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600字(通用11篇)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600字(通用11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600字(通用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1

  提起中秋節,誰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嘛。可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卻在農曆的八月十六日。那麼,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呢?吃月餅、賞月、和家人團聚……這些都已成為我們舟山人必不可少的習俗。

  ?在八月十六這一天,多數人家的餐桌上都會有一碗傳統小菜“芋艿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傳說在很早以前舟山人不知有芋艿,到後來食用芋艿,這中間與明愛國將領抗倭有關。明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十六,瓊州參將俞大猷奉命在舟山圍殲倭寇,不料在離舟山不遠的海面上遭到襲擊。幸虧俞大猷指揮有方,將部隊安全撤退到普陀山附近一個小島駐紮,只是運糧船被倭寇劫走,吃飯成了問題,當時實行海禁,島嶼上居民已被強迫遷走,島已變為荒島,部隊面臨糧草斷絕的困境。士兵們餓得發慌,遍地去找可吃之物,發現沼澤地裡有種野生植物,根部長有球莖,於是便挖來煮著試吃。一吃味道很好,且又耐飢。俞大猷得知後發動大家都去採挖。就靠這種球莖,俞大猷的部隊渡過了難關。所以俞大猷把這種不知名的食物取名為“遇難”。第二天,俞得到情報,那些槍糧的倭寇在普陀集結,設計水陸夾擊大敗倭寇,普陀山潮音洞畔到今留有紀念明將抗倭石刻,上鐫“明嘉靖癸丑秋,副使李文進,參將俞大猷,都司劉恩至,督兵滅倭於此”字樣。

  舟山人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2

  “吃月餅,快點,來吃月餅!”媽媽的喊聲使我對美味的月餅垂涎三尺。吃著月餅,我不禁好奇地問媽媽:“哎,媽,漢族原來的中秋節有什麼習俗呢?”“這個,我也只知道一點,就是說在原來的中秋男人們不能祭奠月亮,女人們不能祭奠灶神。”“哦,那其它少數民族呢?”“這個你媽媽絕對不知道,讓我來給你們講吧!”爸爸接茬道。然後朝媽媽壞笑了一下,媽媽溫柔地瞪了爸爸一下。

  接著,爸爸給我們講了一個傣族中秋時的習俗傳說:在雲南的傣族,每到中秋節的時候,都要進行“拜月”,這是他們那麼一個特有的風俗。

  因為,根據傣族的傳說,那天上的月亮是玉皇大帝的第三個兒子——巖變成的。巖是一位既堅強又勇猛地青年。就是他率領傣族人打敗了侵略過他們的敵人,贏得了傣族人民的愛戴與敬佩。但是,後來他不幸去世了,他去世後,屍道升上天,變成了現在那皎潔的月亮,在天空中發出柔和的月光,給黑暗中的傣族人民帶去光明。

  所以,以後每逢中秋節這天,傣族的小夥子一大清早就扛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中秋佳節這天的野味。而姑娘、媳婦們則到湖邊和池塘邊來抓魚,為月亮做出最美味、最可口的飯菜。他們都去忙著準備節日的晚餐哩。家中的老媽媽她們也不閒著,她們忙著舂糯米,做一些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個桌子角上,各放一個圓形的糯米餅,再將每個餅上都插一炷香。等到月亮在天邊徐徐升起的時候,就把香點燃,一家男女老少便開始“拜月”。之後,就要對著天空鳴放火藥槍,以示對巖的敬意。最後,全家男女老少歡快地圍坐在小方桌的四周,品嚐可口的食物,談笑賞月,一直盡興方才歸去。

  我被這動聽的故事感動了、迷住了。望著天空中那皎潔的月亮,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那英勇地努力拼搏地畫面,我不由地對傣族的中秋節嚮往了……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3

  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它的形式與意義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並有相關的祭祀的記載。在民間,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加之相關詩詞的作用,中秋節更逐漸為人們重視。

  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關注,中秋節也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國城鄉各地,乃至在遍佈世界各地的華人僑胞,中秋節這天都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民間諺語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中秋節還有吃芋頭的習俗。節日這天家家戶戶烹煮一鍋蕃薯芋頭,供家人食用。據說是感謝土地公公賜給窮人蕃薯芋頭以解困之恩德。還有把吃芋頭同元末漢人推翻元朝暴政聯絡起來。"芋艿"和"遇難"的諧音,吃芋艿不忘國家和民族的危難。

