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成語

完璧歸趙成語

完璧歸趙成語1

  成語:完璧歸趙

  【成語】: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簡拼】:wbgz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示例】:請放心,不要多久,這兩件東西定會~。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近義詞】:物歸原主

  【反義詞】:支離破碎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物歸原主

  完璧歸趙 成語接龍

  【順接】:趙公元帥 趙四將軍 趙家姊妹 趙禮讓肥 趙郊坑肉 趙錢孫李

  【順接】:全璧歸趙 完璧歸趙 圍魏救趙 原璧歸趙 樂分龍趙 張王李趙 酒評魯趙

  【逆接】:短褐不完 褐衣不完 鹿裘不完 裋褐不完 大璞不完 太璞不完 蓋棺事完

  【逆接】:完事大吉 完體將軍 完全小學 完名全節 完好無缺 完完全全 完整無缺 完璧歸趙

完璧歸趙成語2

  完璧歸趙[ wán bì guī zhào ]

  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 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迴歸趙國。”

  例 句

  1. 這些書我看過之後一定會~,請你放心。

  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名貴寶玉“和氏璧”。這件事情讓秦國大王知道了,他就寫了封信,派人去見趙王,說秦王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那塊寶玉。趙王看了信,心裡想,秦王一向是隻想佔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一次怎麼這麼大方吶?要不答應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答應吧,又怕上當。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們商量。大臣們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藺相如知道了,對趙王,說:“大王,讓我帶著‘和氏璧’去見秦王吧,到那裡我見機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又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裡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後又交給後宮的美女們去看。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兒,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城換寶玉的誠意。可是寶玉已經到了秦王手裡,怎麼才能拿回來呢?

  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計策,就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看著雖然挺好,可是有一點小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一聽有毛病,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後宮拿來交給藺相如。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後退了幾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願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麼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哩!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真心。現在寶玉在我的手裡。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跟這塊寶玉一塊兒碰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對著柱子,就要摔過去。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摔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的話怎麼能不算數哩!”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他就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我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趙王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送寶玉的儀式。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才能把寶玉獻上。”秦王說:“好!就這麼辦吧!”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賓館去休息。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裡。

  就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於秦王會把他怎麼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後來秦王發覺這件事,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想發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準備,怕打不贏。最後秦王只好放藺相如回到趙國去。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就叫作“完璧歸趙”。直到今天,人們談起這段故事來,還對藺相如的英勇行為翹大拇指哩。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迴歸趙國。”

完璧歸趙成語3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覆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您根據什麼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有罪過,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麼知道燕王(會收留您)?’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願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裡。

  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交。現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上請罪,就能僥倖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是可以出使的。”

  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他的要求。”趙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麼辦?”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的請求而讓它負理虧的責任。”趙王問:“可以派誰去呢?”

  藺相如回答說:“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願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秦王坐在章臺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及侍從人員看,群臣都歡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

  於是,藺相如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求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而且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應該。

  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禮,親自拜送了國書。這是為什麼?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現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裡接見我,禮節顯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後又將它傳給妃嬪們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快要撞擊在柱子上。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並召喚負責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裡到那裡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不能得到,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現在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設“九賓”的禮節,我才敢獻上和氏璧。”秦王估計這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裡。 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給趙國,就打發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已經從小路到達趙國了。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著璧送來。現在憑藉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敢留著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

  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發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侍從中有的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秦王就說:“現在殺了藺相如,終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的友好關係。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讓他回趙國去。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於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送他回趙國去了。

  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後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完璧歸趙歷史人物

  1、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趙惠文王時,秦強索趙“和氏璧”。他受命攜璧入秦,當廷陳詞力爭,終完璧歸趙。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隨趙王赴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因善於應對,使趙王免遭屈辱,擢為上卿。對趙相廉頗能一再容忍謙讓,使其感悟,成為知交。

  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蹟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件事件。

  2、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早年在燕國做人質。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與其弟爭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的、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發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當權,外戚魏冉為宰相,史稱"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推薦白起為,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聽從魏國人范雎的話,奪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權,拜范雎為宰相,改為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公元前256年又滅亡西周國(此西周不是作為朝代的"西周",而是戰國末期的西周公國),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去世,終年有75歲。

  基本資訊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釋義】完:完整無缺;璧:古代一種扁圓形的、中間有孔的玉器;趙:趙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國送回趙國。後來比喻把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本人。

  【近義詞】物歸原主、物歸舊主。

  【反義詞】久假不歸、巧取豪奪、橫徵暴斂。

  完璧歸趙造句

  1、可後來因為家務纏身,孩子又小,終究又把辛苦學來的幾個單詞完璧歸趙地還給老師。

  2、我的真金項鍊被偷了,在警方的偵查下,項鍊終於完璧歸趙了。

  3、一位澳大利亞墨爾本婦女將手提包遺忘在購物車中。包中的現金和首飾共值11萬美元,最終居然完璧歸趙。

  4、你放心,你那兩件東西不久就會完璧歸趙。

  5、我看他覬覦你那珍珠項鍊已久,如今既弄到手,絕不會完璧歸趙!

