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15篇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1

  [活動目標]

  1、透過情境活動,讓幼兒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能收陌生人的禮物,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

  3、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佈置兩個場景,分別為“幼兒園”“花園小區”

  [活動過程]

  一、營造情景,真情體驗。

  (一)幼兒園裡的陌生人

  1、真情講述,故事匯入。在“幼兒園” 場景中,XX幼兒園的小朋友沒有人來接,這時來了個陌生人,這名小朋友跟陌生人走嗎?(引出課題)

  2、互動表演,真實流露。請幼兒參與,教師扮“陌生人”與幼兒對話,引誘幼兒跟隨“陌生人”走。

  (二)社群裡的陌生人

  1、轉換場景,擴充套件感知。教師在“花園小區” 場景中,再次講述故事:XX小朋友搬了新家,在樓下玩完後,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這時又來了一個陌生人,陌生人帶走小朋友了嗎?

  2、利用資源,真情表演。幼兒與假扮的陌生人對話,陌生人拿出禮物哄騙幼兒,觀察幼兒的反應。

  二、經驗分析,情感昇華

  小結幼兒的表現:向幼兒提問?

  1、什麼是陌生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為什麼?

  3、“陌生人”要帶你們走,你們應該怎麼辦?

  三、遊戲鞏固,行為強化。

  1、遊戲《不跟陌生人走》

  幼兒隨著音樂走在小路上,突然遇到陌生人。

  小朋友是怎麼辦的?(集體表演)

  2、表演後,繼續在小路上走,自然結束。

  (點評:此次安全活動針對小班幼兒的特點,自始至終在精心設定的生動、真實情景中讓幼兒體驗學習,幼兒真情投入、積極動腦、踴躍表演,使情感、認知最終落實在行為習慣的培養上,這是幼兒安全教育的最終歸宿。整個活動具有“重學習興趣、重真實情景體驗、重行為培養”三大特點,尤其公開教學中利用班級幼兒對聽課男領導的陌生來表演“陌生人”,既充分利用了課堂資源,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實乃巧妙之處。在看似簡單的活動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智慧。)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生疏人的話,不跟生疏人走。

  2.瞭解和把握一些和生疏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預備

  1.有關的圖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熟悉的阿姨扮演生疏人,並設定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一、故事《沙沙和生疏人》

  1.敘述故事《沙沙和生疏人》:變色龍沙沙獨拘束院子裡玩,這時一個生疏人問他公園怎麼走,沙沙有禮貌地告知了他該怎樣走,生疏人特別感謝沙沙。回到家裡,沙沙把這件事告知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留意。'沙沙趕忙問媽媽:“還有什麼事情應當留意的呢?'

  2.集體爭論:

  (1)媽媽為什麼說沙沙做得對?

  (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應當留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生疏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生疏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生疏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生疏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抵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情境一:一個生疏的叔叔對一位小伴侶說:“小伴侶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

  '接著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爭論:能不能接受生疏人的禮物,應當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生疏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伴侶,她今日沒有老師提示:(1)你熟悉她嗎?(2)假如你不熟悉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3)那你應當怎麼對這位阿姨說?

  老師小結:對待生疏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信任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生疏人走。

  三、選擇嬉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

  1.生疏人就是壞人嗎?

  A.生疏人就是壞人。

  B.生疏人不肯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生疏人走?

  A.能去公園和遊樂場。

  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熟悉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

  B.必需先告知爸爸媽媽。

  4.有個不熟悉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麼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生疏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感謝再上車。

  B.不能上車。

  6.生疏人問你的名字.家裡有誰.能不能告知他?

  A.只能告知名字,不能告知他家裡有誰。

  B.什麼都不能告知他。

  四、結束活動

  提示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生疏人不能輕信。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知道不能跟生疏人走,跟生疏人走後會有危急。所以我們透過模擬的形式先讓幼兒在晨間活動中有所“體驗',結果的確有孩子跟生疏人走了,透過這一情境的模擬,把它拍成了影片,事後讓幼兒自己去看,讓幼兒明白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最簡單被生疏人騙走,怎麼愛護自己。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3

  活動目標:

  1. 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

  活動重點: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圖片。

  2. 請一位幼兒園不認識的老師扮演陌生人並設定表演情境。

  3. 玩具、巧克力、果凍。

  活動過程:

  一.安全演練

  1.教師扮羊媽媽,告訴幼兒要出去找好吃的,請幼兒在家等媽媽回來,如果有陌生人來,不要離開家。請一個陌生的老師扮老狼來引誘幼兒。

  2.集體討論:

  (1):媽媽出門前怎麼說的?