  中秋遊樂。在江南一帶,因為江河湖泊縱橫交錯,"夜半湖生看串月,幾人醉倚望河亭。也是美事一樁。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4

  幾天前,我們懷著一顆期待的心盼望著中秋節的來臨,而幾天後,中秋節就在我們手心的月餅上走了出來。

  中秋團圓節,這一天,月餅是少不了的一種食物,不僅家裡會買一些,家裡的親戚們也都會買上一些,月餅彷彿成了中秋的一種象徵,同樣月餅也是這一天裡走親送禮的最好選擇。

  有了月餅,那吃月餅就成一件大事了,在如今眾多口味的月餅中,其中五仁月餅是我的最愛,五仁月餅有獨特的`口感,五種口味混合成一種,既有核桃的鬆脆,又帶有瓜子的芳香……

  在我看來,中秋節這天吃月餅,也是要看準時辰的,白日裡吃月餅,月餅就好像只是一種製作手法特異的餅,說不上特別,瞧著也極為普通,可是當太陽落下,中秋的圓月緩緩升起,等到那一輪銀盤般的圓月升至半空的時候,月餅在月輝的照耀下宛若帶入了一種魔力,月餅的口感摻雜了月光的清涼,在月下吃月餅,能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中秋節。中秋的月是圓的,揮灑的光如水般將我們的周身圍繞,中秋的餅也是圓的,甜膩的口感將我們的心包裹,中秋的人也是圓的,團團圓圓歡聚一堂,一起沐浴著月輝。

  我們手拿著月餅,一口咬下,嚐出來的不僅是月餅甜的滋味,更有一種暖心,溫心,還有一種歡心。中秋節吃月餅,吃的是一種團圓。

  夜幕中的圓月將天空照亮了一大半,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夜都在為月讓步,夜空中的星光也在月輝的光耀下悄然退出了舞臺,此刻的夜空上,唯有那一輪皓月,皓月下是圍坐一團的歡笑人,眾人手心拿著的是中秋月餅,吃下一口月餅,回上心來的是一團綿綿的樂意。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5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絡是在明代。

  具有關資料說,當時,北京城市裡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身和贈於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出國地老百姓已有閤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製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隻限於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6

  月光紙,又稱為“月光禡”、“兔兒禡”、“兔爺禡”,是木刻版水彩印製的神像,是中秋節必備的月神像。

  祭月時拜月神像(月光紙)的風俗起源於明代,明劉侗、於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記載:“紙肆市月光紙,績滿月像,趺坐蓮華者,月光偏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續紛。”另據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舊時,每到中秋節,北京城中的南紙店的月光紙便會熱銷。舊時揚州刻印木刻月光紙的除清代小東門的會文堂紙店外,後來磚橋上的“松竹齋”、大東門街的“蓮青齋”、缺口街的“生記”等十餘家紙店也紛紛刻版印製月光紙售賣。月光紙是糊在秫秸架子上的,周圍還有臘花低鑲的邊,被人們“請”回家去祭祀,然後焚燬。

  月光紙中形象最初為道教形像,是一整張毛邊紙印刷的,是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上面有“太陰星君”的形象,後慢慢變為佛教形象和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畫面上呈現一輪滿月的圓輪,月輪內則有一尊女菩薩端坐於蓮花之上,太陰星君被菩薩的形象所取代,民間信仰中稱其為“月光遍照菩薩”、“月光菩薩”或“月光娘娘”。在菩薩之下還繪有廣寒宮的仙閣殿影以及玉兔搗藥的形象。

  還有以一張整幅順紅紙印製的,上端是“關聖帝君”、“增福財神”,是給鋪戶用的。店主希望自己可以財源廣進。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7

  今天晚上,我在下面玩,突然看見月亮有點圓了,我又想到,我過了這麼多中秋節,還不知道它的來歷和習俗。

  於是,我立刻上去讓媽媽上網去查,查了之後,我才知道來歷是: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十個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的傳統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習俗是: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月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神像放在朝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祭月,然後由當家主婦切好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我還學會了一首古詩,那就是《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聲此夜不長好,明年明月何處看。

  今天我不但學會了一首古詩,有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真是高興呀!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8

