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色俱厲的成語解釋

聲色俱厲的成語解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聲色俱厲的成語解釋,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解釋:

  俱:全;都。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指人對不滿的事表現得非常憤慨激動。

  成語出處:《晉書明帝紀》:“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曰:‘皇太子何以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

  成語繁體:聲色俱厲

  成語簡拼:SSJL

  成語注音:ㄕㄥㄙㄜˋㄐㄨˋ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聲色俱厲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說話的語氣。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色,不能讀作“shǎi”。

  成語辨形:厲,不能寫作“歷”。

  成語辨析:聲色俱厲和“正顏厲色”;都有“語言態度嚴厲”的意思;但聲色俱厲偏重在態度兇;“正顏厲色”偏重指表情嚴肅。

  近義詞:疾言厲色、正言厲色

  反義詞:和顏悅色

  成語例子:達夫更決絕地說了一句,“不停辦我是不寄稿的!”說得有點聲色俱厲的程度。(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

  英語翻譯:loud voice and stern expression

  日語翻譯:聲(え)顔つききびしい

  俄語翻譯:елать грозный ви

  其他翻譯:<法>ton et mine également sévères<avoir lair furieux>

  成語謎語:霹靂火;雷鳴電閃

  成語故事:

  唐朝翰林學士韋綬的兒子韋溫在父親死後出來做官,但他始終牢記父親的遺訓不能當翰林學士。唐文宗非常賞識韋溫的才幹,決定任命他為翰林學士,但韋溫拒不接受。唐文宗聲色俱厲去問他為什麼,他只好承認是父命難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