  6、有各種各樣狀況報告,因為策展人員擔心他們引以為傲的珍品不能完璧歸趙。

  7、薛耀青預備把真方單完璧歸趙,以牟取好處。

  8、聽著,每個人都注意這輛車一定要完璧歸趙到汽車維修廠的。

  9、您的這本書,我看完後一定完璧歸趙,絕不食言。

  10、國家博物館的大多數被劫文物都會完璧歸趙。

  11、你撿到的棒球手套,既知失主,理當完璧歸趙。

  12、他將它完璧歸趙了為什麼?

  13、這是上回所借的書,如今完壁歸趙,請你查收。

  14、今晚我要去約會,權借西裝一穿,明早一定完璧歸趙。

  15、我朋友的手機在丟失2小時後就完璧歸趙,而且也沒有為此支付任何費用或酬金。

  16、同時哈馬斯也並沒有把以軍士兵吉拉德沙利特完璧歸趙。

  17、國家博物館的大多數被劫文物都會完璧歸趙。

  18、請放心,不要多久,這兩件東西定會完璧歸趙。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19、我這副手鐲被竊已久,沒想到今日竟被警方找回,得以完璧歸趙。

  20、這些影片我看完之後一定會完璧歸趙,請你放心。

  21、他在出發前已經許下完璧歸趙的諾言!

完璧歸趙成語4

  出處:《·廉頗藺相如列傳》。

  意思:將別人的東西完整的歸還給別人。形容原物送還原主。也作“原璧歸趙”。

  戰國的`時候,趙國的趙惠文王擁有一塊“和氏璧”,這事被秦國的昭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趙國來跟惠文王商量:“我們秦國願意以十五個城池,和趙國換取這塊楚和氏璧的寶玉。”

  惠文王一聽,擔心秦國太強大,如果把寶玉交給秦昭王,他要是耍賴就對他沒有辦法了;如果不給,又擔心秦昭王可能會派兵來打趙國。大家看到惠文王這麼煩惱,就有人提議:“我們去請智勇雙全的藺相如來,他一定會想到好辦法的。”

  藺相如來了之後,惠文王第一句話就問他:“秦國要用十五個城來交換我的楚和氏璧,你看我應不應該答應他呢?”藺相如毫不遲疑的說:“秦國強,趙國弱,我認為您不答應也不行呀!”“可是,假如秦國拿了我的璧玉,卻不把城池給我,那我該怎麼辦?”惠文王憂心地問。

  藺相如馬上介面說:“秦國要拿十五個城池來交換趙國的楚和氏璧,假如趙國不答應,那當然是趙國的錯;反過來,若秦國得到了璧玉,卻不把城池給趙國,那錯就在於秦國了。因此,照我的看法,還是派人將璧玉送到秦國去比較好。”

  趙惠文王覺得藺相如說的很有道理:“依你看,派什麼人去好呢?”藺相如自告奮勇的說:“假如大王實在找不出合適的人,臣倒願意前往一試。秦國如果守信把城給我們趙國,我就把璧玉留在秦國;如果秦國食言,不把城給趙國,我一定負責將原璧歸還趙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以後,見到了秦昭王,便把璧玉奉上。秦昭王一見到璧玉後,高興地不得了。不斷地把璧玉捧在手上仔細欣賞,又把它傳給左右的侍臣和嬪妃們看,卻都不提起十五個城池交換的事。藺相如一看情形不對,馬上向前對秦王說:“大王,這塊璧玉雖然是稀世珍寶,但仍有些微的瑕?,請讓我指引給大王看看!”

  秦王一聽,說:“快指給我看!”藺相如從秦王手中把璧玉接過來以後,馬上向後退了好幾步,背靠著大柱子,瞪著秦王大聲說:“這塊璧玉根本沒有瑕?,是我看到大王拿了寶玉以後,根本就沒有把十五個城池給趙國的意思。所以我說了個謊話把璧玉騙回來,網路,如果大王要強迫我交出璧玉的話,我就把楚和氏璧和我自己的頭,一起去撞柱子,砸個粉碎。”(參看“怒髮衝冠”)

  藺相如說完,就擺出一付要撞牆的樣子。秦昭王害怕藺相如真的會把璧玉撞破,連忙笑著說:“你先別生氣,來人呀!去把地圖拿過來,劃出十五個城市給趙國。現在你可以放心把璧玉給我了吧!”