  以前中秋節,一大家人快快樂樂的團聚在一起,大人在一起打打牌,小孩下下棋,真是團圓在一起。

  本以為今年也會快快樂樂的團聚在一起,甚至比往年更快樂:因為二伯父會從棗莊回來和我們一起過中秋節。可是我星期六放假了,說好了爸爸帶我回老家,可等了很長時間,也沒等到爸爸。幾分鐘後,爸爸打傘急急忙忙的跑了過來,沒等我開口,就急著說:“家裡出事了,你坐車回家吧!”然後就給我錢,由於太急了,從口袋裡拿張錢就開車走了。我一看手裡,是一張100元的,而且車開那麼快,這件事不輕。

  剛回到家,我就拿起電話,向爸爸打了手機,問他出了什麼事?!他很嚴肅又略帶哭腔的說:“你二老爺,他,去世了!”我當場耳邊像炸了一樣,蒙了。電話裡也是一陣沉默,隱隱約約還有哭聲……

  晚上爸爸回來的很晚,眼圈紅了,全家一片沉默無語……

  農曆8月15,爸爸,我,二哥,奶奶,媽媽,伯父伯母去了二老爺家,奶奶剛下車,便號啕大哭:“二弟啊!姐對不起你啊!沒見到你最後一面啊……”媽媽伯母在旁邊摻著奶奶,也忍不住哭了出來。我跟著她們進了靈堂,當看到遺像上的二老爺時,我忍不住也哭出來,跪在地上,腦海中浮現出小時侯常常回老家,只要一回老家,就一定去二老爺家,我在他的院子玩耍,他在椅子上(他的一個腿因病截肢了)樂呵呵的看著我;當我累的時候,就依偎在他旁邊,纏他講故事,他先逗我一會兒,就是不給我講。看我快哭時,才講我愛聽的童話。每次要回家時,總是依依不捨……

  爸爸看我那樣傷心,把我拉了出去,讓我去散散心,安慰我:“人總是要死的,但是我們還是要生活啊!”淚水朦朧的我似乎聽懂了什麼……

  本來想和全大家人一起過中秋節的,沒想到竟成了終秋節。生老病死讓人無法捉摸,爸爸說的對,人是死了。可我們還要生活啊!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9

  中秋夜,不少地方還盛行著求子之俗。這是古代生育崇拜的體現。這是因為月屬陰、屬女性神,同時又有追求愛情的活動,故求子之俗流傳於中秋節俗中。而求子之俗各地各不相同。

  竊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陽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豐履原之家,娶婦數年不育者,則親友舉行送瓜,先數日,於菜園中竊冬瓜一個,須令園主不知,以彩色繪成面目,衣服裹於其上若人形。舉年長命好者抱之,鳴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長者置冬瓜於床,以被覆之,門中念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受瓜者設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婦得瓜後,即剖食之。俗傳此事最驗雲.在衡陽,凡是村裡結了婚沒有生育兒女的人家,只要人緣好,村裡都會有人給他們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區,也有以瓜送子的習俗,與衡陽類似、中秋節晚上,趁主人賞月不在屋時,要好的鄰居就秘密地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須是已經有兒女的人。他們先選中村裡最惡的一戶人家的瓜圓,從園中偷一隻大冬瓜,在瓜上畫娃娃的面目,再用一節五寸長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內,順著竹管往裡灌水,直到灌滿為止。送子人將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窩中,等主人回房睡覺時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動,水便順著竹管流了出來,就像小孩尿床一樣。而丟瓜的人家一早起來便罵,據說,罵得越兇,將來生的娃娃越健壯。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兒女,便要兒女拜送子的人乾爹、乾媽。

  在貴州也有偷瓜送子的習俗。晚上偷瓜時故意讓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罵,罵得越厲害越好。瓜偷來後,要為它穿上衣服畫上眉,裝成小孩的形狀,敲鑼打鼓,用竹輿抬送,送到無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須請送瓜人吃一頓月餅,然後陪伴著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將瓜煮熟吃掉,認為從此便能懷孕了。

  安徽歙縣一帶,中秋節時,大人們讓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連娘帶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裡,弄得床褥極髒。用這種方式表示送子。有詩說:送子中秋記美談,瓜丁芋子總宜男。無辜最惜紅綾被,帶水拖泥那可堪。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10

  提到中秋節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可以賞月、吃月餅。還有,如果平時親人不在身邊,中秋節又正是人月兩團圓的日子。這天,全家可以歡聚一堂,一起快樂地吃月餅、賞月、聊天……知道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嗎?一起來看一看吧!

