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說明文的做題方法

小學語文說明文的做題方法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尤其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其他表達方式(如敘述、議論、描寫等)恰當配合的一類文種。那麼優秀的說明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說明文的做題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說明文的做題方法1

  一、概括、提煉資訊

  概括選文(或選文中某一段)的說明物件,或給文章擬定標題,或概括全文或某段的說明內容。主要考查同學們對文章的整體感知以及概括、提煉、篩選資訊的能力。

  常見誤區:不能對事物的特點進行準確的概括,詞不達意;不能全面概括,要點有遺漏。

  糾誤策略:

  1、說明物件的考查:因為說明物件是說明類現代文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故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大部分文章標題就是說明物件;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如《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事理說明文需提煉出說明內容,模式如下:介紹了xx(物件)的xxx(現象、原理、規律等)(如《看雲識天氣》)

  2、給文章擬標題,要體現簡明、新穎、概括的原則,一般為說明物件或說明內容。

  3、說明內容應是一句話,以句子的形式出現,往往在開頭或結尾,有的則需要概括歸納。

  4、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一般在每段開頭,在段中或段末的很少;沒有中心句的,要抓關鍵詞句,摘要組合,結合全文認真提煉,不要有疑問代詞。

  二、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下定義、列圖表、引用。同學們掌握的型別不能少於6種,作詮釋、摹狀貌一般不考查。

  常見誤區:

  1、書寫不認真不準確,混淆術語。如“打比方”寫成“比喻”等。

  2、記混說明方法所起的作用。

  3、用詞不準確。

  糾誤策略:

  1、牢記說明方法的名稱及所起的作用。

  2、把說明方法所起的作用和說明物件的特徵結合起來,不能分開;概括特徵儘量用原文中的詞句。

  3、說明物件的特徵一般在文章前半部分,比較長的需縮減、摘編或概括一下。

  4、注意區分文體,是說明文的,就要寫“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不能寫成“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

  三、語言

  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是準確、嚴密、簡明,有些還較為生動。

  答題誤區:不能準確地對詞語的限制、修飾作用進行評析;忽略了關鍵性的話,如“體現了說明文語言具有準確性的特點”。

  糾誤策略:型別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好在哪裡?)答題方式:用了“××(加點字詞)”,說明了……,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型別2: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答題方式:

  (1)表態:不能刪去。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大約”“可能”“左右”等詞表估計,“多”“有餘”等詞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的意思就變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或:太絕對了)。

  (4)“××”一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具有準確性、嚴密性的特點。

  四、開放性試題

  考查與選文有關的語言知識、文化知識的積累;考查同學們閱讀選文後獲得的感受、啟發、體會。具體的題型:如對選文的形式或某一部分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結合選文的某一部分內容展開聯想,或談談自己的看法或設想等。

  答題誤區:不能緊密結合文章,任憑自己自由發揮;答題不全面。

  糾誤策略:認真仔細,不要漏掉任何一點;另外,注意一些連詞,如“還有”“另外”“而且”等,它們提示我們有幾個答題點;結合實際,結合原文,調動知識儲備,按文章所介紹的事物的特徵去寫;能用文中的原話儘量用,不要再自己組織語言。

小學語文說明文的做題方法2

  首先,明確說明物件。

  說明文主要介紹事物或闡述事物原理,明確了說明物件,才能準確地把握事物特徵。由於說明物件的不同,說明文包括事物性的說明文和事理性的說明文。一般說,事物性的說明文常從事物的形狀、性質、方位、構造、類別、功能等方面進行說明,事理性的說明文則常從概念、原理、成因、規律、聯絡等方面進行說明。

  因此,在說明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區分說明文的型別,明確了說明文的型別才能較為確切地去了解它是在說明什麼,從哪個方面進行說明的。事物性的說明文首先要透過閱讀來了解文章到底在說明什麼。對於事理性的說明文,則可透過閱讀搞清它究竟是在闡釋一個怎樣的事理。明確了說明的物件,就容易準確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徵,也才能有效提高說明文的閱讀效果和教學效果。

