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鄉作文(8篇)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8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回不去的故鄉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1

  天氣已經轉冷,為了生活日日夜夜在這陌生不帶一絲溫度的城市徘徊著,穿梭著。

  重複著這簡單乏味的動作,一遍又一遍。

  入冬了,這座城市冬天有些冷。

  仰起頭在城市冰冷建築的縫隙間艱難的呼吸著。

  細小的雨絲夾雜著冷冽寒風抽打在臉上打的臉頰生疼。

  拖滿身疲憊回到狹小的住所清洗著滿身的塵土。

  這裡冬天的寒冷超過了記憶裡的溫度。

  離開家已經有很久了,久得對那段記憶已沒有了準確的概念。

  想必那座城市也已經到了冬天,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也同這裡一樣的寒冷。

  開始想念故鄉的冬天。

  十二月。

  這裡的冬天有些冷。

  不喜歡冬天,因為冬天的寒冷會讓我感覺到全身的血液流動得很慢。

  那是一種從身體裡散發出的寒冷,無法抵擋。

  天下起小雨,寒風夾著冷冽的雨珠沒有規律的拍打在臉上,打得臉有些生疼。

  回到蝸居關上門抵擋著窗外的風雨。

  躺在床上無奈的看著窗外陰沉的天,咒罵了聲該死的天氣,翻過身疲倦的睡去。

  都市的生活每天都忙碌而擁擠。

  公交車上各種刺鼻的味道總是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繁雜的人流,渾濁的空氣,連天也是灰色的。

  有時會忽然很懷念家鄉的天空,乾淨,蔚藍,徐徐的風總夾雜著野花和泥土的味道,清新,甜蜜。

  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拉開了與故土的聯絡,隨之漸行漸遠。

  記不清有多久沒有看到過炊煙了。

  城市裡沒有炊煙,城市裡用的是液化氣,即使有了些許炊煙,也是有害氣體,是不會讓人留戀的。

  況且,城市的人也沒有時間留意炊煙,都匆匆忙忙,誰會有時間在意稍縱即逝的炊煙。

  炊煙只屬於寧靜的鄉村,只屬於渾厚的土地。

  只有在停下匆忙的步伐的時候,只有在心靈回覆安靜的時候,那裊裊炊煙才會從久遠的記憶中浮現出來,瞬間就填滿了整個靈魂,象一幅朦朧的風景畫,讓人不盡的遐想。

  不管到了哪裡,最讓人動心,最讓人牽掛的還是家鄉茅屋升起的裊裊炊煙。

  不論受到了多大的苦痛與創傷,那隨風飄浮的炊煙傾刻間就把你擁在無邊的溫暖裡。

  憶起母親時,她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煙裡。多少次遠行回家時,那炊煙裡總有母親忙碌的身影。

  想不起始從什麼時候看不到炊煙了,炊煙成了一種記憶。

  這種記憶彷彿一種情結,越是遙遠,越是讓人刻骨銘心。

  天過不久快結束了。

  也快過年了,開始想念家鄉的味道,家鄉的溫暖,父母的呢噥。

  可夢還未實現,一切只能空餘想念。

  為了離別時立下的那番誓言只能把這些想念放進柔軟深處,不在觸控。雨一直下。

  風一直刮。

  生活一直在繼續。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2

  今天春節,本來是約好幾個初中、高中同學聚聚的,都分別十多年了,非常懷念那時無憂無慮的日子。但是愛人是北方人,對家鄉飲食不習慣,每年都因為這讓自己很傷腦筋。回去吧,總有些說不出的苦楚,不回去吧,在外漂泊一年,總想回去看看那兒時的夥伴,還有那曾經伴隨自己歡樂童年的花花草草、水水木木,更為重要的是想回去看看爸爸,那一輩子都辛勤勞動、那一輩子都為子女付出,一個人孤獨的離去,最終一個人躺在他曾經勞作的土地上,形成一個孤獨的小土堆。

  哥哥,是一個擁有父親品性一樣的人,但又不同於父親,更多的是寬容和理解。他理解愛人的不適,所以上貴陽來過年,圓了一家人在一起過春節的願望,但是我更覺得自己的不孝和言不由衷。匆匆,一家人又走啦,因為老家還有更多事情、更多人情禮務需要去處理、去維護。

