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典忘祖成語

數典忘祖成語

數典忘祖成語1

  【成語】:數典忘祖

  【拼音】:shǔ diǎn wàng zǔ

  【簡拼】:sdwz

  【解釋】:數:數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事蹟。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蹟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曆史的無知。

  【出處】:《左傳?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示例】:我們要重視中國歷史知識的學習,免得出現~的笑話。

  【近義詞】:崇洋媚外

  【反義詞】:飲水思源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人

  數典忘祖 成語接龍

  【順接】:祖傳秘方 祖功宗德 祖宗三代 祖宗家法 祖宗影神 祖宗成法 祖宗故事 祖宗法度

  【順接】:不挑之祖 不祧之祖 成佛作祖 光宗耀祖 呵佛罵祖 訶佛罵祖 九宗七祖 開山之祖

  【逆接】:備位充數 不可勝數 不計其數 不足齒數 車量斗數 大衍之數 飛將奇數 更僕難數

  【逆接】:數一數二 數不勝數 數九寒天 數以萬計 數典忘祖 數墨尋行 數奇不偶 數奇不遇

數典忘祖成語2

  春秋時,晉國的文伯奉命出使東周,參加周景王王后的葬禮,籍談任副使。這次葬禮很隆重,各諸侯國都來參加,還帶了不少的貢品。

  葬禮過後,按當時的規定要脫下喪服,然後由周天子設宴招待前來弔喪的各國諸侯。當週景王招待文伯時,有意使用魯國貢上的酒器。景王問文伯說:“魯國的酒器好嗎?是這次進貢的。”文伯回答說:“不錯,魯國到底是周公的後代,製作的東西就是好!”景王又說:“文伯啊,這次各諸侯國都有貢品獻給朝廷,唯獨晉國沒有,這是為什麼呢?”文伯一時無話可說,只好向籍談拱拱手,讓他回答。籍談回答道:“我記得當初諸侯受封,都從周王那裡接受了大量器物,藉以安邦定國,所以他們能把器物回獻給天子。而晉國呢?處在深山之中,同北方的少數民族為鄰,遠離周王室,所以,天子忙不過來,就沒有送器物給晉國。現在晉國也無法回獻。”

  原來籍談是在埋怨周天子沒送器物給晉國,景王不高興地說:“你們忘記了嗎?晉國的祖先是周成王的弟弟,難道他還會沒有王室贈送的器物嗎?據我所知,晉國曾先後得到過周王室贈送的鼓、大車、鎧(kǎi)甲、香酒、雕刻過的弓以及勇士等,還有南陽一帶的大片土地。有了功勞不會被忘記,有了貢品都要登記在冊子上,使子孫們知道這是王室的恩寵啊!你的祖先是掌管晉國典籍的官,所以後來以官職作為姓,不然你怎麼姓籍呢?身為掌管典籍的官員的後代,怎麼倒忘了晉國的舊典呢?”

  籍談羞愧滿面,只好與文伯提前退席。景王嘆息地說:“籍談的後代大概不會享有官職了吧?他舉典故卻忘了自己的祖先!”

  含義及用法:“數典忘祖”:一一數出典故卻忘了祖先;後用來諷刺那種對事物本源或國家、社會的歷史一無所知的人。

  注:周成王,周武王的兒子。

數典忘祖成語3

  【成語】數典忘祖

  【讀音】shǔ diǎn wang zǔ

  【釋義】數:數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事蹟。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蹟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曆史的無知。

