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寫作的指導

記敘文寫作的指導

  從歷年高考閱卷現場來看,一篇記敘文要想得高分,必須以“情”取勝,而記敘文中的抒情方式不外乎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對於直接抒情,考生往往是講個故事或寫個人物,然後在文章的結尾加幾句抒情句,雖說這樣也做到了抒情,但給閱卷老師總有一種“情”和“事”“人”生拉硬扯,不夠融合的感覺,因此此類記敘文顯得平平淡淡,很難得高分。其實考生在敘事或寫人的時候只需加入幾句景物描寫,就會讓“人”“事”“景”情”做到完美的結合,這樣不僅給閱卷老師水乳交融之感,還會增強文章的韻味,如何在記敘文中巧妙的發揮景物描寫的作用,本文結合高中幾篇經典課文略作歸納:

  一、開頭運用景物描寫,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背景,烘托氣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

  如《孔已己》中開頭對魯鎮酒店的格局的描寫“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檯,櫃裡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餞,買一碗酒。”交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具體的人文特點。

  又如《孔雀東南飛》開頭用“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景物描寫起興,用具體的形象來激發讀者想象,不由得人不從美禽戀偶聯想到夫妻分離,這樣就給全詩籠罩上一種悲劇氣氛,起了統攝全詩、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二、刻畫人物時運用景物描寫,側面烘托人物形象,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如《歸園田居》中陶淵明把自己比成“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來表現詩人厭惡官場、迴歸自然的心情。又如《氓》第三章在刻畫女主人公形象時,寫到了“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先以蔥蘢的茂盛的桑樹寫照自己的青春,繼而又以誘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把戀愛中的少女比作貪食而快樂的小鳥,諄諄告誡之:不能沉溺於愛情,否則,結局悲慘,悔之晚矣。

  又如《邊城》開頭一段中作者鋪敘黃昏景象:“叫個不息”的杜鵑聲、渡口飄來的“生意人的雜亂的聲音”,泥土、草木散發的熱氣,以及各種甲蟲類氣味,構成了一幅喧囂、熱鬧的場景。作者以之反襯黃昏時翠翠身周的幽靜,反襯她心中的“薄薄的悲涼”。再如“天夜了,一匹大螢火蟲尾上閃著藍光,很迅速地從翠翠身旁飛過去,翠翠想:‘看你飛得多遠!’便把眼睛隨著那螢火蟲的明光追去。杜鵑又叫了。”作者寫自由飛翔的螢火蟲,其實正含蓄地表露了翠翠內心朦朧的對於獨立(離開爺爺的“放肆”的“胡思亂想”)、對於更寬廣的自由空間乃至對未來生活(“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的渴望。

  三、行文穿插景物描寫,讓“人”、“事”、“景”、“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水乳交融之感。

  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景物描寫,林沖到草料場時正是風雪交加,草屋“四下裡崩壞”,“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林沖“覺得身上寒冷”,想喝酒驅寒才會“投東”而去,到市井去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廟。林沖去打酒,一路上“雪地裡踏著碎瓊亂玉,迤邐揹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打酒回來“仍舊迎著朔風”,而雪“到晚越下得緊了”,致使林沖住的草屋塌了,這使林沖想起了離這半里路上有個古廟,可以安身。正由於風大雪緊,為了擋風雪,林沖才用大石頭靠住門,致使陸虞候一夥人放完火三人沒能直闖進山神廟來。進而洞悉高俅對自己的迫害,最終奮起反抗。作者對風雪全過程的描寫,既烘托了人物形象,又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從而讓“人”、“事”、“景”、“情”做到了完美統一。

  四、結尾運用景物描寫,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營造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意境。

  如《祝福》的最後一段,透過“我”的感受描寫了一個祝福景象:“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連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在這裡,作者拿有錢人的祝福活動和祥林嫂的慘死作了一個鮮明的對比。這樣,就把“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和“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魯迅語)鮮明地擺到讀者的面前,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又如《文項脊軒志》文章的結尾作者只寫了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妻子當年植樹時的情景,十多年來樹木成長的過程,如今人亡物在的生死離別、陰陽兩隔的苦痛都浮現在眼前了。一棵樹把夫妻相親相愛的喜悅用最深沉委婉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同時更深刻地表達了愛妻早逝的悲痛和對亡妻的深切思念。這種睹物思人、借景抒情的方法省去了大量直接敘寫、抒情的語句,但又是最能觸人心懷、動人心絃、勾人心思了,起到了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作用。這種寫法,正是以景結情、點情染景、宕出遠神的藝術手法,使情感走向更趨委婉迂曲、不直不露,具有極強的“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感染力。