  我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誰能夠體會一個人的孤獨,那種強烈的思鄉情感,雖然故鄉給自己童年並不幸福,但是有家,一切都值得留戀。想想10來歲去砍柴5分錢1斤賣給別人,那時雖然很辛苦,但是因為有哥哥,有家人,一切都不覺得累;想想兩個10多歲的娃娃暑假一起去打工,才有上高中的學費時,雖然那時是多麼的無助,但是因為有目標,因為目標一致,所以什麼也不怕。不知道為什麼,現在雖然不再為生計發愁,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情,但是心裡都是空空的,蕩蕩的,好像除啦上班,其他的追求還是物資的,總離不開錢這個字眼。每當想像以前一樣說說自己的夢想時,現實的殘酷都把理想吹得稀巴爛。

  每當工作不順,每當想重新出發時,都想回故鄉去看看,去走走,但是每次回去,看到童年曾經玩耍過的地方,現在都是灌木荊棘叢生或是鋼筋水泥鋪平的道路,只會更加失落。也許是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也許我們出發有很多偶然性。雖然每每都說不想回去,但是每到春節,又是歸心似箭,只是想聞聞那家鄉的氣息。

  自從揹著小揹包離開家鄉上學的哪一天起,註定就回不去了故鄉,更多的只有鄉愁。

  愛人常說“老家有什麼好,有的只是那些小氣的鄉親,窮山惡水的土地”,但是我不這麼看,故鄉是思想的啟蒙地、是精神的故里,是肉體的歸屬,故鄉再怎麼樣不好,最終在人的一生裡都永遠佔據最純淨的位置,因為那是煩躁心靈下的桃花源,那是最美麗年華的思想地。也許男人和女人的根本就不同,男人根深蒂固有著根的概念,而女人,只有享受幸福的浮萍。戰爭是男人故鄉的爭奪戰,所以才有不願寄人籬下、奮起一搏的驚鴻男人,才有那麼多為故鄉而戰、為故土而戰的真男人。

  故鄉,那個回不去的地方,不是我不想回去,而是有太多的無奈和太多回不去的現實生活。我只能遠遠遙望故鄉,願故土的鄉親愈發從容、愈發和諧安康。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3

  腹有詩書氣自華。在中國歷史中,無數位詩人的出現、消失。時間軸就不停地轉,往前奔去。

  讀過《詩經》,誦過詩詞。但我尤為熱愛的還是宋詞。宋詞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有男子有志不能得的悲憤,也有女子獨守空房、相思之苦的哀怨。宋詞寫情極細膩。如李會詩曾寫過:“如果說宋詞是一朵情花,那麼時間就是最好的灌溉。”光陰流轉,字詞中的情感如醇酒,歷久彌香,令人味之不盡。王朝的更新換代,幾世幾年,都將歡樂與憂愁鋪滿詩間。

  清高與瀟灑,才華橫溢。朱敦儒是我比較欣賞的詩人。他威望高,宋欽宗想招他入宮並授他“學官”,他用“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來拒絕。先後又兩次因高宗,秦檜粉飾太平再入官場。南渡之後,朱敦儒飽嘗戰亂流離之苦、國家鉅變、親人離散。他在詩中呻吟感嘆“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已到中年的他經歷了風風雨雨、世態炎涼,“回首中原淚滿中”,他望著大宋的'半壁江山,心中滿含著亡國之痛。然而,他又不甘心沉淪於此,便又寫道“迤邐暖乾坤,仗君王雄風英氣。吾曹老矣,端是有心人。追劍履賜黃綺,珍重蕭生意。”他渴望有志恢復舊山河的志士英豪能帶頭重整乾坤。可是時代的變化把他的豪情壯志變成了悲憤、怨憤。於是寫下“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經此幾番周折,飽經滄桑的他心境歸於平淡,過起了放任曠達、恬淡閒適的隱居生活。

  每個人年輕時都有理想的生活,有人選擇安逸,有人選擇成就一番大事業。他也是如此,或許每個人都想過要平平淡淡過著生活,又有多少人因生活所迫而放棄。可他卻畢生不懈追求。青年的他過著“紅纓翠帶,談笑跋馬水西頭”的狂放的風流才子的生活,但時間的考驗,使他給磨練的對世間感情有一種徹悟。“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在他觸遍世間之美好,世間之險惡,世間之炎涼。之後,一種悽美悲涼的美感在他的眾多詞作中油然而生。“世間誰是百年人。箇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

