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能生巧成語解釋

熟能生巧成語解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下面是小編帶來的熟能生巧成語解釋,希望對你有幫助。

  【漢字書寫】:

  熟能生巧

  【漢語注音】:

  shú néng shēng qiǎo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回:“唐敖道:‘九公不必談了。俗話說的熟能生巧。兄昨日讀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並且連寄女也都聽會,所以隨問隨答,毫不費事。’”

  【成語語法】: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熟能生巧的意思】:

  熟:熟練;巧:指辦法。無論做什麼事,做第一次的時侯也許很難,慢慢堅持下去,就會變得熟練精湛起來。做得多了,自然能夠找到竅門。指熟練了就能掌握相關的技巧,運用自如可以找到相應的竅門。

  【熟能生巧的近義詞】:

  輕車熟路、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得心應手、耳熟能詳、筆走如神;

  【熟能生巧的反義詞】:

  半途而廢、半路出家;

  【熟能生巧的故事】:

  陳堯諮是北宋時期的人,他會一些箭法但卻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已水平很高,覺得沒有人比得過他的箭法。有一次陳堯諮在家裡專心致志地練習射箭的時侯,路過的人都讚揚他是個難得的神箭手,陳堯諮被大家一稱讚便有些得意忘形。這時,有一個賣油翁路過這裡,他聽到大家的稱讚喝彩不由得停在門口看了看。看了一會兒賣油翁便開誠佈公地對大家說:“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陳堯諮聽到他說的話非常生氣的問他:“你會射箭嗎?你認為我的箭射得不好嗎?”賣油翁笑了笑並實事求是地對他說道:“你的箭術高明的地方只是因為你的手法熟練而已,雖然我不會身箭,可是我也有我很熟練的手法。”賣油翁說完拿出一個葫蘆和一枚銅錢,把銅錢輕輕的放在葫蘆的口口上,賣油翁這時用木勺舀出一勺油,小心翼翼地把油慢慢的往葫蘆裡倒,油從錢的孔裡流進去錢卻沒有沾到一點兒的油,這時大家在邊上看了都興奮得拍案叫絕,陳堯諮這時侯也覺得很慚愧。

  【熟能生巧例句】:

  《歐陽文忠公文集-歸田錄》:“無他,但手熟爾”和“我亦無他,唯手熟爾。”

  巴金《探索與回憶.探索之三》:“什麼是技巧?我想起一句俗話:‘熟能生巧。’每個作家都有自已的寫作經驗,寫熟了就有辦法掩蓋、彌補自已的缺點,突出自已的長處。”

  【熟能生巧造句】:

  她之所以每天都廢寢忘食的練習彈鋼琴,是因為她知道只有熟能生巧才能夠把鋼琴練好。

  我自已非常喜歡攝影,所以會孜孜不倦的去潛心研究它,久而久之,攝影水平自然就熟能生巧了。

  【熟能生巧成語寓言故事】:

  北宋時期,有個叫陳康肅號堯諮的人,箭術精良,舉世無雙。他因此驕傲極了,常常誇耀自己本領高超:“我的箭術沒人比得上。你們有誰願意跟我比比看啊?”

  “師父,您實在是太高明瞭,我們怎麼比得上您呢!”“是啊,我們還要多跟您學習學習呢!師父你再表演一下,讓我們開開眼界嘛!”這些想從陳堯諮那兒學得箭術的年輕人,每天都說些恭維他的話,讓他無比高興。

  有一天陳堯諮帶著徒弟在院子裡練習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翁正好走過,便停下來看。

  陳堯諮舉起了弓,搭上箭,一連發出十支箭,每支箭都正中紅心。徒弟們在旁邊拍手叫好,陳堯諮神氣地對老翁說:“你看怎麼樣?”那個老翁只是微微點頭,並不叫好。

  陳堯諮心裡很不爽,不客氣地問他:“喂,你這個老頭也會射箭嗎?”“不會。”“那麼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嗎?”“好是好,不過,這只是平常的技術罷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老頭兒,你說的是什麼話?竟然這樣悔辱我們師父。你知不知道我們師父的箭術,沒人能比得上。你簡直太瞧不起人了。”

  “年輕人,你先別生氣,我說的是真話。你的.箭術的確平常得很,沒什麼值得誇讚的。”“老頭兒,聽你這麼說好像很在行,那你就露兩手給我們瞧瞧啊。不服氣就比劃比劃。光說不練你是難以服眾的!”“小兄弟,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不過讓我倒油給你們看看。”“倒油,這還用得著你這個老頭來表演嗎?倒油誰不會?別開玩笑啊!”“你們還是看了再說吧。”

  老翁說完,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在葫蘆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然後舀了一勺油,眼睛看準了,油杓輕輕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筆直的從錢孔流入葫蘆裡。倒完之後,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老翁謙虛地對陳堯諮說:“我亦無他,唯手熟爾。”意思是說,我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罷了,也就是熟能生巧。

  陳堯諮聽了十分慚愧,從此更加努力地練習射箭,再也不誇耀自己的箭術。後來他的人品和箭術一樣好。

  人們由此故事中的“我亦無他,唯手熟爾”引申出“熟能生巧”這個成語。

  ——《歸田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即位,這就是秦二世。

  秦二世是個昏庸、殘暴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賦稅負擔更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廣大勞動人民在飢餓與死亡線上苦苦掙扎。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徵發淮河流域的900名貧苦農民去防守漁陽(今北京密雲)。傭農出身的陳勝和貧農出身的吳廣被指定為屯長。當這行人走到蘄縣大澤鄉(安徽宿縣西南)的時候,連綿的陰雨把他們困在這裡,不能依照規定的時間趕到漁陽戍地。但秦法卻規定,誤了期限就要全部被處死。

  押送他們的兩個軍尉非常兇暴,陳勝和吳廣就藉機把軍尉殺了,當著眾人說:各位遇到大雨,都已誤期,誤期要被處斬。即使不殺我們,我們去戍守邊疆,最終也會有十之六七的死亡機率。更何況,壯士不死則已,既然要死,也要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而死!這番話激勵了戍卒的鬥志。大家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提出了“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組成一支農民起義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了。

  為了擴大影響,他們夜晚在駐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作狐鳴,發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呼聲。在陳勝、吳廣的率領下,農民起義軍佔領大澤鄉,攻下蘄縣,很快攻佔了五六個縣城。起義軍所到之處,貧苦農民紛紛響應。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軍攻佔陳縣後,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為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

  ——《史記·陳涉世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