  第二,把握事物的特徵。

  所謂特徵,就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每種客觀事物都有它各自不同的特點,說明事物,就是要把事物獨自具有的特點說明白,不讓它同其他事物或類似的事物相混淆。把握了說明文中說明物件的特點,就獲得了某種知識。

  第三,理清說明順序。

  說明順序可以使說明的內容條理化。根據說明的目的和物件,一篇說明文或用時間順序,或用空間順序,或用邏輯順序,也可以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他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空間順序,特別要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裡、大小、上下、前後、左右,以及東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它可以從現象到本質、從性狀到用途、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部分、從主要到次要、從具體到概括等。

  說明文中的'說明順序是作者根據對說明物件的主次、因果、先後、上下、大小等的認識順序來作出的一種安排。採用什麼順序,主要取決於文章所說明物件的特點。合理安排說明順序,是為了符合所說明事物的特點,以便說得清楚明白。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時間順序容易表示清楚。寫建築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很難讓讀者看清。說明事物採用邏輯順序,最能體現事物的內部聯絡。只有理清了說明順序,才能把握作者的思路,看清事物的特徵,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

  第四,指出並理解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為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有相應的說明方法。說明的方法通常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等。一篇說明文采用什麼樣的說明方法,是由說明的目的和說明物件的特徵決定的。在學習說明文時,要弄清各種說明方法的特點和作用,這樣才能較易理解文章要說明的事物的特點,準確理解文章的寫作目的。

  最後,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準確,是說明文語言的基本特徵。寫說明文,如果不能用準確的語言解說事物、闡明事理,所介紹的知識就不能表達準確,甚至還可能使人產生誤解。準確性和多樣性、靈活性並不矛盾,多樣和靈活,必須以準確為前提。在準確的前提下,文章可以用平實的語言說明,同時也可以用生動的語言來說明。

  在明確了閱讀教學說明文應該解決的以上問題後,我們可以採用一篇帶幾篇教學法,即根據教學需要,把聯絡緊密或有相同之處的教材編成一組,統一安排,有的精講,有的略講,從而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同類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把單元課文的共性與各篇課文的個性相結合,精讀與博覽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容量,有利於給學生傳遞更多的知識資訊,而且引導學生從聯絡中學習知識,便於領會,易於記憶。

  比如我在教學初二第一學期語文課本中的第三、第四這兩個說明文單元時,就是這樣教學的。第三單元的說明文是事物說明文,在教學這一單元的第一課《中國石拱橋》時,我就讓學生知道學習說明文應該首先了解說明物件及其特徵,再看文章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重點學習《中國石拱橋》後,我就放手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這一單元的其它課文:《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說“屏”》,因為知道了應該樣學,學什麼,學生學起來就不盲目了。第四單元的說明文是事理說明文,我重點詳細地講解了《大自然的語言》後,接下來的《奇妙的克隆》、《恐龍無處不在》和《被壓扁的沙子》等課文,學生自讀後,我提出問題讓他們思考回答,對他們不能回答或回答不夠準確的問題我再逐一講解。

小學語文說明文的做題方法3

  一、重要詞語理解法

  從近幾年高考語文試卷來看,這裡所說的重要詞語,是指關鍵性的名詞概念,指代性詞語和關聯性詞語等幾種型別的詞語。對它們的把握應根據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來作出合乎事理的推斷,準確理解該詞語的應有含義。

  1、關鍵概念的理解。科技文中常常出現許多術語、概念,它們大多是以名詞或名詞短語的面目出現,準確理解它們中間帶有關鍵性質的詞語,往往是理解和把握它所在文段甚至整篇文章重要資訊的鑰匙。高考考查這類詞語,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所在某專業領域中的規範性的定義,而是要求考生從語文角度能夠結合特定的語言環境,對它們作出具體而準確的理解,以體現出個人的語文能力。如20xx年高考全國卷Ⅰ《人體幹細胞》的第一道選擇題就考查對“人類胚胎幹細胞”這一概念的解釋。