  朱敦儒的一生也不過如此,忙忙碌碌。國破家亡,使他有了過於常人的豁達。在他眼中國家沒了,家也沒了,親人也離散了。如沒有這些,他的一生沒有這樣的跌宕起伏,而應是平平淡淡。他為了回不去的“故鄉”曾慷慨豪壯地興起報國之志,然而最終蛻變成曠達閒適的情懷。

  詩中,字裡行間都包含著濃濃情意。就如《陌上花開》中寫道:那些古詩似我心中薔薇,而情感積鬱又如長大的猛虎,我不敢輕易放它出來,生怕觸傷細弱的薔薇。是啊,詩是那麼的美,但我心中所想,生怕傷害詩蘊。詩人語出肺腑,守望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詩、自己的情感。我也如此,只不過少了詩。

  歲月更迭,千年一瞬。披在古代詞人身上的歷史面紗層層褪去,也讓我更加堅定地守望古詩詞中如朱敦儒所詠歎的那一縷縷的哀婉心緒。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4

  “故”在字典裡的其中一種解釋是“本來,原來的。”故鄉,即為老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記憶中的故鄉,是一個很平凡的小山莊。平凡的天空,平凡的小溪,平凡的田野,以及平凡的甘蔗林,卻給了我們不平凡的童年。故鄉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是信仰。

  當第一聲雞鳴開始飄蕩時,山村漸漸開始沸騰了。剛經過夜露的洗禮,每一處都煥然一新,格外的朝氣。在這樣的一天,我揹著書包,戴著紅領巾,踩著田間小道上的晨露便上學了。有時候早晨會起霧,那更是孩子們的天堂。濃霧降臨的時候,整條路都是我們的“魔幻世界”,我們只管追著,喊著,笑著,鬧著,在那個只屬於我們的世界裡,做這個世界的王。

  農村的孩子樂趣總是很多的。當秋風吹亮那金色的麥田的時候,在曬穀場上總會看見幾個蹦噠的身影,那金色的稻杆堆成的一座座小山,這裡一座,那裡一座,這一座比那一座高,那一座又比這座要高,還有還有……那些就是我們

  最原始的蹦蹦床。在這不久之後便會下雨。下完雨之後,稻杆堆裡便會撐起一把把白色小傘,到了傍晚,白色小傘會變成黑色小傘,我們方言把這些小傘叫做“油蘑菇”。再然後就會聽見一陣陣“採蘑菇的小姑娘,揹著一個大竹筐……”的歌聲,每一張笑臉都是這麼好看,每一隻小手都在尋找著“寶藏”。

  然後當又一年的春天到來時,萬物復甦,綠油油的田野上也有孩子們的身影,他們在幹什麼呢?在尋找那些可以賣錢的草藥。我依舊記得,一捆“白花草”兩塊錢,當我們從買草藥的阿婆手裡接過兩塊錢時是多麼的快樂。兩角錢的雪糕就是我們全部的快樂。

  只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故鄉在越變越好。一棟棟小樓蓋起來了,一條條水泥路鋪起來了,一堵堵圍牆圍起來了,故鄉的主人富起來了,孩子們跟著過上了 富裕的生活,只是隱隱約約好像丟掉了什麼。小溪流慢慢變淺了,甘蔗林慢慢變少了,田野上奔跑的身影不見了,漸漸的,他們都不會知道奔跑的快樂了。再不會有天真稚嫩的臉孔去嗅青草和泥土的味道,不會去看螞蟻搬家了。話題也不再是“今天去哪裡採草藥捉魚”,取而代之的是討論各色各樣的遊戲人物,談論著哪個人物配哪種技能,炫耀著在遊戲裡又花了多少錢,自己又有哪些絕版的裝備,自然而然的接受小夥伴仰望的目光。而當他們談論著這些的時候,我只能默默地看著遠方:童年該是這樣的嗎?

  不知道家鄉的一片片甘蔗林是不是還這麼高,故鄉的梯田是不是還這麼美,還有沒有小朋友會在小溪裡摸魚,最後,只能默默感嘆一聲:回不去的才是故鄉。

  只有記憶中的故鄉,才是“故鄉”。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5

  恍惚一夢十年,你的模樣曾幾何時只能靠夢境才能勾勒,你的恩情隨著日益繁重的負擔而模糊在腦海之中,你的雙眸因了我的世俗而漸漸黯淡了下去,我以為我早已忘卻了你。可是,每當夜深人靜時,仍有些思緒敲擊著我的心房,讓我隱隱作痛。

  於是,我隔著十幾年的時光與兩小時的車程來看看你,好久不見,你可一切安好?

