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課外閱讀的三段教學法

記敘文課外閱讀的三段教學法

  葉聖陶曾說:“閱讀以瞭解所讀的文章書籍為起碼標準。所謂瞭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誤會,不缺漏,作者表達什麼,就完全領會他什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於閱讀有這樣一點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在教學中,我們要努力達到這一要求。多年來,閱讀教學一直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然而,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學生中能掌握讀的方法、技巧,會答題的人也只佔少數。有的讀不明白文中的意思,有的則理解有誤,這種情況在有一定時間限制的條件下更為突出。歷年的語文中卷中,閱讀類試題的分數都在50分以上,佔總分的三分之一以上,可是考生的失分率卻很高。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閱讀教學,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訓練,從而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根據多年的教學,我認為對於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一定要從七年級抓起:砸實課內,豐富課外,形式多樣,讀寫結合。做到早動手、早訓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記敘文課外閱讀“三段教學法”(傳授階段、訓練階段、總結階段),能較好地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傳授階段

  古人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這一階段,我既授“魚”,也授“漁”。“魚”指的是語文基礎知識及閱讀理解題的答案要點,“漁”則指分析、思考問題的方法、思路及答題技巧等。首先,告訴學生做記敘文閱讀必須有的準備工作,即整體思路:細讀文—說內容—明話題—嚴審題—判斷題型—巧答題。就是要首先認認真真細緻地閱讀文章,說說寫了什麼內容(可以一句話概括),明確文章跟什麼話題有關(或主題是什麼),嚴格審題(弄清楚問什麼),判斷是哪一種題型(不同題型有不同的回答方法),最後巧妙作答。每一節課都要出示以上六步驟(可以寫在黑板一側),並按照這六步驟進行學習,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透過課內閱讀文章教給學生一些語文的基本知識,教他們如何朗讀,如何理解詞語、句子、語段及整篇文章的大意,如何概括中心,須要掌握哪些修辭手法、寫作方法,既教給他們答案要點,又教給他們答題的“公式”。例如,講比喻修辭的作用時,我給學生的答題公式是: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本體的特點+情感。這樣一來,“文科教學理科化”,學生有“公式”可尋,答起題來就不容易丟分了。一些有難度的問題要教給學生答題的思路和技巧。例如,《長在岩石下的小花》中的一道答題:聯絡上下文,談談你對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理解。“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長……但是小花竟然綻放了。”這道題考察的是對文中詞語的理解。這種題型一般要知道詞語本意,然後結合上下文和中心來答,基本步驟是:詞語本意+在文中的意思(聯絡上下文、結合中心來答)。每一種題型都這樣細心指導學生,讓學生有規律可尋,自然就容易理解,答題時也就不容易丟分了。課文中有些精美語段要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進行仿寫,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見到好的語段就朗讀、仿寫,對學生的寫作又非常有幫助。

  二、訓練階段

  這一個階段,我形象地稱之為“打魚”,即學生根據老師教授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掌握技能的階段。

  1.根據已教的內容,教師要選擇適當的閱讀文章給學生去練習,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答題情況,從總體上把握學生存在的問題。學生掌握較好的地方由學生自己講或者乾脆不講,學生講的時候,要先判斷題型,然後說答題思路、答題步驟,再說答案,其他同學可以指出問題,也可以補充。學生掌握不好的地方教師也只做點撥,啟發學生自己找出方法和答案,決不包辦。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做閱讀文章的時候,一定要限定時間,只有限定時間,學生才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從而達到訓練目的。這樣反覆練習,學生在說和聽的過程中就逐漸掌握了答題的技巧與方法。

  2.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以後,就要進行賞析性的閱讀訓練,即對文章中的語言、技巧、情感等進行欣賞性的閱讀。這一訓練內容也要以課內為基礎,以課外為訓練拓展。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做法:(1)我賞我讀:根據你對文章情感的,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語段,飽含感情地讀給大家(這一點,很多老師都會做的);(2)課本(情節)表演: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或幾個情節進行表演(比如:《老王》提著香油和雞蛋來我家的情節就很適合表演。)這一內容,只要課前學生稍做準備就能表演的很好;(3)我學我畫:請根據文章內容畫一幅畫,展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如朱自清的《春》,學生都能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表現春天的生機與活力。課內閱讀是“例題”,課堂訓練是“練習”,賞析閱讀是“表演”,教師要採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積累資料,體會情感,豐富答題經驗。

  3.要賞練結合、以寫帶賞。好的閱讀文章,一定要讓學生仿寫。比如學了課內精講文章朱自清的《背影》,讓學生仿寫一個片段,著力刻畫人物的動作、神態。學生能夠很好地抓住人物的心理,選擇恰當而生動的詞語展示人物內心世界。而這,正是閱讀理解的一個重點。再如,學了課外閱讀《父親》以後,要生寫一篇表現父愛的文章,學生透過仿寫加深了對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的理解。教師做一個有心人,把閱讀當中出現的“寫作點”提煉出來訓練學生,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真的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三、總結階段

  每隔一段時間要對所學的閱讀型別和答題方法進行階段梳理和總結,以便學生更系統地掌握知識。九年級上半學期要對所有的閱讀知識進行分類彙總,就像把無數的小魚裝進幾張大網裡一樣,把學生大腦裡的零散知識進行梳理,以專題分板塊,如:概括主要內容專題,修辭手法專題,寫作手法專題,詞語賞析專題,景物描寫專題等等,教師篩選典型文章和典型例題彙總,並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學生從專題的角度更好地掌握答題的技巧。就像捕魚收網一樣,沉甸甸的“網”會讓學生有一種收穫的喜悅,這種喜悅也從另一個角度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教學實踐證明,對初中生的記敘文閱讀理解指導一定要早動手、早訓練,這種“三段教學法”既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能使學生儘快地掌握本領,信心十足地迎接中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