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淺議論文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淺議論文

  摘要

  聯絡生活實際是高中物理實驗課堂中經常會使用到的一種方法。本文以聯絡生活實際來探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法,結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這節內容從課程設計、實驗情境、實驗過程以及實驗應用四個方面介紹了我的一些高中物理實驗。

  關鍵詞

  生活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

  一、課程設計堅持生活化原則

  課程設計是高效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前提,物理實驗課程設計要堅持生活化原則,要求教師在備課環節時,注意將教材和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教授高一物理必修1《摩擦力》這部分內容時,我按照如下思想進行了教學設計: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體驗引入摩擦力的概念,重點分析摩擦力的產生原因;結合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對於靜摩擦力及最大靜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斷聯絡二力平衡條件進行講解,研究滑動摩擦力時注意壓力在什麼情況下等於重力的大小。讓學生可以藉助實驗這一方式更容易去理解教材中涉及的物理知識點。

  二、物理實驗情境堅持生活化

  要想學生對物理實驗課產生興趣,教師應該選擇好實驗素材。可以將一些生活中常見到的、又包含物理知識的現象或問題引入實驗課堂,現場進行模擬,創設具有強烈生活氣息的實驗情境,使學生可以聯絡已有生活經驗去學習相關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推動他們主動運用學到的物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蘊含的物理現象,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教授高一物理必修1《摩擦力》這部分內容時,在新課匯入環節,為了讓學生更深切的摩擦力的概念。我讓學生將手放在桌面上,從靜止狀態慢慢向前滑動,感受手在向前移動時受到的阻力。透過這個極具生活氣息的小實驗來幫助學生認知摩擦力概念。在這種生活化的實驗情境之中,學生更容易聯絡自身的生活經驗,去深入理解摩擦力。

  三、物理實驗過程堅持生活化

  高中物理實驗的教學目標設定更注重引導學生去學習基礎知識,要生掌握物理問題的定性認識、定性分析。可是,高中學習階段的學生經過之前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因此為了鍛鍊他們更深層次的思考能力,教師要將實驗過程與實際相聯絡,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和某一物理原理相關的現象。在討論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到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對於摩擦力的影響,我在課堂上利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木塊、彈簧秤演示了一個物理實驗,具體如下:用彈簧秤分別拉一個、兩個、三個木塊(疊放),把不同木塊數量下的數值記錄在設計的表格中,分析比較摩擦力和壓力的關係,經過實驗分析,得出結論:摩擦力和壓力成正比;分別在桌面、玻璃板和毛巾上用彈簧秤拉動木塊,觀察記錄彈簧秤讀數,分析接觸面粗糙程度對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安排光滑桌面、粗糙木板對比實驗,觀察木塊在兩者上的滑動情況,並讀數記錄。透過這一連串的實驗,學生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繼而得到有關滑動摩擦力的公式。在整個生活化的實驗過程之中,學生掌握了摩擦力公式。

  四、物理實驗應用堅持生活化

  任何學科知識都源於生活,最終迴歸生活本身,物理也不例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在完成課堂實驗探究外,也要透過相關練習來加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為實現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之中,讓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鼓勵學生去分析、解釋生活現象,培養學生的探索欲、求知慾。學完本節課內容後,為了讓學生學會應用,我設計了以下練習題:想一想腳踏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知道哪些辦法能增大和減小摩擦?試著聯絡一下你騎腳踏車的場景,在加速行駛、減速滑行時,腳踏車前輪及後輪受到路面所給的摩擦力的方向有什麼不同。這道題旨在考察學生關於靜摩擦力的求解,騎腳踏車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行為,可是學生卻很少去注意騎行過程中有關摩擦力的一些物理知識。儘管學生真正瞭解了課堂上學到的物理知識,但真正結合實際問題來考察的時候很多學生還是無從下手。高考已經不再單純考查某一項物理定律或是公式,而是將題目置身於生活化的大背景之下,考查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在完成《摩擦力》相關實驗授課之後,我請學生聯絡自身生活實際,列舉出生活中包含摩擦力這一知識點的生活現象:“踢出去的足球會慢慢停下來,是由於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風吹過海面時,風對海面的摩擦力和風對海浪迎風面施加的壓力,迫使海水向前移動,風海流就誕生了。”……透過聯絡生活實際,學生有效地掌握了這一知識點。

  五、結語

  開展高中物理生活化實驗教學,教師可以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聯絡在一起,改變傳統物理學科給人抽象、深奧之感,將物理實驗置身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相關的物理學科知識,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真正提高他們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不再“談物理色變”,享受到物理學科的有趣和奇妙之處,最終提高學生的物理專業能力和素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