  (2):老狼來了是怎麼說的,寶寶又是怎麼做的?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玩,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要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三.

  情境一:

  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拿出玩具給她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呢?應該怎麼對他說?

  情境二:

  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老師提醒:

  (1)你認識她嗎?

  (2)如果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活動延伸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教學反思:

  由於小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辨別能力也比較缺乏。因此,我們開展了健康活動《不跟陌生人走》我把目標定為:1、透過情境活動,讓幼兒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2、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3、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根據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的,所以我在活動開始時設計了情景表演,幼兒透過觀看情景表演,對陌生人有了較深刻的瞭解,知道了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並知道了不能跟陌生人走。

  第二環節是讓幼兒解拒絕陌生人的方法。幼兒觀看幼兒用書,這三幅圖片我是透過三種不同形式來進行教學的。第一幅我讓幼兒看後個別回答,並透過師生共同表演對話來鞏固麗麗拒絕陌生人的話。第二幅我讓幼兒看後討論:如果你碰到這種事情,你會請誰來幫忙?第三幅我讓幼兒來判斷奇奇做得對不對?進一步鞏固了拒絕陌生人的方法。

  第三環節是教師總結,結束活動。最後一個環節後來我覺得收得有點快,感覺整堂課的環節太少,

  本節活動下來小朋友都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但是真的遇到這種情況的話,我相信小朋友都不會、不知道怎麼應對,我還問了小朋友有關家裡的情況,比如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沒幾個小朋友能回答的出來。如果能有一次真的表演,那樣更能讓幼兒印象深刻,也達到了本節課的要求。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2、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知道老師叫到名字,再站起來有禮貌地離園。

  活動準備:

  一位陌生人由其他班教師扮演,零食若干。

  活動過程:

  1、情景體驗:陌生人走進班裡來接小朋友陌生人:我接毛毛和東東這兩位幼兒坐著不動,懷疑地看著陌生人。陌生人:我是你們媽媽的同事,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給你們,好嗎?(拿出包裝漂亮的糖果、薯片等)這時毛毛和東東走向陌生人。又有幾個幼兒要陌生人手裡的食品。陌生人:還有誰想跟我走?我們還要去遊樂園!(又有兩個幼兒跟著陌生人走)教師:(攔住)你們幹什麼去啊?你們認識她嗎?幼兒搖搖頭。教師:這位阿姨,你知道這些小朋友的媽媽叫什麼名字?陌生人:不知道。教師:你知道小朋友的家住在哪裡嗎?陌生人:不知道。教師:這位阿姨,不認識你們的媽媽,不知道你們的家住在哪裡,你們還跟她走嗎?幼兒:不能(小朋友紛紛走回了自己的坐位)。

  2、提問引導:教師:為什麼不能跟她走呢?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媽媽。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家。幼兒:我媽媽說:壞人會把小孩賣到農村,不讓回家。教師:阿姨要是給你們糖吃,你跟她走嗎?幼兒:不走。幼兒:好吃的東西可能有毒藥。教師:阿姨帶你們去遊樂場玩,你去嗎?幼兒:不去。

  3、小結教師: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陌生人來接時千萬不要跟她走。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要帶我們去遊樂場玩,我們也不要跟著走,我們要等誰來接才走呢?幼兒:等爸爸、媽媽來接。教師:對!只有等到爸爸媽媽或家裡人來接才能走,爸爸媽媽沒來的時候不要急,要跟老師在一起。如果爸爸媽媽都來接時,你們也不要急,要等老師看到你的爸爸媽媽後,叫到你的名字才能離開座位去找爸爸媽媽。

  4、教師自然引出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引導幼兒一起朗誦。

  5、幼兒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等教師叫到名字後才能站起來離開位置,自然走到操場裡遊戲,活動自然結束。

