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見利忘義

成語見利忘義

  【漢字書寫】:見利忘義

  【漢語注音】:jiàn lì wàng yì

  【成語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樊酈滕灌靳周傳》:“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成語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指人見錢眼開,為了私利而不講信義。

  【見利忘義的意思】:利:利益;義:義氣、道義;看到眼前有利可圖就忘記了道義,形容人因為貪婪而變處自私自利。

  【見利忘義的近義詞】:見錢眼開、利令智昏、唯利是圖、忘恩負義、背信棄義;

  【見利忘義的反義詞】:捨生取義、見利思義、見義勇為、急公好義;

  【見利忘義的故事】

  漢朝時期,漢高祖劉邦死後,朝廷的政權落到了呂后手上,呂后為了讓呂氏家族能夠坐穩天下,於是想把原來的`大臣、將軍們全部一網打盡。呂后將自己的侄兒呂祿、呂產封為王,把朝廷的軍政大權掌握在手中。呂后死了以後,陳平以及周勃等老臣們便開始策劃如何將呂氏家族滅掉。當時北軍由呂祿掌管,周勃無法靠近他,在這舉足輕重的關鍵時刻他們想到了老丞相酈商,酈商的兒子酈寄跟呂祿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這樣可以把呂祿騙出來除掉他。酈商體弱多病在家休養,他讓兒子酈寄把呂祿騙出來。呂祿不明真相跟著酈寄出城打獵,周勃乘著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帶兵將北軍控制住,隨後呂氏家族被滅。酈商病入膏肓死後他的兒子酈寄被封為將軍。《漢書.酈寄傳》中記載了這件事情,酈寄在自已有利可圖的時侯出賣了自已的朋友,是不顧道義的行為。

  【見利忘義例句】

  唐.王勃《送劼赴太學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絕,輕進苟動,見利忘義,雖上一階,履半級,何足恃哉!”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二章:“貪得無厭的張作霖,見利忘義,自食諾言,入關後將河北一下攫奪到手。”

  【見利忘義造句】

  很多人總覺得別人見利忘義而為此義憤填膺,卻沒感覺到自已往往也成了一丘之貉。

  道德底線是做人的基礎,實事求是是做事的根本,因此我們不要做那些見利忘義的事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