  藺相如知道秦王不安好心,就騙秦王說:“這塊楚和氏璧,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稀世珍寶,趙王在交給我送到秦國來之前,曾經香湯沐浴,齋戒了五天,所以大王在接取的時候,也同樣應該齋戒五天,然後舉行大禮,以示慎重呀!”秦王為了得到璧玉,只得按照藺相如所說的去做。藺相如趁著秦王齋戒沐浴的這五天?,叫人將那塊璧玉從小路送回趙國。

  五天過去了,秦王果真以很隆重的禮節接待藺相如。藺相如一見秦王便說:“大王,秦國自秦繆公以來,二十多位君王,很少有遵守信約的人,所以我害怕受騙,已差人將璧玉送回趙國!如果大王真的要用城池來交換楚和氏璧,就請先割讓十五個城池給趙國,趙王一當遵守誓約將玉璧奉上。現在,就請大王處置我吧!”

  秦昭王一聽這個訊息,心裡雖然很生氣,卻也佩服藺相如的英勇,不但沒有殺他,還以禮相待,送他回國。

完璧歸趙成語5

  和氏璧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在山中發現的,發現時還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璞。卞和把它獻給幾任國君,都被認為是塊普通的石頭,還說他犯了欺君之罪。卞和被砍去了雙腳,很傷心,抱著這塊玉璞終日哭泣。楚文王即位後,知道了這件事,就讓人剖開玉璞,裡邊真是一塊稀世美玉,便把它命名為和氏璧。

  後來,趙惠文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公聽說趙惠文王收藏了和氏璧,馬上派使者前往趙國,表示願意拿出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希望趙惠文王能夠答應。

  趙惠文王一籌莫展:答應秦國,恐怕丟了寶玉,卻拿不到城池;不答應秦國,又怕兩國交惡,埋下隱患。該如何是好呢?

  他找來大臣商議對策,有人向他推薦藺相如,說藺相如有勇有謀,一定能想出辦法。趙惠文王一聽,馬上召見藺相如。

  藺相如聽了事情的經過,說:“秦國強,趙國弱,不答應是不行的。”

  “可是,如果秦國拿了璧又不給我城池怎麼辦?”趙惠文王憂心忡忡地問。

  藺相如說:“秦國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如果我們不答應,理虧在趙國;如果我們把玉送去了,他們卻不肯交出城池,那理虧的是秦國。比較一下,我認為寧可答應,把玉送去,讓秦國去擔理虧的責任。”

  趙惠文王認為藺相如說得很有道理,就問:“依你看,派什麼人去合適呢?”

  藺相如自告奮勇地說:“假如大王找不出合適的人,我願意去試試。”

  趙惠文王說:“那就請先生上秦國走一趟吧。”

  藺相如說:“大王放心,秦國交了城池,我就把和氏璧留在那裡;如若不然,我一定把玉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了秦國。秦昭公一聽趙國把玉璧送來了,十分高興,當即在朝堂接見了藺相如。藺相如奉上和氏璧,秦昭公雙手捧過來細細把玩,然後依次傳遞給嬪妃和侍從們觀賞。

  藺相如站在下面,半天不見秦昭公提城池的事,就向前走了幾步,對秦昭公說:“大王,這玉璧上面有一點瑕疵,讓我指給您看一看。”

  秦昭公信以為真,便叫侍從把玉璧交給藺相如。

  藺相如拿到玉璧之後,往後退了幾步,身體側對著宮殿的柱子,怒氣衝衝地說:“大王派人送信給趙王,希望得到這塊玉璧,並情願拿出十五座城池交換。如今,趙王派我把玉璧送來了,大王卻一點也沒有交換的誠意,這分明是在戲弄趙國。如今玉璧在我的手上,大王如果逼我的話,我寧可把我的腦袋和這塊玉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公一聽,怕他真的摔碎了玉璧,就一邊假惺惺地賠著禮,一邊叫人拿來地圖,把準備劃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池指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的口氣也緩和下來,他說:“趙王派我送玉璧之前,齋戒了五天,還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大王如果有誠意的話,也請您齋戒五天吧。五天後,再舉行一個接璧的儀式,到那時,我才敢把玉璧獻給大王。”

  秦昭公心想,玉璧在藺相如的手上,不能強奪,就應承下來,把他送回傳舍歇息。

  藺相如回到傳舍後,馬上派人從小道悄悄把和氏璧送回趙國去了。

  過了五天,秦昭公在朝堂舉行了隆重的接璧儀式,請藺相如上殿獻璧。藺相如鎮定地走上前來,向秦昭公行禮。

  秦昭公說:“我已經齋戒了五天,並依先生所言舉行了儀式,現在,請把玉璧拿出來吧。”

  藺相如說:“秦國自穆公以來,二十幾位君王沒有一個是守信用的,我又怎能完全相信您呢?我擔心大王欺騙我,所以已經讓人把玉璧送回趙國去了。”

  秦昭公大怒,說:“明明是你不講信義,怎麼說我會欺騙你?”