  2、指代性詞語的理解。現代文閱讀非常強調對具體語言環境中代詞指代內容的理解,如果不能準確把握這些代詞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詞語,弄不清它的基本含義,那就說明還沒有讀懂文章。可以這樣說,對代詞或指代性或指代性詞語的考核,能夠檢驗出考生的理解能力。

  3、關聯性詞語的理解。說明文特別講究語言的準確性,關聯性詞語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小覷。在科技文中,關聯詞語揭示的,不僅有文章的內容與資訊之間的聯絡,還包括文句之間的層次關係,就是說,它們以詞語的面目出現,而它們能具有的“能量”及能起的作用,常常超出句子之外,這是考生必須注意的。

  二、重要語句理解法

  什麼樣的句子才是“重要的語句”?一般而言,科技文中的重要語句在內容上大多具有被一般語句所證明或解讀的特點。在文章中常是中心句,文段的起句與結句(或指首句或尾句),以及在文中起關鍵或關聯作用的句子。

  怎樣才能迅速而有效地找出文中的重要語句並作出正確的理解呢?這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弄清重要句子自身在語句構成方面的特徵;二是找出重要句子與相關句子之間的實質關係。具體說來,有以下四點:

  1、找出句子的主幹。如果是單句,就要做句子結構分析,弄清其基本結構,在找出其主幹的同時,還要弄清主幹與其修飾限制成分之間的關係。一般而言,重要語句主幹能包含的內容,常常就是文段是不是全文的核心或主旨所在,修飾限制成分所表達的內容,則是對核心或主旨的闡釋與解說。

  2、找出句子的重心。如果是複句,就要弄清楚分句間的層次關係,是總分關係、因果關係,還是轉折關係、遞進關係等,從而找出它的重心所在。

  3、弄清句子的“管轄區域”。重要語句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它在文章中能起的作用重要,甚至是關鍵性的,而且還處在重要或關鍵的位置上,它就在這特定的位置上將它的作用輻射到整個“轄區”。

  4、分清句子的“鄰里關係”。在明確重要語句的轄區範圍的基礎上,聯絡句子所處的語言環境,進一步分辨出與其相鄰的上下句之間的意義聯絡,才能對該句的含義作出準確、全面的理解。另外,善於透過抓關鍵詞來理解全句的含意,也是一個簡捷有效的辦法。

  三、歸納要點法

  做好文章內容要點歸納和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是實現語文閱讀與鑑賞的重要手段,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達到這些目的:

  1、抽取關鍵資訊。

  ①注意句群的中心句;

  ②抓住句群的總領句和總結句,明確總領句、總結句與中心句的關係;

  ③藉助單、複句知識來領會關鍵詞語及關鍵句子的內容;

  ④捕捉關鍵的指代性語言,理解所指代的內容;

  ⑤藉助關聯詞來探求文段內容的重心。

  2、注意過渡,照應的內容,對文章的理解要有整體性。

  ①利用過渡句對上下文的銜接作用,打通段與段之間的內容聯絡,使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完整統一;

  ②注意首尾照應,代詞照應和句子照應。

  3、藉助以下簡單易懂的輔助辦法找到歸納中心思想的途徑:

  ①明確文體特點;

  ②洞悉標題含義;

  ③瞭解寫作背景;

  ④理解材料特點;

  ⑤抓住作者思路;

  ⑥捕捉關鍵語段。

  以上所讀到的方法均為要點式的提示。

  四、分析概括觀點態度法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就要懂得去把握這種觀點態度是直露的還是含蓄的,直露的觀點態度在文章中許多顯眼的地方就能看出來:

  ①透過標題來體現;

  ②透過開篇的中心句來體現;

