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倒黑白的成語解釋

顛倒黑白的成語解釋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顛倒黑白的成語解釋,歡迎閱讀與收藏。

  顛倒黑白的成語解釋

  【成語】:顛倒黑白

  【拼音】:diān dǎo hēi bái

  【簡拼】:ddhb

  【解釋】: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實,混淆是非。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章·懷沙》:“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

  【示例】:終日終夜,只是躺在煙鋪上,公事大小,一概不問,任著幕賓胥使,~。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七回

  【近義詞】:顛倒是非、混淆是非、指鹿為馬

  【反義詞】:實事求是

  【歇後語】:夜貓子眼;煤塊當漢玉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故意的

  【英文】:call/make black white

  【日文】:是非(ぜひ)を転倒る,黒を白と言いくるめる

  【德文】:aus schwarz weiβ und aus weiβ schwarz machen

  【俄文】:выавáть чёрное за éлое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著名的詩人屈原深得楚懷王的信賴,他對內主張改革,對外採取聯齊抗秦,引起貴族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蘭的不滿,他們顛倒黑白,惡意中傷和誣陷屈原,使得屈原被流放到湘水地區,屈原報國無門,只好投江而死

  【順接】:白丁俗客 白雲親舍 白雲在天 白雲孤飛 白雲蒼狗 白雲青舍 白俗元輕 白兔公子

  【順接】:半文不白 半文半白 不分皂白 不分青白 不明不白 不清不白 不問皂白 財不露白

  【逆接】:半痴不顛 持危扶顛 大廈將顛 東跑西顛 扶危持顛 黃童白顛 跑跑顛顛 一呼三顛

  【逆接】:顛三倒四 顛乾倒坤 顛仆流離 顛倒乾坤 顛倒幹坤 顛倒是非 顛倒衣裳 顛倒錯亂

  關於顛倒黑白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出身於楚國的貴族之家,年輕時聰明好學,見聞廣博,擅長辭令,無論在政治、外交或文學等方面,都有著突出的才能和造詣,因此深得楚懷王的信賴,曾被任命為左徒,負責起草法令和接待諸侯賓客等事宜。

  屈原所處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楚國的聲望日益提高。但是,由於他對內主張改革弊政,對外採取聯齊抗秦的策略,觸犯了貴族內部腐朽勢力的利益,引起了這些人的嫉恨。因此,他們的代表人物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蘭便相互勾結,接二連三地向楚懷王進讒,惡意中傷和誣陷屈原。久而久之,懷王就對屈原漸漸疏遠起來。

  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張儀出使到楚國,對懷王說,只要楚國同齊國絕交,秦國願將商於一帶六百里土地割讓給楚國。屈原認為這是一場騙局,極力勸諫懷王不要上當。但昏聵至極的懷王不但不聽,而且把忠心為國的屈原放逐到漢水以北。

  等到楚、齊絕交以後,秦國立即變卦賴賬,說割讓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懷王怨恨秦國食言,重新召回屈原,並出兵攻打秦國,結果慘敗,損失嚴重。後來,秦王又主動要求講和,並約懷王到秦國相會。懷王中計前往,進入武關後便遭到扣押,被幽禁了三年,最後病死在秦國。

  懷王的兒子襄王即位以後,更加糊塗昏庸,對靳尚和子蘭言聽計從,進一步屈服於秦國的壓力。不久又聽信讒言,把屈原流放到更遙遠的湘水地區。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破郢都(楚國的都城),燒燬楚國先王的陵墓,使無數百姓背井離鄉,四處逃亡。屈原在湘水聞訊後,感到無限的哀痛,但他自己負屈含冤,報國無門,只能把滿腔的忠誠和悲憤,抒發在迴環起伏、激越奔放的詩篇中。在著名的《九章·懷沙》裡,他寫了這樣兩句詩:“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對那些肆意顛倒黑白、葬送楚國的`奸佞小人,進行了憤怒的鞭撻和控訴。不久,屈原寫下了最後一篇絕命詩《惜往日》,便縱身跳進滾滾的汨羅江,自沉而死。

  顛倒黑白的材料

  【注音】diān dǎo hēi bái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章·懷沙》:“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凰在谿兮;雞鶩翔舞。”

  【解釋】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實,混淆是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故意的

  【近義詞】指皂為白 混淆是非混淆黑白 顛倒是非

  【反義詞】明辨是非 循名責實 黑白分明

  【年代】古代

  【例句】那種總愛~的人,是不受歡迎的。

  顛倒黑白的點評

  當屈原看到秦軍進犯,國都失陷時,他選擇了死。他想以死來驚醒昏庸的貴族,喚醒沉睡的國人。然而,屈原的死並沒有起到警世作用,楚國還是亡了。楚國統治者昏聵無能,不善納忠言註定了這樣的結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才能的人也要遇到懂得惜才的人才更有價值,在機會沒有來臨之前,你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