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語解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語解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景仰。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語解釋,歡迎閱讀與借鑑!

  【成語釋義】。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論》:“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感情色彩】中性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成語用法】複句式;作分句;含褒義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成語例句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為人所棄。”

  相關成語

  塹山堙谷、以一當十、左縈右拂、百二山河、俯拾仰取、背水一戰、砥厲名號、不足與謀、言人人殊

  英語釋義

  Peaches and plums do not have to talk, yet the world beats a path to them;

  A man of true worth attracts admiration;

  Though peach and plum trees do not speak, a path is worn beneath them.

  【成語典故】

  《史記·李將軍列傳》太史公說,“本身行為正,不下命令,人們也奉行;本身不正,即使下命令,人們也不奉行。”這是說的李將軍啊。

  我見到李將軍,樸樸實實像個鄉下人,口不善於言辭。他死的時候天下無論認識他的'或不認識他的,都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實誠懇的心地實在使士大夫崇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