  附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

  幼兒園,大門開,爸爸媽媽都來接。毛毛媽媽沒有來,急得毛毛哭起來。陌生人,走過來,千萬不要去理睬。別亂跑,慢等待,爸爸媽媽一定來。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5

  設計意圖:

  由於孩子年齡小,對是非的分辨能力較差,該怎樣進行自我保護,掌握最基本的安全常識減少意外的發生,為此我設計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和陌生人走。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圖片四張。

  2、玩具、果凍、巧克力。

  出示圖片

  圖片1:陌生人要去你家,不能帶路。

  圖片2:陌生人硬拉著你,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選擇遊戲

  1、能不能和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遊樂場。

  B、不能去任何地方。

  2、有個陌生人給你東西吃。

  A、都可以吃。

  B、不能吃。

  活動結束: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不能輕信陌生人。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幾個日常常見的例項出發出發,圖文結合讓幼兒感覺到事情就在你身邊,透過討論的形式讓幼兒學到一些安全常識,教學效果很好。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6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3.增強安全意識,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險的地方玩耍。

  4.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圖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並設定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裡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麼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裡,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註意。”沙沙連忙問媽媽:“還有什麼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2.集體討論:

  (1)媽媽為什麼說沙沙做得對?

  (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提醒:(1)你認識她嗎?(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3)那你應該怎麼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選擇遊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 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遊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須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麼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謝謝再上車。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裡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裡有誰。

  B.什麼都不能告訴他。

  四、結束活動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教學反思:由於小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辨別能力也比較缺乏。因此,我們開展了健康活動《不跟陌生人走》我把目標定為:1、透過情境活動,讓幼兒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2、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3、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根據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的,所以我在活動開始時設計了情景表演,幼兒透過觀看情景表演,對陌生人有了較深刻的瞭解,知道了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並知道了不能跟陌生人走。

  第二環節是讓幼兒解拒絕陌生人的方法。幼兒觀看幼兒用書,這三幅圖片我是透過三種不同形式來進行教學的。第一幅我讓幼兒看後個別回答,並透過師生共同表演對話來鞏固麗麗拒絕陌生人的話。第二幅我讓幼兒看後討論:如果你碰到這種事情,你會請誰來幫忙?第三幅我讓幼兒來判斷奇奇做得對不對?進一步鞏固了拒絕陌生人的方法。

  第三環節是教師總結,結束活動。最後一個環節後來我覺得收得有點快,感覺整堂課的環節太少,

  本節活動下來小朋友都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但是真的遇到這種情況的話,我相信小朋友都不會、不知道怎麼應對,我還問了小朋友有關家裡的情況,比如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沒幾個小朋友能回答的出來。如果能有一次真的表演,那樣更能讓幼兒印象深刻,也達到了本節課的要求。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聽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一些求救的方法。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三張(內容:故事《聰明的明明》)

  2、事先和一名幼兒不熟悉的男校工聯絡,請他配合教育活動,並準備一些幼兒喜歡的糖果、玩具。

  活動過程:

  一、看圖講述

  1、教師出示第一張掛圖,介紹圖中的孩子明明,引導幼兒說一說圖上還有誰,陌生人在對明明說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不能跟陌生人走。

  二、情景模擬

  1、教師藉故離開教室。

  2、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場。“陌生人”透過各種方式,例如給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誘孩子離開教室。陌生人與幼兒的對話: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呢?(幼:老師出去了)陌生人:老師不在,我帶你們去玩吧!(幼:老師說不能和陌生人走)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壞蛋。你們看我還給你們帶糖果來了。(幼:老師說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陌生人:不能吃糖果,那玩玩具可以吧?你們看這是麥當勞的玩具。(幼兒開始有些動搖了,有的開始要玩具了)陌生人:麥當勞玩具好玩嗎?(幼:好玩)陌生人;那我帶你們去麥當勞玩吧,那裡有更多玩具,還有薯條可以吃。(大部分幼兒高興地鼓掌並一一跟著“陌生人”走出教室,小部分幼兒還坐在位置上)

  3、教師在幼兒即將離開教室時出現,陌生人離開。

  師:剛才你們想去什麼地方(幼:麥當勞)

  師:那位叔叔你們認識嗎?(幼:不認識)

  師:那你們為什麼要跟他走呢?(請幾位幼兒回答)

  師:你為什麼不跟陌生人走呢?(請一位幼兒回答)師:你們覺得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麼?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和陌生人走了會怎樣?

