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讀後感的寫作方法

小學生讀後感的寫作方法

  的概念有兩重含義:一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後感;二是一種的體裁,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寫第一種讀後感,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實,有什麼感想(當然感想應當有意義,值得一寫)就寫什麼感想。與心得筆記不同,它要展開來寫,儘量像一篇文章,儘量寫得生動、實在、深刻。一般應當寫清楚讀了什麼,有什麼感想,聯想到了什麼,對自己有什麼作用等。它不追求文體、格式框框,寫起來也可長可短。

  一、方法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寫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其次,寫讀後感有它的規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結”四個字,像公式一樣,對於這些規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意,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樣,讀後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也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這兩個字表達好了,就是好的讀後感。

  二、寫讀後感的基本技巧

  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的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絡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絡實際。這個“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絡實際時,應當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的先後次序也是可以互換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三、讀後感的寫作指導

  內容:把你看過的書本、電影、電視、課文,看後,你對所看內容的感受、想法寫下來;把所受的啟發、所受的教育寫下來。

  一、題目:

  1、把你所看書本、課文的名字當成題目。通常是,讀《······》有感。如:讀《她是我的朋友》有感。

  2、直接把你對所看書的內容的感受當成題目。如:偉大的友誼(讀《她是我的朋友》後的感受)

  二、開始:(第一段)

  簡單介紹你所看的書或課文是什麼名字,看後的總體感受。

  如:我看了《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課文後,感慨萬千。

  三、過程(第二段,可以是多段)

  內容:邊寫文章內容,邊寫這一段內容的感受。邊敘述內容邊抒發感情。

  1、首先對文章內容做個概括敘述。

  2、接著可以寫對文章的總體內容的感受;或哪句話的內容的感受;或寫對文章寫法的感受;或幾句話、一句話的感受。

  注意:1、文章不以內容為主,而以作者的感受為主。

  2、文章不要求我們面面俱到,你只需要取最能打動你的一點,加以展開,甚至可以抓住作品的一句話、一個細節,寫出自己的想法。

  3、感受就是看後你的想法。

  四、結果:(最後一段)

  讀完書或課文後,你對自己今後的學業、生活的感觸、信心;對現在社會的一些呼籲、思考。

  如: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前幾天,我閱讀了語文課本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

  看著這篇文章的題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題深深地吸引住了。什麼“精彩極了”,又什麼“糟糕透了”?帶著這些疑問,我仔細地閱讀起來。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巴迪在七八歲的時候寫出了第一首詩。母親看了以後,興奮得眼睛發亮,稱讚這首詩“精彩極了”;而專搞文學創作的父親卻評論這首詩“糟糕透了”。多年來,這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巴迪的耳際。它們像兩堵牆,把巴迪夾在中間,使巴迪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驕傲,不自卑,最後終於成為一名作家。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到巴迪是一個十分幸運的孩子,因為,他既有一個慈祥的母親,又有一個嚴厲的父親。有了母親的鼓勵,他不自卑,不驕傲,增強了繼續寫作的信心;有了父親的嚴厲,使他不被表揚衝昏頭腦,於是,不斷的寫出一篇篇出色的作品。這說明,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既需要鼓勵、表揚,又需要受到批評、指教,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設想一下,如果巴迪的父母或是一起稱讚他的詩“精彩極了”,或是一起評論他的詩“糟糕透了”,那巴迪後來怎能寫出大量好的作品而成為作家呢?所以,巴迪父母教育孩子的做法確實是非常明智的。

  在當今的社會里,只有像巴迪父母那樣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是優秀的、出色的。我們又何嘗不希望所有的家長都像巴迪父母那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