  記憶中的你很安靜,默默地伴隨著我們成長。放學後一群小夥伴邊舔著冰棒邊光著腳丫子撒歡地奔向你,大家急忙放下書包,把小腳放進水裡,你就像位慈愛的母親,不帶一絲脾氣,總是溫柔地撫摸著我們的小腳丫,冰涼冰涼的很舒適。有幾個小搗蛋鬼用腳使勁地拍打著水面,浪花一層層激起,濺溼了我們的衣裳,也濺溼了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你包容著我們的任性,縱容著我們的撒嬌,我明白你的安靜與和平,喜無言,悲無色,你總是一襲雨衣,一片冰心,任山崩地裂地不可逆轉,你靜默無言地守著這裡的一人一物,你像守著年華一樣的守著往昔,像守著過往一樣地守著回憶。

  記憶中的你很美,有著溫柔的側面,似一位江南雨巷姑娘,朦朦朧朧,散發出一種古典氤氳的溫暖氣息,陽春三月之時,我就會搬一個小板凳坐在你的身旁,爺爺會教我背唐詩,他抽著自制的旱菸喃喃道:“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是我從你這裡學到的第一首唐詩。幾片落到書上的字裡行間中,粉紅的花瓣散發出淡淡清香,有幾朵落到爺爺銀白色髮梢上,我望著爺爺撲哧一笑:“哦,爺爺頭上戴小紅花囉。”逗得爺爺呵呵笑,望著爺爺一臉陶醉模樣,我和你相對無言,咯咯地笑了起來,笑聲似銀鈴般在風中呵鈴作響,我想,幸福不過如此吧。

  這樣想著,不覺汽車抵達了終點站,抵達了久違的故鄉。

  走在久違的小路上,兒時美好回憶紛沓而至。屋門前的那條小河還在吧,是否依舊唱著歡快的歌謠東流去;屋旁的杏花樹還在吧,是否依舊三月杏雨簌簌落;屋後的竹林還在吧,是否依舊能聽到兒時銀鈴般的笑聲;那燕子是否依舊在屋簷下呢喃著去年的心事;那四季常綠的青藤是否依舊忠誠的纏繞著錯落有致的木欄柵;那用青石板鋪成迷宮似的巷道是否依舊留有我童年的腳印。

  走到小路盡頭,看到了你的模樣,我驚詫了,是我的眼中蒙著層厚重華光讓你看不清我,還是你的“日新月異”讓我辯認不出你?我和你相對無言,卻沒有了從前的默契……

  屋前的小河因汙水早已成了條廢河,屋旁的杏樹早已砍掉修成了水泥公路,屋後的竹林改種成了果園。這裡的新變化讓我感到有點不適應,人們為了經濟發展肆意的砍伐樹木,肆意往河中排放汙水,清澈的河水不見了,三月的杏花不再綻放,當年那群與你形影不離的小夥伴,也隨著塵煙走到了遠方。我的親愛的故鄉,是誰讓你改變了模樣?

  我站在屋門前,望見被歲月摧殘急速衰老的爺爺,再也忍不住潸然淚下。

  我說:“爺爺,我回來了,回來看你,也看故鄉……”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6

  每到夏至,空氣中潮溼的氣味總會讓我心神不寧,所以總想找個涼爽的地方待著,於是就常回老家去住。

  我的老家是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哪裡絲毫沒有夏天的氣息,在城市裡待得太久,總覺得沾染俗世的塵埃,每當迴歸到自然,才可找回初心。老家只剩奶奶一人,家人想把她接到城中,她卻總是不肯,她說:“她過不慣城市的生活,而且老家還有她牽掛的人的影子,她捨不得。”她牽掛的自然是爺爺,爺爺很早就去世了,留下奶奶一人獨守著寂寞。歲月不曾減弱她對爺爺的思念,雖未能白首到老,卻一生不忘。

  老家的房子後邊有一條河,離河不遠處又有一座山,每當我站在窗邊,看見那明月當空,銀色的月光灑在樹林上,河水中的時候,我就憶起了兒時的自己。那時還是個少年,月光像一床用沙做的被子,披在我的身上。微風徐來,輕撫著我的眼,我緩緩睜開惺忪的睡眼,看見窗外就像白天一般,能夠清晰的看見山上的每一根樹木,穿上鞋子走到窗邊,又是一陣微涼的清風迎面而來,我的睡意也被這涼風帶走了。