  三、討論求救方法

  1、教師告訴幼兒“沒有告訴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小結和陌生人走的危險性。

  2、討論:和陌生人在一起時有什麼自我保護的方法。

  3、教師出示第二、三張掛圖,向幼兒介紹明明在陌牛生人要帶自己走時的自救方法。

  教師小結:陌生人可能有壞人,壞人會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說好聽的話騙小孩,把小孩騙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反思:

  本篇採用帶有典型性的情境活動,讓幼兒作為情境活動的主體,來積極體驗,進行認知活動,體現了幼兒學習主動性,活動很成功。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透過情境活動,讓幼兒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瞭解和掌握與陌生人交流的方法。

  3、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原有經驗:對陌生人概念不清,容易被玩具和食物吸引,自我保護意識較為淡薄。

  2、物質準備:活動室:自制課件《機智的喜羊羊》音樂《喜洋洋和灰太狼》

  戶外: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並設定表演情境。巧克力、羊羊頭飾。

  三、活動過程

  (一)引入:律動入場

  教育價值:透過匯入一個幼兒喜歡而熟悉的音樂吸引幼兒注意力,使幼兒放鬆愉快的投入活動。

  1、教師帶幼兒聽著好聽的喜羊羊音樂入場,和教師一起做小律動。

  (二)看幻燈片講述故事《機智的喜羊羊》

  教育價值:透過角色扮演,再現生活中的情景,賦予幼兒角色。

  背景資料:教師以羊村長慢羊羊出現:今天,我是羊村長,你們都是喜羊羊,今天爺爺要帶大家去旅行,高興嗎?但是要記住,千萬不要離開我!

  場景一:羊村門口:

  教育價值:引入動畫片中幼兒熟悉的灰太狼形象,使幼兒理解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

  背景資料:狡猾的灰太狼出現。

  教師模仿灰太狼語氣:告訴你們,聽說羊村的村長要帶著小羊們出來玩,我今天就是要想方設法騙只小羊和我的老婆紅太郎美美的吃一頓的!

  提問:你們認識他嗎?跟他很熟悉嗎?

  提升經驗: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

  場景二:模擬情境:遊樂場。

  教育價值:透過故事講述,再現生活中的情景,使幼兒學會和陌生人有禮貌的相處,必要時告知成人。

  背景資料:幼兒和教師一起用手在腿上走,模擬行走。走呀走,走呀走,一走走到遊樂場!村長帶喜羊羊們去遊樂場玩。羊村長:孩子們。想坐摩天輪嗎?爺爺去買票,乖乖等爺爺,千萬不要離開呀!村長去排隊買票,這是灰太狼走來。灰太狼問他:小弟弟,售票處怎麼走?你能告訴我嗎?喜羊羊有禮貌地說一直往前走轉個彎就到了,灰太狼說:小弟弟,謝謝你,可是我還是不認識你能帶我去嗎?喜羊羊說:對不起,我不能帶你去,讓我們的村長帶你去吧!說著大喊:爺爺,這裡有個人要問您路!灰太狼聽到喜羊羊喊爺爺嚇得趕緊逃走了!

  提升經驗:陌生人來問路,要有禮貌回答他,但是不能跟他走,必要時喊大人!你們做的真棒!都是機智的喜羊羊!

  場景三:模擬情景:超市。

  教育價值:模擬幼兒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環境,教育幼兒不要和陌生人走,必要時求救成人。幼兒和教師一起用手在腿上拍,模擬行走。走呀走,走呀走,一走走到大超市!村長帶喜羊羊來到了大超市,超市裡好多人。村長:我要去買冰激凌,喜羊羊呆在原地等我,千萬別走開。喜羊羊一直看著爺爺在挑選物品。這時灰太狼走過來說:喜羊羊我帶你去買好吃的巧克力,好嗎?喜羊羊說:叔叔,對不起,我不去。我爺爺在那裡!爺爺,有個叔叔要帶我去買巧克力!灰太狼聽到喜羊羊喊爺爺嚇得趕緊逃走了!

