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字的四字成語

八個字的四字成語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個字的四字成語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八個字的四字成語1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上不沾天,下不著地

  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為淵驅魚,為從驅雀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高興而來,掃興而歸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一佛出世,二佛昇天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一人向隅,滿座不樂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一人拼命,萬夫莫當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一夫出死,萬乘不輕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八個字的四字成語2

  1)好學深思,心知其意:深:深入。愛好學習並能深入思考,心裡就懂得了其中的意義

  2)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好:喜愛;溺:淹沒。喜歡乘船的人往往會淹死,善於騎馬的人往往會摔傷。比喻擅長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到意外的失敗

  3)好言自口,莠言自口:莠言:壞話。好話出自他的口,壞話出自他的口。指人說話反覆無常

  4)豪釐之差,將致千里:豪:通“毫”;釐:很小的計量單位;差:差異;致:招引。指極其微小的差錯,最終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5)和氏之璧,夜光之珠:和氏:春秋時楚人卞和;璧:玉器。指世上罕有的珍寶

  6)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和氏:春秋時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諸侯。指世上罕有的珍寶

  7)和氣致祥,乖氣致異:和氣:和睦;乖氣:不和順;異:災異。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災禍

  8)和氣致祥,乖氣致戾:和氣:和睦;乖氣:不和順;戾:罪過。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災禍

  9)己所不欲,勿加諸人:欲:想要,希望;加:給予。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10)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聚;慶:福。積德的人家,子孫必然會得到福澤

  11)飢則附人,飽便高揚:附:依附,歸附;揚:飛揚。餓了就來歸附,飽了就飛走了。比喻人不得志即來依附,得志時就遠走高飛,忘恩負義

  12)嫁雞逐雞,嫁犬逐犬:嫁:女子出嫁;逐:追隨。比喻女子出嫁後,不論丈夫好壞,都要隨從一輩子

  13)刻畫無鹽,唐突西施:刻畫:描繪;無鹽:戰國時齊國的醜女;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比喻拿醜的和美的比較,冒犯與貶低了美的

  14)可以意會,不可言傳:會:領會,理解。只能心領神會,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15)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行都合乎禮法,沒有什麼可挑剔的

  16)楛耕傷稼,楛耘失歲:楛:粗惡;稼:莊稼;耘:除草;歲:年穀成熟,收成。指耕作不細緻,會影響到的收成

  17)癩蝦蟆想吃天鵝肉:比喻人沒有自知之明,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東西。痴心妄想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敬愛。尊敬我家裡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裡的長輩

  1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驥:駿馬,千里馬;櫪: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20)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指作戰雙方不能殺來往的使者

  八個字的四字成語3

  1.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塞翁失馬”。

  2.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3.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詈詞。罵人長相難看。

  4.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罵人的話。罵人長相難看。

  5.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形容人長相醜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後不成人樣子。

  6.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恆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7. 三十六策,走為上策: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後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8.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9.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恆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10. 山河易改,本性難移:指習慣成性,很難改變。

  11.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裡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後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12.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應。

  13.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比喻兩頭沒有著落。

  14. 上方不足,下比有餘: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15.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形容無路可走的窘迫處境。—— 八字成語

  16. 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無立足之地。

  17. 蛇化為龍,不變其文:比喻無論形式上怎樣變化,實質還是一樣。

  18. 身在江湖,心存魏闕: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

  19. 身在江湖,心懸魏闕: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築,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20. 身在林泉,心懷魏闕: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21.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奧妙,在於各人的領會。

  22. 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於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23.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盛:大;副:相稱,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於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24.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25.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26.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27.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毫、釐: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稍微有一點差錯,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28. 失之千里,差若毫釐: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29. 獅象搏兔,皆用全力: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

  30.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同“獅象搏兔,皆用全力”。

  31.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群眾的監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

  32.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33.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培植,培養。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人才很不容易。

  34.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比喻作畫構思精密,不輕易下筆。

  35.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製細做。

  36.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指別人已有進步,當另眼相看。

  37.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認為事情與己無關,把它擱在一邊不管。

  38.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發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還是要出現,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律發生發展的,是無法改變的。