  實戰演練: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樹有根,才能枝繁葉茂,蔥鬱參天;花有根,才能經冬歷夏,年年花落花開。那麼在我們生存的這片大地下,也埋藏了許多深深的根,跨過世紀,穿越秋冬,永不變遷,因為這根深深地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讀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結合自身實際和社會現實,請以“ ,永遠的根”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導引:

  此題是則帶有材料的半命題作文,而實質上材料只起一個解釋說明的作用,對題目並未有太大的限制。因此,考生只需運用“化大為小”的方法將“根”具體到一個點,結合自身實際與社會現實,或敘事、或抒情、寫出“根” 的內涵即可。

  佳作示例:

  土地,永遠的根

  文/一考生

  父親種了大半輩子的田,即使生活好了,他依舊奔忙於田間,因為那是他心中永遠的根,寧忘一世業績,不忘生存之根。(開頭點題,入題快。)

  夏天剛走,秋天就悄悄點燃了山村萬物。(“點燃”一詞極妙,透過景物的變化巧妙的寫出了夏到秋的轉變。)

  高粱紅了,瓜果熟了,巖坎上的野山菊搖盪著粉黃的花朵,遠遠地就聞到了她的清香。

  最按捺不住激動的是滿壠沉甸甸的稻穗兒,在和風拂動下,身姿搖曳,泛起層層金色的波浪。忽然,又齊刷刷地低下頭,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副羞答答的可人樣。(對秋天莊稼成熟景象的描寫,表達了父親對收穫的喜悅,烘托了人物形象,為下文抒發父親對土地的熱愛做鋪墊。)

  這時候,父親最忙,一天幾次往田邊跑,晨曦裡看幾回,夕陽下,又看幾回。他走上田埂,彎腰捋一束稻穗兒,攤開手掌吹吹,而後一粒粒地數著,“一、二、三……”一抹陽光灑在他臉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呱呱落地一樣陶醉,家裡不少那點糧,但是父親依舊那麼賣力。(捋、數、攤等傳神的動詞形象、生動的傳達了父親對土地之“根”的堅守。)

  終於到了開鐮的日子了。

  黃澄澄的田疇上,“嚓,嚓,嚓,嚓……”的割谷聲由遠及近,彷彿頻頻傳送泥土的回報。父親彎腰挑起剛打下的第一擔稻穀,伴著夕陽的餘輝從田埂上走來……(夕陽的餘暉既表達了父親的勞作時間之久,又烘托了人物高大的形象,可謂神來之筆。)

  一擔擔帶著泥土香味的穀子,伴著父親吱呀晃動的扁擔,漸漸堆滿了老屋前的曬穀坪。

  我知道,此刻父親心裡,他收穫的不只是耕耘播種的回報,還有來年的充實與祥和,最重要的還是他的對根的依戀,對田的熱愛。“你看坪裡大堆小堆的谷,這就叫堆金積玉!”父親讀過私熟,常搬出舊書上類似的例子教育我。

  我笑笑,不以為然。他臉霎時一沉,“你呀,懵懵懂懂,只抱怨種田沒有出息,可知田乃生存的根本,是一世為人的見證,寧忘一世業績,不忘生存之根本!”瞟了我一眼,又說:“其實,你想想嘍,泥巴一尺深,翻過來有黃金呢!”(樸實的語言,符合人物身份,既是對我的教誨,又是全文情感所在,人不應該在安逸的生活中忘記生存之本。)

  一陣清風掠過,驅散了周身的燥熱。(側面表達了我受到父親教誨後的心情。)我呆呆地站立,半晌無語。抬眼望望那片青了黃,黃了又青的梯田,一種感覺倏地升起:父親一生沒有傳奇,但精彩都長在地裡。(青了黃,黃了又青的梯田,正是父親一生傳奇的見證,藉此之景,既抒發了對父親的熱愛,更表達了對父親一生固守勞動本色的人類精神的敬佩,言有盡而意無窮。)

  父親是個農民,田是他的根,一生都長在根上,不曾離開。

  點評:

  “家裡不少那點糧,但是父親依舊那麼賣力”,突出表現了父親在當今巨大的時代變遷中“寧忘一世業績,不忘生存之根本”,堅持下田種地,熱愛土地,固守勞動本色的精神。考生的寫作過程實質就是一種抒發真情的過程,作者在描述父親的勞作場面中,在敘寫父親的生活故事中,時時不忘寫景,用景物來表情達意,這種追求畫面美,並在畫面中融入深情,達到了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美的寫作風格,正是一篇優秀記敘文所必備的要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