  提升經驗:陌生人領你走,你不去!必要時告訴大人!

  場景四:模擬情景:幼兒園門口。

  教育價值:模擬幼兒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環境,教育幼兒不要隨便接受陌生人的禮物,必要時徵求成人同意。幼兒和教師一起用手在腿上拍,模擬行走。走呀走,走呀走,一走走到幼兒園!村長帶喜羊羊來幼兒園玩。在幼兒園門口,大家在一起玩。灰太狼要給喜羊羊玩具和好吃的。灰太狼:小弟弟,你真可愛,我請你吃巧克力蛋,你跟我到我家玩好麼?喜羊羊:叔叔,對不起,謝謝您,我不能要!沒有爺爺的同意我不能去你家!爺爺,叔叔給我好吃的,我可以要嗎?灰太狼聽到喜羊羊喊爺爺嚇得趕緊逃走了!

  提升經驗:陌生人給禮物,不能隨便收下它!要徵求大人同意。

  2、討論:

  教育價值:透過討論活動,幫助幼兒回憶故事,梳理和陌生人相處的正確方法。

  提問:(1)灰太狼都在哪些地方,用了什麼辦法騙喜洋洋的?(2)為什麼灰太狼沒有得逞?喜羊羊是怎樣做的?(3)陌生人都是壞人嗎?生活中我們應怎樣和陌生人說話?等

  3、將討論後提升的經驗

  關鍵經驗(1)陌生人來問路,要有禮貌回答他,但是不能跟他走,必要時喊大人!(2)陌生人領你走,我不去!必要時告訴大人!不要離開成人的視線,要和大家在一起!(3)陌生人給禮物,不能隨便收下它!要徵求大人同意。

  3、情境練習《機智的喜羊羊》

  教育價值:透過精心設計的情境,驗證幼兒對於與陌生人相處的方法的掌握情況。

  模擬情境:一個陌生的阿姨,對班裡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一個陌生的阿姨,我帶你們去幼兒園別的地方玩,好嗎?

  教師提醒:(1)你認識她嗎?(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3)那你應該怎麼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4、結束活動

  我們小朋友真的很棒,完成了我們的考驗。知道外出時千萬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喜羊羊很高興,給我們帶來了好聽的歌,我們在歌聲中和老師們說再見了!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內容的選擇方面,我能以健康活動為出發點,選擇幼兒現實生活中的情境,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在環節的選擇和設定方面,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將教師的教育意圖讓幼兒在愉悅的體驗中獲得。整個活動既生活化又情境化,同時還不忘挖掘幼兒的品德教育。

  2、情境匯入,角色的扮演,使得教學活動很成功。為了使幼兒更感興趣,我將自己賦予角色,我就是老村長,孩子們就是喜羊羊。我用情境帶著幼兒進入我們的故事。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角色,還為孩子們佈置了任務:我們一起去旅行。這樣孩子有目的出發,我能始終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去體驗、去獲得,從而目標較好完成。

  3、引入參與式講故事的方法,編了兒歌:走啊走,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這樣有兩個

  好處:一是和孩子互動,模擬情境,二是順利無痕跡的轉換地點和情境。

  4、精簡的幻燈片剔除許多無關因素,使得幻燈片更加色彩凸顯,主題突出。

  5、本次活動我能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準確的提問,用我的語氣和肢體語言為幼兒創設情境。使得幼兒表現較為主動地思考和學習,師幼互動較好.

  6、我在每個環節的提升經驗運用了更加有可信度的老村長的話,使得層次更加清楚,更易

  於幼兒記憶和重複。

  7、聽音樂律動《喜羊羊和灰太狼》進入,幼兒賦予角色意識更自然,一下就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離。

  需要改進的內容:

  (1)最後可以在角色辨析時加入其他角色,使得更接近幼兒的現實生活。

  (2)戶外環節孩子可以先投入的遊戲,然後出現陌生人,可以更好的檢驗孩子們的反映。然後教師適時的提問,可以給孩子更多思考的空間!