  這時我想起了一首詩,“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時還小不能將這詩中的意境讀懂,但是就是覺得它很美,於是我望著天空念起了這首詩,天空中沒有一片雲,只有一輪孤月和無數閃爍的繁星,此時萬般寂靜,燈火已滅,時間像是被凍結,閃著青色的光,就像是在夢裡,除去了塵世的喧囂,猶如仙境一般。現在想來真希望那個夢永遠不要醒來,河水靜靜的流,風兒輕輕的吹,月光慢慢的灑,一切安好,寧靜恬適。

  現在也站在這窗邊,窗外是相同的風景,卻再也不能進入那樣的意境。思索原因,大概是因為塵世種種矇住了自己的心,掩住了自己的眼,原本純淨如水的心隨著流水慢慢的流逝,埋藏在歲月的一隅。一回頭就再也回不去,一轉身就註定了失去,我們只顧埋頭前行,卻忘記了曾經美好的自己。行走在燈火璀璨的街道,我們迷失了方向,卻沒發現地圖就在我們的手裡,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看著那晶瑩的河水,讓我想起了兒時的玩伴,曾經我們都是無知的少年,夏天的傍晚,在這河邊總能發現我的身影。我們在河中捉螃蟹,釣魚,脫光了衣服游泳,即使有女孩子在身邊也無所顧忌。總要等到父母來找才會戀戀不捨的離開,約好明日再來。東流逝水,落葉紛紛,往日的玩伴早已多年不見,我們早就各奔天涯,走向了不同的路,過著不同的生活,即便日後相遇,也成了彼此的路人,不相識,不回首。

  記得每到夏日的夜晚,總會一家人圍坐在庭院裡的石桌邊,喝著茶,吃著糕點,聞著花香,涼風輕撫,歲月變得沉靜如水,帶著一點點香味,定格了那個時間。如若還能回到從前,我定要再回到這個時刻,讓這一切成為永恆。

  故鄉是其實一直活在我的心裡,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漸漸逝去,連故鄉都在記憶中慢慢變老,老的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7

  曾經想過,懷念過記憶深處那個悠久又美好的故鄉。綠色的樹木叢,調皮地穿過樹葉間縫隙的陽光,以及能在厚重的白雲後面看到的隱隱約約的白藍色的天空還有在那中央以圓形出現的明亮的太陽。不知道是不是記憶中的故鄉太過美好,再次見到的時候已經有了一種“人事全非”的感觸了。

  有人說過記憶是不可靠的東西,遲早會忘掉些什麼。但記憶中的緊挨著房子的樹林和河水都深深烙在了我的腦海裡。幼時是在南潯度過的。那時的我還小。常常跟著比我大些許的哥哥姐姐們去幼兒園。有時去學校的路上,偶爾可以遇到幾隻偷懶的大黑狗,爬在地上懶懶散散的望著我們。我們倒也不怕,自若的走過去,膽子大點的還會從包裡掏出一根火腿腸,逗它們玩。

  放學回來後,我還會跟著哥哥姐姐們去河邊掉魚。經常是放學了,書包一甩,就一路小跑去了。沒有釣魚竿就用樹幹,沒有釣魚線就用衣服上的掉下來的線,沒有魚餌就用家買來的小龍蝦。總之就是這樣的生活。有些時候常常是在河邊坐上半天就能釣到一整盒的龍蝦。不必擔心會浪費多少時間。

  依稀記得以前領頭的是一個大姐姐,叫做什麼不記得了,但後面跟的是兩個一樣的字,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她的名字,因為那時還小,也就認同了這麼一個如童話般人物的名字。她老是帶著我和另一個小女孩到鎮上的一家麻辣燙裡面吃東西。路過的菜市場坑坑窪窪的地面以及腳踏車行駛過的水花因為那時候南潯還不怎麼發達,沒有現在上海那麼多的汽車或者是摩托車,所以走在路上是很安全的。有的時候,她讓我們在盤子裡多加些辣椒然後說誰都不許喝水,放話說要我們都多吃些,看誰比較厲害。

