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能力與態度的作文

有關能力與態度的作文

  同樣的能力,在不同的態度下,會導致完全不同的未來。態度也是另一種能力,有時比能力更重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能力與態度高中,希望你們喜歡。

  能力與態度高中作文篇1

  從初一到本週二晚9點20分以前時,我一直堅信我的英語成績都是出類拔萃的。

  從初一的那天晚自習開始,我便與這門學科有種剪不斷的關係,而正是從那天開始,每次月考我都位於優秀的行列之中,英語成績也幾乎都在115分以上。對於這門科目,我從來都沒有擔心過,有的,只是一點的驕傲。

  但,我好像錯了。

  那天晚上,我將逐字逐句核對好的英語文章拿給Miss陳看,但是沒過多久,Miss陳便挑出了一個錯誤。她對我說:“要想每一次全對,不是態度,而是一種態度,今天你已經犯了兩次,但這錯誤並不是不會,而是單詞拼寫出錯,你讓我很震驚。”

  說完,她便揚長而去,留下我一個苦悶的身影。

  我開始回想過去:每次默寫單詞倒都能全對,但是默寫短文或新概念卻總會錯上兩三個單詞,都是時態或是拼寫出錯,但每次都不過是改上三遍後什麼印象也沒留下。而Miss張也並沒有像Miss陳一樣要求的如此嚴格,所以,這種默寫錯一兩個單詞的是便經常發生。

  也許,這就是我為什麼在上次期末中成績如此糟糕的原因了。

  不去重視每次小測,只求能在大考中取得高分便得以滿足。而正是因為忽視了這一場場的小測,才造成了這些並不理想的成績。

  而這,是種態度,還是一種能力?

  從細節抓起,我會更優秀……

  能力與態度高中作文篇2

  做事先做人,要做好事先要做好人,要做好人必須有正確的態度。對生活熱愛,對工作認真,對社會負責是一種正確的人生觀。“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是一種正確的世界觀。平順縣委陳鵬飛書記常說:“愛國先愛家,愛黨首先愛親人”。這句話詮釋了他對家人、對生活的熱

  愛,對黨、對國家的忠誠。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態度直接決定著他的發展方向。方向正確了才有可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否則,只能是南轅北轍。如果做人、做事的態度不正確,一個人官職越高、權力越大,可以說對人民群眾、對黨、對國家的危害越大。正確的做人、做事態度已經成為選拔、任用人才的先決條件。

  能力是後天的產物。能力的大小雖然也有些先天因素,不過據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智商差異不超過10%,而且一般人的`大腦開發、利用率不足10%。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大腦開發、利用率為13%,但他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可見人類的大腦存在巨大的潛能。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學習、刻苦學習、不歇學習,一個人的能力就會無止盡的提高。我們敬愛的申紀蘭主任有句話“活著幹,死了算”,要想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就應該以死而後已的精神去學習。人其實只有一個對手、一個敵人那就是自己。能夠不斷戰勝自己,超越自己,你將是世界第一。中央電視臺有句公益廣告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青年朋友應該說:“舞臺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汗水是付出的印證。態度正確了,能力強大了,如果沒有辛勤的汗水,那一切都是空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方幹”。我們應該以教師一樣的付出精神去對待生活,對待工作,對待社會。付出總有回報,你真心的、全心的付出了,收穫的必將是累累碩果!

  青年朋友們,當前經濟危機籠罩全球,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紛紛止步、倒退。世界風雲變幻莫測。幸哉!我國有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三個代表”,有“科學發展觀”,社會安定團結,經濟平穩增長,人民安居樂業。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知民情,察民意,解民憂的政黨。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活動家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指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毛主席老人家說過“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終究還是你們的”。俗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青年一代應該緊緊團結在以胡錦濤為的黨中央周圍,確立憂患意識,用我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超強的能力和辛勤的汗水去創造偉大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青年朋友們,行動!

  能力與態度高中作文篇3

  讀書時代的一件事我印象很深——

  老師出了道數學難題,叫我和另一名同學上講臺解答。我很快考慮好解答步驟,而另一名同學還在那裡凝神。為了表現一下聰明才智,我很得意地用粉筆在黑板上“刷刷刷”,三下五除二,就擺弄好了。這個時候,那名同學還在一筆一畫地寫著。我很自豪,將粉筆頭一扔,大搖大擺地回到座位。

  結果是,我和那位同學都答對了,但老師給的評語卻大不相同。她指著黑板上我寫的字說:“看看,急急忙忙,潦潦草草,馬馬虎虎,這是做學問的嚴謹態度嗎?在能力相當的情況下,做學問其實就靠一個人的態度了……”

  說實話,我心中並不服氣。我看重的是結果,而老師要的似乎還有過程。

  多年後,我去應聘一個會計職位。由於有相關工作經歷和較高的職稱,我的競爭對手們紛紛X馬,剩下一個其貌不揚的傢伙與我去迎接最後的面試。

  那個單位的會計主管接待了我們,他拿出一堆賬本,要我們統計一下某個專案的年度收支情況。雖然只是“小兒科”,但我不敢懈怠,每個數字都牢牢把握,認真在算盤上加加減減。

  約一個小時左右,我完成任務了。10分鐘後,競爭對手也收工了。會計主管叫我們在一旁等待。然後拿著我們的“試卷”去老總辦公室。

  結果令我吃驚和惱火——我落聘了!為什麼?會計主管回答:“你沒有做月末統計,而他不但做了,還做了季度統計。”我問:“不是要年度統計嗎?”主管笑道:“是啊,但年度統計資料應該從每月合計中得到——這不算什麼會計學問,但反映了做會計的嚴謹態度。也許你們能力相當,所以,我們最後要看的就是各人的態度了。”

  那以後,“態度”一詞在我心中生了根——同樣的能力,在不同的態度下,會導致完全不同的未來。態度也許是另一種能力,有時比能力更重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