  藺相如說:“大王息怒,我如果欺騙了大王,大王可以治我的罪,可現在的情形並不是這樣!秦國強,趙國弱,世上哪有弱國欺負強國的道理?大王真心想要那塊玉璧的話,請先割讓十五座城池,然後派人和我一起去趙國取璧,趙國得到了城池,是不敢不把玉璧交出來的。”

  秦昭公與大臣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半天,秦昭公才尷尬地說:“不過是一塊玉璧,為此傷了我們的和氣就太不值得了。”說完,客客氣氣地讓藺相如回國了。

  藺相如回國後,趙惠文王認為他確實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出使強秦竟能“完璧歸趙”,於是任命他為上大夫。

  後來人們就常用“完璧歸趙”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完璧歸趙成語6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成語故事】秦昭王得知趙惠王得到和氏璧,想假裝以15座城池與他交換來騙取和氏璧。趙惠王派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後而不談城池交換事宜。藺相如設計騙回和氏璧,並派人連夜將和氏璧送回趙國,秦王氣得要殺死藺相如。

  【出處】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釋義】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物歸原主

  【相近詞】物歸原主

  【相反詞】支離破碎

  【歇後語】藺相如護璧使秦

  【成語造句】

  請放心,不要多久,這兩件東西定會完璧歸趙。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戰國時,楚國的屈原作《離騷》等詩篇,發揮他的愛國思想;藺相如用完璧歸趙表達他的愛國思想;信陵君用大敗秦師表達他的愛國思想。

完璧歸趙成語7

  戰國時期,趙國得了一塊玉璧,叫做“和氏璧”。秦昭襄王知道了,便寫信給趙惠文王,說願意以十五個城的國土來交換這塊寶璧。當時,秦國強,趙國弱,趙王明知秦王陰謀騙取“和氏璧”,但是又不敢拒絕。他和大臣們再三商議,想不出一個妥善的辦法。這時,一個宦官的門客藺相如,表示願意去辦這件外交大亊。他說:“讓我把璧帶到秦國去,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願履行他換城的諾言,我一定負責完璧歸趙。“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勇敢機智的人,便同意他為使臣,派他帶著玉璧到秦國去了。

  藺相如來到了秦國,見了秦王,把璧獻上。秦王看了寶璧,非常高興,還叫大臣們和后妃們一個個傳遞著欣賞,滿口贊好,卻不提換城的事。藺相如便說“這件名聞天下的寶貝,確實是好,可惜還有一點點小毛病秦王信以為真,便把壁交給藺相如,叫他指出毛病在哪裡。藺相如接過璧,後退幾步,靠近柱子站著,怒氣沖天,嚴厲指責秦王不講信義,揭薛秦王假意用十五個城來騙取寶璧的陰謀。秦王又羞又惱,想叫武士來強搶。藺相如早已料到這一著,便面威脅道:“大王若來強逼我,我情願把腦袋和寶璧一同掩碎!”面就作勢向柱子撞去。秦王怕心愛的寶璧真的要被撞碎,趕緊叫人勸阻,連聲道歉,並且答應把十五個城劃給趙國。

  闡相如說:“趙王派我把寶璧送來,是很隆重的,曾經齋戒五天。大王也該齋戒五天,然後舉行接收典禮才是!”秦王無奈,只好同意。藺相如回到離所,立即叫隨從抄小路把璧送回到趙國。

  五天到期,藺相如去見秦王。秦王知道寶璧已被秘密送回趙國,非常生氣,但是還有什麼辦法呢?殺死藺相如吧,為了沒有騙到寶璧而殺趙國使S,這件事傳出去可並不光彩;發兵進攻趙國吧,事情鬧大了,更要被各國笑話。秦王便只好放走了藺相如,也就不再提這件事了。

完璧歸趙成語8

  成語完璧歸趙意思

  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成語典故完璧歸趙

  戰國時代,趙王無意間得到了一塊寶玉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後非常想要據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趙國,對趙王說秦國願意以十五個城與趙國交換這塊玉。趙王心裡非常捨不得,但是因為趙國國勢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興,就派兵攻打趙國。為了這件事,趙王傷透了腦筋。

  大臣藺相如知道這件事以後,就自告奮勇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他心裡知道秦王雖然喜歡這塊玉,事實上根本不想用十五個城來交換。到了秦國後,藺相如就抱著和氏璧、大聲對秦王說:“如果大王您不顧信用,想要搶我手上這塊寶玉,我就一頭撞上皇宮裡的柱子,相信寶玉一定會粉碎!”秦王聽了雖然很生氣,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壞寶玉,因此一點都不敢輕舉妄動。後來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時候,派人連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雖然惱怒,但是因為知道自己行事不夠光明正大,怕傳出去成為笑柄,只好把藺相如放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