛辛苦苦地燒木炭,日子過得很富裕,但三五年後,樹都被他伐光了,於是紅山就在崗上種了莊稼。不料一場暴雨沖走了紅山辛辛苦苦種下的全部莊稼。他沒有吃的,只好去東崗投奔哥哥。

  東崗原來樹木稀少,但青山很會規劃,他先把不成材的樹木伐了燒炭,然後又種上新苗;他在崗下開荒種田,養牛餵馬。

  前幾年生活很貧困,但三五年後,崗上樹苗長大,崗下莊稼連片,牛羊成群。下那場暴雨時東崗上因為為樹木防護,所以莊稼一點也沒受損害。

  紅山見哥哥這邊山清水秀,一片興旺,非常奇怪,就問哥哥其中的緣故,哥哥語重心長地告訴他說:“你吃山不養山,終究會山窮水盡;先養成山後吃山,才會山清水秀啊!”

  後來,人們都稱讚青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