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的概括方法

說明文的概括方法

  說明文是中考現代文閱讀必考部分,這部分的答題是極具規律性的,也是非常容易拿分的一部分。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說明文的概括方法,歡迎閱讀!

  說明文的概括方法

  ●如何快速、準確判斷說明物件,並概括其特徵

  1、明確說明物件:說明物件就是文章要說明的某個事物,要解釋的某種現象,要闡述的某種道理。

  2、快速判定說明物件的方法:

  ①看題目,不少題目本身就是本文的說明物件。如《中國石拱橋》、《看雲識天氣》等;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徵;

  ③根據文章內容概括。

  3、概括說明物件特徵的方法:

  ①從標題著眼。有的標題直接指出說明物件的特徵;有的標題由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說明事物的特徵;有的標題在指出說明物件的同時也指出其特徵;有的標題用設問句的形式,引導讀者有針對性地把握說明物件的特徵。

  ②從分析材料入手,注意抓文章中的關鍵句、中心句。如:《中國石拱橋》一文中“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和“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兩句,就點明瞭中國石拱橋等特點: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③藉助說明內容,概括說明物件的特徵。如:“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極少出事,足見它的堅固。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這段文字沒有關鍵句,但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和形象生動的描寫。例如:拿兩岸的河堤常常被沖毀與這座橋從沒出過事作比較,是為了說明盧溝橋“結構堅固”的特點;用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柱頭上石刻獅子的情態,是為了說明盧溝橋“形式優美”的特點。

  ●如何判斷說明順序

  要想準確把握說明順序很簡單,只要明確各種說明順序適合哪類說明文就能很容易判斷出來。常見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時間順序:凡是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如說明生產技術、產品製作、工作方法、歷史發展、文字演變、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等,都應以時間為序;

  空間順序:按照事物空間存在形式,由內到外、由下到上、由前到後、由遠到近等依次進行說明,一般適用於說明某一靜態實體(如建築物)、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徵等;如《故宮博物院》、《核舟記》都運用的是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按照事物內部聯絡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通常包括從概括到具體、從整體到區域性、從現象到本質、從主要到次要、從原因到結果、從特點到用途、從簡單到複雜。如《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都是運用邏輯順序。

  事實上,時間順序多用表時間變化的詞語;空間順序多用表方位的詞語;邏輯順序多用表邏輯層次的關聯詞等。閱讀中如果注意這些標誌性的詞語,也能很快判斷出說明順序。

  ●如何判定說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1、想要快速準確的判定說明方法,只要熟練掌握各種說明方法在文章中存在的形式即可。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畫圖表、列數字、引用(引資料)。判定說明方法較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容易的多,在這裡就不多贅述。

  2、分析說明方法作用的答題模式。

  列數字:本句使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科學、具體、準確地說明了…的…的…特徵(或…事理)。

  舉例子:本句使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有力地說明了…的…的…特徵(或…事理)。

  下定義:本句使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科學準確地說明了…的含義。

  打比方:本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什麼比作什麼,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的…的…特徵(或…事理)。

  分類別:本句使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條理清晰地說明了…的…的…特徵(或…事理)。

  作比較:本句使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把什麼和什麼作比較(對比),突出(強調)了…的…的…特徵(或…事理)。

  畫圖表:本句使用了畫圖表的說明方法,直觀形象地說明了…的…的…特徵(或…事理)。

  引用(引資料):本句使用了引用的說明方法,增強了說服力。注:引用這種說明方法如果用在文章的開頭,還有引出說明物件的作用。

  ●如何品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抓修飾、限制性詞語,揣摩其準確性、嚴密性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往往體現在一些副詞、連詞、形容詞、數量詞以及限制性詞和短語上,如“只有、全、最主要、最”等,這些詞語從時間、範圍、數量等方面起到修飾限制作用。

  2、抓模糊語言的運用,體會其準確性

  如“大約、可能、左右”等。

  3、考題形式

  ①加點字有何作用?

  ②加點字或詞語能否換成另一個詞?並說明理由。

  ③加點詞(限制性)可否刪去?為什麼?

  4、答題模式

  ①準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的……的……特徵(或…事理)。

  ②不可以換;原詞的意思是…,所換之詞的意思是…,換了後意思就變成了……;與實際不符。

  ③不能刪除;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若刪去,原來的意思就變成了……,與實際不符,太絕對了;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說明文寫作方法

  一、抓住事物特徵,把握說明中心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徵,它是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寫說明文時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徵,才能把被說明事物準確清晰地介紹給讀者,讓人們對事物有確切的瞭解。抓住事物的特徵進行寫作,也就是抓住了說明的中心。當然,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徵,想在一篇說明文裡面面俱到地加以介紹是不可能的,只能根據需要一次談一兩個特徵。例如:鴨與雞都是家禽,都會走路,都有兩翼,都可以做肉食。但要寫一篇關於鴨的說明文,就要抓住鴨區別於雞和其它家禽的特徵。與雞相比,它喜歡在水上生活,尾部能分泌油脂;有一雙掌狀的蹼,會划水;嘴又長又扁,等等。抓住鴨的這些特徵進行說明,就可以使人對鴨的生活習性和外形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不同的事物固然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同類事物也往往有著差異,這些差異也就是它們的特徵,寫說明文時要緊緊抓住這些特徵。如《中國石拱橋》一文寫的是趙州橋和盧溝橋,兩橋都是石砌的拱橋,相同的地方很多,但也各有特色。茅以升先生就抓住了它們各自特色,進行對比說明,使讀者認識了兩座橋的不同形狀、結構和藝術風格。