  39.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40.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41. 守如處女,出如脫兔:處女:未嫁的女子;脫兔:逃跑的兔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42.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離開故土時間再長,最後還是要回歸故土。

  43. 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烹飪賴水火而成,調味兼鹽梅而用。喻人之才性雖各異,而可以和衷共濟。

  44. 水激則旱,矢激則遠:水流矢飛,受阻則勁悍而去遠。旱,通“悍”。比喻因禍致福。

  45.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比喻在平時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困難和危險。

  46.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形容只知坐食享受,不事操作,懶惰成性。

  47.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擁護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48. 順道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違逆道德的就遭到滅亡。同“順德者昌,逆德者亡”。

  49. 順德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違逆道德的就遭到滅亡。

  50.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同“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51.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

  52.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順:順從;昌:昌盛;逆:違背;亡:滅亡。順從我的就可以存在和發展,違抗我的就叫你滅亡。形容剝削階級的獨裁統治。

  53.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順從我的心意才能生存,違抗我的心意就要滅亡。

  54.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順:順從;昌:昌盛;逆:違背;亡:滅亡。順從他的就可以存在和發展,違抗他的就叫你滅亡。形容剝削階級的獨裁統治。

  55. 順之者興,逆之者亡: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同“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56. 說到曹操,曹操就到:指談論到某人,某人恰巧來了。—— 八字成語

  57. 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說怎樣就怎樣,不能更改。

  58.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指萬事皆由天命註定。

  59.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諸葛:諸葛亮;走:嚇走;仲達:司馬懿。指人雖死,餘威猶在。

  60.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指人雖死,餘威猶在。同“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61.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

  62.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君:敬稱對方;終:終究。送多遠的路,終究要分別。

  63.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6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磨。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原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後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65.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66. 堂上一呼,階下百諾:諾:答應。堂上一聲呼喚,階下齊聲答應。多形容舊時豪門權貴威勢烜赫,侍從和奉承的人很多。

  67.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6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69.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70.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71. 天低吳楚,眼空無物:吳楚:泛指長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遠越覺得天下垂,除見蒼天之外,空無所有。現也比喻一無所見。

  72.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73.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人都有一份責任。

  74.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75.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響。—— 八字成語

  76. 頭痛灸頭,腳痛灸腳:指標對疼痛的部位治療,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決具體問題,不深究產生問題的根源。

  77.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比喻被動應付,對問題不作根本徹底的解決。

  78. 頭痛治頭,足痛治足:比喻只解決具體問題,不深究產生問題的根源。同“頭痛灸頭,腳痛灸腳”。

  79.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切都準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刮起來,不能放火。比喻什麼都已準備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80.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樣處以罪刑。指王法對於王子、平民是一樣的。

  81. 為虺弗摧,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滅。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難辦。比喻不乘勝將敵人殲滅,必有後患。

  82. 為淵驅魚,為叢驅爵:比喻為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爵,通“雀”。

  83. 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比喻為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同“為淵驅魚,為叢驅爵”。

  84.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鬆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85. 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比喻沒有根據的事物。

  86. 無面目見江東父老:以之為羞見故鄉人之典實。

  87. 無天於上,無地於下:原指軍將臨戰奮不顧身。

  88. 無源之水,無本之末:沒有源頭的水,沒有根的樹。比喻沒有基礎的事物。

  89.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源:水源;本:樹根。沒有源頭的水,沒有根的樹。比喻沒有基礎的事物。

  90.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指不拘題材形式,任意發揮,皆成妙文。

  91. 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寫了一大篇文章,但沒有接觸到主題。

  92. 相視而笑,莫逆於心: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於心。

  93.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94.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95. 項莊之劍,志在沛公: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96.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真對待。

  97.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表示自己是個硬漢,對別人毫無隱瞞。—— 八字成語大全

  98.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99. 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習書法沒學好,學習劍術也沒學到手。指學習一無所成。

  100.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律:約束。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

  101. 言而無文,行之不遠: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102.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103.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的樣子。說的人很誠懇,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費口舌。

  104. 言之不文,行之不遠: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105.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