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教育的現狀與加強建議論文

小學德育教育的現狀與加強建議論文

  摘 要:2016年《道德與法治》正式取代了《品德與生活》成為小學的教材。目前, 我國正處於構建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的階段, 因此, 增強學生的道德素質, 加強其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德育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 也是小學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 會對學生未來的生活乃至國家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 小學; 道德與法制; 德育教育;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意義

  作為一個文化深遠、底蘊深厚的國家, 中國的德育教育蘊含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精髓。傳承優秀傳統, 發揚中華文化是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

  學生在小學階段, 其身心不成熟, 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產生負面的情緒和行為。但是, 小學階段也是人思想最純粹、心思最單純的時期, 在此階段開始進行德育教育是最佳選擇, 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 是塑造人格和三觀的重要啟蒙時期, 任何因素都會導致其思想的改變和偏頗, 因此, 透過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引導懵懂的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素質是極其必要的。

  二、小學德育教育的現狀

  1. 教學方式陳舊, 相關師資力量不足。

  我國的德育教育起步較晚, 在教學研究方面仍存在不足之處, 小學生對德育方面的學習沒有一個較為完整且清晰的概念, 教學效果也難以令人滿意。

  現階段的問題主要有三點:首先, 教師德育教育的教學觀念陳舊, 沒有與時俱進地更新個人的教學方式, 對於德育教學的`認知有一定的不足, 導致教學成果不顯著。其次, 師資力量不足, 缺少專業的德育教育教師, 大部分的德育教育課程都是語文老師或其他學科老師兼顧。最後, 教師的教學方式過於刻板陳舊, 往往只是透過枯燥的個人講解來傳授知識, 忽視學生的心理狀態, 單方面傳授大道理, 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 教學只重課堂, 脫離生活。

  人的任何發展都離不開實際生活, 透過親身的體驗才能夠更好地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知識帶來的樂趣。在德育的發展中也是如此, 透過自身的學習和實踐從而聚集眾多具有優秀品質的靈魂, 形成當前的中華民族的德育文化。一旦脫離現實生活, 該方面的教育會顯得非常空洞, 蒼白無力。據瞭解, 只有少部分的學校為小學生創造和提供深入社會的實踐體驗機會, 大部分學校擔心無法承擔學生人身安全的責任, 因此僅僅將德育教育侷限於課堂之中。然而, 純粹的理論學習和學生有限的理解能力, 無法發揮德育教育應有的作用。想要提升德育教育的層面及效果, 應該著手打造一個適合的教育環境。

  三、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幾點建議

  目前, 小學使用的《道德與法治》的課本有幾種版本, 其中, 人教版的教材使用了繪本式的表述方式, 這是德育教育教材里程上的一大進步, 其教材中包含說明式敘事和講述式敘事兩種敘事形式。這種表達方式不僅適合學生閱讀, 而且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閱讀, 還有利於在不同的方面展示學生生活, 讓更多的學生從中獲益。根據統計, 課本中的教學材料多以兒童的生活事件為主, 其次是動物類的傳說以及童話。因此, 教師在使用課本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走出“繪本”使用誤區。

  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比較容易陷入幾種誤區:以圖代講, 將德育課程變成了語文課堂上的看圖說話訓練;偏離原本的教學目標, 錯誤地解讀了繪本的真正意義;將繪本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割裂, 導致學生的課堂體驗不足。想要走出這幾個誤區, 就要科學、合理地解讀教材中繪本的實際意義和目標定位。

  眾所周知, 繪本是兒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 是其良好品德發展的有效載體, 亦是學校的重要教學資源的一部分。在一年級人教版的教材中, 繪本不僅僅在形式上吸引學生注意, 同時, 也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教學情景, 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目的。利用此繪本教材, 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加以引導和指正, 並做到因材施教。

  2. 緊抓繪本教材的關鍵。

  首先, 教師要做到讓課本與生活結合。小學生看到繪本的第一想法就是讀取故事內容, 因此教師應當重視繪本講述的課題與生活實際的聯絡, 透過繪本的情節讓學生學會思辨生活。其次, 除了學生生活, 還要重視繪本講述的內容與故事和自編故事的整合, 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價值觀培養以及個人體驗, 實現繪本生動化, 彰顯其細節, 使得繪本教學活起來。最後, 教師要利用繪本喚起學生的個性體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其實不僅是在被動地看故事, 也在透過主觀能動性不斷地探索和學習故事中的內容, 並用自身的力量去創造和發展故事內容, 學生在主動建立個人世界的過程中不斷與課本進行對話。因此, 教師應該善於將課本內的繪本內涵轉化為學生的個人體驗, 透過組織活動加深學生對繪本的情感體驗, 為學生預留足夠的學習時間和想象空間, 在與繪本溝通時抒發心聲。

  3. 發揮家長的輔助作用。

  我們常說,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也是其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大多數時間仍處於家庭中, 他們的道德觀念是建立在父母的思想之上的。因此, 身為家長, 應當肩負起身為孩子“老師”的責任, 不要只是言傳, 更要做到身教, 家長的道德品質沒有問題, 才能真正地使孩子受益。在日常生活中, 想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其實不難, 比如, 尊老愛幼, 在公交車上為有需要的人讓座等。這些教育方式不僅增加了教師課堂教育的可操作性, 並且將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抽象道德思想轉化為實踐, 使學生印象深刻。

  德育教育不僅影響著學生個人的未來, 還影響著我國社會的發展。針對現在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採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提升教學效率和品質是當前小學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透過教師和家長的協作, 為孩子創造一個接受德育教育的氛圍, 讓他們能夠建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念, 塑造崇高的品格也是我國社會公德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福英.論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現代閱讀 (教育版) , 2013 (1) .

  [2]宋貴.教書育人, 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 2014 (5) .

  [3]章小英.“法”潤童心路徑探尋——統編《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學例談[J].中小學德育, 2017 (10) .

最近訪問