  抓住事物特徵,把握說明中心,這是寫好說明文的一個基本要求。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對事物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分析、比較、研究,做到真正熟悉被說明的事物,並且掌握這一事物本身的特點和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說明事物。

  二、針對具體情況,選好說明角度

  寫文章都是具有針對性的,比如說寫給什麼樣的人看;寫文章也是有目的性的,比如透過文章要解決一個什麼樣的問題。例如,寫關於落花生的說明文,如果讀者物件是農民,目的又是為了向農民傳授栽培落花生的技術,那麼,就要根據落花生的生長規律,從如何栽培才能奪高產的角度去說明,重點說明怎樣選種、選地、播種、施肥、管理等。如果物件是廚師或食品加工廠的工人,目的又是為了介紹如何加工食用落花生,那麼就應側重說明花生仁的營養價值以及如何加工、配料才能使花生仁更加可口等等。我們中學生在寫說明文的時候,可先設想為誰而寫,這樣就能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說明,不至於把文章寫得散亂無章,目的不明確。

  三、講究結構安排,做到條理分明

  文章的條理性是客觀事物、事理本身特點、規律在文章結構上的反映。說明文解說事物、闡述事理就要按這些關係來安排說明次序,使之層次清楚、主次分明。例如,四川大邑縣“地主莊園陳列館”中的“收租院”裡,有若干泥塑人物像,……。這些畫面相對獨立,是並列關係。地主收租時設有四道關口,依次是驗谷關、風谷關、過鬥關、算帳關。每個交租農民都要過四關。從第一關到第四關,是先後關係,這些個別的例項共同揭露地主對農民進行殘酷剝削和壓迫的罪惡,這就是“收租院”的總體概貌。這個總體概貌與各體例項成為總分關係。《收租院解說詞》一文就把握了這些關係。採取先總後分的寫法,開頭扼要地介紹了地主劉文彩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的罪惡,接著按照泥塑畫面排列順序,分別介紹,突出了有壓迫和剝削就必然有革命和反抗的基本思想。

  並列關係的事物,還要注意方位順序,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後,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從近到遠,等等,只有按照這些順序去寫才能條理清楚。例如《故宮博物院》全文是介紹一座古建築群,作者按照先總後分的辦法,條理明瞭地介紹了這座雄偉的建築群。寫建築物區域性時,層次也十分清楚。如寫太和殿的一段,先從外後到內,介紹大殿外面時又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由天空到殿頂直到臺基。介紹其內部時又按從中間到兩旁,從前到後,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的順序依次說明,給人以清晰的印象。

  介紹生產過程的說明文,應按生產的時間順序說明;介紹植物生長的說明文應考慮其生長順序,依次說明,當然不管哪類說明文都應注意主次分明。

  四、注意語言藝術,提高說明效果

  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是樸素平實,且常使用專門術語,容易給人枯燥乏味的感覺。為了提高說明的效果,必須在語言上下一番功夫。說明文的語言不在於堆砌華麗的詞藻,而在於用語確切、精當、通俗、風趣。

  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在仔細觀察事物,透徹瞭解事物特徵的基礎上選用最能確切地反映客觀事物的詞語加以說明,尤其要注意恰當選用限制範圍大小、表明條件關係之類的詞語。如《中國石拱橋》中說到盧溝橋:“橋寬約八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一個“約”字說明橋面並不恰好是八米,這裡只取約數;一個“幾乎”說明路面平坦的程度基本上與河面平行,但還不是完全平行。《看雲識天氣》中“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而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這裡形容雲的形態特徵的詞語和表明時間性的詞語配合用,十分確切,十分精當。

  其次,要注意掌握和運用好必要的專門術語,防止說“外行話”,例如“航天”和“航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飛機在大氣層內飛行,稱為航空;衛星、飛船在大氣層外飛行稱為航天。它們是採用不同的飛行器在不同的空間來完成飛行任務的。寫文章時必須注意諸如此類的區別。

  再次,適當運用比喻、擬人、擬物等修辭手法。例如《中國石拱橋》一文開頭:石拱橋的橋洞成拱形,像天上虹。用“虹”來比喻石拱橋,很形象生動,使讀者清楚地瞭解了石拱橋的外形特徵。再如《大自然的語言》中,作者用比喻、擬人的手法說明“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勞動人民根據這些現象掌握季節規律,安排農事。這段文字由於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不僅通俗易懂,而且生動有趣,饒有興味。