  ③透過反覆出現的提示性語句來體現;

  ④透過篇末的總結性的語句來體現;

  ⑤透過文中極富感情的抒情句來體現。

  含蓄的觀點態度的把握難度就大一些,但是我們仍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把握:

  ①注意文章所表達內容的象徵意味;

  ②注意對文章中辭格運用的理解;

  ③注意文章使用的聯想和想象的手法;

  ④注意作者所處的時代特點和作者的人生經歷。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一定要注意對文章的整體進行分析;一定要懂得運用閱讀提要的閱讀方法對文章進行區域性分析,進而通觀全文;一定要客觀公正地理解作者的觀點態度,不可以用自己的片面理解來代替作者的觀點,更不能迷信社會上已形成的某種所謂的正確觀點。

  五、推斷和想象法

  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可以從文章內容的脈絡入手,著重分析文章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注意文章潛在的內涵,把握文章內容能表達的深層意義。

  第二,推斷和想象有三種情況:

  ①根據文章內容的全理推斷和想象;

  ②根據文章內容做合理且有度的引申性的推斷和想象;

  ③遊離文章內容的隨意性很強的推斷和想象。這樣,找出答案也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了。

小學語文說明文的做題方法4

  一、閱讀說明文的要點

  1、抓住說明特徵。所謂特徵,就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抓住說明事物的特徵,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如《蘇州園林》一文,作者就緊緊抓住了蘇州園林設計上的共同點――“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特徵,從園林的亭臺軒榭的佈局、花草樹木的映襯、門窗雕刻的圖案等方面進行介紹說明的。讀過之後,我們就可以瞭解蘇州園林的特點了。抓住事物或事理的特徵,要對說明的物件做認真細緻的觀察分析,要善於比較,同中求異,發現各自的特徵。

  2、明確說明順序。說明文的順序主要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時間順序即以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為順序,與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便於把事物在發展變化過程中顯現出來的階段和各階段的情況表達清楚,如由古及今、由今溯古等。空間順序即以實(事)物的方位或形貌特徵為說明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裡、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事物說明文一般採取空間順序,對靜態的實體事物的形狀、構造,往往按空間順序說明。

  邏輯順序即以對事理的性質、內涵進行解說、推理的過程為順序,如從主要到次要,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概括到具體,從整體到區域性,從特點到用途等。文章的結構形式也能表現出文章的說明順序,常見的結構形式有總一分式,總一分一總式,分一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由於事物的複雜性,一篇說明文采用的說明順序有時並不單一,而是複合交錯的。判斷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的說明順序,只能依靠讀懂文章本身。

  3、瞭解說明方法。說明事物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其作用總的說來就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事物的特點。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的很少,往往以某一種或幾種說明方法為主,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4、體會說明語言。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即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把文章寫得簡明、乾淨,沒有多餘的話,沒有不實的字和詞,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的物件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精練,或詳盡細緻;或平易樸實,或幽默風趣。

  二、說明文的解題方法

  1、辨識文體,掌握相關常識。如果辨識出是一篇說明文,則要聯絡相關的常識,如說明文的型別,說明順序,常見的說明方法,說明文的一般結構,說明文的語言特點等。

  2、著眼整體,瞭解文章內容。透過略讀瀏覽,從整體著眼,瞭解說明物件及其特徵,辨別說明順序,抓住文章的中心句、關鍵句,瞭解中心句與支撐句的關係,探尋文段的組合規律,分析文章結構,概括文章內容。

  3、研讀區域性,體會說明特點。如分析文章運用的說明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品味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或生動性,正確篩選和提煉文中的資訊,閱讀圖形,辨識和解說表格,或者根據文章內容設計表格,等等。

  4、結合文章,進行個性表達。如聯絡生活談閱讀文章後的感悟,賞析文章的美點等,要結合文章內容,運用聯想、想象、推理、印證等方法,進行個性化的表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