  (3)最後要有個小結,可以在十個一環節進行。我覺得教師設計活動的視角一定要觀察幼兒,觀察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普遍特點,這樣設計的活動更能吸引幼兒,更能引起幼兒的主動學習。而且活動的實施中,教師不但要心中有目標還要看孩子的掌握情況和能力水平,根據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提問和指導策略,這樣才可能出現好的互動效果,活動才有可能進行的比較流暢。還有教師要多方面考慮包括自己的位置、孩子的位置、教具的擺放以及自己的語言表情神態、肢體語言,充分調動孩子的.興趣和注意,這樣才能上一節好活動。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9

  活動目標

  1、透過情境活動,讓學生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能收陌生人的禮物,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學生學會保護自己。

  3、初步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過程

  一、營造情景,真情體驗。

  (一)學校裡的陌生人

  1、真情講述,故事匯入。在校園場景中,--的小朋友沒有人來接,這時來了個陌生人,這名小朋友跟陌生人走嗎?(引出課題)

  2、互動表演,真實流露。請幼兒參與,教師扮“陌生人”與學生對話,引誘學生跟隨“陌生人”走。

  (二)社群裡的陌生人

  1、轉換場景,擴充套件感知。教師在“花園小區”場景中,再次講述故事:--小朋友搬了新家,在樓下玩完後,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這時又來了一個陌生人,陌生人帶走小朋友了嗎?

  2、利用資源,真情表演。學生與假扮的陌生人對話,陌生人拿出禮物哄騙幼兒,觀察學生的反應。

  二、經驗分析,情感昇華

  小結學生的表現:向學生提問?

  1、什麼是陌生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為什麼?

  3、“陌生人”要帶你們走,你們應該怎麼辦?

  三、遊戲鞏固,行為強化。

  1、遊戲《不跟陌生人走》學生隨著音樂走在小路上,突然遇到陌生人。小朋友是怎麼辦的?(集體表演)

  2、表演後,繼續在小路上走,自然結束。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10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聽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一些求救的方法。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三張(內容:故事《聰明的明明》)

  2、事先和一名幼兒不熟悉的男校工聯絡,請他配合教育活動,並準備一些幼兒喜歡的糖果、玩具。

  活動過程:

  一、看圖講述

  1、教師出示第一張掛圖,介紹圖中的孩子明明,引導幼兒說一說圖上還有誰,陌生人在對明明說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不能跟陌生人走。

  二、情景模擬

  1、教師藉故離開教室。

  2、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場。“陌生人”透過各種方式,例如給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誘孩子離開教室。

  陌生人與幼兒的對話:

  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呢?(幼:老師出去了)

  陌生人:老師不在,我帶你們去玩吧!(幼:老師說不能和陌生人走)

  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壞蛋。你們看我還給你們帶糖果來了。(幼:老師說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

  陌生人:不能吃糖果,那玩玩具可以吧?你們看這是麥當勞的玩具。(幼兒開始有些動搖了,有的開始要玩具了)

  陌生人:麥當勞玩具好玩嗎?(幼:好玩)

  陌生人;那我帶你們去麥當勞玩吧,那裡有更多玩具,還有薯條可以吃。(大部分幼兒高興地鼓掌並一一跟著“陌生人”走出教室,小部分幼兒還坐在位置上)

  3、教師在幼兒即將離開教室時出現,陌生人離開。

  師:剛才你們想去什麼地方(幼:麥當勞)

  師:那位叔叔你們認識嗎?(幼:不認識)

  師:那你們為什麼要跟他走呢?(請幾位幼兒回答)

  師:你為什麼不跟陌生人走呢?(請一位幼兒回答)

  師:你們覺得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麼?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和陌生人走了會怎樣?