  說明文簡介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介紹事物、闡明事理的文章。在閱讀自然科學類說明文和科學類說明文的過程中,能理解說明順序,分析基本說明方法的作用,掌握說明文語言的基本特點,透過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資訊,準確把握說明物件,掌握說明內容,獲取科技和人文知識,從而培養科學興趣和人文精神。

  說明文分類

  按照不同的標準,說明文可分不同的類別:

  依據說明物件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但是,有時在一篇說明文中,介紹事物與闡述事理往往是交錯使用的。事物說明文的說明物件是具體事物。透過對具體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點、用途等作客觀而準確的說明,使讀者瞭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事理說明文的說明物件是某個抽象事理。將抽象事理的成因、關係、原理等說清楚,使讀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這個事理“為什麼是這樣”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都要求作者對說明的物件進行真實的介紹,這其中,我們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學精神。事物說明文是對事物進行詳細介紹的文體形式,而事理說明文是對道理進行詳細介紹的文體形式.區別是前者針對事物,後者針對道理。說明文的說明物件是你要說明的事物。

  議論文、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的不同:

  事物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旨在介紹某一事物的形體特徵,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國石拱橋》。語文課本上的《恐龍》《海底世界》等等。

  事理說明文 事理說明文旨在解釋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內部的規律,如《敬畏自然》。同程式說明文一樣,寫作事理說明文也需要遵遁三個原則;①瞭解事理。可以透過親自觀察研究或是查閱資料來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別人介紹;②安排寫作順序。事理說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邏輯順序(事物的因果、遞進等關係),也就是事物的內在聯絡和認識事物的規律。邏輯順序不但要運用在段落關係上,句子之間也要按照這種順序來寫;③選用合適的使用方法。

  根據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把說明文分為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兩種。生動的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科學小品文或知識小品文)。

  根據說明文的體系不同,還可以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如《中國石拱橋》)。

  特點 說明文雖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類文種,但若沒有其他表達方式(如敘述、議論、描寫等)的恰當配合,則無法圓滿地完成向讀者介紹事物、解釋事理的任務;而從學習寫作說明文的角度講,如果能確切瞭解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在說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準確使用敘述、議論等方式來輔助說明,說明文就能寫得有聲有色,文采斐然。

  說明文的特點是“說”,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識性。這種知識,或者來自有關科學研究資料,或者是親身實踐、調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嚴格的科學性。為了要把事物說明白,就必須把握事物的'特徵,進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即不僅要說明“是什麼”,還要說明“為什麼”。應用性說明文一般只要求說明事物的特徵,闡述性說明文則必須揭示出問題的本源和實質。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中國石拱橋》屬於後者,它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中國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徵。《大自然的語言》屬於前者,文章科學地說明了物候學知識。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型別。

  為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有相適應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 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列數字、下定義、作詮釋、引用說明、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畫圖表等。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物件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某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說明的順序

  總體 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裡、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採用什麼順序,主要取決於作者所說明物件的特點。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時間順序容易表示清楚。寫建築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讓讀者看明白。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正便於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絡。

  邏輯順序

  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內在邏輯關係,或由個別到一般,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現象到本質,或由原因到結果等等一一介紹說明。不管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器物等,還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都適用於以邏輯順序來說明凡是闡述事物、事理間的各種因果關係或其他邏輯關係,按邏輯順序寫作最為適宜。

  說明的邏輯順序,是指依據事物之間或事物內部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確定說明內容先後的。事物之間的關係雖然錯綜複雜,但總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有個別的,有普遍的、有特殊的,作者依據這些來安排說明內容的先後順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間的關係說清楚,將繁複的內容介紹得有條不紊. 邏輯順序主要分成12種——從原因到結果、從主要到次要、從整體到部分、從概括到具體、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一般、從結果到原因、從次要到主要、從部分到整體、從具體到概括、從本質到現象、從一般到具體。

  時間順序

  時間順序是文章常見的記敘、說明順序之一。 即按照事理髮展過程的先後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凡是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如說明生產技術、產品製作、工作方法、歷史發展、文字演變、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等,都應以時間為序。

  時間順序在文章中使用恰當就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說明清楚,使讀者一目瞭然,所以在文章時間順序也是一種獨特技巧。

  空間順序

  空間順序,即是按事物空間結構的順序來說明 ,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區域性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於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徵。一般說明某一靜態實體(如建築物等),常用這種順序。我們課本中的《核舟記》就是按照船體――船頭――船尾――船背的空間順序來寫的,並且還有梁衡的《晉祠》描寫聖母殿——圍廊——屋架——廊柱——屋頂——泥塑;《故宮博物館》按照先總後分的順序,先概括說明故宮建築物的總體特徵,然後再具體介紹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而在介紹每一座建築物的時候,則又按照先外後內、先上後下的順序。這樣安排合乎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是所有順序中最合理的順序。空間順序,按空間部位的順序說明事物的構造或建築物的構造。這種順序常用於對群體事物的說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