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刊之論的意思

成語不刊之論的意思

  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不刊之論的意思,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按照現代我們的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可能是“不能發表出刊的言論”,而實際上,它的意思卻是“不能改動或者不可磨滅的言論”,這兩個意思已經幾乎要反過來了,那究竟這是怎麼回事呢?

  說起來,這個詞的出處都有好幾個,最早的應該是西漢文學家楊雄的《答劉歆書》:

  “張伯松不好雄賦頌之文,然亦有以奇之,常為雄道,言其父及其先君喜典訓,屬雄以此篇目,頗示其成者。伯松曰:‘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這是楊雄寫給劉歆的一封書信,裡面交待了好幾件事情,其中一件就是自己在奉詔石室看書,然後創作了三章銘詩。楊雄認為,張伯松不喜歡自己的文賦,但即便如此,文中也有能夠讓他感到驚奇的地方。張伯松經常和自己說起其父親和先祖們喜歡典訓,於是叮囑楊雄以此為內容寫一篇文章。後來張伯松看了楊雄的文章之後,感嘆說:“這可是能夠放在日月旁邊都不會被忽視,永遠不能被磨滅的文章啊!”

  好吧,我知道這段話有點繞,但是沒辦法,楊雄大哥真的就是這個意思,要不我們換個方法研究一下?

  主角當然就是那個充滿衝突的“刊”字。

  在古代,我國文人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以竹簡作為寫作載體,那如果弄錯了怎麼辦?古人的做法非常簡單粗暴——直接削了,而這個在竹簡上面把錯誤的字削掉的動作,就叫做“刊”,後世編輯書籍的'時候經常做的“刊誤(勘誤)”、“校刊(校勘)”都是取自這個字的刪除修改的意思。

  因為言論不能改動或者不可磨滅,“不刊之論”這個詞就經常用來形容文章或者言辭準確得當。

  成語造句

  多年在歷史學上的探索,讓吳教授留下了不少的不刊之論。

  【拓展內容】

  不刊之論是褒義詞嗎

  不刊之論[bù kān zhī lùn]

  詳細解釋:

  【解釋】:刊: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出自】: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故中興難於創業,是謂不刊之說”。

  【示例】:這可以說是~,我有同感。◎孫犁《萬國儒小引》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形容不能改變的言論

  【感情色彩】褒義詞

  【近義詞】:天經地義、不易之論

  【反義詞】:不經之談、無稽之談

  出處:

  出自漢·揚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論也。”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故中興難於創業,是謂不刊之說”。

  成語示例:

  故中興難於創業,是謂不刊之說。——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

  這可以說是不刊之論,我有同感。——孫犁《萬國儒小引》

  學問之士,倡其心理,事功之士,竊之為術,而大有功焉。故曰:民智者,富強之願。此懸諸日月不刊之論也。——嚴復《原強》

  隨著大家豔羨的目光流於字裡行間,“不刊之論”四個字漸漸地在大家的心裡凝聚沉澱出來,作者生花的妙筆讓人歎服!、

  魯迅的雜文語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屬於不刊之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