  三、討論求救方法

  1、教師告訴幼兒“沒有告訴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小結和陌生人走的危險性。”

  2、討論:和陌生人在一起時有什麼自我保護的方法。

  3、教師出示第二、三張掛圖,向幼兒介紹明明在陌牛生人要帶自己走時的自救方法。

  教學反思:

  由於小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辨別能力也比較缺乏。因此,我們開展了健康活動《不跟陌生人走》我把目標定為:1、透過情境活動,讓幼兒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2、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3、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根據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的,所以我在活動開始時設計了情景表演,幼兒透過觀看情景表演,對陌生人有了較深刻的瞭解,知道了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並知道了不能跟陌生人走。

  第二環節是讓幼兒解拒絕陌生人的方法。幼兒觀看幼兒用書,這三幅圖片我是透過三種不同形式來進行教學的。第一幅我讓幼兒看後個別回答,並透過師生共同表演對話來鞏固麗麗拒絕陌生人的話。第二幅我讓幼兒看後討論:如果你碰到這種事情,你會請誰來幫忙?第三幅我讓幼兒來判斷奇奇做得對不對?進一步鞏固了拒絕陌生人的方法。

  第三環節是教師總結,結束活動。最後一個環節後來我覺得收得有點快,感覺整堂課的環節太少,

  本節活動下來小朋友都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但是真的遇到這種情況的話,我相信小朋友都不會、不知道怎麼應對,我還問了小朋友有關家裡的情況,比如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沒幾個小朋友能回答的出來。如果能有一次真的表演,那樣更能讓幼兒印象深刻,也達到了本節課的要求。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11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隨便離開老師或家長,不能跟陌生人走。

  2、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兩位幼兒不認識的叔叔或阿姨扮演陌生人,並與之設定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等。

  活動過程:

  1、講故事《小華和陌生人》。

  2、根據故事內容,組織幼兒進行討論。

  (1)小華為什麼沒有跟著陌生人走?

  (2)小華是怎麼說的?

  3、情境練習:學習對付陌生人的方法,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情景一: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朋友,他今天沒有空來接你了,讓我來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師提示:你認不認識她?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跟她走?小朋友都來想一想:某某應該對這位阿姨說什麼?(讓幼兒練習:對不起,我不能跟你走,我還是等我媽媽來接我吧。)

  情景二:小朋友們正在草地上游戲,一位陌生的叔叔走過來,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真可愛,叔叔給你巧克力,我帶你去玩吧。”

  教師提示:

  1、陌生人給你的東西能不能吃?為什麼不能吃?

  2、能不能隨意接受陌生人的禮物?為什麼不能?

  3、集體練習一些委婉而禮貌的謝絕語。

  4、結束:教育幼兒和陌生人打交道時也應該有禮貌。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12

  活動目標;

  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嘗試用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並樂意大膽地進行交流。

  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1、請一位老師客串並設定表演情境。

  2、幼兒喜歡的零食

  活動過程

  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在旁邊提醒:

  (1)你認識她嗎?

  (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

  (3)那你應該怎麼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選擇遊戲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遊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不能和她去。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喜歡的都吃

  B.什麼都不能吃

  5.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裡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都給他說

  B.什麼都不能告訴他。

  五、結束活動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幾個日常常見的例項出發出發,圖文結合讓幼兒感覺到事情就在你身邊,透過討論的形式讓幼兒學到一些安全常識,教學效果很好。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13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知道老師叫到名字,再站起有禮貌地離班。

  3、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一位陌生人由其他班教師扮演,零食若干。

  活動過程:

  1、情景體驗:陌生人走進班裡來接小朋友

  陌生人:我接毛毛和東東。

  這兩名小朋友坐著不動,只是懷疑地看著陌生人。

  陌生人:我是你們媽媽的同事,我帶來了許多好吃的,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給你們,好嗎?(陌生人拿出幾個包裝漂亮的巧克力、薯片等食品)

  這時,毛毛和東東看到食物後馬上站起來,走向陌生人。又有四五個小朋友也跟著走向陌生人,還有的小朋友伸手要陌生人手裡的食品。

  陌生人:還有誰想跟我們一起走?我們還要去遊樂場玩呢!(又有兩個小朋友站起來,跟隨陌生人往外走。)

  教師:(攔住)你們幹什麼去啊?你們認識她嗎?

  幼兒搖搖頭。

  教師:這位阿姨,你知道這些小朋友的媽媽叫什麼名字嗎?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師:你知道小朋友們的家住哪裡嗎?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師:這位阿姨不認識你們的媽媽,不知道你們的家住在哪裡,你們還能跟她走嗎?