  傳說很久以前,兔子長著長尾巴,它和狐狸、猴子是好朋友,整天在一起玩。不論誰有困難,兔子都會熱心地幫忙。

  有一天,它們在路邊遇到一位餓昏在地的老人,它們三個二話沒說,趕忙去尋找食物。猴子摘了許多野果子,狐狸撿了一大堆豆子。然而,這些東西都不頂餓。兔子呢,則把長長的尾巴甩進河裡釣魚。不大一會兒,就有魚咬住了它的尾巴。可是這條魚太大,狐狸和猴子趕緊來幫忙。兩邊一較勁兒,只聽見“咔嚓”一聲,兔子的尾巴被拽斷了,魚也遊走了。眼看那老人餓得直哼哼,兔子咬著嘴唇,強忍住疼痛繼續想辦法,結果把嘴唇咬成了三瓣。最後,它把腳一跺,對狐狸和猴子說:“咱們先弄點柴,熬點湯,老人家喝了一定能好一些。”

  於是,它們趕緊忙活起來。水燒開後,兔子平靜地對兩個朋友說:“兄弟們,我先走一步,你們要照顧好老人家。”說完,便縱身跳進了鍋裡……

  突然,老人睜開了眼睛,用手一指,那滾開的水一下子就變涼了。兔子不但沒死,反而更漂亮了。

  原來這位老人就是玉帝,他想給月宮裡的嫦娥找個伴兒,於是就變成快餓死的老人來考驗人間的三種動物:狐狸、猴子和兔子。經過這一番考驗,玉帝決定帶兔子到月宮去,而狐狸和猴子擁有了像人一樣的智慧。

  據說,兔子到了月宮還不忘幫助別人,天天忙著搗藥救人……

  看了這個動人的傳說,你一定會更深一步瞭解中秋節的習俗。以後再過中秋節,你應該就不會傻乎乎地只知道看月亮、吃月餅了吧,你應該抬起頭來,觀察一下月亮,仔細看看,你看到了那隻捨己救人的小玉兔了嗎?你看見那嫦娥了嗎?呵呵,中秋,“人月兩團圓”!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作文11

  中秋佳節賞月,這是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家人都會團圓在一起來過節,家家戶戶都出來賞月、吃月餅。

  中秋節那天早上,全家人就開始準備晚上的賞月了。晚上終於來了,一家人吃完飯後,就一起拿著月餅和果盤下樓了。

  皓月當空,月亮像一個大圓盤一樣掛在天上,那邊有一條小溪,有兩個人齊坐在溪邊,賞月。看起來,那人好像很有文化,還不由得有了詩意。月光灑在溪上,一陣風吹來,溪面上泛起了一道道波瀾,遠處山上的竹林也不時傳來了一些“沙沙”的聲音,碧波盪漾,這一夜變得更充實了。月亮邊上的雲散開了些,月光普照大地,地上似乎有了一層白霜。這時我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說到這兒,我望了望天上,發現天上的雲彩各種各樣,有的像天上的飛機,有的像一輛車,在這些雲彩的襯托下,月亮顯得更皎潔了。月亮上有著一些灰色的地方,這樣的美中不足,倒讓它顯得更加的亮麗,更加的有光彩了。

  這時我聽見在不遠處,有幾個人正在講中秋節由來的故事。我首先聽見了一個孩子說:“從前有一隻小狗狗,把月亮吃了”,之後就沒了,這是什麼中秋節故事啊。另外一個小孩對大人講,“從前有一個女的上月亮上去了。”我一猜就知道,這肯定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

  結果,坐在我旁邊的媽媽又跟爸爸說起旁邊別人的事了。我看見我同學在一邊,就把一個桌子搬過去,坐在上面往那邊看,他正在看月亮,還發出嗚嗚的聲音,但那不是哭聲,是一個怪聲。又颳了一陣強風,我差點從桌子上面掉下去。我回家拿了三個小的月餅。過去給那個正在怪叫的同學一個,他看見我就知道怪叫被我發現了,於是就裝作沒事一樣坐著了。

  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因為是八月中旬,所以叫八月節,另外又叫團圓節。這一天非常有趣,當然不是玩得有趣,是吃得有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