  後來離開了南潯後再回去是一年前了。那已經不是我的故鄉了。有了旅遊景點,到處是垃圾和車子。再也不能在路上隨意的走了。也不能在吃麻辣燙,因為現在地溝油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天藍色的天空已經是灰色的了,和老工業似的上海如出一撤。就連房子旁邊的河水與樹林也都因為工業發展不見了。我站在久違的故鄉的土地上,不願承認這是我的故鄉。我所承認的故鄉並非是現在這個工業發達的故鄉,而是記憶中的工業並不發達的故鄉,但他有綠樹有白雲。我站在故鄉的土地上覺得自己再也回不去了,故鄉也不再存在了。

  工業發達不是壞事,但破壞自然,破壞壞境是不對的。地球是由這些萬物組成的。我並非是信奉休。艾弗裡特的“多元宇宙”這一解說,存在於這個世界外的平行世界,有無數個。蝴蝶效應所帶來的橫向和縱向存在的世界線的不同的未來。我只是單單認為,如果現在不保護壞境,我們終將會違反自然的規則,成為第2個被滅種的種族。人們對於科學瞭解這麼多,但為什麼不能用來保護壞境呢?

回不去的故鄉作文8

  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席慕容《鄉愁》

  年關將至,外婆又問我們何時回去過年。媽媽追問,過年的米酒尋到了嗎?

  我很好奇,媽媽一直叨唸的米酒與普通的酒相比有什麼特別呢。於是我一探究竟,媽媽提起此事就兩眼放光,娓娓道來。

  故鄉宜興,冬天有釀酒的習慣。春節走親串友,主人家總會拿出自家釀的米酒來招待客人。辦喜事的人家更是隆重,專門請做酒師上門做幾缸好酒,特別是富裕大戶人家釀製狀元紅酒,那真是一等一的考究。

  冬天農閒時,家家都會選好一百斤上好糯米,先將五十斤糯米浸透蒸熟,放入酒麴,待酒釀熟後衝入五十斤冷開水。衝缸後待酒糟浮起,要用木把攪動,大約二三十天酒成熟。原酒還要再發酵,再衝下剩下五十斤糯米所做的酒釀中。將二次原酒併入陶都丁蜀出的酒甕中。

  做一罈好酒,需要很多鄉土元素,三擔頭陶甕,竹筍殼、苧麻、羊皮紙。這酒未喝人已醉了。無論是富裕人家十幾年做成的狀元紅,還是尋常人家釀米酒,都是一件莊重又熱鬧的事。隔壁鄰居都會過來幫忙,有技術的出技術,沒技術的打下手。糯米蒸熟後騰騰的熱氣把孩童們引來,偷偷抓上一把放嘴裡是常有的事,惹得大人直叫“小心,別燙著!”酒釀成熟後,開缸都是甜甜的酒味,請老爺爺老奶奶嚐個鮮,老人條條皺紋都流淌著笑意。

  “可惜現今的人缺了耐心,器具、材質也不那麼講究了。用塑膠紙蓋酒甕,塑膠桶裝酒,這酒便缺了一種味兒。工業化釀酒更是缺了濃濃的鄉里情。”媽媽悠悠地嘆息。

  從前慢,從前歲月靜好,十八年才能做成一罈狀元紅,其中透著樸素、耐心與精緻,如今已然消逝。故鄉的村子裡已經建起現代化的釀酒廠,只聽到機器的轟鳴聲,只看到一條條冷冰冰的流水線。再也聞不到家家酒缸裡濃郁的酒香,看不見糯米出鍋時騰騰的熱氣,聽不到鄉鄰們相互幫襯時的歡聲笑語。

  媽媽還清晰地記著,她小的時候總是盼著過年,盼著自家釀的米酒。那時若是晚上寫作業口渴了,就躡手躡腳地溜到酒缸旁,揭開蒲團舀上一杯。米酒冰涼冰涼的,衝到胃裡很快變暖,臉也變得紅撲撲的。外公見了媽媽的臉,就知道媽媽又偷酒喝了。媽媽總是說:“只喝了一杯,就一杯。自家釀的酒真好喝!”外公聽了喜滋滋的,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孩子們偷酒喝了。

  十幾年前,外公外婆也搬到了大城市,石臼、石磨、陶甕之類的舊物無法帶到城中,遺憾地留在故鄉的老屋,漸漸地蒙塵。

  現在,家家釀酒的熱鬧景象已經看不見,當農家釀酒工藝已經進入了“非遺”名錄時,尋找地道的家釀米酒越發困難。每年末尋找米酒成了外婆的一件心事,失望也是常有的。

  媽媽的神情漸漸落寞,喃喃自語:“故鄉,再也回不去了。”

  是啊,到哪兒找真正的家醅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