  幼兒:不能(小朋友們紛紛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2、提問引導

  教師:為什麼不能跟她走呢?

  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媽媽。

  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家。

  幼兒:我媽媽說:壞人會把小孩賣到農村,不讓回家。

  教師:阿姨要是給你們糖吃,你跟她走嗎?

  幼兒:不走。

  幼兒:好吃的裡可能有毒藥。

  教師:阿姨帶你們去遊樂場玩,你去嗎?

  幼兒:不去。

  3、小結

  教師: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陌生人來接時,小朋友千萬不要跟他走。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要帶我們去遊樂場玩兒,我們也不要跟著走,我們要等誰來接才走呢?

  幼兒:等爸爸媽媽來接。

  教師:對!只有等到爸爸媽媽或家裡人來接才能走,爸爸媽媽沒來的時候不要著急,要跟老師在—起。如果爸爸媽媽們都來接時,你們也不要著急,要等老師看到你的爸爸媽媽後,叫到你的名字才能離開座位去找爸爸媽媽。

  4、教師自然引出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引導幼兒一起朗誦。

  5、幼兒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等教師叫到小朋友的名字後才能站起來離開座位,自然走到教室的前面,活動自然結束。

  附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

  幼兒園,大門開,爸爸媽馮都接來。毛毛媽媽沒有來,急得毛毛哭起來。

  陌生人,走過來,千萬不要去理睬。別亂跑,慢等待,爸爸媽媽一定來。

  活動反思:

  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教育很重要。現在家裡就一個孩子,父母上班在外,經常留一個孩子在家,對於孩子在家的安全就格外重要。如不動電、不動氣等。陌生人敲門等幼兒怎樣處理,這是孩子要掌握的技能。在超市和父母走丟怎麼辦?有陌生人來接怎麼辦等。在活動中,幼兒知道求救老師、家長。有的幼兒還知道大聲喊叫。在超市裡還知道廣播、打電話等。幼兒都能掌握。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14

  活動目標:

  1. 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重點: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圖片。 2. 請一位幼兒園不認識的老師扮演陌生人並設定表演情境。 3. 玩具、巧克力、果凍。

  活動過程:

  一.安全演練

  1.教師扮羊媽媽,告訴幼兒要出去找好吃的,請幼兒在家等媽媽回來,如果有陌生人來,不要離開家。請一個陌生的老師扮老狼來引誘幼兒。

  2.集體討論: (1):媽媽出門前怎麼說的?

  (2):老狼來了是怎麼說的,寶寶又是怎麼做的?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玩,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要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三.情境一:

  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拿出玩具給她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呢?應該怎麼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老師提醒:(1)你認識她嗎?

  (2)如果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活動延伸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15

  現狀分析及活動設計思路:

  1、班級情況

  全班共有32人,男生15人,女生17人

  2、幼兒發展情況及年齡特點

  本班幼兒大多是2、5到3歲

  3、集教活動設計思路

  目標:給予幼兒大膽的交流空間和寬闊的想象空間

  4、戶外活動設計思路

  活動預目標:讓幼兒在運動中體驗到樂趣,愛上運動

  戶外活動目標:透過運動達到鍛鍊身體的作用。

  一、晨檢

  目標:檢查幼兒口、手、書包中是否有不安全物品,身上是否有傷,情緒是否有異常。

  二、早操

  目標:願意加入早操活動中,和老師一起完成早操活動。

  三、喝水

  目標:左手拿杯把右手扶杯底,正確喝水,不弄溼衣服,養成按時喝水的良好習慣。

  四、解便

  目標:解便時不尿溼褲子,有事請老師幫忙。

  五、集教活動

  一、活動名稱;不跟陌生人走

  二、活動目標;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三、活動準備

  1、請一位老師客串並設定表演情境。

  2、幼兒喜歡的零食

  四、活動過程

  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在旁邊提醒:(1)你認識她嗎?

  (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

  (3)那你應該怎麼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選擇遊戲: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遊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不能和她去。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喜歡的都吃

  b、什麼都不能吃

  5、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裡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都給他說

  b、什麼都不能告訴他。

  四、結束活動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