  【出自】《左傳;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近義詞】崇洋媚外、數禮忘文

  【反義詞】飲水思源

  【故事】(魯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晉國的荀躒到成周,安葬穆後,籍談作為副使。安葬完畢,除去喪服。周天子和荀躒飲宴,把魯國進貢的壺作為酒杯。周天子說:伯父,諸侯都有禮器進貢王室,唯獨晉國沒有,為什麼?荀躒向籍談行禮請他來回答。籍談回答說:諸侯受封的時候,都接受了王室賞賜的寶器,用來鎮撫國家,所以能把彝器晉獻給天子。晉國處在深山,與戎狄為鄰,而遠離王室。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謝戎狄還來不及,怎麼能進獻彝器呢?周天子說:叔父,你忘了嗎?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難道反而沒有得到賞賜嗎?密須的名鼓和它的大輅車,是文王所用來檢閱軍隊的。闕鞏的鎧甲,是武王用來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把它們放置在晉國的`土地上,境內有著戎人和狄人。這以後襄王所賜的大輅、戎輅之車,斧鉞、黑黍釀造的香酒、紅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陽的土田,安撫和征伐東邊各國,這不是得到的賞賜還是什麼?有了功勳而不廢棄,有了功勞而記載在書策上,用土田來奉養他,用彝器來安撫他,用車服來表彰他,用旌旗來顯耀他,子子孫孫不要忘記,這就是福。這種福不給予叔父,還給誰呢?而且從前你的高祖孫伯黶掌管晉國典籍,參與國家大政,所以稱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個兒子董到了晉國,於是就有了稱作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後氏,為什麼忘了呢?籍談回答不出。客人退出去以後,周天子說:籍談恐怕會沒有後代吧?舉出舊典卻忘記了祖宗。

數典忘祖成語4

  成語名稱:數典忘祖

  成語拼音:shǔ diǎn wàng zǔ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人。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緊縮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數:數說;典:史冊。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也比喻對於本國曆史的無知。

  成語來源: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數典而忘其祖。”

  成語造句:張平《抉擇》:“這就叫數典忘祖!”

  數典忘祖的成語故事

  《左傳·昭公十五年》載:一次,晉大夫籍談出使周朝。宴席間,周王問籍談,晉何以無貢物,籍答道,晉從未受過王室的賞賜,何來貢物。周王就列舉王室賜晉器物的舊典來,並責問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後代,怎麼能“數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說列舉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職掌呢?,後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來譏刺對本國曆史的無知。

  數字開頭的成語

  數典忘祖

  包含有數字的成語

  濫竽充數 數典忘祖 飛將數奇 飛將奇數

數典忘祖成語5

  這個詞語來自先秦時期左丘明的《左傳·昭公十五年》。

  十二月,晉荀躒如周,葬穆後,籍談為介。既葬,除喪,以文伯宴,樽以魯壺。王曰:“伯氏,諸侯皆有以鎮撫室,晉獨無有,何也?”文伯揖籍談,對曰:“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鎮撫其社稷,故能薦彝器於王。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於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獻器?”王曰:“叔氏,而忘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無分乎?密須之鼓,與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闕鞏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處參虛,匡有戎狄。其後襄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受之,以有南陽之田,撫徵東夏,非分而何?夫有勳而不廢,有績而載,奉之以土田,撫之以彝器,旌之以車服,明之以文章,子孫不忘,所謂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晉,於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後也,何故忘之?”籍談不能對。賓出,王曰:“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出於尊重原著的精神,我還是把這段話全部轉述了過來,不過要是依照原文翻譯就太長了,這邊用我的話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魯昭公十五年的十二月,晉國的荀躒帶著籍談到周王室覲見。大家一起喝酒的時候就用了魯國進貢的酒杯,周天子就隨口問了一句:“荀躒啊,怎麼大家都進貢了禮器,就你們晉國沒有啊?”籍談作為晉國的副使就代表回答說:“諸侯在受封的時候都接受了周王室賞賜的寶器,用來鎮撫國家,所以現在就有東西進攻。我們晉國在身上裡面,和戎狄這些部落做鄰居,感受不到天子的福分,所以就沒有東西可以進貢。”

  周天子一聽就很不高興了,這意思是我錯了咯,於是就列舉了一大堆周天子賞賜給晉國禮器的故事,還和籍談說:“以前你的高祖孫伯黶就是張國晉國典籍的,所以你們後來被稱為籍氏,你是他的後代,怎麼能忘記這些事情?”

  籍談被周天子這麼說了一通,也不知道還能回答些什麼了,等到使團都走了以後,周天子說了一句:“籍談恐怕會沒有後代了吧,數出了典故卻忘記了自己的祖先。”

  “數典忘祖”,比喻人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也用來比喻人對本國曆史的無知。

  成語造句

  我們應該熟悉自己國家的歷史,不能數典忘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