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成語解釋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成語解釋

  【成語】: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拼音】:xiǎo zhàng zé shu,dà zhàng zé zǒu

  【簡拼】:xzzsdzzz

  【解釋】:輕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認為這是孝子受父母責罰時應抱的態度。

  【出處】:《孔子家語?六本》:“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示例】:舜~,妻帝二女,不待瞽瞍之命。 宋·陸九淵《經德堂記》

  【近義詞】:小受大走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人對父母的態度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曾參因為種瓜誤點被父親毒打一頓,捱打後不省人事,醒來後還裝作很高興的.樣子。孔子聽說後,非常氣憤,甚至不認他這個弟子。孔子說當年舜對待父親的責罰從來都是小受大走,也不失去對父親的孝心,曾參則陷父親於不義的深淵

  【順接】:走下坡路 走丸逆坂 走為上著 走為上策 走為上計 走鄉隨鄉 走伏無地 走南闖北

  【順接】:不脛而走 大杖則走 東奔西走 東闖西走 風馳雲走 高飛遠走 橫行直走 雞飛狗走

  【逆接】:大事化小 大大小小 膽大心小 伏低做小 服低做小 官卑職小 精悍短小 雷大雨小

  【逆接】:小醜跳樑 小中見大 小喬初嫁 小人之雄 小人得志 小人道長 小信未孚 小偷小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